第408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对于北匈奴的这场战争,成就了东汉外交上的辉煌,亦成就了窦宪在军功上的超然。
范晔曾经在论述窦宪之功勋与卫青、霍去病相比时,慨叹之余疾呼,窦宪仅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荡平匈奴,“列其功庸,兼茂于前多矣”。此举旨在表达自己对于窦宪居功至伟,却不得善终的惋惜之情。
众所周知,窦氏一门前有窦宪及其族人,掌国家军政大权。后有窦太后。特别是窦宪实现了汉朝数百年以来彻底灭除匈奴祸患的愿望,窦氏一门加官晋爵,不亦乐乎。风光之盛、气势之高,一时无两,又何以会让窦宪不得善终呢?是兄妹逆墙还是外敌入侵?
这一切都发生在永元四年(公元92年)。这年丙辰,大汉朝十三个郡国发生地裂灾祸,并且大旱、蝗灾频频发生。俗话说,国之将变,其必有妖。这一切也似乎预示着,大汉朝就要变天了。
说起来,都是兄妹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将东汉王朝治理得井然有序,国家蒸蒸日上。这一点任谁也不能抹杀,其中忠奸善恶、是非曲直,我们也只能从史书上的记述去猜测,但是谁也不能排除,后来由于某些现实原因,撰写史书的人,会出于政治和前途的考量,对所记述的事情有所失真或者夸大。因此,判断其功过是非,实则是需要一颗理智的头脑。
窦太后和他哥哥不一样,虽然喜欢权力,甚至是左右天下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但要她废黜帝位而自居,却也是万万不敢。因为她知道,一旦自己这样做,那么不管是支持自己的、还是反对自己的士大夫阶层们,都会将矛头指向自己这个大逆不道之人。前无古人,她却不敢做那后来者。
但是看着和帝刘肇日益成长,心性也逐渐成熟,窦太后不禁担心,有一天这刘肇势必会重新夺回天下军政大权,临朝亲政。然而自己的所作所为,实在是难以保证自己在刘肇亲政以后的后宫大权不失。因此,她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百般节俭,曾经皇帝刘肇让人给濯龙园装修,以求让窦太后能够欣赏到一个幽静美丽的后花园。窦太后见后,没有半点欣喜,而是语重心长地向刘肇陈述穷奢极欲的害处:国家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国库空虚,民间百姓的生活也一日不日一日,身为人帝者,不仅需要时刻想到国家的安危,更要从自己做起,不做大兴土木的事情。她这么做,其实也只是为了做做样子,以求得自己养子刘肇的敬重。
而在窦氏一门中,原本就目无王法,到了窦宪立下不世奇功之后,窦家更加无法无天。自此,窦宪越发骄横跋扈,仆射乐恢上书窦氏请求对窦宪加以管束,窦太后不仅不理睬,反而大肆包庇自己的哥哥窦宪,结果乐恢被窦宪逼迫自杀。窦氏家族一时势不可当,残害百姓、败坏吏治、无恶不作,对外虽然是窦氏远驱了外虏,对内窦氏兄妹则成了窃取国家的大贼。司徒丁鸿曾上书言道:“夫天不可以不刚,不刚则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强,不强则宰牧纵横。宜因大变,改政匡失,以塞天意。”
可见窦太后和窦宪的倒行逆施,刚愎放纵,早已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不满,上天也降下灾难,因此,许多人认为,窦氏一门所作所为已然惹得天怒人怨。自窦太后临朝听政,永元朝开始以来,他们便不断上书进谏,有时朝中大臣甚至以死抗争,希望把黑暗的政治挽回到清明之中。
窦宪也意识到,自己这个妹妹窦太后一直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担惊受怕,同时,随着刘肇年龄的增长,见识和阅历当然也水涨船高,终有一天,刘肇会威胁到窦氏一门的现有统治。思考良久,窦宪悍然决定,以自己如今的权势特别是军权,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暗自灭了刘肇,再随意编织一个理由,要堵住天下悠悠众口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窦宪认为,这件事如果告知了窦太后,也许一时之间,他还难以接受,正所谓“兵贵神速”,谋朝篡逆之事切忌拖延,时间越久,其危害性就越大。因此,窦宪便单与女婿郭举及其父、部下邓叠及其弟等,共同谋划,企图杀害刘肇,篡汉而代之。此刻的窦宪,内心已经膨胀之极,但凭借自己的势力,不借助太后在后宫相助,就敢发动政变。一则是处于自己长久以来权倾朝野的自信,二则是对于刘肇和支持他的势力的认识不足。他不知道,此刻刘庆也已经得到刘肇传来宫廷危局的消息,正和刘肇在一起商议对策。
