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专家指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常见疾病的防护

新生儿身上有怪味是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宝宝身上常常有奶香味,有些宝宝排出的尿略带有呛人的氨水味,这些都是正常的。然而有些宝宝身上散发出一种奇怪的味道,像烂白菜味、烂苹果味、脚汗味、耗子臊味、臭鱼烂虾味、猫尿味等。如果宝宝身上有这样的味道,父母千万不要忽视,因为这些怪味可能是宝宝患有某种先天性代谢疾病的信号。

先天性代谢疾病,多是由于与遗传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某种酶或结构蛋白的缺陷,使体内氨基酸或有机酸代谢障碍,产生异常代谢产物,堆积在宝宝身体内,并通过汗、尿排出,散发出各种怪味。例如,糖尿病可散发出枫糖味、烧焦糖味、咖喱味;苯酮尿症可散发出耗子臊味;蛋氨酸吸收不良可散发出啤酒花烘炉气味;高蛋氨酸血症可散发出煮白菜味或腐败黄油味;丁酸/己酸血症可散发出臭鱼烂虾味;焦谷氨酸血症可散发出汗脚味等。

这类先天性代谢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发育,尤其是智力发育,造成终身遗憾。苯丙酮尿症就是如此,如果早期发现,在脑组织未受严重损害以前即开始治疗,宝宝可以成长得与正常宝宝一样健康和聪明。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刚出生的足月新生儿几乎有一半以上、早产儿有80%以上,在出生24小时以后出现皮肤黄疸。如果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或2周后仍未消退甚至加重,又有发热、拒奶、吐奶、精神不好等现象,就应当考虑为病理性黄疸,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多由母子血型不合、新生儿败血症,或新生儿出生后用某些药物引起,如大剂量的维生素K3、磺胺、水杨酸、新生霉素、利福平等引起的黄症。

什么是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脏发育不成熟,肝细胞内酶的活力较为低下;或者因为缺氧、感染等抑制了肝内酶的活力;或因先天性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影响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而产生的黄疸。

什么是阻塞性黄疸

由于胆管发育畸形或炎症等引起的阻塞,使胆汁淤于胆管,并返流肝内造成毛细胆管破裂,胆汁进入血液而引起的黄疸。

确诊为黄疸该怎么办

一旦诊断为病理性黄疸,首先需要积极查找病因和及时治疗。要针对病因治疗,如:新生儿败血症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先天性胆管闭锁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等。其次要积极进行退黄治疗,因为严重黄疸可以引起对脑的损害。孕妇,特别是在分娩期要慎用或禁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如氯丙嗪)和促进胆红素与血浆蛋白分离的药物(如苯甲酸钠、咖啡因等)。

新生儿为什么容易得硬肿症

这与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有关。新生儿出生前生活在温暖、充满羊水的子宫环境中,环境温度为37.2~37.7℃,使新生儿体温很容易保持在恒定状态。出生后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体温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再加上新生儿皮下脂肪较薄、皮肤毛细血管丰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较容易散热,这些特点使新生儿出生时从一个温暖的环境进入温度低的外界环境,如果保暖不好,就会散失很多热量,严重时出现低体温(体温低于35.5℃),发生新生儿硬肿症。另外,由于体内的热量主要消耗在抵御寒冷上,会妨碍新生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影响体重的增长。早产儿由于脂肪量少,抗寒能力差,容易发生硬肿症。有严重感染、窒息的新生儿由于脂肪产热过程受抑制,就更容易发生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有什么特点

新生儿硬肿症主要表现为体温低下,其特征是皮肤的改变,其表现有以下几点。

(1)凉:轻者局部皮肤发凉,重者全身皮肤发凉。

(2)硬:早期是皮肤紧张,不易捏起,开始部位多是下肢,重者皮肤僵硬如硬橡皮样。皮肤及皮下脂肪硬肿发展的顺序是从臀部开始至面颊、上肢,甚至波及全身。

(3)肿:在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的部位,挤压可有凹陷性水肿。

(4)皮肤颜色:皮肤发硬早期呈红色,严重时变成紫红色。

除以上这些典型表现外,还表现为不吃、不哭、不动等,这也与皮肤及皮下脂肪僵硬有密切关系。硬肿症的新生儿常并发肺炎和败血症,最终可发生肺出血死亡。

怎样预防新生儿硬肿症

在冬季分娩的妈妈,应注意新生儿体温不升和皮脂硬化症的预防,尤其是早产儿。关键措施是注意保暖。成人最合适的环境温度为25~28℃,在这个温度中热量的消耗处于最低水平,称为中性温度。一个出生24小时的足月新生儿,裸体放在暖箱中,所需最合适的温度为31~34℃。早产或低体重儿对温度要求还要高些,为33~35℃。出生4~7天的足月儿,需要的合适温度为31~34℃。一般家庭,将新生儿包裹好,室内最适合温度不应低于25℃,早产儿还要稍高些。北方冬季气候严寒,有时较难保证新生儿需要的适宜室温,尤其是那些取暖不良的家庭。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免疫性溶血病。即胎儿从爸爸一方遗传显性抗原,而妈妈自身缺少这种抗原,遗传来的抗原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致使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发生溶血,胎儿因此而死于子宫内。即使胎儿能正常分娩出,也会因先天性溶血所产生的大量胆红素来不及排出而渗入脑细胞内,引起核黄疸。

