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产妇的疾病与防治
如何防治产褥期感染
产褥期感染又称产褥热,是指产褥期生殖道感染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炎性变化。生殖器官感染可能引起膀胱炎、肾盂肾炎,治疗若不彻底可变成慢性泌尿系统炎症,急性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到目前为止,产褥期感染和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仍是产妇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
产褥热时,产妇会出现持续发热不退,体温超过38℃;或突然高热寒战,体温超过39℃。多数产褥热的产妇在分娩48小时后开始发热,伴有下腹隐痛、恶露浑浊并有恶臭味,恶露量多;子宫肌炎严重的,恶露无臭味,量少,子宫大而软,有压痛。当病症蔓延至子宫邻近组织时,患者会发热、腹痛加重,子宫旁一侧或双侧增厚有触痛。发展为腹膜炎或败血症者,可出现寒战、高热、脉快、腹胀、全腹部剧烈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症状。如细菌毒力强而机体抵抗力低,可发生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产褥期感染的病因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1)内源性感染是指孕妇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由于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使原来存在于阴道或肠道的细菌大量繁殖,成为致病菌,引起产妇感染。
(2)外源性感染是指由于孕妇在临近预产期盆浴或性生活,分娩期的多次内诊、肛查,分娩过程中的胎膜早破、产程延长、产道损伤,或产褥期所用的不洁内衣及便盆等,使致病菌进入生殖道,引起产褥感染。
为预防产褥感染,专家建议:
(1)产前产后加强营养,充分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产后多喝白开水,4~6小时内排尿。产后每次排尿要尽量将尿排尽,以免细菌在里面繁殖;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洁外阴,以防逆行感染。产褥期应经常更换卫生巾以保持干爽舒适,每次上完厕所都要用温开水由前往后冲洗会阴部;
(4)产后及早下床活动,有助于膀胱肌肉功能的恢复;
(5)穿棉质内裤,避免穿紧身的裤子;
(6)坐月子期间禁止性生活;
(7)产后发热时,切不可滥用退热药,要经医师检查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产妇应在产后24小时至10天内,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若有2次体温超过38℃,须立即求医诊治。
产后恶露的处理
处理恶露是产褥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产妇不得大意。产妇在医院分娩,一般情况下前3天是护士帮助清洗、消毒外阴,4天后多数由自己清洗。恶露的处理要按以下要领来做。
(1)准备两个容器,一个容器中盛50倍稀释的煤酚皂,再以400倍水稀释成碱性肥皂液,5厘米宽的消毒棉花浸在其中,另外一个容器放消毒过的钳子或夹子。
(2)用肥皂将手洗干净。
(3)排尿排便,用卫生纸擦干净。便后尽可能采用温水洗净外阴部和肛门等部位。
(4)用消毒过的钳子或夹子夹住浸过肥皂液的棉花,以外阴为中心,从前向后,从内向外消毒清洗。棉花用完一次必须换新的,这样重复清洗几次。
(5)外阴有撕裂而缝合的,应涂上消炎药。
(6)消毒清洗后,垫上消毒纱布,以免血液渗出,再垫上青石棉、胶布、乙烯树脂布,用丁字带固定好。如不用消毒纱布,也可以直接用脱脂棉。
注意:更换脱脂棉前,一定要先洗手;擦拭便尿时,要由外阴部向肛门方向,否则易引起感染。1块消毒棉只能用1次。消毒后要立即垫上新的纱布或脱脂棉,随后系上丁字带或月经带。垫脱脂棉时,要把纱布铺在上面,避免粘住外阴部。
产后发热怎么办
在产褥期,产妇的体温一般在37℃左右。如因产程过长而过度疲劳,或精神紧张,或进食饮水量不足以致体力消耗较大者,在产后1天内体温可能会轻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经过休息、进食、饮水,疲劳缓解后,一般在24小时内,体温会恢复正常。
产后3~4天,产妇分泌乳汁时,由于乳房的血管和淋巴管扩张充盈,乳房膨胀,体温可略有升高;乳房过胀时,体温可升到39℃,但一般仅持续数小时就可下降。
