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星父母教养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孩子不喜欢父母的哪些行为

第一次为人父母,都是育儿领域的小白,每个父母曾经也都是孩子。在父母养育我们的过程中,我们感受父母的爱大部分是通过父母的言行得来的。不管处于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父母行为中藏着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因素。作为父母,有没有想过,当角色互换,孩子是怎么看你的呢?

我们曾在课上让家长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如果我们能够清晰地记得自己是如何长大的,我们就会成为更好的父母。

比如,当我们由于犯错受到父母指责,从今天成年人的角度看父母当时的行为是恨铁不成钢,但回溯到小时候的场景,幼小的心灵会觉得父母在嫌弃自己,又或者在父母过分指责的情况下,认为自己做得不好,不被人爱。所以,孩子的理解和父母的发心或动机并不同频,甚至父母言行中认为对孩子的好,孩子并不领情甚至会错解。

父母常有的一些行为是孩子不喜欢的。

第一,无休止地忙。父母总说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无论孩子提什么样的要求,父母总以太忙为借口加以拒绝,而孩子是通过父母愿不愿意花时间陪伴自己来验证自己是不是值得被爱,是不是很重要。父母会认为自己很冤,有家要养,要赚钱、要生活等,而在孩子的价值观里,他们对爱的衡量标准和大人是不同的。

比如,有个妈妈特别忙,孩子想让妈妈陪陪自己的时候,妈妈以正在加班为由,给了孩子纸笔让孩子画画。孩子画画途中几次想让妈妈欣赏自己的画,可是妈妈总对孩子说:“宝贝先自己画,妈妈忙完再看。”于是,当妈妈终于忙完的时候,想看看孩子干吗呢,发现孩子把自己画好的画全部用黑色彩笔涂成了黑色。妈妈有些气恼,指责孩子说:“让你画画,怎么全涂成黑色呢?”孩子有些委屈地说:“我画了绿草地,妈妈没看,在绿草地上画小狗的时候,你还是没看,最后我画了很美好的画,有天空、白云、太阳和小鸟,妈妈都忙着没看见。我看窗外都黑了,所以就把画涂成了黑色。”听到这些,妈妈有些内疚,孩子的想法和大人是多么不同。

第二,总爱讲道理。大人总觉得讲道理是最快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我们小时候都知道,当父母开始讲大道理的时候,我们特别希望把自己的耳朵捂起来,而且如果孩子能够理解这些大道理,那他可能就不是孩子了。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知道这么多道理,却无法过好这一生。连大人都存在懂得道理,但在知和行之间的差异是如此巨大的问题,那我们不停地跟孩子讲道理又有何意义呢?爱讲道理的家长往往不太关注孩子的情绪感受,这有点像我们累了一天回家,爱人并没有关心我们今天累不累、辛苦不辛苦,反而劈头盖脸就开始讲道理,如何做一个好丈夫、如何做一个好爸爸。再者,一个全职妈妈被孩子累了一天,却被下班回家的丈夫指责家里太乱,饭做得不够及时,我们会开心吗?很多时候可能带来的是争吵、争执。所以讲道理的家长往往并不知道如何用孩子喜欢的、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让他们理解自己想说什么,进而过渡到我要表达什么。这种单方向的传道士的教育往往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也是父母缺乏爱的共情能力的一种表现。

第三,父母干涉过多。无论孩子做什么决定、做什么事情父母都要干涉,其中有的父母给出干涉孩子的理由,诸如我吃的盐比孩子吃的饭多,我走过那么多的路,成人的经验比孩子丰富得多,我干涉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持这样观点的家长我们不能说其有错,但是不能因为自己吃的盐多就阻碍孩子去吃盐,自己走过的弯路多,就剥夺孩子试错的机会。被过度干涉的孩子不但没有自由,还会没有自信,过度的干涉其实是在用家长的智慧否定孩子的探索精神、学习能力和孩子本身的智慧。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离开我们之后能够自信地面对这个世界,就要允许孩子犯错和试错,这是对孩子的爱。

第四,缺乏信任。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是通过自己的诸多行为体现出来的。父母不相信孩子有某个能力,导致孩子在这种不相信中逐渐变得不自信,从“本来可以”变成“真不行”“真做不到”。父母在爱孩子的过程中会无意地用言行传达出这种不信任。

比如,孩子想帮忙的时候,家长说:“你太小,你不会”;孩子爬滑梯时,父母张开手臂时刻准备保护。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催眠,久而久之孩子真的就相信了自己什么都不会。为人父母,学不会放手,这样的爱,不是真的爱。放手,要从信任孩子开始。

当然,在孩子试着去体验和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在父母眼里认为是不太好或比较担心的事发生,比如,孩子由于太小端碗拿杯子会有摔碎的可能,孩子自己滑滑梯会有磕碰的状况发生等。对此父母大可不必忧心焦虑,没有试错何来成长?不放手让孩子去试,孩子又如何从错误中或自己的实践中得到经验,从而避免下次再发生类似的事呢?当我们能够时时觉察,尽量去做让孩子喜欢的行为,也像孩子一样去试错然后学习成长,一样可以成为孩子喜欢的父母,成为具备爱的能力的父母。好父母未必是天生的,爱的能力是可以不断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