哪种新生儿溶血症最常见

新生儿溶血症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其中最多见的是妈妈为O型,胎儿(或宝宝)为A型或B型。第一胎即可发病,分娩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尚可见于妈妈为A型,胎儿(或宝宝)为B型或AB型,妈妈为B型,胎儿(或宝宝)为B型或AB型,但少见。胎儿(或宝宝)为O型者,可排除本病。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通常是妈妈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而血型不合并引起溶血,一般第一胎不发病,从第二胎起发病。但如果Rh阴性的妈妈在第一胎前曾接受过Rh阳性的输血,则第一胎也可发病。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常较A、B、O血型不合严重。

新生儿溶血症该如何治疗

新生儿溶血如能及早诊断治疗,治愈率较高。孕妇前6个月每月查1次,7~8个月每2周查1次。此外,采取预防治疗,可口服中药,也可在妊娠第24、第30、第33周左右各进行10天的综合治疗,包括25%葡萄糖加维生素C 1 000毫克,每日静脉推注1次;每日吸氧3次,每次20分钟;口服维生素E 30毫克,每日3次。

在妊娠36周后,若抗体效价Rh不合达1∶32以上,A、B、O血型不合达1∶512以上,既往有溶血儿死亡,以及胎动发生改变等情况时,可提前结束妊娠。

中医预防性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妊娠时给予:茵陈9克、大黄4.5克、黄芩9克、甘草9克、益母草10克、赤芍9克、木香6克、川芎6克,每日1剂,水煎服或做成药丸服,服至分娩。

对于新生儿,可给予换血疗法、光照疗法和药物疗法等治疗。

新生儿青紫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青紫现象在早产儿中比较多见,尤其是出生后一周内更是如此。

新生儿青紫应看成是一种严重的危险信号,若不及时抢救,就有生命危险。治疗时应首先给予氧气吸入,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自肺泡向血流的弥散,使动脉血氧分压提高,这样患儿的面色、皮肤的颜色就会逐渐转红润。

给患儿吸氧,其氧的浓度应适当,不要认为氧气流量越大越好,起先可开高流量,当患儿面色逐渐转红润时,再逐步降低流量。

新生儿发生青紫的机会远超过几个月大的宝宝,此时给青紫的新生儿弹弹足底,他“哇”地一声哭叫,吸入大量的氧气,这对呼吸暂停特别有效。

新生儿体温为什么容易波动

刚刚出生时,新生儿的体温与母体相同,随后下降1~2℃,出生8小时后体温保持在正常水平。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成熟,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差;皮下脂肪薄,保温能力差;汗腺发育不成熟,排汗、散热功能差,因而在环境温度变化时,体温容易发生较大波动。室温高,包裹过厚,体温就上升;室温低,体温也会随之下降。

怎样预防新生儿低血糖

低血糖在新生儿期较为常见,特别是出生后头几天内新生儿能量的主要来源主要是糖。而在胎儿期肝内储藏糖原较少,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双胎儿,出生后如不尽早进食,很容易发生低血糖。患有其他疾病的新生儿,如颅内出血、窒息、缺氧、新生儿硬肿症、严重感染败血症等,也易发生低血糖。患糖尿病或妊娠中毒症的妈妈所生的新生儿更易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可在出生后数小时至1周内出现。开始时,表现为手足震颤、嗜睡、对外界反应淡漠、吮奶差、哭声弱,继而面色苍白、心动过速、惊厥,昏迷,若经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会迅速消失。

对低血糖的患儿,轻症可给白糖水或葡萄糖水口服,重者可给予葡萄糖静脉注射。

什么是新生儿脱水热

有些新生儿出生后5~6天,体温突然升高至39℃,并可见宝宝烦躁不安、哭吵、皮肤干燥,尿也较少,但体格检查并未发现其他异常,化验血、尿也均正常。这是新生儿脱水热。

因为新生儿出生后,通过呼吸、皮肤汗腺、大小便、呕吐等途径失去许多水分,若这种损失超过了吸收的水分,就会出现脱水热。特别是室内气温较高,保暖过度,均可使新生儿体内水分损失过多而致脱水热。脱水热一旦出现必须供给足量的水分,具体办法是每隔2小时给宝宝喂水或5%的葡萄糖水1次,每次15毫升左右。之后,患儿体温就会迅速下降。