产后2~10天,若产妇体温有2次升高达到或超过38℃,而这2次体温升高的间隔在24小时以上者,则为病态,应该考虑是否发生了产褥感染。
专家建议:产妇在产褥期持续发热,尤其是高热,会影响身体健康,应该及时请医师检查、治疗。
产后便秘的原因及防治
产妇分娩后,容易出现便秘的症状,同时由于伤口不敢用力,致使排便感觉消失,大便秘结。特别要注意的是,孕妇千万不能憋尿,以免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因此,产后应注意大小便通畅。
引起产后便秘的常见原因
(1)产后腹肌和盆底肌肉松弛,收缩无力,腹压减弱,加之产妇体质虚弱,不能依靠腹压来协助排便,排便自然发生困难。
(2)由于产褥期胃肠功能减弱,肠蠕动慢,肠内容物在肠内滞留时间长,使水分被吸收造成大便干结。
(3)产妇在产后几天内的饮食单调,往往缺乏纤维素食物,尤其缺少粗纤维的含量,这就减少了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也使肠蠕动减弱,影响排便。
如何预防产后便秘
产妇在分娩后,一是应适当地活动,不能长时间卧床。产后前2天应勤翻身,吃饭时应坐起来,2天后应下床活动。二是在饮食上要多喝汤,多饮水,每日进餐应适当配一定比例的杂粮,做到粗细粮搭配,力求主食多样化;在吃肉、蛋等食物的同时,还要吃一些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三是平时应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因为不良情绪可使胃酸分泌量下降,导致肠胃蠕动减慢。
如何治疗产后便秘
如产妇已患便秘,可准备黑芝麻、核桃仁、蜂蜜各60克,先将芝麻、核桃仁捣碎,磨成糊,煮熟后冲入蜂蜜,分2次1日服完,能润滑肠道,通利大便。也可用中药番泻叶6克,加红糖适量,开水浸泡代茶频饮。用上述方法效果不明显的产妇,可服用养血润燥通便的“四物五仁汤”:当归、熟地各15克,白芍10克,川芎5克,桃仁、杏仁、火麻仁、郁李仁、瓜萎仁各10克,水煎2次分服。
产后肛裂的原因及防治
有的产妇喜吃羊肉、狗肉、姜汤等热性和辛辣食物,长时间不吃或很少吃蔬菜和水果,再加上产妇卧床休息,活动量少,肠蠕动减慢,以致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而过于干燥、硬结,从而产生排便困难感。再者,产后腹肌松弛,盆腔压力突然降低,直肠弛缓也容易使大便干结,从而发生便秘。一旦出现便秘,若强行排解,则很容易造成肛裂。
产后妇女的肛裂发病率很高。肛裂是肛管内齿状线下部反复损伤和感染,导致皮肤全层裂开后,因未得到及时处理,裂口反复感染后形成的一种慢性感染性溃疡。虽说肛裂不算大病,但给人所造成的肉体痛苦和精神上的负担也是很大的。
肛裂一般表现为大便时疼痛,便中和便后带血。疼痛的原因是在排便时,粪便通过肛管,刺激裂伤口底部神经末梢而引起的。痛型为撕裂疼痛或烧灼痛。排便后缓解数分钟,此为疼痛歇期,为肛裂所独有的特征。然后因内括约肌的痉挛而再度疼痛,常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直至括约肌疲劳、肌肉松弛而疼痛消失,医学上称之为肛裂疼痛周期。
肛裂还会出血,但出血量不大。有的大便表面发现条索状血迹,有的在大便后仅滴数滴鲜血,有的病人仅在手纸上遗留少量血迹,一般少见大量出血。
产妇预防及应对肛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产后应保持肛门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轻轻冲洗肛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长时间的坐位可因腹中压力向下压迫,使肛门血管瘀血,肛周组织水肿、脆弱,容易造成损伤,因此产妇要避免久坐。有空闲时可经常做提肛运动,即做连续有节奏的下蹲——站立——再下蹲动作,每次做1~2分钟,每日做2~3次,以加强肛门括约肌收缩,促使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瘀血。
(3)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防加重肛周水肿等症。
