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史积淀
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制政体
文艺复兴之后,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为首的许多欧洲国家开始从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制国家向近世纪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过渡。法国是欧洲历史上最早形成中央集权君主制的国家之一,早在16世纪末期,法国与荷兰就已取代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欧洲霸主地位。1661年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亲政后,他宣称“朕即国家”“法出于我”,进一步加强了国王对国家权利的掌控,并建立了内政、外交、财经、宗教委员会等机构,加强了国家各方面的发展运行能力,使17世纪的法国达到封建王权统治的黄金时代,路易十四被人们称为“太阳王”,他居住和办公的凡尔赛宫(图1-1)即成为国家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为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路易十四收缴了过去土地贵族的经济实权,剥夺了他们的土地,让这些贵族生活于宫廷中,迫使他们向宫廷贵族转变,其权利和俸禄靠国王恩赐。为了获取官衔和丰厚的利益,宫廷贵族唯一要做的就是以国王为中心,不断地讨好国王。为了很好地掌控和管理贵族,路易十四在宫廷中设立了一套严格繁缛的礼仪规范,从高雅的言行、得体的着装、优雅的举止、高超的交际技巧等多方面规定贵族的礼仪规范,培养他们精通于对君王表达无上敬意
图1-1 17世纪末期路易十四统治下的凡尔赛宫
的方式,以博得君王的欢心和赏赐。久而久之,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武力至上和骑士精神被损废殆尽,宫廷中推崇高贵优雅的风格、品位。这种崇尚礼节的风气始于贵族,经过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的效仿和传播,在法国社会中形成了一种优雅至上的礼仪文化,优雅端庄的行为举止成为彰显社会等级地位的标志。作为最直观最外在的人体表达方式,服饰成为这种宫廷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以路易十四为中心,在君主制与男权制的影响下,17世纪法国服饰呈现出一种典型的男性宫廷化特征,“男性和女性的时装,在整个路易十四执政时期都体现出庄严的特点,体现出同宫殿的宏伟相和谐的一种追求豪华、富有的特点。”[2]区分和体现社会等级地位是此时期服饰的主要社会功能;炫耀而不是审美是此时期服饰的主要目的;讲究着装场合和着装礼仪是此期服饰文化的主要法则。
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
路易十四采用重商主义经济政策,1665年任用富商出身的让-巴蒂斯特·科尔贝担任法国财政大臣。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当时欧洲国家繁荣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科尔贝采取多方政策来增加法国的对外贸易量。他一方面限制国外奢侈品进口,另一方面加强法国对外贸易,增加国家黄金储备,鼓励国家工商业发展,采用保护关税政策。随着君主政体的鼎盛发展,他观察到在奢侈品与服饰纺织生产业中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于是他大力扶持纺织业,促进本国服饰业与奢侈品工业的发展。他从意大利引进纺织技师,在法国设厂,生产威尼斯式蕾丝、高贝林双面织毯、英国式与荷兰式毛呢织物。政府在保护本国丝绸工业的同时还给予企业一定的经济支持。在路易十四执政期间,法国境内新增了45家手工工场,至17世纪中叶,法国境内共有110家手工工场,并形成了里昂、阿尔贝、阿朗松等众多纺织中心城市。此外,科尔贝还设立纺织行会,取消国内关卡,改善交通,开凿运河。为了扩大海外贸易,他改造了马赛、罗什福尔、勒阿弗尔等港口,扩大了海外殖民地,并创办包括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和利凡特公司在内的垄断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法国生产的纺织品,扩大了法国纺织品的世界影响力,也使法国取代了意大利在欧洲纺织品市场的首席地位,成为欧洲纺织品生产的中心。至17世纪中期,法国的纺织品生产和贸易成为国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法国纺织业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为18世纪法国服饰文化的繁荣鼎盛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三、开放而引领时尚潮流的宫廷文化