诊断脱水热必须先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新生儿破伤风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该病常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4~6天发病,故又名“四六风”;因破伤风杆菌入侵途径是脐部,又称为“脐风”;又因为牙关紧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故有人又称它为“锁口风”。在推行新法接生前,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极高,目前,在许多地区新生儿破伤风已经消灭,但在农村的少数地区及边远地区和山区,由于孕妇在家分娩,还采用旧法接生,新生儿破伤风仍时有发生。

如何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在土壤中可以存活数年。接生时断脐用的剪刀、敷料等用具必须煮沸1小时,或在高压蒸汽中蒸5分钟才能消灭破伤风杆菌,因此,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完全的剪刀、线绳结扎脐带,或接生者的手未消毒,破伤风杆菌都会通过脐带侵入新生儿体内。如果在已坏死的脐带上盖未消毒的棉花或包布,破伤风杆菌容易在坏死的脐带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进入新生儿体内而发病。破伤风外毒素可传至脊髓及脑干,与神经组织结合引起全身肌肉痉挛。

新生儿感染破伤风后会怎样

新生儿在感染破伤风杆菌后3~14天开始发病,以4~6天间发病最多。而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新生儿感染破伤风后有以下表现。

(1)首先出现的症状是牙关紧闭。妈妈发现新生儿口不能张大,喂奶时不易塞进奶头,吸乳困难。

(2)其次逐渐发展到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身体呈角弓反张状,一经刺激即可引起痉挛发作。

(3)引起呼吸肌痉挛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等。

(4)容易并发肺炎、脱水和败血症等,病死率极高。

新生儿头颅血肿怎么办

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发现头皮肿块,这个肿块逐渐长大,手触摸时有波动感,很柔软,但一般不超过骨缝。患处皮肤颜色正常,轻压不凹陷,有时肿块需要6~10周才会消失,这就是头颅血肿。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手术助产或自然分娩过程中,胎儿的颅骨受机械牵引或产道摩擦或受产道挤压,引起颅骨膜下的血管破裂,血液淤积而形成。

发现头颅血肿后,父母不要惊慌,要了解产生头颅血肿的原因。切忌按摩,避免受压,应让新生儿向尚无血肿的另一方侧卧。早期时可用冷敷以减轻出血,晚期可用热敷,促使血肿吸收。

新生儿为什么会有“斗鸡眼”

有的新生儿什么都很正常,就是眼睛有时出现“斗鸡眼”,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宝宝的脑发育尚未完善,由脑所支配的动眼神经及眼肌其协调功能差,因而出现两眼球不向同一方向转动,即出现所谓的“斗鸡眼”。它并不是先天性疾病,也不是看近处的东西所引起的。这种“斗鸡眼”只是暂时性的,一般在出生3个月后会逐渐恢复正常。

新生儿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的原因

新生儿暂时性体重下降,大都发生在出生后的第2~4天,体重可下降6%~9%。这与哺乳量较少、排出胎便以及通过皮肤、肺和尿液排出较多水分有关。五六天后,随着哺乳量逐渐增加,新生儿体重也会逐渐增加,10天左右就会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为了减轻体重下降的程度,出生后半小时就可以喂母乳,以后按需要哺乳。如果2周后体重还没有增加,应该检查乳母的乳汁是否充足,或者有无影响新生儿生长的其他原因。

什么是新生儿脓疱疮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化脓性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出生后第1个星期,且多发于夏季7~8月。致病原大都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亦可致病。本病接触传染力极强,易自身接触感染及互相传染,常在新生儿室流行。感染传播多来自妈妈、保姆或医务人员,还有就是宝宝的衣服、尿布、包被等被污染。新生儿表皮柔嫩,易于感染而生细小脓疱,大都发生于皮肤皱褶处、包尿布区域及头面颈部。尤其在气候炎热或冬天包裹太多及皮肤出汗多时更易发生。脓疱约有小米粒大小,周围基底发红。

新生儿脓疱疮该如何防治

新生儿得了脓疱疮,要注意清洁皮肤,勤换衣服。早期皮肤脓疱疮较少,症状较轻,可用消毒后的针,挑破脓疱,用针管吸出脓液,然后在局部涂碘酒消毒。脓疱较多时,除了按上述方法处理外,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发现新生儿精神不好,出现黄疸、发热等异常症状,应及早就医。