(4)预防便秘。因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消耗掉大量的热量和营养,产后适当的补充是必要的,但要讲究正确的调节。一些农村地区,在坐月子期间仅以鸡蛋为主,不做别的食物调节是不可取的。鸡蛋细腻,过多食用容易减少大便次数,出现便秘。在吃鸡蛋的同时,应吃一些含维生素、纤维素高的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大便松软、适当的体积和水分,使大便容易排出。产妇应在产后身体适应的情况下,适当下床活动,以避免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必要时可进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肠蠕动的机会。还要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缩短间隔时间,以免大便过多地积聚和过多水分被吸收,造成便秘。
(5)发生便秘,不要强行排便。应先由肛门注入适当的开塞露、甘油栓等润滑药物,以利于大便的顺利排出,避免造成肛门裂伤。
(6)发生肛裂后,每日要进行局部清洗或坐浴,尤其在大便后,可防止伤口感染,以促使伤口尽快愈合。对肛裂痛者,可利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久治不愈者,要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产后痔疮的防治
产后易患痔疮的原因,一是产妇生产后由于子宫收缩,直肠承受胎儿的压迫突然消失,使肠腔舒张扩大,粪便在直肠滞留的时间较长,容易形成便秘;二是分娩过程中撕裂会阴,造成肛门水肿。因此,女性产后注意肛门保健和防止便秘是防止痔疮发生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勤饮水,早活动
由于产后失血,肠道津液水分不足,以致造成便秘,而勤饮水、早活动可增加肠道水分,增强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少食辛辣、精细食物,多食粗纤维食物
一些女性产后怕受寒,不论吃什么都加胡椒,这样很容易发生痔疮。同样,过多吃鸡蛋等精细食物,也可引起大便干结而量少,使粪便在肠道中滞留时间较长,不但易引起痔疮,而且对人体健康也不利。因此,产妇的食物一定要搭配芹菜、白菜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品,这样消化后的残留物较多,形成的粪软,大便时易排出。
勤换内裤,勤洗浴
这样不但保持了肛门清洁,避免恶露刺激,还能促进该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水肿,预防外痔。
早排便,早用开塞露
产后应尽快恢复产前的排便习惯。一般3日内至少要排一次大便,以防便秘;第一次排便一定要用开塞露润滑粪便,以免撕伤肛管皮肤而发生肛裂。
产后恶露不净的治疗措施
产妇恶露一般持续20天左右,若过期仍然不干净,就应采取治疗措施。
食疗与休息
恶露超过20天不干净,量多、颜色淡红、质清稀,无臭气,产妇感到疲倦无力,懒于言语,小腹空坠,说明产妇身体虚弱、元气不能固摄经血,应注意配合食疗。要食用健脾益气类药膳,如淮山药粥、赤豆粥、芡实粥、人参粥、人参山药乌鸡汤等。同时还要注意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以恢复体力。
注意饮食及卫生
如产妇阳气亢盛,血液有热,则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此时产妇尤其要注意卫生,常换内裤,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细菌侵袭。
用药与精神调治
请医师检查,对症用药,以利康复。产妇个人情绪要稳定,不可过于悲伤、忧虑和操劳,家人也要注意避免惹其生气。药方可用益母草50克,煎水加红糖服用,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1周可见效。
产后出血及其原因
分娩时,在胎儿娩出后24小时之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毫升,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因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如果短时间内大量出血,产妇很快就会出现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往往危及生命或遗留后遗症,所以产后出血必须积极防治。
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子宫收缩无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75%。因为子宫收缩乏力,不能立即关闭胎盘剥离面的血窦,这种情况多见于产程延长、产妇思想紧张,不能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因此,要正确处理产程,防止产程延长。