随着中央集权制政体在欧洲的普及和强化,“宫廷的重要性显现出来,宫廷文化开始成为西方艺术风格的发源地。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风格是一种宫廷风格,17~18世纪的巴洛克、洛可可、路易十六风格也是宫廷风格,甚至法国大革命以后的帝政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属于宫廷的。”[3]伴随着宫廷风格的形成,在欧洲的上流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圈子,在这个圈子中,意大利最先成为贵族们共同崇拜与效仿的对象。但在路易十四的苦心经营下,至17世纪中后期,法国逐渐取代了意大利的时尚流行中心地位,法国的凡尔赛宫一跃成为欧洲的时尚中心,其中的流行样式和流行文化为所有欧洲贵族所推崇与向往。至18世纪,整个欧洲都盛行“法国风”,法国名副其实地成为欧洲的时尚中心。与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很多欧洲国家封闭保守的宫廷文化不同,法国能够成为时尚中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宫廷文化具有相对的开放性。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就已成为欧洲的经济文化中心,吸引大量的欧洲国家派使节前往交流学习,使法国优雅的宫廷生活和繁缛的宫廷礼仪从凡尔赛宫流行出去,被各国使节带入自己的国家宫廷,一时间,效仿法国君王贵族的生活成为欧洲各国君主贵族表现自我尊严和修养的方式。为了推广宫廷时尚,法国每月造出穿着时髦装束的偶人,装在名为“潘多拉(Pandora)”的盒子中,从巴黎运往欧洲各大城市。从1672年开始,第一本在法国创刊的时尚杂志就将凡尔赛宫廷的新闻和时装信息定期向公众传播,铜版时装画也在此期间出现并迅速风靡,这些都迅速地将法国推上欧洲时尚中心的宝座。至17世纪下半叶,几乎所有欧洲宫廷中的人们看同样的书,以同样的方式进餐,穿同样的服饰,说同样的法语。“法国不仅输出了时装的样式,而且实际上也是在输出一种法国式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时装成为法国文化的载体,与法国的语言表达方式、人际交往礼节、行为举止态度等,一起构成了‘优美雅致’的文明模式,从法国巴黎,从凡尔赛宫和枫丹白露宫传播到整个西方世界。”[4]到18世纪初,欧洲形成了一个以法国为中心、在所有欧洲国家的宫廷中共同享受的时尚圈子。另外,以凡尔赛皇宫为中心,法国也开始形成自上而下的时尚流行文化。从17世纪末以来,新兴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等社会中产阶级逐渐发展壮大,在他们中间逐渐形成有别于贵族阶级的生活娱乐和文化交流方式,以法国巴黎为中心逐渐兴起了独特的“沙龙文化”。沙龙成为宫廷时尚文化向外传播的渠道。一方面,在18世纪这股“沙龙文化”热潮流入凡尔赛宫,连蓬帕杜尔夫人都曾亲自在皇宫私密的小会客厅中主持沙龙。沙龙逐渐成为封建贵族向社会中产阶级开放的窗口,使法国的宫廷文化进一步向中产阶级,甚至普通大众开放,极大地激发了法国民众跻身上流社会“时尚圈”的热望。另一方面,随着沙龙文化的兴盛,很多宫廷贵族甚至走出王宫,参与中产阶级举办的社会沙龙。这样,沙龙成为联结宫廷贵族与中产阶级精英分子的纽带,而在这种日趋大众化的文明交流过程中,服饰着装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不断追求的文明化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现形式。此外,在路易十四执政中期,法国宫廷的诸多庆典活动常常向普通市民开放。在一些开放的庆典日,巴黎市民可随便出入凡尔赛宫,由此,大量社会中产阶级,甚至下层民众都有了了解宫廷文化和生活的可能性,并诱发了大众跻身于上流社会、享受优雅生活的强烈愿望。因此,法国宫廷的开放性,为法国成为欧洲时装中心,以及近现代时尚文化大众化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从历史上看,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为迎来18世纪服饰文化的鼎盛和时尚文化的成熟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