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装结构设计与产品开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男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结构设计是基于人体特征,研究服装立体形态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构分解与构成的规律,最终实现服装功能性与装饰性的优化组合。

一、结构设计的方法

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平面构成法、立体构成法以及平面与立体并用法三种,其中男装最常用的是平面构成法。

(一)平面构成法

服装的平面构成亦称为平面裁剪,是依照款式设计,根据测量获得的人体计测值,绘制成与立体形态对应的平面展开图的方法。平面构成法简捷、方便、制图精确,适用于造型款式相对固定的服装,所以男装多用这种方法。

(二)立体构成法

服装的立体构成亦称为立体裁剪,是利用布料直接覆在人体或人台上,根据款式直接操作,造型确定后取下布料,还原为平面状态,直接利用其形状作为服装结构的方法。立体构成法直观,便于塑造复杂造型,多用于女装的礼服设计。

(三)平面与立体并用法

将平面制图得到的结果使用布料裁剪并进行简单组合,穿着后通过立体造型的方法进一步处理,这种方法常常应用于局部带有复杂造型的款式。

二、结构设计的内容

现代服装工程包括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结构设计作为中间环节,既是款式造型设计的延续和发展,又是男装工艺设计的准备和基础。需要客观地认识人体静态与动态的特征,科学地分析造型规律,反复实践把握款式特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结构设计是在原型结构的基础上,以款式效果图为依据,分析其特征,对应进行结构分解,得到服装各部分的平面结构,根据成衣工艺要求,最终完成全套样板。

(一)男装结构设计的内容

结构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

1.研究人体特征

从专业的角度讲,服装应该做到基于人体、美化人体,所以研究服装结构需要从研究人体特征入手。首先要掌握人体静态特征,作为服装结构的基本依据;另一方面要掌握人体动态特征,满足人体基本活动需求。这两方面特征决定了服装的基本结构——原型;另外,在形式美法则的指导下,优化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实现造型与款式的均衡、协调。

2.分解造型

结构设计要将造型设计所确定的立体形态的服装整体造型与局部造型分解为平面的衣片,揭示服装各部分之间形状与长度的吻合关系、整体与局部的组合关系,修正造型设计图中不可分解的部分,改善费工费料的不合理的结构关系,从而使服装造型达到合理优化。

3.绘制样板

结构设计要为缝制加工提供规格准确、结构合理的整套系列样板,为准确组合部件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保证成衣与设计要求的一致性。

(二)结构设计的过程

1.确定原型结构

综合考虑人体静态、动态需求,科学分析相关特征,总结结构规律,得出适合的男装原型结构。

2.款式效果图的审视

对效果图的审视包括分析整体造型特征、局部款式特征、各部分的结构可分解性、材料特性及工艺特征,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前到后、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进行。

(1)整体造型特征的分析:一方面需要确定服装的廓型,另一方面需要确定服装与人体主要特征部位间的宽松度。一般情况下,首先确定胸部的宽松度,从而把握服装整体的围度。总体长度的确定,以人体纵向比例特征为参考,或者以国家号型标准的相应部位的数值为依据。

(2)局部款式特征的分析:分析款式特征主要是确定分割线、省道、褶裥等的位置及形状(走向),并将其量化。对特征点(线)的直接量化一般比较困难,可以借助某一个已知长度的相关部位——参照部位,通过确定两者的比例关系,进而确定特征点(线)的数值,这种方法称为“比例法”。具体应用时,首先以人体特征线为基础,将效果图网格化,便于特征点(线)的定位。如图1-10所示,需要确定纵向分割线的位置时,分别以肩线、胸围线、腰围线为参照部位,判断各条线上的分割比例关系,将来在平面原型衣片的肩线上,以相同的比例对应定点,便可以准确把握款式特征。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有些部位在立体状态下的比例关系与平面状态下有所差异,需要经验化地调整。有些款式造型不符合规律,是不可分解的,审视效果图时,要分辨这些部分,尽可能在不影响整体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修正。

