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斜川并序
【原文】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1]。与二三邻曲[2],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3],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4]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层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共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5]。各疏[6]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十,吾生行归休[7]。念之动中怀,及辰[8]为兹游。气和天惟澄,班坐[9]依远流。弱湍[10]驰文鲂[11],闲谷矫鸣鸥。迥泽散游目[12],缅然睇[13]曾丘。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14]。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中觞[15]纵遥情,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注释】
【译文】
【赏析】
《游斜川》是一首序文长于正文的诗,序文中有很重要的信息传达给读者。
本篇开篇就交代了时间,“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适合出游,于是“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曾城指的是曾城山。“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太阳即将落山,而鲂鱼和锦鲤争相跃出水面,水鸥顺着和风飞翔。描写的笔触极为优美,且以对仗的方式出现,将读者置身于如画的场景之中。继而诗人把目光投向庐山与曾城山:“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而与之相应,“若夫层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诗人由曾城山联想到昆仑山的增城山。于是“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意犹未尽,“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最后,这篇序言以轻描淡写的“各疏年纪乡里,以纪其时日”结尾。
正文开篇“开岁倏五十,吾生行归休”,不由得让读者联想到《归去来兮辞》中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诗人的选择是及时享乐:“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想到这些,诗人的心情就难以平和,趁着这一美好的时刻,诗人和朋友一起春游。“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气候爽朗,而天空清明,沿水边我们依次坐下。诗人把目光投向水面:“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悠扬的水面上游动着有花纹的鲂鱼,幽静的深谷里传来鸥鸟的鸣唱。描写了比较安静祥和的场景。作者目光转向山:“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举目四望,望向浩瀚的水面,望着曾城山,我若有所思。想到了位于昆仑之中的增城山,视野因此一下子开阔并深远。“散”与“睇”实为点睛之笔。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虽说它没有增城山那重重叠叠的秀美,但环顾四周也没有别的山能与之相比。想到了《孟子》中那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很明显“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夸张的意味,但它寓指视点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的心境去面对周遭的事物。这并非本诗的主旨,但确实是这首诗乃至作者晚年的主要思想。
“提壶接宾侣,饮满更献酬”,提上酒壶,去迎接宾客,一次次斟满酒杯,并相互劝酒。为什么陶渊明没有按照儒家礼法去劝酒?首先,魏晋这些信奉儒家学说的风流之士不在乎所谓的礼法,其次,“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一方面,世道不安稳;另一方面,作者可能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故而有此感慨。
明天又有明天的事情,所以干脆不想。“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酒喝到一半时渐渐抛却饮酒之初的俗礼,忘却了一切烦恼。姑且让我们今天尽兴,明日怎样已非我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