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早期衣服与佩饰
中国早期服装到底什么样子,我们只能依据有限的资料去尽可能推想其大致样貌。不过有一点可以相信,全人类早期的服装都脱离不开裙、贯口衫和项饰等,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中国,传说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可是他们连同被认作华夏始祖的伏羲都没有留下确切的服饰形象。倒是西王母在《山海经·西山经》中被描绘成“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我们可以依此想象,那些处于狩猎经济中的原始氏族或部落人颈间挂着虎齿做成的项饰,腰部垂着豹尾,头上披散着头发并戴着饰品。这种形象在20世纪非洲部落首领身上依然看得见。屈原笔下曾有许多生动形象。《九歌》之一的《山鬼》中便有“若有女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披石兰兮带杜蘅”的句子,描绘出以树叶蔓草遮体的早期服饰形象(图1-1)。当然,这是集传说与想象而产生的山林女神,其服式仅可作为参考。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毕竟比我们距离原始社会要近一些,况且人类确有以植物来作为服饰的实例。遍布人类童年和至今仍保持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的人们中,有一种最普遍的植物衣服,即草裙。至于将树叶盘在头顶上的例子,既有希腊神话中的“桂冠”(月桂树枝叶盘成的花环),又有军人头盔上的掩饰物。
从出土实物来看,27000年前北京山顶洞人已懂得自制骨针,出现了缝制衣服的发端。连同几处同时期遗址中出土的骨针,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一般长度为8cm的骨针是用来缝制兽皮的。也就是说,在垂披、直取植物装后,有一个兽皮装时代。只不过,将几块兽皮经清洗、鞣革之后连在一起的,只能称作兽皮披(图1-2)。需要注意的是,在出土这样长度骨针的遗址中尚未发现同时期的纺轮,这更加证实了是缝制兽皮,而未进入织物装时代。
在陕西西安半坡和华县泉护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彩陶上,留下了麻布的印痕,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中还出土了三块葛布残片。加之古遗址中骨、石、陶纺轮与纺锤的大量出土,可以说明至迟在6000年前中国已应用纺织品来制作服装了。这时的服装样式,一种是横向围裹的裙,一种是纵向以肩为支撑点的贯口衫。
贯口衫 也被称为“贯头衫”,中国较早形象可从甘肃辛店彩陶上见到剪影式人物着装,及膝长衫,腰间束带,远观酷似今日连衣裙(图1-3)。其形制,很可能是织出相当于两个身长的一块衣料,对等相折,中间挖一圆洞或切一竖口,穿时可将头从中伸出。前后两片,以带系束成贯口衫,中国南朝宋时范晔编纂的《后汉书》中言及倭人着装时,曾记有:“女人披发屈紒,衣如单被,贯头而着之”(图1-4)。秘鲁曾出土早年贯口衫,上面还织着花纹,美洲印第安人至20世纪披的方巾,也是四周有流苏,中间挖一洞,穿时套在颈肩之上。看来这是人们曾经普遍采用的样式,堪称人类早期服装款式之一。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图1-1 戴草冠、围树叶裙的女子
(根据屈原《九歌·山鬼》诗意描绘)
图1-2 穿兽皮装的原始人
(根据考古资料臆想)
图1-3 穿贯口衫的原始人
(甘肃辛店彩陶纹饰)
图1-4 贯口衫裁制示意图
图1-5 人头形器口瓶呈现的服饰形象
(甘肃大地湾出土彩陶)
整体服饰形象可以从一件甘肃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上看出来。陶瓶距今约5600年,1973年出土。虽说是瓶,其实具有一种立体的少女着装效果(图1-5)。只见她五官清秀,额前留着齐眉刘海头,后面头发披着,仅及颈间。耳廓上有穿透的孔,应为穿耳环用,同时同地出土的多件陶俑上都有。颈以下是一圈三层连续图案,由弧线三角纹和柳叶纹构成。当年塑造的或许就是一个少女,穿着花衣。
图1-6 佩尾饰与辫饰的原始人
(青海省大通县出土彩陶盆纹饰局部)
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彩陶盆上,有绘出的三组舞蹈人形,各垂一发辫,摆向一致,服装下缘处还各有一尾饰(图1-6)。时隔22年后的1995年,考古工作人员又在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宗日文化遗址发掘出一个舞蹈纹彩陶盆。这个盆的内壁绘有两组人物,也是手拉手舞于池边柳下。所不同的是这些人物的服饰轮廓剪影呈上紧身下圆球状,而这种充分占用空间的立体服装造型在中国服装中是不多见的(图1-7)。无疑,这个盆上的舞蹈人服饰在中国服装史上具有更深入研究的意义。在同时同地还出土一个双人抬物纹彩陶盆,四组人物中每两人抬一物,所穿衣着似是合体长衣,但其中一人又可明显看出双腿轮廓,是否为早期的裤形(图1-8)?
图1-7 穿圆球形下裳的原始人
(1995年青海省同德县出土彩陶盆)
关于服装面料,中国早期应用的主要有葛、麻等植物表皮经剥取加工后的纤维,也有在世界上相当一段时间中唯一拥有的蚕丝。人们有意识地养蚕缫丝,这一点从面料扩展开来,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中国服装的文化风格。有关黄帝元妃嫘祖始教民育蚕以及民间马头娘的传说,都强化了特定的文化色彩。
图1-8 穿疑似裤形下装的原始人
(1995年青海省同德县出土彩陶盆)
早期佩饰的遗存相对较多,这显然与质材有关。在山顶洞人遗址中,一串散放的项饰与骨针同时出土,引起了学术界人士的极大兴趣(图1-9)。白色的小石珠、黄绿色的砾石、兽牙、海蚶壳、鱼骨及刻有沟槽的骨管等均有精致的穿孔,而且孔中残留着赤铁矿粉,这说明穿系的绳子是涂抹过赤铁矿粉的。怎么看出是以绳穿起来系在颈下的呢?从它在遗骸颈胸前呈半圆形散放的位置可以看出来。绳子被红土染过,或许有祈福辟邪的意思,只是绳子消失了。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发掘的辽宁西部红山文化遗址中,有较多的玉器,其中有鱼形耳饰,并有龟、鸟等,其中最精彩的是玉质龙形佩饰,这些基本上勾勒出原始人佩饰的大体形象(图1-10、图1-11)。除此之外,还有南京北阴阳营出土的玉璜,北京门头沟东胡林村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中用小螺蛳壳制成的项链,用牛肋骨制成的骨镯,山西峙峪村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件用石墨磨制的钻孔装饰品等,这些都为我们探寻人类早期佩饰提供了有力的历史依据。
图1-9 原始人的项饰
(山顶洞人遗址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