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服装技术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一)世界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纺织服装业已转向高端产业,在研发和应用新型纺织品方面始终处于世界纺织服装工业发展的领先位置。欧美的服装企业一方面以先进的工业技术为支撑,将大量高水平生产技术、设备应用于生产,减轻对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的压力;另一方面,以研发为先导,主导着整个国际服装的发展趋势,并将环保、特殊功能的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生产,增加服装的附加值。就服装行业而言,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品牌意识很强,知名品牌服装占销售份额的比重较高。对于品牌而言,其设计和营销是品牌塑造的核心,有些品牌,比如“耐克”专注设计与销售,而将生产外包,实行虚拟化经营,节约了大量的生产基建投资、设备购置费用以及人工费用,将生产外包给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厂家,在保证其生产质量的同时又能赚取产业链上最大的利润。

1.服装专用设备功能趋向集成化

服装专用设备功能集成化,即一个操作工人可操作几台设备。目前已出现钉扣、锁眼、缝领、包边带缝合、熨烫等组合设备,操作工只要在一台送料装置上放上裁好的衣片,组合机就能自动完成送料、定位、缝制、折叠等动作,如图1-2所示,电脑控制技术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服装的设计将采用三维立体设计,能把服装效果图转换成样板图;还可模仿面料的质地、织法、悬度实现电脑三维模拟表演等,使设计的服装在屏幕上显示出完美逼真的形象。不少国家正加快研制机器人,谋求实现无人操作的服装生产系统。

figure_0018_0006
图1-2 服装设备功能集成化

2.服装设计研究趋于个性化、款式更趋向多样化

服装的整体设计更加注意人体全身的对称与和谐,不仅考虑穿衣者的上衣与裤子的协调,而且还考虑与其他商品(如鞋、帽、裙、衬衣、领带、携带的小包等)是否相配,甚至连其发型、脸型、体型、皮肤、头发颜色等也在考虑范围之内,设计生产出能使全身更加漂亮的整套服装。现代社会人们的服饰都有各自的要求,款式、用料、色彩、配件等方面都体现出个性化的特点。服装必须小型化、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才能与之相适应而发展。

3.电子商务技术在服装界广泛应用

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的广泛应用,使所需服装信息一旦从网上发出,服装品牌、服装设计、服装文化、服装面料、服装企业等一系列电子商务活动就会同时进行,企业即可按订单快速组织生产。这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新时装产业结构,大大缩短了原料→成本→货币的转换时间,使商品和原料的规划同步进行,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例如,欧洲著名时装品牌ZARA拥有一套完整的计划、采购、库存、生产、配送、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平台以及在这个平台基础上的供应链协同系统。通过这套系统,ZARA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的及时流转,从而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如图1-3所示。

figure_0019_0007
图1-3 ZARA快速反应体系

(二)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谈到中国的服装业,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第一:一是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第二是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然而在中国服装制造业如火如荼的虚假繁荣背后,却是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培育国际品牌和养活国外设计师的尴尬真相。拿8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的事实,让中国服装业犹如天空里高高飘扬没有方向的风筝,生命线攥在别人手中。

我国的服装业有四大基本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然而我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是在我国服装产业整体的发展却很不平衡。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图1-4所示。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落后。

在我国,各个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停留在价格和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生产商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为主。虽然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地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几个有限的中国驰名商标,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这片领域诞生了杉杉、雅戈尔、七匹狼、波司登、美特斯邦威、洛兹等众多的知名品牌,集中了好几家上市公司,他们品牌实力较强,规模和竞争力都处于服装行业前列。但是总体来说,盈利能力还是太低,品牌没有规模,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中国服装企业结构链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的模式,由于设计手段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品开发周期长、不容易发掘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服装的新产品周期(设计、成衣到进入销售)工业发达国家平均2周,美国最快4天,而我国平均是10周时间,差距非常明显。

目前,中国服装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点困惑。

1.日益增大的库存压力

有人说:如果现在中国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中国人不用担心没有衣穿。现在各企业所有的库存加起来还都够在市面上卖个两年的。服装企业做大了,往往是伴随着仓库急剧增大的代价。企业的销售翻了好几倍,账上的现金却没见增长多少。

