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大国崛起历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中国纺织工业,肩负着满足全国人民衣被需要的重大任务,并且具有投资少、积累多、创汇率高的特点,能够在繁荣市场、回笼货币和稳定物价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新中国成立后33年间,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保障了全国人民的衣被供应

我国是一个占世界总人口1/5、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社会主义国家。保障全国人民衣被的供应,始终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一件大事。

旧中国经济十分落后。全国农村和城镇的劳动群众,普遍是衣衫褴褛。1949年解放时,全国平均每人的消费量只有7市尺多一些,农村居民只有5市尺左右。棉布的品种花色也非常单调,劳动人民的日常衣着无非是蓝布褂子、黑棉袄、本白的粗布之类。城镇的普通妇女穿上一件印花细布的衣衫,已不寻常。

经过33年的发展,到1982年,在全国人口达到10亿左右,比解放初增加1倍多的情况下,按国内市场棉布(包括化纤混纺布和纯化纤布)商业零售额计算,平均每人消费量已经达到30市尺。我国棉型织物的年产量水平(150亿米左右)和国内市场供应量水平(100亿米左右),加上数量甚为可观的呢绒、毛线、丝绸和针棉织品,已经基本上适应了城乡人民群众现阶段的购买力水平和消费水平。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纺织工业能够做到基本上适应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使人民群众的衣被供应有了可靠的保障,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大事。仅就这点来说,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就是至关重要的。

二、纺织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纺织工业在保障全国人民衣被供应的同时,对保证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增长,以及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纺织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大。最高的年份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高达1/4;“一五”时期将近1/5。此后,随着重工业的迅速发展,虽然所占的比重逐步有所下降,但1982年仍占全国工业总产值近1/7。从纺织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来看,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纺织工业所用的投资少,新厂建设时间短,资金周转快,耗用能源少,是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一个工业部门。在正常的情况下,纺织企业的建设周期是一年半到两年,建成投产以后几年内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1982年,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提供的利税,全国工业平均为22.2元,纺织工业是55元;每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金,全国工业平均为29.7元,纺织工业是21.4元;每亿元产值耗用能源(折标准煤),全国工业平均为7.29万吨(1982年),纺织工业是2.87万吨。

纺织工业积累资金的增长速度相当快。以1952年为基期,到1982年积累资金增长20倍,每年递增10.7%;而同一个时期纺织工业产值的递增率为7.3%,积累资金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产值的增长速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纺织工业平均每人积累资金增长24倍,每年递增10.2%,也超过产值的增长率。1952~1982年31年间,纺织工业为国家积累资金总额为1864亿元,占同一时期全国财政收入的10%。同一时期纺织工业为国家积累的资金总额,为国家对纺织工业投资额的6.16倍。所有这些都说明,纺织工业需要的投资较少而提供的积累较多,是我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的重要工业部门之一。

纺织工业在为国家创造外汇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1982年与1950年相比,纺织工业创汇额增长137倍,每年递增6.61%。1950~1982年间,纺织工业共创汇308亿美元,约为同一时期全国外贸出口总创汇额的19.2%。同一时期,纺织工业自身用去外汇为165.4亿美元,创汇额为用汇额的1.86倍。

三、纺织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大量生产用纺织品

纺织工业是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部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纺织品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可缺少的生产用辅助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纺织工业为其他工业部门、农业和交通等部门提供了大量生产专用纺织品,如帆布、轮胎帘子布、工业用呢和用毡、过滤布、麻袋、麻包布,以及卫生、劳保用布等。随着国家生产建设的迅猛发展,这些产品需要量增长很快,一般都超过衣着用纺织品的增长速度。生产用纺织品产值占纺织品总产值的比重,新中国成立初期约为2%~3%,20世纪60年代前期达5%,1982年已提高到10%左右。麻纺织行业的产品,90%以上是生产用的;毛纺织产品中,每年专为工业生产织制的呢、毡4000~5000吨;棉纺织行业每年提供工业、劳保及其他用布约13亿米,帆布约4亿米,轮胎帘子布约5万吨;化纤产品,用于工农业生产的也不少。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生产用纺织品的需求量还会大幅度增长,并且,还有许多新的领域有待开发,如建筑业的贴墙布、铺地织物,修筑公路、铁路用的土工布等。

四、纺织工业为繁荣城乡市场,安定人民生活发挥了作用

33年来,纺织工业为全国城乡市场供应了比较丰富的纺织品,这对繁荣城乡市场、回笼货币和稳定物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各地纺织厂的生产迅速得到恢复,掀起了突击增产纱、布的热潮,使国家掌握了可以随时抛售的大量纱布,有力地打击了一些大中城市市场上不法商人抢购囤积纺织品的投机活动。纺织工业在几次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的重大经济斗争中发挥了作用。

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暂时困难时期,纺织工业在国产原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采用进口原料生产纺织品出口,为国家赚回大量外汇。1960~1962年,出口纺织品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1962年高达35%,使国家有可能用出口纺织品换回的外汇,进口粮食供应城市,减轻了农业的负担,从而对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农业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纺织工业系统广大职工努力坚持生产,并大力发展化纤纺织品供应国内外市场,使纺织品占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总额的比重,都达到20%以上,从而缓解了当时整个国民经济的困难局面。

20世纪70年代后期,党和政府采取了加快发展纺织工业的措施,纺织品供应迅速丰富起来,显著地活跃了全国城乡市场。1982年,全国市场消费品零售额为2187亿元,其中纺织品为466亿元,占21.3%。人民群众手里有了钱,能够买到他们所喜爱的纺织品,这对于更好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进,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