刘庆之母宋氏就是死在窦氏兄妹手中,刘庆从小就在郑众的点化下,立志韬光养晦,为母亲报仇。于是借着进京朝见天子的机会,向刘肇分析了厉害。刘肇亦是聪明之人,对于自己的处境也深有了解。此外,二人从小就关系不错,可以说皇室宗亲里面,刘肇最为信任的人,就是他的这位兄弟刘庆了。刘庆分析,窦宪等人终不是甘心久居人下之辈,虽然实际上他已经掌握了天下兵马大权,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不会就此满足的。因此,刘肇和刘庆一致决定,趁窦宪还没有动手,先下手为强。
一场惊天巨变即将发生。
刘肇久居深宫之中,一年到头也难得出去一次,因此,清河王刘庆就显得旁观者清了,他认为,目前局势一变,皇帝可以依靠的臣属,多是那些平时经常和窦宪作对的人了,例如司空任隗、司徒丁鸿(永元四年三月癸丑日,司徒袁安死去,闰三月丁丑日,任命太常丁鸿为司徒)等人。刘肇大喜之下,遂决定召集司空任隗、司徒丁鸿这二人进宫面圣。刘庆闻言,急忙劝阻。他分析到,如今窦宪在朝朋党众多,一旦皇帝召集司空任隗、司徒丁鸿入宫,势必会引起窦宪的警觉。刘肇闻言,深感忧虑,忽然,刘庆灵机一动,说道:“自己年少之时,母亲被害,自己一时伤心过度,差点做出错事,幸好有一忠臣为自己开解,自己才得以苟全性命于乱世。”
皇帝刘肇忙问那位忠臣是何人,刘庆笑道:“他就是钩盾令郑众。此人历来忠于我大汉皇朝,对于陛下也是忠心不贰,有他相助,大事可成!”刹那间,刘肇仿佛看见了黎明到来之前的晨曦,于是决定向郑众求助。
郑众为人除了忠诚可靠以外,还处事谨慎机敏,心机很深。在窦氏兄妹为祸汉廷、把持朝政的这一段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重用,还被贬做了皇帝后花园的管理人员,幸好他一直谨小慎微,才不致让窦氏记恨自己当年帮助刘庆的事情。但是这一段时间里,他并没有闲着,而是时常利用自己昔日的威信和自己的钱财,在后宫之内游走,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旦宫廷有变,可以让这些势力为自己所用。同时也和刘庆保持着联系,为免刘肇在思想上被窦太后控制,也在暗中向刘肇告诉了其身世。
郑众早就看不惯窦氏兄妹作威作福的样子,只是自己毕竟是小小的一个宦官,在刘秀、刘庄执政之时,对于宦官的限制就比较严格。虽然刘炟即位以后,对于这些的限制相对较少,但是碍于刘炟是一代明君,宦官势力也没有真正地成长起来。因此,郑众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如今,这个机会来临了,刘肇深夜召见自己一人到皇帝寝宫。此番事情郑众已然仔细问过,宫中窦氏势力没有一人知晓,可以看出,皇帝刘肇终于要有所动作了。
刘肇见到郑众,本想做一番测试,看看郑众是否如刘庆所言。但转念一想,自己如果这样做,一则是刘庆会心中怨愤自己不相信他,二则是自己也很欣赏郑众,不希望他在为自己办事之时,还会心存顾虑。于是,刘肇直截了当地向郑众说出了当前的宫内朝廷的局势,并且旁敲侧击地向郑众表明了自己欲要亲政的想法。郑众一听便明白了皇帝的心思,急忙说道:“当今天下,虽然名义上姓刘,但实际上则是掌控在窦氏家族手中,此番,窦宪欲要自立,必定会首先谋刺皇上。而皇帝要独立,也必定需要首先除掉窦宪。此事,宜早不宜迟,先动手者可以尽得先机,后出招者必会处处受制。”
郑众此言一出,正合了皇帝刘肇的心思。二人商议,当前窦宪不在京师,而是驻扎在外,朝中重臣多为窦氏一门及其党羽。因此,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不可擅动,以防窦宪拥兵自重,率军叛乱。
当此之时,窦宪在外依然没有察觉到皇帝刘肇欲要灭杀自己的心思,不是他大意,而是今日的朝廷,窦氏一门早已经根深蒂固。且不论太后在深宫之中,为皇帝刘肇所敬畏,在朝堂之上,临朝听政,为群臣所慑服。单论其朋党势力之强,就不得不让人为之侧目。有耿夔、任尚为其爪牙,邓叠、郭璜为之心腹,更以班固、傅毅皆置幕府,以典文章,把揽朝政,占据要津。一时刺史、守令等官员多出其门。此外,窦氏一族,满门权贵,兄弟窦景为执金吾,窦笃进位特进,窦瑰为光禄卿,窦宪的叔父窦霸为城门校尉,窦褒为将作大匠,窦嘉为少尉,其他窦氏族人任侍中、将、大夫、郎吏等职的,还有十余人。窦宪的兄弟族人当朝,贵重显赫,倾动京都。因此,窦宪一门心思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够使江山永固。而且当今圣上年纪还小,对自己除了敬畏之外,绝不会生出悖逆之心。即使有了这个心思,自己只要回朝细细谋划一番,将皇帝秘密处死,这最后的一个后顾之忧也就烟消云散了,到时即使窦宪自己坐上这皇帝大位,也不是没有可能。