figure_0020_0008
图1-4 我国服装产业主要地区分布

由于服装季节性明显,且服装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库存问题成为最令服装企业头痛的问题之一。如果不处理,积压只会导致更加库存品的更加贬值甚至一文不值。但若进行低价抛售处理,一来那些过季的产品不见得有人要;二来低价抛出去对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又是个很大的打击,很容易让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体系产生怀疑。另外,库存数与企业缺货数量又往往是成反比的,因为服装产品从采购面料到生产都有一定的周期,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旺季时候有足够的数量可供销售,往往不得不储备大量的货品,这就为库存埋下了隐患。而有些较保守的企业为了减少库存,往往限制货品的生产数量,但一旦该货品畅销起来,却又因为产品供不应求导致缺货而错失销售良机。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极其不均衡,需求呈现多样化,对消费者尤其是对不同等级市场需求特点的研究是服装行业比较欠缺的,这样就造成企业无法将自己的产品精确的或者有针对性的投放到这些需求者的市场上去。一方面是大量的库存,另一方面是服装消费严重落后。在中国,即使在一个城市中,市区和郊县的消费满足程度就存在相当的不同,城市消费过度,而在三类以下的城市却相对处于消费热点匮乏的状态,“超级女生”作为一种消费热点,最大的消费地不是在沿海地区,反而在四川。服装企业缺少抓住市场热点的能力,因此无法做到快速建立品牌规模的能力。市场经验的局限和研究的亏欠导致相当多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行不成市场转化能力。渠道已然成为服装企业的制约短板。

从企业经营的导向上来看,中国的服装企业普遍没有一种行业地位占位的意识和行为,企业经营主要还是从纯制造的角度来设计的,资源配置也是这样的,从自身的角度来设计的产品是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另外,企业可能对广告、传播、裁剪款式、生产管理比较在行,但是对市场上的销售环节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尤其是没有适合中国国情的业务发展战略。没有战略就没有目标,生产多少肯定是不知道的,在产能的压力下,肯定要形成库存。

2.行业专业人才匮乏

深入过服装行业的人才会清楚地意识到,服装行业整体人才队伍非常贫乏,无论是生产管理,还是设计、营销、广告等。因为服装行业多属民营企业,很多是从夫妻店起步,家族企业色彩往往比较浓厚。很多企业根本不能给人才提供宽阔的舞台,因而吸引不了人才加盟,即使加盟了也留不住人才。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年代,缺乏专才,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3.缺乏自主的设计风格

服装设计是中国服装企业普遍的软肋。中国服装设计水准还远较国际上落后,中国还没有诞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师。众多企业还是以抄袭仿板为主,这样很难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国内的服装企业一来缺乏完善的设计师培养机制,而很多有才华的设计师则更习惯于自己创品牌或开设计工作室创业,而不愿意在企业发挥才华,使得中国的服装设计水准很难提升到一个新台阶,国际主流时装周上甚至根本看不到中国设计师的身影。

4.产业链不健全

谁都清楚,面料是服装产品的关键,但目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国内面料供应商较国外的面料商还有比较大的距离,面料研发能力不足,高品质的面料大多还依靠进口,这也直接制约着整个产业水平的提升。

产业链的建立需要整个产业经营战略和导向的转变,具体经营业务的转变不但是一个整体的战略思路的问题,更是一个具体的经营业务的问题,因为就目前的产业状态,只能是逐渐去往某个战略方向去优化,而不能动作太大。另外,服装产业链的建立还与地域和信息有相当的关系。

振兴服装业必须构建当地的产业链,包括从棉花种植、纺织印染、服装设备制造、服装加工、服装配饰以及辅料的生产、服装商贸平台、服装研究和市场调研、大众媒体等。这个产业链中必须有一张庞大的网络体系(零售网、销售网、特许经营加盟等),如图1-5所示。网络的形成无疑会增大产业链条的长度和强度,进而带动链条上各个环节的飞速发展,为相关产业制造发展机会,这样才会增强服装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同时产业链条的增长是确保该产业经济稳固增长的重要保证,也使得服装产业发展更加细分化,更加规范化。

从业内得到某些信息可以看出来,成本竞争导向的企业经营思路直接制约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最近几年局面虽有所改善,但产业链依然没有真正获得健康发展的机缘。很多研发机构研发出来很好的技术和产品,但纺织和服装生产企业并不是很感兴趣,问题是这些技术相对于成本竞争来说,根本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现实的竞争优势。根据国家纺织科技协会的统计分析信息,相当多采购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企业并非是为了投入生产,而是为了技术压制——我不用,别人也别想用——相当多(96%以上)的研究成果甚至无法成功实现市场转化。

figure_0022_0009
图1-5 我国服装产业链

5.服装产业仍然摆脱不了典型的加工型企业

我国许多大规模的服装企业,实际上仍然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其生产能力相对较强,设计能力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这些企业对生产管理和成本的核算相对重视,但由于市场营销能力比较薄弱,难以承受较大的市场波动。同时,由于设计能力的不足,也限制了这类企业的在市场的发展战略。所以,企业应该有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这种企业的结构好像是一个杠铃,中间是生产开发和生产管理,两端是设计和营销,企业的运作就像杠铃一样,紧握中间的管理去平衡两端的能力,用两端的力量来显示企业的实力,这种企业的综合开发能力强,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服装企业由被动市场型的橄榄结构升级为主动市场型的杠铃结构,必须得到相应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支持。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