预防新生儿脓疱疮主要是加强护理,接触新生儿的人员,手要常用肥皂及水洗净,注意新生儿皮肤的清洁卫生,勤洗澡、更换衣服及尿布,大便后应清洗肛门。对皮肤已有感染的患儿要积极治疗。家里有未满月的宝宝,应减少亲友访视,产妇也要根据气候经常更换内衣,那种1个月不洗澡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妈妈的感染也会传染给新生儿。母婴用品要分开,发现新生儿有异常时要立即去医院。

什么是新生儿尿布疹

新生儿皮肤非常娇嫩,出生后又离不开尿布,顾名思义,尿布疹就是发生在兜尿布的臀部,表现为皮肤发红,继而出现红斑、丘疹,较重时发生糜烂、溃疡,故俗称红臀。皮疹并可向外延及大腿内侧或腹壁等处转移。

发生尿布疹的原因是什么

(1)尿布不勤换。

(2)便后不清洗。

(3)臀部潮湿。

(4)尿布粗糙,吸水差。

发生尿布疹的原因就是局部潮湿。新生儿臀部皮肤皱折多,清洗臀部后水不易擦干,马上包上尿布,外面再裹上塑料纸,使局部不透气;而潮湿的臀部拍上粉,似乎是使臀部皮肤干燥,但实际上粉吸水变成块,不仅局部仍然潮湿,而且粉块对皮肤也形成刺激。潮湿的环境使局部皮肤的抵抗力下降而发生尿布疹。

如何预防尿布疹

预防尿布疹的关键是及时清洗粪便,保持臀部干燥。每次大小便后要及时换尿布,大便后一定要将臀部的大便清洗干净,再用干布将水吸干,最好将臀部暴露一段时间后再兜尿布。如果发生尿布疹,轻者经以上护理会逐渐治愈;重者由于局部红斑融合成片,有糜烂渗出,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除勤换尿布外,每次清洗后都要暴露臀部,还可用取暖器烘干臀部,但应注意避免烫伤臀部。局部用鞣酸软膏涂擦,每日3~4次,也可用0.5%新霉素软膏和炉甘石洗剂,每日3~4次涂擦臀部。

什么是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产生的病原不同,感染途径不同,新生儿肺炎可分为:

(1)吸入性肺炎:在胎内吸入胎粪、羊水,出生后吸入乳汁或分泌物引起。

(2)感染性肺炎:出生前妈妈有感染性疾病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生后与家庭成员中患“感冒”的人接触引起发病。

得了新生儿肺炎后怎么办

新生儿肺炎容易发生在未成熟儿,死于新生儿肺炎的病例中几乎一半为未成熟儿。由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患儿只出现吃奶减少或不吃奶,哭闹不安或体温不升,随后出现口吐泡沫,阵发性发绀,可有咳嗽,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三凹征。严重者呼吸不规则,出现点头呼吸,双吸气或呼吸暂停,口周发青等较为典型症状,此时应立即送医院治疗。此病虽发病率高,但如果及时到医院就诊,得到合理治疗、护理,治愈率较高。

如何及时防治新生儿肺炎

由于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故患儿拒奶、精神差、面色发绀、口吐泡沫或喂奶后呛咳、气促应考虑有此病的可能,应及时就诊治疗。平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衣被适度,室温不宜过高,勿与有发热、咳嗽、流涕的人员接触。妈妈有感冒,接触患儿时必须戴口罩。平时家庭成员不要经常亲吻宝宝,以免从呼吸道传入病菌。注意喂养方式,预防奶液吸入。

新生儿肺炎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因新生儿小,咳嗽无力,痰不能咳出,需要父母帮助。

(2)保证营养供给:少量、多次喂奶并防止呕吐。

(3)保持正常体温:低温时,衣被要包好,内放热水袋,并防止烫伤。发热时,要给宝宝解衣降温,不要包裹得过严,以免出汗过多引起虚脱。保持房内空气新鲜,通风好,但避免吹过堂风。房间湿度以55%~60%为宜,温度应保持在22~24℃。

(4)妈妈患感冒时喂奶要戴口罩。

(5)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如果突发烦躁、气急、呻吟、嘴唇发紫时,应立即找医师治疗。

什么是腺病毒肺炎

腺病毒肺炎是一种严重威胁宝宝健康和生命的病毒性肺炎。病情重,病程长,恢复慢,病死率高,迄今尚无特效治疗。

腺病毒肺炎表现为骤然发热,高热不退或体温上下波动,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嗜睡、委靡等神经症状比较明显,且出现较早,面色苍白,发灰。重者肝肿大明显,容易发生心力衰竭、惊厥等合并症;肺部体征出现较迟。发热3~5天后,肺部开始听到水泡音,继之迅速出现大片实变,以左下叶或两侧下叶最为多见。白细胞计数大都没有增高,若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则明显增多。本病有赖咽拭子病毒分离及双份血清检查进行确诊。

