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路径
为便于讨论网络空间安全和法学学科的学科交叉,从更加普遍的角度在此把科学按其认识对象的不同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分别简称自科、社科),其他各类归于此两类。从对象来看,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有机自然界的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事物的科学。从方法论角度,二者都是针对各自的认识对象进行研究,任务在于揭示发生的现象以及过程实质,把握规律性,以便解释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最终为社会实践服务。因此,两个学科在方法论上的相似步骤,为二者的学科交叉提供了现实基础。
从学科交叉的方向看,从自科交叉到社科,或从社科交叉到自科,难度不同,障碍不同,方法不同。在此,把交叉路径总结为要解决8个问题。
(一)从自科交叉到社科的4P问题
自科或工科的研究者要交叉到法律领域成为活跃或成功的研究者,应该解决动力、路径、成果、平台等四类问题(4P)。
1. 跨越动力问题(driving power)
研究者需要对社会科学存在天然或后发兴趣,热衷以社科研究者的身份参加学术活动。这些活动通常包括写作、演讲、热点评述、接受采访等,对很多工科人是天然的屏障,特别是长期从事工科研究后会无形之间丢掉原来还有的社科思维。那些在自科学习和实践中长期保留了社科方面的个人爱好的人,或外界给予了相当助推力且成功转变为内生动力的人,能更容易地顺利迈过第一关。
2. 成长路径问题(growth path)
研究者需要找准实现跨越的有效路径,补上学科知识的空白,通常方式是参加课程培训、修读学位、考取职业资格证等。倘若不能专门脱产来进行这样的补习或提升,对大多数已经在本学科领域颇有成效的人而言,也再次成为拦路虎。那些对本学科和交叉学科地带有强烈兴趣并认真做了路径规划的人,才更容易决定用时间和精力来换取不同的未来发展方向。
3. 亮点成果问题(highlight product)
研究者需要抓住合适机遇,产生学科交叉成果。在社会热点爆发之前或者已经储备好知识,积极参与新问题研究并成为首批参加到某些学科交叉新领域的研究者,能够及时亮出新观点,通过外界的认同不断加强自己的获得感,坚定学科交叉之路。只有拿出社会认可的成果,方可证明学科交叉工作的有效性和水平高低。
4. 支撑平台问题(supporting platform)
研究者需要打造或加入新的平台,得到平台的助力或认可来跨越其原有的学科。平台问题可以发生在学科交叉之初,以平台作为起点来开展学科交叉,如成立学科交叉联合研究中心;可以是因为先期成功的学科交叉实践而打造,如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的成立就是以教学学院的模式来推进学科交叉的教育和科研实践;可以是随着学科交叉工作的深入和水平提升,从而得到更上一层楼的更高平台的支持。平台的支持也意味着队伍的支持,可促使研究者从独立的交叉实践升级为团队、群体的实践,从做小事开始壮大后做大事,出大成果,取得大成就。
(二)从社科交叉到自科的4P问题
以信息技术背景为对象时,法学研究者应该从心态、学习、实践、项目等四个方面(4P)来步入学科交叉领域。
1. 主动心态问题(positive psychology)
随着日新月异的新技术越来越和社会经济生活融合,固守传统法学学科的舒适区不但会丢掉众多新机遇,也会让自己固守的领域范围越来越小。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法律对象的知识,是新时代保持法律工作者学术生命力的根本,别无选择。面对貌似复杂的技术背景知识,要有主动作为的主观愿望,需要首先克服畏难情绪,下决心迈出心态上的一步。
2. 科普学习问题(science popularization)
这里不是真正去学习如何解决技术问题,只是需要对技术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定义、分类等综合性知识进行普及性学习,通常的方式是阅读科普图书或资料、参加科普讲座或培训、请教技术人员等。只要突破了第一关的畏难情绪,不强迫自己去读懂数学公式、算法描述等,这个过程其实没有想象中困难,甚至还能把学习心得以更加符合法律工作者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学习的同时也做科普工作,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3. 社会实践问题(actual practice)
总有人以为,实践是学习好所有相关知识才便于开展的工作,这样可避免在实践中遇到未知问题。大学教学体系也遵循这样的理念而设计,学生们按制定好的培养方案,分步学习一堆有先后内在关系、相对成体系的知识,然后再参加课程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一旦打乱这个顺序,学生们就会因缺乏必要的知识或技能而造成各种焦虑,畏惧去面对真实的社会问题。但是,社会问题总是在那里,层出不穷,每个人都不会有真正准备好去解决它们的时刻。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学习,一边学一边实践,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问题导向的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和理解。科学研究也一样,对一个存在未知的领域,只要积极投身参加,坚持下去,就一定有收获。
4. 资助项目问题(funded project)
一味提及学科交叉可能成为口头上的空谈。对学者而言,能拿到纵向或横向的资助项目(或案件),一是能给足驱动力去实际投入交叉研究,为避免学术信用坍塌,就必须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切实解决相关技术知识的科普学习;二是项目研究本身也是一种学术上的实践,成功完成必定能增加学科交叉的信心,从而让学科交叉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虽然获得项目资助能尽快让学者进入良性循环,在没有下决心投入交叉之前,不如尝试依托当下的研究积淀先申请学科交叉项目,或指导学生开展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