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尚论坛:设计中的文化自信表达/云定制·时尚产业新模式(2015)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价格观审美与服装

洪晃

文化名人《大视野iLOOK》总编薄荷糯米葱投资人)

有个成语叫“格物致知”,其实我们才刚学会如何“格物致知”。《新周刊》的记者采访我时问道:“你觉得服装的‘格物致知’怎么理解?”我先去查“格物致知”是什么,我觉得他问得很贴切。格物致知是《论语》中的词语,格物是研究某项事物,致知是研究透彻之后,你自身的智慧、知识得到增长。目前中国很多设计师的作品,让我对这个成语产生了联想。

服装代表生活方式,哪怕仅是一件棉袄。棉袄(图1)代表的是我们的传统,我们会联系起四合院,我本身就是在四合院里长大的,棉袄是必须有的。住在四合院里的人,每到冬天往往从一间屋子串到另一间屋子,而且在没有暖气的情况下,屋子里不会像今天有空调的房间这么暖和,所以棉袄是适合在四合院的生活方式下而产生的服饰。

其实每类服饰都有它生活方式的根源,我认为棉袄是四合院的生活方式所推崇的服饰。四合院既是生活方式又是价值观念的反映,我们有四合院,有棉袄,但是,背后的价值观念是什么?四合院的价值观念是什么?四合院的价值观念是百顺孝为先,四合院讲求四世同堂,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造就出家长制的价值观念。对我来讲,从棉袄到四合院,再到中国人的孝子观念,这是从价值观念到生活方式,再延续到服饰的体现。现在没人穿棉袄了,四合院也拆了,大家也只能逢年过节才能回家陪陪父母,传统似乎不再(图2)。

这种情况下,当代社会和我们的传统还有

图1 棉袄

图2 北京四合院

关系吗?国外的设计师是如何把价值观念贯穿到服装设计之中的呢?有一条裙子,几乎上了国外所有知名服装杂志的封面,它其实是2007年迪奥做的一款裙子(图3)。这条裙子非常轰动,它来源于玛丽·安托瓦内特(图4),一位断头艳后,她是法国大革命之前路易十六的妻子,代表的是一种极其腐败的奢华。当时别人报告她说,人民都吃不着面包,她的回复是:“那就吃蛋糕吧。”这是这位女士的名言,为了自己的奢华根本不管她的百姓死活的这样一位女士。所以,这个奢华的本身,后头代表着的观念,正是他们价值观念所表现的。

图3 迪奥裙子

图4 玛丽·安托瓦内特

图5 经典苏格兰格子

图6 苏格兰格子与朋克的结合

如图5所示为苏格兰格子,这是原来的苏格兰格子的应用。设计师对苏格兰的格子非常有情感,但是她是一个朋克,她就会把这个格子用当代的语言去诠释。实际上它的价值观念在其中间有很多改变,苏格兰的格子原来代表一个家族的图腾,但是到了朋克这儿,它代表了一个朋克群体的图腾,就是应用的方法不一样了(图6)。从历史里头找到一些自己创作的源泉,对我来讲,所谓的传承和创新必须是这样的,把传统的东西赋予它当代的意义,而不是把老的东西简简单单的重复,也不是放弃老的东西。所以传承和创新必须是结合在一起的。

夏奈尔的小黑裙拥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夏奈尔本身是孤儿,在孤儿院长大,她对黑裙子的印象来源于修女。在夏奈尔生活的年代,只有修女、寡妇、佣人才会穿着小黑裙,而一般夫人都不沾黑。在这个时期,夏奈尔具有革命性的推出小黑裙。当时没有人穿黑颜色的服装,小黑裙无疑是在传承的过程当中进行创新。

在中国镜花水月的展览中展示了许多旗袍(图7),这个展览的艺术策划是王家卫,她想呈现的其实不是关于中国的服装设计,而是关于中国电影里的服装,是戏服对于西方服装设计师的影响。所以他在中国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他还没有看到中国设计新的希望。这件事成了一个特别大的争议,尤其在中国媒体里头,因为展览的服饰很多是国外设计师的作品,但是他们的灵感都来源于中国,这是外国人对中国的服饰的一种演变。

从展览而得知,中国对世界最有影响的两件衣服是旗袍和中山装。因为全世界只有两种夹克最为著名,一种叫做毛夹克,另一种叫做夏奈尔夹克。这句话还是有些许道理的,但是今天我们的设计师都在回避这些问题。除了政府要求,设计者给APEC各位领导设计制作新中装之外,我没有看到今天有谁坐在这儿穿的是中山装和旗袍。许多年轻的中国设计师在毕业之初的作品往往还带有中国文化的烙印。进入市场之后,他们便开始模仿设计西方风格的服装,也所谓是赶时髦的样式。于是,他们看到巴黎、米兰时装周上发布了什么式样就跟风仿制。实际上,中国的服装设计缺乏的是自己的语言。中国有两派服装设计师,一派跟随日本人走,一派跟随西方人走,但是从中却找不到中国服装设计师自己的语言。

中国的旗袍是文化的象征。只要影视作品中出现旗袍时,大家就会明白这是在讲述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我在798开设工作室的时期,那时政府对制作毛主席形象的艺术品的行为监管比较严格。我问当时在798的艺术家:“你们有很多选题可做,为什么非要使用毛泽东的形象作为素材进行创作呢?”艺术家们回答道:“你知道中国艺术家很不容易,只有制作毛主席艺术品,才能让外国人意识到你是中国艺术家,因为外国人只认识毛主席。”

图7 镜花水月展览

在外国人眼中,一些符号可谓是中国服装语言的一部分。我觉得特别可惜,我一直特别喜欢三位中国设计师:张达、王一洋和胡彦。他们在把玩所有的符号,像上一季秋冬系列与本季秋冬系列发布,张达一直在把玩棉袄的符号。去年,我们也是陪张达宣传,不穿皮草,穿棉袄。实际上,国外已经意识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是对自然的摧残,这也是目前全球的新价值观念。所以,大家都在往返璞归真的方向走。但是,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小农经济历史,在设计师把玩小农经济时期的社会元素和棉袄时,如果依然不能找到自己的语言,我觉得有点惨。

我们的服饰文化还需要设计师去研究、考量。实则,中国的服饰历史是博大精深的。而今天我们可能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关注当代时尚的命题,而忘记和忽略最时尚的也往往是最文化的。我们可能疏忽了自己在服装历史上的文化基因,而这些基因往往能够给予中国设计师独立的语言,如果说我们的服装非要比西方设计更西方的话,我觉得这条路可能是走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