目前,对腺病毒肺炎的治疗尚缺乏有力的手段,但中医中药治疗似有一定疗效,必要时也可考虑采用免疫调节剂配合治疗。

什么是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以持续黄疸、血清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胆或肝脾肿大及肝功能不正常为主要的症候群。

新生儿肝炎最主要的病因是病毒感染。这种病还可由多种细菌感染而致病。除乙型肝炎病毒以外,其他多种病毒,均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从而使胎儿内脏受累,同时,也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

此外,一部分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的肝脏病变,肝内外的胆管闭锁及胆汁黏稠综合征所致的脏器损害等,均属新生儿肝炎综合征范围。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有什么表现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最突出的表现:起病缓慢,常于出生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并持续不退,常较严重。伴吃奶不好、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胀、体重不增、大便浅黄或灰白色,检查常可发现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发现以上情况时,应及时治疗。

什么是“马牙”和脂肪垫

在新生儿口腔内牙龈边缘出现芝麻大小的黄白色斑点,或在硬腭中线出现黄色小点,统称为上皮珠,俗称“马牙”。前者是由黏液腺管阻塞肿胀,上皮细胞堆积所致;后者是牙齿胚胎发育残留的角化上皮团。“马牙”大多在新生儿期或出生后4~6周出现,以后很快会自行脱落,属正常的生理过程。有时因宝宝身体比较弱,未能及时脱落也无妨。

“马牙”的存在不会妨碍吃奶,也不会影响日后乳牙的萌出。

另外,新生儿口腔两侧颊部各有一块较厚的脂肪垫,这是正常的组织,有利于吸奶。有些父母以为是病理性肿胀,会影响吸奶而去挑破或强行擦掉,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无论是“马牙”或脂肪垫,都不要挑破或强行擦掉或做其他处理。新生儿的口腔黏膜娇嫩,不科学、不卫生的操作会引起口腔黏膜感染,甚至会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

新生儿易患哪些耳病

新生儿常患的耳病有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等。新生儿为什么易患这些耳病呢?这要从耳朵的结构谈起。耳朵最外面的是外耳道,向里是中耳、内耳。外耳与中耳间有一层鼓膜相隔,中耳腔内还有一段叫耳咽管的小管与咽喉相通。由于新生儿期的耳咽管短、粗,呈水平位,因此,当新生儿感冒、咽喉发生炎症时,会蔓延到中耳;新生儿吐奶、呛奶时,奶水也容易经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化脓性中耳炎。另外,由于新生儿多仰卧在床,泪水、吐的奶水很容易进入耳道,而引起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

耳病早期都有剧烈的疼痛,因而宝宝常常哭闹不停,不吃不睡,父母又不知何因,除非看到耳道口有脓汁流出才会去医院。新生儿耳病不可大意,特别是中耳炎,一定要及早发现,彻底治疗,否则转为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宝宝的听力。

什么是新生儿呼吸窘迫

新生儿正常呼吸浅而快,一般每分钟40次左右。若呼吸有些快慢不匀、幅度时深时浅,但不伴有皮肤青紫或心跳减慢等现象,也属正常。

新生儿呼吸窘迫的早期表现为呼吸次数增加、呼吸浅表、急促,进而表现鼻翼翕动,再重时可以看到三凹征(即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3个部位同时凹下),同时宝宝出现面色及口周发青,严重时出现呻吟样呼吸。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遇病情恶化,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什么是新生儿呼吸暂停

正常新生儿有时可以出现不规则的呼吸,有时2次呼吸间隔5~10秒钟,但不伴脉搏和面色改变,称周期性呼吸。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10~15秒钟甚至更久,同时脉搏减慢,每分钟少于100次,还出现紫绀和肌张力减低。呼吸暂停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早产儿易出现原发性呼吸暂停。因胎龄小,呼吸中枢功能差,呼吸暂停发生率较高,胎龄越小越易发生。引起继发性呼吸暂停原因很多,如: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肺炎、窒息、冠心病、低血糖、低血钙、败血症等。

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吸高流量氧气,人工呼吸,尽量避免可诱发呼吸暂停的动作,插胃管动作要轻,喂奶时注意奶量、吃奶的速度和姿势,以免胃液返流引起呼吸暂停。

什么是新生儿窒息

胎儿娩出后,若1分钟无呼吸或仅有不规则、间歇性、浅表呼吸者,则可断定为新生儿窒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是呼吸中枢抑制、损害或呼吸道阻塞。

