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涓涓细流入人心
言辞犀利的程度,有的时候堪比刀剑,甚至在一瞬间就能刺穿人们的心,使其汩汩流血。这就是语言的力量,绝对不容小视,也必须更加谨慎合理地运用,才能恰到好处。生活中偏偏就有这样的人,说起话来总是刻薄的,似乎与每个人都有深仇大恨。他们从来不会温柔地说话,总是找最犀利尖锐的话说。对于这样的人,好人缘当然是不可能有的,不招人恨就算不错了。
自古以来,人们都觉得温文尔雅、和颜悦色是一种待人接物的美德。其实,礼节的周全只能使人感到不受冷落,如果能够在接待他人时,尤其是在与他人交谈时,做到谈吐优雅,淡定从容,温暖人心,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也会真正地打动他人的心,使我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曾经,有个女孩说起话来温柔细腻,被听者赞许为就像鞭儿轻轻地抽打羔羊。现在我们要说,语言表达一定要温婉,这样才能像淙淙流水,缓缓地沁入人心。有些人觉得说话时必须声色俱厉,才能起到警示和震慑的效果。其实不然。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人,你就会发现,对于一个高声说话的人而言,只有当他突然降低语言的声调时,才会引起他人的侧耳倾听。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言辞的犀利未必能够直指人心,很多情况下,温柔才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1940年,英国国库亏空,根本无法继续付出昂贵的价钱从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为此,很多美国人都主张不再继续支援英国,对此,高瞻远瞩的罗斯福总统有着不同的见解。为了说服那些目光短浅的民众,罗斯福特意召开记者招待会,想要借《租借法》说服他们。罗斯福总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显然很多美国民众并不懂得其中的利害关系。难道直截了当地指责他们小人见识吗?罗斯福想不出如果真的这么做,除了触犯众怒之外还有什么好处。因此,他决定深入浅出,以一个形象的类比,帮助民众了解其中的利害。
罗斯福心平气和地娓娓道来:“假如与我家相隔仅仅四五百尺的邻居家突然发生火灾,我的花园里恰巧有浇花的水龙带,只要我慷慨帮助,就能帮助邻居扑灭大火。那么我应该怎么做呢?我不可能眼看着火势蔓延,却要和邻居计较我花费二十美元成本买来的水龙带。要是我的邻居此时恰巧没钱付给我,那么天知道大火会不会烧到我的家里。正确的做法,我想应该是先把水龙带给他灭火。如果顺利扑灭大火,水龙带也没坏,我相信邻居一定会千恩万谢地把水龙带还给我。如果水龙带坏了,他来照价赔偿,那么我还可以买一条新的水龙带,也没有什么损失。总而言之,这些结果都比大火烧到我的家里,把我的家也毁坏得面目全非来得更好。”
显然,罗斯福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因而才会慷慨地援助英国。面对很多国民的不理解,他只能深入浅出地给他们讲道理,说服他们,而不能强迫他们,更不能指责他们。否则,就会事与愿违,导致结果恶化。
罗斯福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说服民众,继续支持和援助英国,正是因为他的表达方式非常柔和,且寓含道理。生活中,很多人都因为语言表达上的欠缺,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假如我们也能采取合适的表达方法,让我们的话如同涓涓细流,让人感受到丝丝清凉,相信说服的效果会好得多。记住,语言的逞强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因而任何时候都不要当言辞犀利、内心软弱且常常把事情搞砸的人。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初衷,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发挥语言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