图1-10 款式特征的分析

(3)材料特征的分析:材料的特征是指组成服装各部分所需的面料、里料、辅料的种类及物理性能。材料的物理性能对结构设计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材料厚度。人体着装的舒适性与美观性实质上是服装提供的内容空间决定的,而材料的厚度会影响空间的大小。当使用的材料较厚或多层叠加增加了厚度时,需要在表层结构的宽度和长度方向中追加厚度量。

材料的保形性、变形性和可塑性不同时,设计的结构也会有所不同。例如,立体造型需要对应的结构线之间有一定差值,对于可塑性好的材料,通过吃缝和归缩的工艺手段解决,结构可以不作调整;对于容易变形而可塑性差的材料,可以通过分割线、省道或褶裥等结构手段解决。

材料的缩率对结构设计也有影响,包括受热缩率和湿水缩率,结构设计时需要在宽度和长度方向分别增加相应的预缩量。

(4)工艺特征的分析:进行结构分解时也需要考虑服装的工艺特征,不同工艺方法要求的结构关系有所不同,例如:衣片间的连接采用不同缝型时需要的缝份不同,同一部位不同层次间所需要的面积大小不同。如果考虑不周,会导致成衣与效果图出现偏差。

3.款式造型的结构分解

款式效果图所呈现的服装能够通过立体构成或平面构成的方法,图解成平面衣片的特性称为结构的可分解性。包括服装的可穿脱性、各衣片间的独立完整性及相互关联性。具体分解程序如下。

(1)设计图的确认:为了准确把握服装款式,其设计图应该是据实的、细节清晰的、简练而平面化的工艺效果图。如果是夸张性的设计图,需要转化成工艺效果图。一般要求有正视图与背视图。

(2)整体框架的确定:根据造型特征,界定胸部宽松度,在原型衣片的基础上确定衣片总宽度;根据长度比例,确定衣片总长度。

(3)局部结构线的确定:审视效果图后,根据对款式局部特征的量化分析结果,在原型衣片基础上相应确定局部结构线。

(4)特殊部位的结构分析:对于难以确定或难以分解的部位,以周边部位的关联性综合确定,必要时可以采用立体构成法解决。

(5)内外层结构的吻合:表层(面料)结构确定后,需要确定内层(里料与胆料)的结构,总的原则是内层服从于外层,外层为内层提供足够的空间。

(6)样板的制作:各层、各部位的结构都确定后,根据相应的工艺要求,绘制所需样板。

三、结构制图基础

结构制图需要在理解制图方法的基础上进行1∶1制图,制图过程中有相应的规范性要求。

(一)制图常用工具

制图时常用的工具如图1-11所示。

图1-11 制图常用工具

(二)制图常用线型、符号及部位代号

1.常用制图线名称与用途

在进行男装结构制图时,线的类型、粗细都有特定的表达内容,绘图时要遵照要求,识图时要有依据,具体内容见表1-4。

表1-4 男装常用制图线名称与用途 单位:mm

注 虚线、点划线、双点划线的线段长度与间隔应均匀,首末两端应是线段(参照GB 8676—86)。

2.制图符号及其含义

制图符号是指制图中具有特定含义的记号,要求认识这些符号,并能在制图时正确使用,具体内容见表1-5。

表1-5 制图符号

3.制图中的部位代号

在男装结构制图中,为了书写方便,同时也为了制图画面的整洁,常用代号表示部位及部位线。这些符号一般是取相应的英文单词首字母或其组合的大写形式表示(表1-6),可称为男装专业语言。

