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感恩,珍惜生命赐予的一切
民间有句俗话,叫作升米养恩,斗米养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他人遇到危难的时候,如果你给他小小的帮助,他一定会万分感激。而如果你给他很大的帮助,那么他就会索求无度,甚至因此而仇恨你。为何给得越多,反而越得到抱怨呢?这是因为人的心是贪婪的,得到得越多,奢望得就越多。
一个内心贪得无厌的人,总也得不到幸福,甚至会感到非常苦恼。只有怀着感恩之心的人,才会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激。如今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因而总是对父母索求无度。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孩子对于自己拥有的一切感恩和知足是很难的。父母如果不想让孩子变成白眼狼,就要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换一个角度而言,孩子也唯有拥有感恩之心,才能生活得更加快乐和知足。
孩子并非生而就有感恩之心,很多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渐渐让孩子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大,最终让孩子索求无度的人。明智的父母会拼尽全力地爱孩子,却不会倾尽所有地给孩子。随着孩子不断的成长,他们还会引导孩子努力争取,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切。孩子只有在亲自付出和努力之后,才能意识到人生中的很多得到都是命运的馈赠,都是父母拼尽全力才为他们提供的,而并非凭空得到的。这样一来,孩子才会更加理解父母的苦衷,也才会更加感恩父母为自己提供的一切生活条件。
当然,要想让孩子拥有感恩之心,父母的一味说教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好的办法是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以身作则,常怀感恩之心,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学会感恩,获得成长。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如同全能的超人一样,对于孩子有求必应,从来不会拒绝孩子的请求。殊不知,如果父母如同老母鸡一样把孩子庇护在羽翼之下,那么孩子最终会变得什么都不会,甚至成为一个“废人”。有人说,宠溺是父母对孩子的害,而不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实际上,明智的父母不会凡事都为孩子代劳,而是适当地在孩子面前示弱,求助于孩子。例如,当父母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端茶倒水,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父母的爱,同时意识到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照顾。当孩子表现得过于自私时,父母还可以对孩子的表现“斤斤计较”。总而言之,不要让孩子误以为父母的爱理应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否则,一旦孩子养成对父母一味索取的坏习惯,父母就会陷入被动之中,很难再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在中国社会,大多数父母都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一切家务,甚至还有些老人在把孩子养育成人之后,依然辛辛苦苦地承担着保姆的角色,劳累的生活非但没有因为孩子的成长而有所改善,反而多加了一项任务,那就是照顾孩子的伴侣和孩子的孩子。可想而知,这样的人活到老累到老,从来不会享孩子的福。在西方国家,孩子小小年纪就要为家庭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既有他们分内之事的家务,也有他们可以获取报酬的额外劳动。可想而知,国外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懂得为家庭分担,家庭责任感当然很强。而且他们小小年纪就有凭着劳动获取报酬的意识,也难怪他们从18岁开始就能自己养活自己。而在中国,有很多二十几岁甚至30多岁的人还没有断奶呢,还要继续啃老呢,不得不说,这就是巨大的差距,而且是根子上的差距。幸运的是,如今很多年轻的父母已经意识到在教育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所以都在有意识地改变,也更加以国际化的教育思想培养孩子。
只有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知道自己如今享受的一切并非是凭空得来的,而是父母通过万分努力和辛苦打拼得来的,孩子才能对父母感恩。当孩子真正了解爱的本质是双向的,并非单向的,孩子就会知道,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一切都要加倍回馈给父母。中国有句古话,叫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实,当孩子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孩子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大大改善,也会因为感恩而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