(2)胎盘滞留是引起产后出血的另一常见原因。胎盘剥离不完全,还有一小部分滞留在子宫内,都可以影响子宫的收缩而出血不止。有时部分胎盘和子宫粘连,不能自然分离,而从其他剥离的部分出血,这种出血量很大。
(3)分娩过程中产道撕裂,也可发生大量出血。常见于胎儿过大、急产或手术产,均可使产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裂伤重时可发生大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较少见的原因。包括孕前已存在的如血液病,妊娠后的并发症如严重的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
晚期产后出血及其原因
一般产后2小时内阴道流血较多,2小时后流血逐渐减少。如果产妇在分娩24小时后阴道大量出血,且出血量超过400毫升,称为晚期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是严重的病症,多见于产后1~2周,也有产妇在6~8周才发病。阴道流血可持续或间断,也可表现为急剧大量出血,可伴有低热,患者常常因失血过多导致严重贫血和失血性休克。
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
(1)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多在产后最初几天。
(2)胎盘或胎膜未完全排出,体内有残留,多在产后10天开始出血。
(3)胎盘附着部位恢复不全,局部创伤不能及时修复,多在产后1~4周开始出血。
(4)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血管内血栓脱落出血,多在手术后2~6周阴道开始出血,出血量比较多。
(5)黏膜下子宫肌瘤、绒癌出血。
(6)凝血功能障碍。
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
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因病因和病情的不同而不同。
小量或中量阴道出血,应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子宫收缩剂,一般会有明显的效果,阴道流血会逐渐减少和停止。若疑有胎盘、胎膜残留或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在给予抗生素的同时或控制感染后,应做清宫术,刮出物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
产后贫血原因及纠正措施
产后贫血有两方面的原因。
(1)产妇在妊娠期间贫血未得到纠正,分娩后不同程度的失血使贫血加重。
(2)产妇在妊娠期间血象正常,由于分娩时过多出血所致。
贫血,会使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使人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感染或使产后会阴侧切口愈合缓慢,严重的贫血可以引起胸闷、心慌、头痛等,产生许多并发症,所以应及时治疗。
轻度的贫血是指血色素在90克/升以上,一般可以通过饮食来纠正,应多吃一些含铁及叶酸较多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鱼、虾、蛋以及绿叶蔬菜、谷类、花生等。中度的贫血是指血色素在60~90克/升,除改善饮食外,需服用一些药物,如硫酸亚铁、叶酸、人造补血糖浆或肌注右旋糖酐铁等。严重的贫血,如血色素低于60克/升,单靠饮食及药物纠正作用缓慢,常常需要少量多次输新鲜血。这样,病人恢复得快,后遗症少。但是否需要输血要听从医师的意见。若输血,则需要有医护人员的监护,以免发生输血反应。
产后身痛的原因
产妇在产褥期出现肢体、腰膝、关节疼痛或全身酸痛,称为产后身痛或产后关节痛。主要原因为产褥期机体血脉空虚、气血运行不畅,稍有劳累或受风寒外邪极易发病。本病特点是产后肢体酸痛麻木、局部无红肿灼热,当与风湿病鉴别。
因产妇产后身痛多由血虚或外感风寒所导致,所以血虚者要多吃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猪肝、羊肉、鸡、桂圆、红枣、红豆等;外感风寒者宜多吃辛温散寒之品,如生姜、葱白、红糖及一些易消化的鱼、肉类。忌食生冷之物。
如果痛得严重,可去医院,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吃些药物。
产后宫缩痛怎么办
因产后宫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故宫缩时产生的轻微疼痛是正常的,不需做特殊处理,经过几天以后就会逐渐消失。为了减轻疼痛,产妇可自己按摩腹部,或放热水袋热敷即可。经产妇产后子宫收缩往往比较剧烈,影响休息和睡眠,也可以在医师指导下服止痛药、镇静安眠药等。
