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立体裁剪概念
一、什么是立体裁剪
立体裁剪,顾名思义是立体状态下的服装构成形式。是依据人体或者人体的代用品——人台,在立体状态下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缠裹、堆积等技术手法,实施分割和构成省缝、皱褶、垂褶、波浪等效果,完成服装衣片的结构设计,是相对平面结构设计而言的另一种制作服装样板的技术手段。立体裁剪这一过程,既是按服装设计构思具体制作服装样板的技术过程,又包含了从美学观点出发具体审视构思服装的设计过程。立体裁剪可以直观地体现“型”的概念。
(一)立体裁剪的三个特征
1.具有考虑成熟的目的意图或者有工单图纸指导
在进行立体裁剪操作之前,通常应先有设计图纸作为实施立体裁剪的依据,至少要有一个整的目的意图。知道要通过立体裁剪做成一件什么作品,而不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做到哪里算哪里,做成什么样算什么样。诚然,无明确目的的立体裁剪操作偶尔也会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但是仅指望偶然显然不是立体裁剪的初衷。
2.要经过“裁剪”步骤
不使用剪刀进行裁剪和分割,仅仅将布料在人台上做一些围裹披挂来制造一些造型,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立体裁剪。立体裁剪是一定要经过“裁剪”步骤的(图1-11)。
图1-11
3.以样板制作为目的
立体裁剪的目的是采取服装样板,不以采取样板为目的或者根本就无法采取样板的立体构成操作,无助于服装制作生产,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立体裁剪。不能完整展现立体构成效果的操作同样也不能称为立体裁剪(图1-12)。
图1-12
(二)立体裁剪与立体构成的区别
为了明确立体裁剪的定义,有必要用一个排除的方法,把出于采取服装样板为目的的立体裁剪与非采取样板为目的的其他立体构成区别开来。
通常,我们不把一些用服装材料在人台上所做的立体构成称为立体裁剪。虽然它也是一种立体构成形式,用于橱窗展示,可以充分显示纺织材料的制衣和穿着效果,但是它不是出于制作服装样板的目的而做的立体裁剪。这种立体构成根本不经过剪刀的裁剪,也不能取得服装样板,对服装生产尤其是工业化生产毫无意义。我们可以将其称为“针功、针技、针艺”(图1-13)。它与立体裁剪是两个完全不同而又极易混同的概念。正确地认识立体裁剪必须首先把这两个概念区别开来。
图1-13
在很多情况下有些初学者,因为不了解立体裁剪与“针功”之间的区别,曲解了立体裁剪的真正内涵,使立体裁剪这种很实用的样板制作手段被误解为只能做橱窗装饰用的一种手法。这不仅仅是失去了一种制板方法,更造成了从内向外解读人体与服装关系途径的缺失,无从真正地领会“板型”的要领,实在是件非常遗憾的事。
立体裁剪是一项实用造型技术,它除了直接用于服装样板制作之外,还可以帮助样板师充实样板理念,是精准的样板制作技术的支撑。尽管它有自由发挥表达创意的便利之处,但是用于服装商品生产才是它的根本属性。只求花哨不讲样板质量,甚至根本不取样板的立体构成,是偏离立体裁剪原有意义的。因此,用一些针把布料堆在人台上再做上几个花便以为是立体裁剪了,实际上是把“针功”立体构成与立体裁剪的概念混淆了,是错误的。认识立体裁剪,首先要辨明两者之间的区别。
(三)立体裁剪与平面结构制图的区别
这里需要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为这个橘子制作一件“合体”的布料衣服把它包起来,有两种方法能够获得橘子表皮的样板。
1.包橘子
步骤一:测量该橘子横向围度L和纵向围度L′(图1-14)。
图1-14
步骤二:将L作为橘子横向围度尺寸,分为四等份、六等份、八等份或者更多等份,取L′的为高度尺寸作图(图1-15)。
步骤三:按照图1-15的样子裁剪布料,然后缝合起来包裹到橘子上去。
对应制作服装样板而言,这种方法就是“平面结构制图”形式。
图1-15
2.剥橘子
步骤一:把橘子皮任意地撕开剥下来,铺平(图1-16、图1-17)。
图1-16
图1-17
步骤二:按照剥下的橘皮形状复制一个样板(图1-18)。
图1-18
步骤三:按照样板的形状裁剪布料,缝合起来包裹到橘子上(图1-19)。
图1-19