发现新生儿窒息时应及时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做人工呼吸、供氧等。多数患儿经上述处理后情况能迅速好转,呼吸转为正常,但仍应仔细观察其呼吸及一般状况,并注意保暖,大部分宝宝日后发育不受影响。

预防新生儿窒息要做到孕妇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予以适当的处理。胎音异常提示胎儿缺氧,应及时给产妇吸氧,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临产时产妇情绪要稳定,因过度换气后的呼吸暂停可使胎儿的氧分压降至危险水平。此外,给产妇使用麻醉剂、止痛剂、镇静剂时,一定要严格掌握表征及剂量。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有哪些

(1)脐带绕颈,脐带脱垂,即脐带被夹在阴道及胎头之间,这样都可使脐带血流中断,从而导致胎儿缺氧。

(2)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也会影响胎盘与子宫间的血液循环,造成气体交换障碍。

(3)妊娠中毒,孕妇低血压、高血压或患有某些疾病,都可影响胎盘的功能,影响气体交换。

(4)某些药物会使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到呼吸,如杜冷丁、乙醚等。

(5)出生时黏液阻塞新生儿气管,新生儿颅内出血等都可以引起新生儿窒息。

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致病菌进入血液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细菌感染。有时在体内产生多发病源,形成重病症。如能早诊断、早治疗,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如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这肯定是不正常的,要立即请医师检查。如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即应积极抓紧治疗。要在医师密切观察下测定血中间接胆红素上升的速度,并按病情用药。可采用血浆、白蛋白、菌栀黄注射液静脉输入,来降低血中过多的有害的间接胆红素,亦可服鲁米那及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等。病情严重者,可考虑通过脐带换血。

新生儿易患败血症的原因

(1)新生儿的皮肤黏膜薄嫩,容易破损,未愈合的脐部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更主要的是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不易局限,当细菌从皮肤、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后,极易向全身扩散而致败血症。

(2)妈妈患感染性疾病时,某些细菌及其毒素,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此种情况,多于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3)胎儿娩出时,由于母体羊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长,助产过程消毒不严等,均可增加感染机会,这样会逐渐导致新生儿败血症。

(4)新生儿反应能力低下,当有某些局部感染时,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如脐炎、皮肤小脓疱、脓头痱子、眼睑炎等,均可成为病灶,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导致败血症。

如何预防新生儿败血症

预防新生儿败血症要注意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孕妇感染,以防胎儿在宫内感染;在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产房环境、抢救设备、复苏器械等要严格消毒;对早期破水、产程太长、宫内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保护好皮肤、黏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护理新生儿时要细心观察其吃、睡、动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早发现轻微的感染病灶,及时处理,以免感染扩散。

新生儿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刚出生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成熟,当环境温度改变程度超越机体调节能力时,则会造成新生儿发热,或体温过低。

新生儿体温很不稳定,早产儿更为突出。新生儿发热指体温在37.4℃以上者。其原因可能是环境温度过高,如:睡热炕,使用热水袋温度过高,或暖箱温度过高等。也可能由于妈妈乳汁不足,喂养过晚,天气炎热或喂养不当引起呕吐等引起新生儿脱水热。更多的原因是新生儿感染,如产前感染、羊膜早破、不洁的阴道检查等,多于产后1~2天即出现发热。产后感染多发生在出生后1周左右,常见于肺炎、败血症、脐炎、脓疱疹或脓肿等,严重感染体温反而不升。

新生儿发热时该如何护理

新生儿发热时首先要查找发热原因,然后针对病因治疗。发热未超过39℃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慎用退烧药。其次要调节宝宝居住的室温,若室温高于25℃,应先设法降低室温。采取减少或松开宝宝的衣服和包被的方法,以便散热降温。体温超过39℃时可用温水擦浴,通常用温湿毛巾擦浴前额、颈部、腋下、四肢和大腿根部,以促进皮肤散热。一般不要用酒精擦浴,以防止体温急剧下降,造成不良的影响。

另外,新生儿发热时,还应经常喂些白开水或糖水。如果经上述处理仍不能降温,应及时去医院进一步治疗。

新生儿手臂为何抬不起来

新生儿手臂抬不起来多见于臀位分娩,为分娩中臂神经受损所致。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分为以下3种类型。

(1)上臂型:多见,是第5~6颈神经受损伤。表现为手臂下垂,内旋,内收贴身,肘部可微曲。

(2)前臂型:主要是第8颈神经及第1胸神经受损伤。表现为前臂及手指小肌肉瘫痪。此型由于症状不典型,往往不能及时发现。

(3)全臂型:少见,系整个臂丛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全臂完全松弛,感觉亦消失。