产后尾骨痛应如何防治
产妇产后感到脊柱最下端处疼痛,这是因为分娩时骨盆偏于狭窄而胎头较大,在穿过产道时把尾骨挤破了,肌肉也因此而损伤。最明显的表现是仰卧、坐立或如厕用力时会有疼痛感,特别是坐在较硬的东西上会加重疼痛。
产后尾骨痛应做以下防治措施。
(1)临近产期时,若胎儿超过4千克或骨盆狭窄的产妇,应该手术助产,或剖宫产。
(2)疼痛时,在患处做热敷,以放松局部肌肉。
(3)躺或坐时,避免疼痛处接触硬物,最好用柔软的垫子或橡皮圈垫。
(4)满月后仍不见好转应去看医师。
产后耻骨痛应如何防治
耻骨疼痛部位在阴毛的上端,主要症状是蹲着、排便时疼痛,严重时,行走迈不开腿,用不上劲儿。骨盆是由髂骨、尾骨、骶骨、坐骨、耻骨融合而成的。左右两块耻骨在骨盆的正中联结,形成耻骨联合。耻骨联合中间纤维软骨,上下附有韧带。怀孕时体内分泌的激素使得耻骨联合处部位逐渐分开,韧带也随之松弛。
当产妇分娩时,激素就会使耻骨联合的软骨溶解开,特别是生第一胎会因用力猛烈而把耻骨联合撑开,以使胎儿顺利通过,但常常会损伤骨头和韧带,所以产生疼痛。
防治产后耻骨疼痛的方法如下。
(1)若胎儿重达4千克,分娩时产妇应该考虑剖宫产,以免造成耻骨联合分离和韧带损伤严重。
(2)疼痛轻的产妇休息一段时间就可痊愈,疼痛严重的产妇需卧床休息。用弹性腹带固定骨盆也对恢复有所帮助。疼痛严重时可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止痛药物。
(3)多吃虾、牡蛎等食物,也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补肝肾类药物。
产后腹痛的原因
产后腹痛是由子宫收缩所致。子宫收缩时,引起血管缺血,组织缺氧,神经纤维受压,所以产妇会感到腹痛。当子宫收缩停止时,血液流通,血管畅通,组织有血氧供给,神经纤维解除挤压,疼痛也随之消失,这个过程一般在1~2天内完成。
初产妇因子宫肌纤维较为紧密,子宫收缩不甚强烈,易复原,且复原所需时间也较短,疼痛不明显。经产妇由于多次妊娠,子宫肌纤维经多次牵拉,较为松弛,复原较难,疼痛时间相对延长,且疼痛也较初产妇剧烈些。
综上所述,产后腹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产妇疼痛时间超过1周,并为连续性腹痛,或伴有恶露量多、色暗红、多血块、有秽臭气味,属于盆腔有炎症,应请医师检查治疗。
产后怎样预防足跟痛
有的产妇生了小孩子后足跟痛,每遇潮湿、寒冷则加重,产妇对此不要麻痹大意。
足跟痛的原因是有的产妇生产之后,穿拖鞋或赤脚穿鞋,不注意避寒凉或不注意休息造成的,也就是由于产后体虚,尤以肾气亏虚,而受到寒冷,以致足跟痛。所以,提醒初产妇产后一定要做好足跟痛预防工作,如防寒凉,不赤脚穿鞋,不过早下床做体力劳动或家务活儿等。
预防足跟痛的方法是,产妇产后要特别注意脚下的保护,不要穿拖鞋或赤脚穿凉鞋,最好穿袜子和布鞋,使脚下保持一定温度。产妇一旦出现足跟痛,就要求医问药,及时治疗,并千万注意不要再受寒凉。这样,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保健是会痊愈的。
产后腰背痛的原因及防治
分娩后产妇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尚未得到调整,骨盆韧带还处于松弛状态,腹部的肌肉因分娩变得松弛。加上产后照顾新生儿,要经常做弯腰动作,或恶露排出不畅引起血瘀盆腔,所以很容易发生腰背痛。
防治腰背痛的方法如下。
(1)可按摩、热敷疼痛处或洗热水澡,促进血液循环。
(2)要注意腰、背、腹部的保暖,因受凉会加重疼痛。
(3)不要久站,更不要提、举重物。
(4)睡觉时平躺或侧躺,床垫不宜太软,如果太软可铺上较硬的垫子。
(5)照料宝宝时避免弯腰。如喂奶时,不要盘腿而坐,背部和肘部都要有支撑物(如枕头),保持一个舒适的姿势。给宝宝换尿布,应有一个不用弯腰操作的台子。哄宝宝时,不要抱着他在地上来回走,可放在摇篮里轻轻地摇。抱宝宝时让宝宝叉开双腿坐在妈妈骨盆上,妈妈的腰部就不会因过度后伸而引起疼痛。
(6)产妇应该从产后2周开始,请保健医师指导做加强腰背肌和腹肌的运动,以增强腰部的稳定性。
产妇乳头皲裂时怎样哺乳
乳头皲裂多半是因为产妇在给婴儿喂奶过程中哺喂姿势不正确,若产妇发生乳头皲裂,则在给婴儿喂奶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哺乳前
(1)产妇应取舒适松弛的喂哺姿势。
(2)热敷乳房和乳头3~5分钟,同时按摩乳房以刺激排乳反射。
(3)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易被婴儿含吮。
哺乳时
(1)先在损伤轻的一侧乳房哺乳,以减轻对另一侧乳房的吸吮力。