表1-6 男装结构制图部位代号

(三)服装结构线

为使制图规格与量体尺寸相对应,主要的结构线被赋予了与人体部位相应或相关的名称。

上衣中主要部位结构线的名称,如图1-12所示。

裤装中主要部位结构线的名称,如图1-13所示。

(四)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

不同部位的标注有所不同,基本原则为标注清晰,无歧义、无重复,不影响图线效果。下面以男装原型衣片结构图为例说明具体标注方法,如图1-14所示。

图1-12 上衣结构线名称

图1-13 裤装结构线名称

图1-14 制图尺寸标注

(五)制图顺序

1.图线的绘制顺序

制图时,一般先以长度为基础(一条竖直线),确定围度、宽度方向的基本线(水平线),如上平线、下摆线、胸围线等;而后以围度为基础(一条水平线),确定长度方向的基本线(其他竖直线),如前中线、侧缝直线、胸宽线等。完成所有基本线后,再由轮廓线的某一点开始,顺(逆)时针方向依次做出衣片轮廓线,保证轮廓线的完整、连贯。

2.衣片的绘制顺序

制图时,男装画左半身,女装画右半身。上衣绘制顺序一般为后片、前片、领片、袖片,裤装与裙装绘制顺序为前片、后片、腰头。主要部件绘制完成后,再由大到小绘制零部件,但次序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一些小而且形状简单的部件可以不画,如裤襻、滚条等。

3.上下装的制图顺序

一般为先上后下。

4.面辅料的制图顺序

先作面料图,再作里料图、衬料图及其他辅料图。

(六)图线的整体要求

(1)规格正确,公式尺寸计算准确。

(2)基本线横平竖直,轮廓线光滑圆顺。

(3)图线使用规范,线条均匀。

(4)部件齐全,标注完整。

(5)制图布局合理,图面整洁。

四、样板制作基础

服装样板的制作需要在结构图完成之后,经过拷贝使各衣片完整分离,再进行纸样调整、缝份与贴边的加放、文字与符号的标注等。

(一)确定纸样

1.拷贝

1∶1的结构图绘制完成后,进行纸样拷贝。常用的拷贝方法是点印法,需要借助描线器完成。拷贝的纸样要求形状准确、部件齐全,标记无遗漏,纱向符号无偏差。所有衣片复制完成后,需要确认与结构图的一致性。

特别提醒结构图需要整张保存,以备制板、裁剪、缝制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核对,成品完成后作为资料留用。

2.纸样修正

拷贝好的衣片需要进一步调整、确认、修正。

纸样的调整包括省道转移、领面分割、调整止口、过面驳头加出折转量、双折部位的对称复制等。

纸样的确认分几个方面:首先对照规格表,检验各主要部位尺寸是否准确;其次检查相关部位是否匹配,如前后侧缝形状与长度的一致性、前后肩缝等长或有吃势、领窝与装领线长度关系、袖山与袖窿间的吃势分布等;然后检查衣片拼接后轮廓线的圆顺情况,如拼合肩缝后领窝及袖窿的圆顺度、拼合袖缝后袖山及袖口的圆顺度(图1-15)、拼合侧缝及分割线后下摆的圆顺度等。

图1-15袖片圆顺度检查

(二)加放缝份与贴边

缝份是指衣片连接后反面被缝住的部分,是衣片上的必要宽度。贴边是指服装止口部位反面被折进的部分,也是衣片上的必要宽度。制作样板时,需要根据工艺要求适当加放。

1.加放缝份

一般情况下缝份宽度为1cm,具体加放时需要根据情况调整。

(1)根据缝型加放:不同缝型与针法需要的缝份也不同,常用针法需要的缝份加放量见表1-7。

(2)根据面料加放:样板的放缝需要考虑面料的质地。质地厚的面料需要较大折转量,放缝时多加两倍厚度,但按照正常宽度缝合。质地松散的面料考虑到裁剪和缝制时的脱散损耗,适当加宽缝份。厚度一般、质地紧密的面料按常规加放即可。

