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大国崛起历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纺织工业新起飞的启示

成稿于1986年7月,作为社论发表于1986年7月18日《中国纺织报》。与前文《我国人民纺织品消费正由“温饱型”走向“小康型”》配套发表。

作为富于活力的传统工业部门,我国纺织工业最近十年的进展是巨大的。

粉碎“四人帮”以来的十年,对纺织工业来说,是实现转折性变化的十年,也是新起飞的十年。

在中央一系列扶植轻纺工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下,纺织工业的规模又有了巨大发展。1977~1985年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3亿元,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总额的70%。化学纤维的生产能力从25.8万吨提高到103万吨,棉纺工业从1451万锭增加到2323万锭,毛纺工业从44.8万锭扩大到139万锭,气流纺纱机、宽幅织机、绢网印花机、大圆纬编机、特种整理设备等新型设备大幅度增长。纺织工业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有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大幅度调整,企业的应变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明显提高。

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和各种纺织原料的大幅度增产,各类纺织品的产量迅速增长。1976~1985年,纺织工业总产值从310.4亿元发展到873.7亿元,增长182%。棉纱、棉布产量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位,化纤产量也已跃居世界前列。化纤纺织品、毛麻纺织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服装、装饰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有了显著的进展。一些新型纺织品,如高密防羽绒布、氨纶弹力劳动布、天鹅绒、人造兽皮和多种特种整理产品,已经陆续投放市场。我国人民的纺织品消费,正从“生存资料”向“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转化。

十年动乱中遭到严重摧残的纺织科技、教育事业迅速恢复和发展。目前,全国已拥有85个纺织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近6000人,科研开发能力显著加强。技术成果不仅已成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已开始商品化。全国已拥有高等纺织院校15所,近年来还增设了服装、纺织品设计、工业外贸等专业。中等专业学校也已达42所。1985年在校学生34000余人。职工教育也迅速发展。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已从1.5%提高到2.1%。

在生产发展的同时,纺织工业的经济效益相应提高,出口换汇额有较大幅度增长。1976年,纺织工业实现税利75.45亿元。其后几年逐年大幅度增长,一度突破150亿元大关。1982~1984年,由于两次调低化纤织物价格和提高棉花供应价格,纺织工业实现税利曾大幅度下降;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营管理的加强,1985年实现税利又回升到127.5亿元,比1976年提高69%。1976年纺织品出口换汇14亿美元。此后逐年增长,1985年已达45亿美元,比1976年增长2.2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几个最重要的纺织品出口国之一,产品已行销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环顾当前世界,纺织工业在一些老牌工业化国家颇有沦为“夕阳工业”之虞。而中国纺织工业,在经历了十年动乱的浩劫之后,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起飞。这是什么道理?大的来说当然是由于举国上下政治上安定团结,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整个国民经济实行了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等。就纺织工业系统自身而言,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新启示:作为传统工业,面临新技术革命浪潮和开放、搞活的新形势,抓住了发展的时机;在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情况下,及时提出“转轨变型”、加强经营战略方针;看准世界潮流,大力开发“三大支柱”产品,不断开辟新的生产领域;把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摆到了战略位置;在扩大出口创汇、“挤出去”的问题上真正下了工夫;在“两个文明一起抓”方面踏踏实实做了工作,等等。我们要珍视这些成功经验。

纺织工业正在坚持改革,开拓前进。改革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但在改革过程中,也会暴露出一些矛盾和困难。正视这些矛盾和困难,可以兴利除弊,励精图治;与此同时,也要正确估量已经取得的成绩,以鼓舞士气,增强信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历其境的人,往往未必能够看清事物的全貌。粉碎“四人帮”将近十年,回顾一下纺织工业在这十年间的新发展,并从中得到一些新启示,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