(2)让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均含吮在婴儿口内。
(3)交替改变抱婴儿位置,使吸吮力分散在乳头和乳晕四周。
(4)频繁哺乳。
(5)喂哺结束,等到婴儿放松乳头后,再把婴儿抱离乳房。如果产妇因某种原因,不得不中断喂哺,要用食指轻轻按压婴儿下颏,让他松开乳头,温和地中断吸吮。
哺乳后
(1)挤出少许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短暂暴露和干燥乳头。因乳汁具有抑菌作用,并含有丰富蛋白质,能起到修复表皮的功能。也可用熬熟的植物油涂抹,可使皲裂乳头很快愈合。
(2)穿戴棉质、宽松的内衣,并使用乳头罩,以利于空气流通,促进皮损的愈合。
产妇乳房湿疹的症状及治疗
发生急性乳房湿疹后,乳房皮肤常出现粟粒大的小丘疹或小水疱,潮红,瘙痒,抓挠后湿疹易破损,出现点状渗出及糜烂面,有较多浆液渗出,并伴有结痂、擦烂、脱屑等。
亚急性乳房湿疹多由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乳头、乳晕及其周围皮肤出现小丘疹、鳞屑和糜烂面结痂,皮损奇痒,有灼热感,夜间症状加重。
慢性乳房湿疹可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迁延而成。乳头、乳晕部皮肤增厚、粗糙,乳头皲裂,色素沉着,表面覆盖有鳞屑,伴有渗出液及阵发性疼痒。
乳房湿疹应采用综合治疗。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如刺激性食物、剧烈搔抓、热水洗烫等。紧张、劳累、情绪变化、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往往和湿疹的发病有着紧密关系。服用调节神经功能障碍的药物,对湿疹也有较好的疗效,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谷维素、利服宁等。
怎样预防子宫脱垂
子宫位于膀胱与直肠之间,呈倒置的梨形,微前倾,人体站立时位于骨盆中央,子宫体向前向上,子宫颈向下前方。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是子宫韧带、盆底肌内组织。正常子宫的位置是前倾前屈的,如果子宫沿阴道下降,甚至部分或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则称为子宫脱垂,俗称“掉茄子”或“掉葫芦”。
造成子宫脱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分娩时损伤盆底肌和阴道、产后疏于将养,不能完全复原。到了老年因盆腔内韧带、筋膜松弛,肌肉张力降低,或因产后便秘、长期咳嗽、持续下蹲动作造成子宫脱垂。预防子宫脱垂有如下方法。
(1)产后充分休息,不要长久站立、持续做下蹲动作、提举重物、过早跑步、走远路。
(2)加强盆底肌和提肛肌的收缩运动,如抬臀运动。让产妇仰卧屈腿,有节律地抬高臀部,使臀部离开床面,然后放下,每日2次,每次连做10~15下,能使盆底肌、提肛肌逐渐恢复其紧张度。
(3)适当下床活动,或做产后体操,有助于恢复肌肉张力,防止发生子宫脱垂。
(4)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可服麻仁丸5克,每日2次;或早晚服蜂蜜1匙,以润肠通便。绝对禁止用力大便。
(5)注意保暖防寒,防止感冒咳嗽。患有慢性咳嗽者应积极治疗。
怎样预防产后抑郁
预防产后抑郁要有的放矢。孕妇在产前对产褥期的生理变化要有所了解,同时学习一些护理新生儿的知识和技巧,有助于尽快适应新的角色。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感受,不论是欢欣还是沮丧的情绪,这是调适生活危机不可或缺的一环。有难处,要主动争取医护人员和丈夫以及其他亲朋的帮助、支持,切勿自怨自艾,倾诉可减缓心理压力。
疲倦是造成产妇产后情绪低落与忧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产妇要合理安排好休息,尽快适应新生活,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疲劳。
丈夫在妻子分娩中给予的心理上的关爱和行为上的帮助,对缓解产妇分娩时的紧张恐惧心情,防止产后抑郁至关重要。准爸爸在沉浸于得到宝宝的喜悦的同时,千万别忽略了妻子的情绪,应多给予语言关爱,并保证妻子有足够的休息。在妻子有异常情况如排尿困难、乳房胀痛或哺乳不顺利时,准爸爸要及时提供支持;妻子有烦恼时,准爸爸要耐心倾听。帮助产妇度过产褥之初容易出现抑郁的时期,逐渐适应做母亲的角色,不仅对产妇的心理健康有益,也有助于母婴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