表1-7 常用针法缝份加放量 单位:cm

(3)根据工艺要求加放:服装的某些特殊部位放缝时有特别要求,需要特别处理。例如,裤片后裆缝的放量如图1-16所示,装拉链的部位需要1.5~2cm缝份。放缝也与轮廓线形状有关,较直的部位正常放,弧线的部位加量较小,且弧度越大加量越小,以免影响缝口平服。

2.加放贴边

贴边宽度与所处部位及止口形状有关,直线或接近直线的止口处可以直接加出贴边宽度,称为连贴边或自带贴边;止口为弧线的部位,贴边需要另外拷贝相应边缘区域3~5cm宽,然后加放缝份,称为另加贴边。不同部位的连贴边宽度会有所不同,表1-8为常用贴边加放量。

图1-16 裤片后裆放缝

表1-8 常用贴边加放量 单位:cm

连贴边的轮廓要求与折转后对应区域的衣片一致,加放贴边时,应该以止口线为轴,根据宽度要求作衣片轮廓的对称线,如图1-17所示。

3.轮廓角点的加放

轮廓线转折部位的加放需要考虑满足双向要求,基本要求是衣片连接后轮廓线顺直。具体放缝方法如图1-18所示,如果服装有夹里,角点处缝份可以作成直角,称为方头缝;如果服装无夹里,则应该严格按照劈缝后的对称要求加缝份。

图1-17 裤脚口贴边的加放

图1-18 轮廓角点的加放

(三)作标记

作标记是保证成品服装质量的有效手段,通常标记分为对位标记和定位标记两种。

1.对位标记

对位标记是衣片间连接时需要对合位置的记号,具体位置及数量根据缝制工艺要求确定。例如绱领对位点、绱袖对位点、上衣侧缝腰节线对位点、裤装侧缝中裆线对位点等,侧缝对位点控制等长缝合,而装袖对位点控制袖山吃势大小及分布。轮廓线上需要作记号的位置用专业剪口钳剪出0.5cm深的剪口,也可用剪刀剪出0.5cm深的三角形剪口。

2.定位标记

定位标记是衣片内部需要明确定点位置的记号,如收省的位置、口袋的位置等。需要作记号的点位用锥子扎眼,孔径约为0.3cm。为避免缝合后露出锥眼,扎眼时一般比实际位置缩进0.3cm左右,如图1-19所示。

图1-19记号的标注

(四)标注文字与符号

样板是重要的技术资料,裁剪与缝制过程中都要用到,而且每套样板都包括许多样片,为方便使用,在每个样片上都应该作必要的文字标注。

1.名称标注

名称标注包括款式名称(如男衬衫)、样片名称(如面板、里板)、衣片名称及片数(如前衣片2片)。

2.号型或规格标注

号型或规格表明样板的尺寸,需要明确标注。

3.数量标注

每套样板由许多样片组成,为避免遗漏,要对样片统一编号,用Cn1表示。其中下角标n表示该套样板的样片总数,上角标1,2,3…表示本样片的序号,由大片排起。

4.纱向标注

每个样片都有明确而严格的用料方向,为方便使用,样片正反面都应该画出贯穿衣片的纱向符号,而且方向必须一致。如果面料有顺向要求,则应该画出顺向符号。所有文字标注分列于纱向符号两侧,整齐、便于查看。

5.其他标注

样片上还需要签注姓名和日期等基本信息。

(五)样板的检验与确认

样板全部完成后,必须经过检验与确认无误后才可以剪下备用。每个样片在某一侧的中间位置,比轮廓线偏进3~4cm处打孔,可以用线绳穿起,便于悬挂保存。

1.规格的检验与确认

样板规格必须与规格表一致,需要分部位测量确认。

2.缝合边的检验与确认

相互对应的缝合边有形状与长度的要求,平接部位应该形状一致、长度相等,非平接部位两边不等长,但差值确定,而且明确界定在某个区域,需要分段检验。

3.衣片组合的检验与确认

将样片相关部位拼接后,检查整体轮廓的圆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