窦宪每念及此,不免心中激动异常,没过多久,他就从自己的驻兵之地班师回朝,图谋大举。他不知道,此时的深宫之中,一张大网正在悄然打开,等着自己自投罗网。
和帝刘肇听闻窦宪将归来的消息,心中忐忑不已,一整夜没有合上眼。第二天清晨,便听从郑众的建议,下诏让大鸿胪持节到郊外迎接,并按等级赏赐军中将士,以安其心。同时让郑众召集司空任隗、司徒丁鸿等人,让他们带兵把守进城的几大宫门,只待窦宪一入皇宫,便来个瓮中捉鳖。
此时,窦太后在宫廷之中,也察觉到时局有变,于是准备出去向自己的兄长窦宪通风报信,但是皇帝刘肇早就命人把守住了宫门,几番派出去的人手都是有去无回,窦太后心中焦急,只能在宫中向佛祖祈祷,希望自己担心的事情不要这么快就来临。
及至窦宪入了洛阳城之后,城中守将急忙关闭了城门,待得窦宪入宫,才发现宫中早已经不是自己去时的模样,特别是整个皇宫之内,充斥着一股冲天的杀气,而且守卫宫门的士兵多非自己的人。即使如此,窦宪依然一笑置之,他始终相信,以自己的权谋武功,皇帝刘肇是断断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大鸿胪将窦宪等人一路引到皇帝刘肇的宫门之前,刚一跪下,四周便冲出数百甲士。此番入宫,窦宪并没有率领自己的亲卫前来,只带了手下一干将领一起来朝见皇帝。一见此种阵仗,心中没有半分准备,纷纷束手就擒。
经过查实,窦宪谋反之罪证据确凿,不容置疑。其手下朋党邓叠、邓磊、郭举、郭璜等人均被逮捕,不久便被诛杀。同时幽禁了窦宪,命人解除其大将军印绶。为稳定窦宪所部军心,一时之间,皇帝还不能就此斩杀了窦宪。商议之下,决定封窦宪为冠军侯,与窦笃、窦景、窦瑰都去到封地。不久,窦宪等人被迫自杀身亡。窦太后闻讯,知道大势已去,遂命人紧闭宫闱大门,不与窦氏族人相联系,以免受了牵连。
知道此时,窦太后尚自以为,刘肇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其实刘肇自四岁离开自己亲生母亲,就在心里留下了一颗种子。他和刘庆一起玩耍之时,也时常会流露出自己思念母亲的情绪,等到自己的母亲被害死,他为求自保,只能暗自落泪。在表面上,依然表现着对窦氏的尊敬。当然,随着年岁日久,那颗种子在窦太后的努力下,最终没有生出仇恨,但是这并不代表自己可以一辈子做个傀儡,任人鱼肉。
刘肇一向最为敬佩自己的父亲刘炟,力图做一个孝顺之人。因此,对于窦太后特别时期的养育之恩,他还是比较感激的。因此,他并没有在自己继位之后,废黜了窦太后。反而依然尊她为太后,除了不再临朝听政之外,其余待遇和往日一样,没有丝毫更改。此外,刘肇也知道,多年下来,窦太后在宫里宫外的势力很强大,如果贸然向太后动作,势必会引起天下动荡。如今初逢大变,国家急切地需要稳定。
即便如此,窦太后再也不能和往日一般肆无忌惮了,自己的娘家人犯下谋逆大罪,自己即使没有参与,也有管教不严之责。因此,此后的窦太后便深居后宫,唯恐皇帝刘肇会在某一天“知道自己的身世”,诛除了自己。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窦太后太低估刘肇了。刘肇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了却有更好的谋划。
此番刘肇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剿灭窦氏乱党,一是因为窦氏一门的所作所为早就已经引起了天下人的共愤,群臣百官有很多人支持皇帝亲政;二是因为谋划严密,特别是选才任人上,皇帝刘肇首先想到了宫中的大臣,其次又能够和极度怨恨窦氏的刘庆联合,再与一直忠于汉室的郑众商议,得以成就大事;第三,则因为整个围捕过程干净利落,没有一点拖泥带水,全面出击之下,兵不血刃便平息了这场未开始实施的叛乱,并且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伤亡,避免了王朝内部的相互争斗而引起的国力衰退。
此次刘肇所展现的机智和敏锐,干练与稳重,不得不让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