这样就可以发现同样包裹橘子两种形式的不同效果(图1-20)。
图1-20
对应制做服装样板而言,这种方法就是“立体裁剪”形式。笔者初学立体裁剪时,入门的练习是包石头,反复练习与体会之后,感觉包橘子的方法更直观,更容易理解,也快捷得多。
比较而言,目前国内用“包橘子”的方法来制作服装样板应用极为广泛,因为它比较方便。橘子的模样都差不多,测量出尺寸以后,只需要按照常规公式进行数学运算就能画出样板。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工具也比较简单。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它只限于规律地分割橘子,分割的方法不能随心所欲,而且要忽略橘子自身一些不规则曲面的微妙变化,不能保证所有位置都紧密贴合。
“包橘子”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使表皮贴合橘子,展开的样板还可以充分解析橘皮与橘瓣的内在联系。分割线变化被拓宽,公式与定寸在这里不再重要,图示的模样成为图1-19所示。它的局限性在于虽然可以保证紧密的贴合以及拥有丰富多样的分割形态,但从一个橘子上剥下的橘皮一般只适合这一个橘子,如何加大样板的覆盖率,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
二、立体裁剪的意义
人体是立体的,如果想使服装更科学、合理地表现人体美,并使之更具机能性,那么依据人体,用立体的方式来设想和构成服装是理所当然的合理方式。说到立体裁剪的意义,可以综合为三个方面。
(一)影响服装结构形式的变迁
在世界范围的服装发展史上,通过比较东西方相同历史年代所对应的服装发展情况,可以说是欧洲人更早地意识到了立体构成服装的形式。在西方,尤其是以文艺复兴时期为主要发展阶段,以当时女装中贵族女性服装为典型,在立式花边领;改连身袖为绱袖并加以造型上的夸张;分割衣片收腰;利用装具物夸张臀部及裙摆等典型的造型形式,都表现出了用立体构成服装表现人体美的强烈追求。当时,在缝制服装的工匠中间,已经出现了替代人体用于比对服装缝制效果用的木雕人台或藤编人台,尽管简陋,但可以说这是服装发展史中,体现人们试图依据人体来立体构成服装的原始形式了。立体裁剪对服装的发展变迁起了支撑和推动的作用。历经几个世纪的演变,其至今已经成为成熟的制板方法。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外资服装企业的制板方法和样板观念的涌入,国内立体裁剪技术制作服装样板才有所应用,但是还局限在一个较小范围内。有时样板师会对“欧美板型”感觉既欣赏又困惑,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理解样板与人体关系的角度不同。因此,对于这样一种有助于提高样板水平的技术手段,很有学习和应用的价值。尽管我们接受这个概念和技术相对较晚,但立体裁剪已是源远流长,我们有急起直追的必要。
(二)更新样板理念
立体裁剪的意义还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建立样板观念。平面结构制图是从人体的外部来考虑如何用平面的服装材料去对应和包装一个立体的人体,更多的是需要凭借经验计算尺寸。立体裁剪则是,你可以紧贴着站在人体的代用品——人台的后面,把自己当作这个人台,端详着人台去考虑“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包装。两者相比,平面结构制图是“由外向内”的思考方式,立体裁剪则是“由内向外”的思考方式。一种是“套上去的”,一种是“长出来的”。两者既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又有不同的微妙区别。我们的确看到很多老师傅在制板上应用平面结构制图的方法也可以把服装做得很好,可是在实际中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往往需要很多年积累出丰富的制板实践经验。所付出的长期努力终成正果固然值得骄傲,但花费的时间代价也实在令人惋惜。而且还经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做但是讲不出道理。立体裁剪就是帮助制板人员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可以称为高手的样板师,当然需要平面、立体两种方法都精通,勤于对照,勇于换位思考。衣服是穿在人体上的,而人体不仅是多维的、立体的,还会随着人体的头颈、躯干、手臂、下肢各个部位关节的运动,产生肌肉与皮肤的不定量伸展。要想使服装穿着舒适美观,当然要依据人体动作所需要的机能性去制作。对此,除了立体裁剪似乎别无他途。