治疗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上臂型者,臂部应置于外展、外旋位,出生6个月内不宜用外展支架。对于前臂型,可将垫子放于患肢手掌中。臂丛神经瘫痪除保持上肢功能位置外,亦可采用针刺疗法(取穴:大椎、肩井、肩髃、曲池、合谷等)。为防止患侧肌肉萎缩,亦可选择推拿治疗。

什么是新生儿的泪管闭塞

泪管就是贯通眼角及鼻子的管道。我们的眼睛会自然分泌泪水,从而润滑眼睛及杀菌。但是泪水却不能长期聚集在眼中,泪管的作用就是排除多余的泪水。

临床上,经常可见到一些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出现眼屎或流泪,通常人们认为是患儿“上火”所致,而给予多喝水或少穿衣等所谓的驱热措施。殊不知,此种现象并非人们认为的“上火”所致,多为先天泪道发育障碍,常见鼻泪管下端被先天残存膜封闭,或由新生儿结膜炎的炎性分泌物堵塞所致。

在胚胎7个月时,泪管开通,第8个月时泪道下口开放,至出生前,泪道完全通畅。但少数新生儿至其出生时,其鼻泪管下端的开口仍未开放或被上皮碎屑堵塞导致鼻泪管不通,使其泪囊内泪液淤积,可致细菌增殖,引起泪点。新生儿的泪腺极小,出生后约1~5个月才具有分泌功能,故新生儿哭而无泪,泪道的排泪功能在出生后几周甚至几个月才逐渐完成。新生儿的鼻泪管下端开口处为膜状组织所遮盖,在出生后的发育过程中逐渐萎缩,直至消失,持续不能萎缩而致泪道不通者,是常见新生儿及宝宝泪点的原因之一。

新生儿肾脏功能有什么特点

新生儿肾脏功能较差,故需以多喝、多尿的方式排出体内的废物。新生儿排泄同样数量的代谢产物所需的水分比成人多2~3倍,故新生儿需水量多,排尿次数也较多。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排尿2~3次,以后每天排尿4~5次,1周后每日可达10余次。新生儿尿液微黄、透明。

因新生儿肾脏功能较弱,为减轻其肾脏负担,不要用纯牛奶喂养新生儿,应该尽量用母乳喂养;新生儿对钠盐的排泄能力也非常有限,因此不宜摄入过多的盐,以免发生水肿。另外,新生儿对有些药物排泄比较慢,所以在新生儿期,必须严格掌握用药的类别及服用量,父母不可自作主张,擅自给新生儿用药,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宝宝咳嗽是怎么回事

咳嗽是宝宝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任何呼吸道炎症、异物或机械因素刺激呼吸道

黏膜,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咳嗽。它的作用是将呼吸道内的病理性分泌物和从外界进入呼吸道内的异物排出体外,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一般无痰或痰量很少的咳嗽多见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的初期、轻度肺结核及气管炎后期、肺炎、肺脓肿及空洞性肺结核等。

咳嗽声音比较清脆,一般提示为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声较深、较沉,常提示为下呼吸道感染;咳嗽声音嘶哑,多为声带发炎所致;咳嗽声音像小狗叫(即犬吠样咳嗽),则提示喉头水肿;带有“沙沙”音或哮鸣音的咳嗽多由支气管哮喘引起。

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以鼻咽部炎症为主要表现,俗称“伤风”或“感冒”,常见于春、秋、冬及气候变化时,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

患病后,宝宝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低热及咳嗽等,同时可见精神不振,不爱玩耍,食欲减退等改变。通常3~4天退热,5~7天痊愈。如不及时控制,病变可向下蔓延至喉、气管、支气管及肺部。此时患儿高热,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感冒一般症状较轻,但发病率高,会影响到宝宝的成长发育,应积极进行防治。要注意增强宝宝的体质,防止感染。在气候变化时,要随时增减衣服。

在治疗上,轻型的感冒可用宝宝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等中成药,如病情较重者应遵医嘱治疗。

宝宝感冒应注意预防哪些并发症

(1)中耳炎:高烧不退(超过3天以上)、耳朵痛、宝宝烦躁、搔抓耳朵。

(2)鼻窦炎:流鼻涕超过10天没有改善迹象,且黄绿色的浓稠鼻涕伴随咳嗽、严重鼻塞、头痛。

(3)肺炎:高烧不退且咳嗽加剧、呼吸急促、食欲减退。

(4)脑膜炎:颈部僵硬、剧烈头痛、呕吐、怕光、持续高烧,甚至发生意识不清。

宝宝感冒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只需多喝水、多休息,在感冒流行时减少宝宝出入公共场所的次数。若有咳嗽、咯痰、流鼻涕、鼻塞,则可依不同症状给予药物治疗,以减轻不适。

