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价值新支点:让奥特莱斯赢在中国(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奥特莱斯——中国服装流通业态创新的一个必然选择

中国市场是13亿人口的大市场。这里不仅有日渐提升的消费能力,更有与时俱进的产品创新能力。也正因此,对服装品牌来说,中国市场是一个强大的磁场,不仅吸引着国内数以十万计的服装品牌,同时吸引着为数众多的国外服装品牌潮涌而来。

2005~2009年,全行业销售产值增长幅度为85.73%,年均增长率16.74%;其中规模以上内销产值增幅达到108.15%,年均增长率20.11%。从数据可以很明显看出,内销产值增长率远高于全行业的销售产值增长率。

由于近年来内销市场表现出旺盛的增长势头,所占市场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2005年内销产值占全行业销售总产值的比重为71.33%,2009年比重已经提高至79.94%,2010年1~10月,占比突破80%,达到81.22%。这充分显示出中国内销市场对行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巩固。

与全行业产销持续两旺相辅相成的是,中国市场上服装品牌的成长始终驰骋在快车道上。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的服装、鞋、帽类(第25类)商标约达47.6万个。仅2009年一年的注册数量即达9万5千多个。已经成为驰名商标的品牌有200余个。这也充分说明服装消费的品牌化时代早已来临,并正日趋成熟。

内销市场上的商业流通渠道已成为纺织服装行业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随着国外品牌的不断进入中国、国内品牌的快速成长,服装商业流通模式创新已成为全行业高度关注的课题。

特别进入新世纪以来,服装的流通渠道、营销模式、商业业态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小型品牌企业到大品牌上市公司,最关注的都是营销渠道和营销模式。“品牌营销、渠道为王”等类似的字眼俯拾皆是。而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这既需要服装企业带动上游企业在原辅材料加工、制造、经营、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同时也需要产业下游有一大批流通领域的企业,利用先进的商业流通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竞争力。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流通分会从成立之初,就关注产业流通效率,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在优化原有渠道的同时,为中国的服装品牌、服装企业寻找销售产品、塑造品牌的新通道,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升级,也是当前行业工作的重要内容。

奥特莱斯业态起源于美国,现在成为欧美日等地区品牌服装服饰销售的重要渠道,在零售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这一业态的最大特点在于品牌产品的品质保证和价格的优惠。

这几年,奥特莱斯业态也不断在国内各地出现,从北京、上海开始在8年左右的时间里,全国先后有200余家奥特莱斯开门迎客,成为许多成城市争相引进、备受推崇的商业形态。但是由于运营管理经验的不足和商品资源的缺失,现有的奥特莱斯店很多经营困难重重,出现了所谓的“水土不服”现象。

如何发挥奥特莱斯的品牌优势,使之既能很好地适应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又能实现商业流通效益最大化,从而形成具有不同区域特色的商业流通模式?这需要我们从奥特莱斯进入中国的市场地位、品牌资源整合、经营管理方式创新到区域特色的嫁接等方面,重新进行认真细致的思考,理清发展的思路,总结出一些可操作的办法。最终的目的是使从事奥特莱斯的企业少走弯路,早日成功。这不仅有利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有利于服装产业的提升发展。

值得欣慰的是,从2007年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流通分会就有像罗欣先生这样的有心人,始终致力于探讨奥特莱斯商业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创新,他和他的团队从远郊奥特莱斯的规划、定位开始,一直在努力探索实践。

这本由罗欣先生主编的《商业价值新支点——让奥特莱斯赢在中国》,是当前第一本对奥特莱斯商业模式进行全面解析的书籍,是第一本汇集了大量的有关奥特莱斯调研资料、市场数据的书籍,是第一本对奥特莱斯本土化发展提出实战观点的书籍。在当前局面下,甚至可以成为第一本中国奥特莱斯工具书。

我不仅要对这本书的问世表示祝贺,也希望罗欣先生关于奥特莱斯的探索、实践有更大的成果和收获;同时我也希望包括各级政府部门、相关行业组织在内的各界都能够给予中国纺织服装流通企业,特别是创新商业业态的流通企业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和理解,共同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发展。

夏令敏

2010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