(三)提高制板水平
通过立体裁剪至少能很方便地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1.余量究竟留在哪里
无论是已经有了相当丰富制板经验的师傅还是初学乍练的徒弟,应用或学习立体裁剪技术的同时,都需要了解一些人体工程学方面的知识。服装是包装人体的,那么人体是什么样的?有多少块骨骼、多少条肌肉?随便一片样板对应人身上的哪一块骨骼、肌肉?人体活动时该部位的肌肤伸展尺度如何?在该部位上留出多少余量才能满足衣服的机能性要求?静态与动态时该部位曲面特征如何?想要保证服装的舒适美观,对这些需要有个大致的了解。最好做一个身体测量(让一位人体模特做些常见动作测量一下肌肤伸展数据),把一些数据熟记在心。我们都知道制作服装样板时要留出服装和人体之间的余量。这个余量的大小凭经验可以做得很准确,但究竟留在什么部位却是平面结构制图的方法所不太容易把握,也不容易判断的。因为在台案上平放的样板显示不出它所对应的服装与人体的贴合部位和活动部位的准确对应位置。而应用立体裁剪时,人台上的纺织材料如同穿在人身上一样自然下垂,余量的位置和美观程度一目了然,很容易控制,也就很容易保证穿着效果。精品与粗货的差别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服装商品的价值也往往就被这类板型因素所制约。所以,如果舍弃直观而精准的立体裁剪技术,的确如同放弃了对捕捉板型灵魂的追求。
2.提高样板覆盖率的意义
服装商品面向的是大众消费者,而消费者的身材体型各不相同。为此,服装生产企业当然会制定针对各种身高体型的几个或者十几个号型标准。但常见的情况是许多顾客或者胸围尺寸相同但肩宽尺寸不一致,或者肩宽尺寸一致但胸围尺寸又不一致,即使都一致了,还有个浑圆体型与扁宽体型的差别。这就要求每个号型的样板拥有尽可能大的覆盖能力,即样板覆盖率。样板覆盖率通常通过调整两宽一围(肩宽、背宽、胸围)的尺寸来提高。而在不改变款式效果的前提下提高样板覆盖率,立体裁剪无疑是非常直观、便利的快捷方式。围度尺寸概念与所形成的空间变化结果很鲜明地展现在操作者面前,操作者可以比较容易地用最小的改动达到提高样板覆盖率的目的。忽视这种技术方法也就相当于容忍了样板覆盖率的低下,脱离了追求精品的目标,也就无所谓品位可言了,更不必说板型风格了。
3.立体裁剪体现技术美
在所有类别的产品设计中,技术美向来是衡量产品质量内涵的指标之一。服装产品首先由人的视觉感官来判断,其技术美自然也是毫无遗漏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它可以表现出设计者的奇思妙想和制板者的造型水平。纺织材料任由设计、制板人员利用其材料的垂感和张力创造各种造型和肌理效果,有些造型手法在平面结构制图中操作很复杂、很困难,且难以判断效果,那么立体裁剪就成为表现技术美的最好方法。
如图1-21所示,该款采用交叉收褶的方法处理胸省量,若用平面结构制图的方法(图1-22)就比较困难,不能预知效果。而如图1-23那样就可以直接在人台上整理出想要的效果。
图1-21
图1-22
图1-23
三、立体裁剪在实际生产中的地位
在服装产品的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正规的服装企业基本上都遵循着如图1-24所示的基本程序。
图1-24
比较了解这些流程环节内容的人们会知道,有了描述设计意图的图纸或者表达产品信息的工单之后,首先要制作该产品的中心号样板。制作中心号样板无非有两种形式:平面结构制图和立体裁剪。
平面结构制图,通常采用成品尺寸按照常规比例分配尺度的方法构成裁片样板。比例法是一种比较直接的平面结构制图方法,在测量人体主要部位尺寸后,根据款式、季节、材料质地和穿着者的习惯等因素加上适当放松量得到服装各控制部位的成品尺寸,再以这些控制部位的尺寸按一定比例公式推算其他细部尺寸来绘制服装结构图,甚至可以直接在面料上画图裁剪。在购买服装时,如果看到其号型标准标示为“M、L、XL”等,则多为比例法制板。它通过“平面(制图)→立体(试缝确认)→平面(修正)→立体(成衣缝制)”这样一个过程完成样板制作。