流感病毒最易经由鼻咽腔分泌物传染,预防的最佳方法就是要多洗手,不要和成人共用毛巾。

感冒患儿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1)慎用药物,学会物理降温法。

(2)注意休息,营养补充要合理。要让宝宝好好休息,多喝一些糖水或葡萄糖水。饮食也要注意口味清淡,易于消化,如稀粥、烂面条等流质半流质食物,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品。

(3)按摩恢复,创造良好的环境。感冒会引起宝宝全身不适,父母可以在他的头面部、脖颈部、肩部、背部、臀部、腿部及脚部进行按摩。病毒随呼吸、喷嚏排出后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十几个小时,条件合适时可以悬浮2昼夜以上。所以,坚持室内通风换气十分必要,不要因为怕寒冷而紧闭门窗,因为污浊的空气对健康人也很有害,更何况抵抗力弱的宝宝。

感冒患儿的饮食调理应注意什么

患感冒的宝宝饮食调理应注意多吃些清淡、易消化、水分多的食物,如绿豆汤、米汤、水果汁等。如能坚持每天摄入液体总量在2500~3000毫升,可促进退热、发汗及排出病毒。宝宝反复患感冒还宜常食含锌丰富的食物,如牛奶、猪肉、鱼、奶酪、大豆、水果等。西红柿含有大量胡萝卜素,其被人体吸收后能转化为维生素A,增强黏膜的抵抗力,对防治感冒大有好处。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宝宝时期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认为,可能由于某种致敏原所致毛细血管无菌性炎症,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及红细胞渗出,表现为皮肤紫癜和黏膜出血。

过敏性紫癜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细菌或病毒感染。

(2)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钩虫、丝虫病等。

(3)食物过敏,如鸡蛋、牛奶、鱼、虾、冷饮等。

(4)药物过敏。如青霉素、氯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

宝宝患病前多有发热、咽部疼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而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出现斑点,手压不褪色,大小不一,分批出现。腹部症状如腹痛、呕吐、便血等。有的患儿出现膝关节、踝关节肿及疼痛。少数患儿发病1~2周后出现肾炎症状,尿检可见血尿、蛋白、管型等,称为紫癜性肾炎。

如何护理过敏性紫癜患儿

宝宝患过敏性紫癜时,要注意让患儿休息。查明是鸡蛋、鱼、虾过敏者应让宝宝忌食这些食物;因感染所致者可用青霉素控制炎症;药物引起过敏者应立即停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症状但不能缩短病程,严重紫癜性肾炎需到医院治疗。

什么是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发。多继发于感冒之后,临床以发热、咳嗽、喉中痰鸣、鼻扇、气急为主要特征。肺部听诊,早期体征不明显,中期以后可闻及中、小水泡音。重症病例有鼻扇、口周青紫、吸气时胸骨上和肋间软组织以及剑突下出现吸气性凹陷征,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及心功能不全。X射线胸部摄片显示两肺部有斑片状或大片状浸润阴影,可同时伴有肺气肿及肺不张。

本病可根据急性起病、呼吸道症及体征进行诊断,必要时可做X射线透视、胸片或咽拭、气管分泌物培养或病毒分离。白细胞明显增多,可作为细菌性肺炎的辅助诊断。白细胞减少或正常,则多提示为病毒性肺炎。

什么是小儿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影响宝宝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其症状主要为呼吸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夜间较白天重。宝宝患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若得不到及时治疗,部分患儿最终发展为成年性哮喘,将明显降低心肺功能。小儿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类型,许多儿童哮喘,都是小儿哮喘的延续。近年来逐渐优化了对小儿哮喘的诊断与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小儿哮喘有什么诊断标准

(1)年龄小于3岁,喘息发作不少于3次。

(2)发作时双肺下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具有特异性体质,如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等。

(4)父母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哮喘等过敏史。

(5)患有其他引起哮喘的疾病。

凡具有以上(1)、(2)、(5)条即可诊断为哮喘。如果喘息发作2次,并具有(2)、(5)的特征,诊断为可疑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如果同时具有(3)或(和)(4)时,可考虑给予哮喘治疗性诊断。

该如何治疗小儿哮喘

对小儿哮喘主要采取综合性治疗。糖皮活激素的吸入疗法,可选用必可酮、辅舒酮及普米克气雾剂中的一种;β受体激动剂,如:喘乐宁气雾剂、丙卡特罗(美普清)、安通克等;抗组胺药,如:酮替芬;茶碱类,如:氨茶碱;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转移因子、斯奇康等。

患哮喘的宝宝除正规治疗外,还要避免诱发因素,使哮喘得到很好的控制,避免宝宝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