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事先找好沟通切入点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然而,无论开头多么艰难困苦,我们都要去努力达成。因为,只有开了头,事情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一件事想要顺利地进行下去,通常需要一个好的开端作为基础。一次好的沟通,一场好的交流,往往是从一段好的开场白开始的。一段好的开场白,能给人以一种亲切、友好的感觉,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与隔阂,迅速拉近交流双方的距离。
赛珍珠是一名有着浓厚中国情结的美国著名女作家,她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大地》,就是她在中国居住时创作的一部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小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赛珍珠以广播的形式对中国人民发表了一次演讲。这次演讲,震撼了中国人民的心。
演讲开头,她这样说道:“我今天说的话,并不是完全以一个美国人的身份讲的,因为我也是一个中国人。我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国度过。在我刚3个月大时,父母就带着我来到了中国。我学会的第一句话,是中国话;我交往的第一个朋友,是中国人。我从小就跟着双亲四处辗转,虽然并没有在那些通商大埠居住过。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先后在浙江、江苏、江西、湖南、安徽以及山东各省的小城市或小村庄住过,其中,清浦、镇江、丹阳、岳州、蚌埠、徐州、南州等地方,都是我十分熟悉的。我心中最爱的,是中国的农田乡村。长大后,我在南京居住了17年之久。在这段漫长而又短暂的时光里,我亲眼见证着南京从一个古老的旧都变为一个崭新的城市。我敢自豪地说,无论我身处何地,我都与中国人民亲如同胞。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小时候的游伴是中国孩子,我长大后的朋友是中国人。如今,虽然我人在美国,但是我没有忘记旧日的友人……”
在这段演讲中,赛珍珠反复提到中国大地上的一个个地名,强调自己和中国人的亲密关系,听到这番演讲的中国人,脑中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自己和赛珍珠类似的种种经历。原本,在大多数中国听众心中,赛珍珠只是一个陌生的外国人,而这段开场白,让赛珍珠与中国听众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听众对于赛珍珠立即生出一种亲切感,从而更愿意用心倾听她接下来的演讲。
一段开场白,可能让交流双方觉得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也可能让交流双方兴味索然、话不投机半句多,结果的不同,关键在于对于开场白的把握。若能够灵活运用各种适宜的开场白打开局面,就等于在交际中掌握了主动权,占据了有利态势。想要多交益友、扩展人脉,要先从开场白学起。
人际交往中,有哪些形式的开场白可供参考呢?
1.以问候语开场
以问候语开场,是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开场方式,通常是以“您好”或各种时段、各种节日的问候等加上对方的称谓来展开话题。以问候语为开场白,给人一种自然之感,会让对方远离压力。这种简短的开场白,透露着两种信息:一是你在向他致以问候,表示友好;二是对方在更大程度上拥有决定权,他可以决定彼此的问候结束以后是否继续同你交谈下去,这便不会让对方产生一种被动感。因此,有继续交流欲望的人,通常会以问候语开场,再选择其他一种或几种开场来展开话题。
2.以“拉关系”开场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更愿意与那些和自己有一定相同、相近之处的人来往。例如,相同的祖籍、家乡,相同的姓氏、家族,相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性情、品质……因此,在与初识之人交流时,不妨先试着“攀一攀关系”。如,“这么巧,您也姓章,咱们500年前是一家啊!”“听说您也爱骑马,真是巧了,我是来自内蒙的女孩,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
3.以“表白”开场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我们并不是提倡大家学会溜须拍马、曲意逢迎,但我们应该明白,无论什么人,都是喜欢受到赞美的。对于不熟悉的人,尤其是初次见面的人,主动表达对他们的仰慕之情,是一种很好的开场方式。当然,这种“表白”需要有理有据,有礼有节,不可胡乱吹捧、夸大其词,如“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等话,应尽量少说。否则,会给人一种虚伪、做作之感。
4.以“另类赞扬”开场
对于一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来说,他们的身边一直充斥着各种逢迎拍马或真心敬佩的人,因此,一般的赞美很难再入他们的耳,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对此,你可以尝试另辟蹊径,从旁人没有注意到或者不常歌颂的方面入手。例如,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纺织业大亨,你再去夸奖他的专业知识多么丰富、工厂规模多么宏伟、企业经营多么高效,他可能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十分在意。但如果你夸他办公室里那幅书法写得遒劲有力,那个钓鱼大赛的奖杯多么难得,他恐怕会兴致盎然地跟你聊上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