立体裁剪,则是依据穿着对象的尺寸标准选择人台,根据需要加入余量直接在人台上构成裁片,将裁片展开后拓取样板。它通过“立体(裁片构成)→平面(拓取样板)→立体(成衣缝制)”这样一个过程来完成样板制作。因为立体裁剪是很直观地按照造型要求构成裁片,在立体构成过程中便实现了试缝确认,它比平面结构制图减少了一个“制图”环节。
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可以实现制作中心号样板的目的。立体裁剪与平面结构制图处于同样的环节位置,但立体裁剪有直接表达立体美、体现板型效果的特点,这是它的优越之处。立体裁剪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与平面结构制图并驾齐驱,作用相等,目的一致。打个比方说,西方人吃饭用刀叉,东方人用筷子,本来都可以吃饭的,但是如果西餐、中餐都想品尝的话,就需要筷子、刀叉都会使。现在世界上的服装结构几乎难辨东、西,那么能同时掌握两种方法,对于一个有心精研样板制作技术的人来说,掌握立体裁剪制板技术殊为重要。
四、立体裁剪在服装知识结构中的位置
简单地说,一件服装的形成,大体是由设计、制板(裁剪)、缝纫三个环节来完成的。如果把三个环节所对应的知识结构排列起来并且做一个划分的话,可以显示出服装设计人员与服装样板技术人员各自所偏重的知识结构(图1-25)。
图1-25
服装设计人员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服装设计知识和技能,一定的样板知识与技能以及足够保证设计意图得以实施的部分缝纫工艺知识(图1-26)。
图1-26
样板技术人员则要求有尽可能多的工艺技术知识,一定的样板知识与技能以及足够保证准确完成设计意图的部分设计知识(图1-27)。
图1-27
其中重合最多的部分,也就是共同要求的样板知识与技能所占的分量一样多。平面结构制图与立体裁剪交叉使用时,立体裁剪在服装设计、制板(裁剪)、缝纫三大环节的分量就如图1-28所示。
图1-28
在一些讲究产品的原创性和规模较小的公司里,设计员与样板员的工作往往是合二为一的,那么要实现设计员的创意意图、保证样板的高品质,立体裁剪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要超过图中所标示的分量。
五、立体裁剪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形式
立体裁剪作为一项服装造型技术,理所当然地要应用到产品设计和样板制作当中。它的应用形式如图1-29所示。
图1-29
六、立体裁剪的延伸内涵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样板师按照图纸完成中心号样板的制作任务即可。应用立体裁剪制作样板的话,完成图纸分析→人台补正→材料整理→立体构成→裁片标志→绘制展开图轮廓线→拓取样板等这样几个步骤。如果是初学者或者从研究样板的角度上讲,把裁片归整起来,调直纱向,拼合在一起,然后在衣片轮廓上将制图辅助线补画完整,或应用原型,或运用四、五、六分法的尺寸分配原则,填写公式和定尺寸,就可以形成完整准确的平面结构制图。这就是参考制图的制作方法。
1.裁片组合
将裁片纱向调直,关键连接部位的合印点对合在一起(图1-30)。
图1-30
2.加入辅助线
按照制图的需要,在必要的位置上加入辅助线(图1-31)。
图1-31
3.填入公式或附排原型
或应用原型,或填入公式,按照“先公式→后比例→再定寸”的顺序原则,在辅助线上合理选择起始点,填入公式,标明比例,设置定寸(填入基于原型所加放的尺寸,此处略)。应达到能够让其他人根据提示绘制出结构制图的程度(图1-32)。
如果是不准备研究该图纸,服装生产中的样板制作就没有必要绘制参考制图。但作为初学者或者出于研究的目的,绘制参考制图可以用来印证在平面结构制图课程中所学到的各种计算公式,这是一个印证平面结构制图的过程。我们在一些服装专业的书刊上所见到的图纸,几乎都是这样得来的。如果能够自己绘制平面结构制图,那么自然能够解释公式和尺寸的出处。经常练习用立体裁剪制作参考制图,会逐渐地把对样板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始的时候会有“原来如此、恍然大悟”的感觉,随着更深入的印证比较,对样板的理解可以达到“境界”层面的提升。
本章为阅读篇,无实践项目。在读过书中内容后,可自行考证一下有关立体裁剪的起源、发展、应用形态等方面的资料。
图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