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大国崛起历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国纺织工业》大画册

前言

1991年10月,纺织工业出版社出版。纺织工业部组织一个专门班子精心编选。吴文英部长担任顾问,杜钰洲副部长任主编。

作为副主编之一,起草这篇前言。

纺织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庞大的支柱产业。

它是包括棉、毛、麻、丝、化学纤维为原料的纺织、印染、针织、服装业,以及化学纤维生产、纺织机械、纺织器材等十几个关联行业的工业体系。

它是一个拥有1200万职工从业的大工业部门。

它担负着为世界1/5人口解决衣被问题的重任,它已使中国人缺衣少被的日子成为过去。

它以雄厚的优势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举足轻重的产业,它的1/3产品用于出口,它的创汇值已占全国外贸创汇总额近1/4。

它作为新中国经济起飞的初始积累产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国家财政收入中都占到10%左右,衣着类商品在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到16%。

近代纺织工业在中国,发端于19世纪80年代。经过70年艰难曲折的历程,到20世纪40年代末,形成了500万锭棉纺设备和13万锭毛纺设备为主导的工业规模,全国纺织职工75万。当时在中国,已是最大的一个工业部门。

纺织工业取得长足发展,是新中国建立后的40几年间,这不是偶然的。国内亿万人民的衣被消费,积累现代化建设资金,开展对外贸易平衡国际收支,乃至扩大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农村经济等种种因素,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纺织工业。而丰富的纺织原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巨大的国内城乡市场,以及国际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给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

40年的巨变,不仅使当初对新中国持怀疑的人感到震惊,甚至远远超出当初持乐观态度人士的大胆估计。

同四十年前相比,棉纺织工业已发展到3500多万锭和84万多台织机的规模,分别扩大了6倍和12倍。纺锭占到世界棉纺锭总数的20%。棉纱年产量由180万件(32.7万吨)增加到2655万件(477万吨左右),棉布年产量由19亿米上升到190亿米左右。印染工业,年产能力由13亿米增加到124亿米。

毛纺织工业,已发展到250万锭以上,约占全世界毛纺织业总规模的20%,进入世界前列。

苎麻、黄麻、亚麻纺织总规模已达85万锭,进入了世界前五名之列。

丝绸工业——中国最引为骄傲的传统产业,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复兴,现在已再次摘取世界第一的桂冠。80年代末,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丝织物年产18亿平方米。全行业职工由5.7万人增加到70万人。这个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行业,真正复兴了。

针织工业,已遍布全国各地。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但服装生产形成现代工业的历史却不长,直到20世纪70年代全国以工业方式生产的服装年产量还仅仅3亿多件。经过十多年发展,到90年代初全国服装企业已发展到1.6万多个,年产成衣30多亿件。

化学纤维工业,虽然是20世纪50年代才在中国起步的新兴工业,但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全国化纤生产能力,1970年为15万吨,1980年为52万吨,1990年达202万吨,已进入世界前五位。70年代,国家把化纤工业列为建设重点,集中财力、物力,建成了上海(金山)、辽阳、天津(大港)、四川(长寿)等总共年产化纤原料30几万吨的四大化纤生产基地;接着国家又重点建设了年产52万吨聚酯并具备24万吨涤纶纤维生产能力的江苏仪征化纤联合工业公司,以及河南平顶山帘子布厂、佛山化纤厂等大型化纤企业。中国最老的化纤企业——丹东化纤工业公司,通过改建、扩建,也变成了年产约6万吨化纤的大企业。这些大型、特大型现代化化纤企业,实际上是一座座化纤城。而且都采用了当代世界最先进的设备、技术。

共同审稿。左起:杜钰洲,李百长,陈义方。

在中华民族世代蕃息的大地上,一系列现代化纺织工业基地出现了。

上海、天津、青岛、武汉、重庆、无锡、南通、常州、苏州等老基地,已是旧貌换新颜。上海,这个世界著名的中国第一大纺织基地,到20世纪80年代末拥有纺织职工55万,企业500家。它的许多名牌纺织品,大量销往国际市场。这些老基地,正以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向深度加工和高品质产品发展,从而赢得国内外盛誉。

全国各地出现了几十个有一定规模的新型纺织基地。它们是东北地区的沈阳、大连、营口、丹东、长春、哈尔滨,华北地区的北京、石家庄、邯郸、呼和浩特、太原,华东地区的南京、济南、潍坊、淄博、烟台、济宁、宁波、绍兴、杭州、嘉兴、湖州、合肥、芜湖、蚌埠、福州、厦门、南昌,华中、华南地区的郑州、洛阳、安阳、襄樊、宜昌、黄石、沙市、广州、佛山、新会、深圳、珠海、长沙、南宁、柳州,西北地区的西安、咸阳、兰州、乌鲁木齐、西宁、银川,西南地区的成都、南充、绵阳、贵阳、昆明等。

与纺织工业的巨大生产规模相辅相成,中国拥有丰富的原料资源。20世纪80年代,国家有计划地安排7000万~8000万亩棉田,400万亩黄、红麻田,400万亩苎麻田。许多地区农村在国家政策鼓励下种桑养蚕。牧区保持1.1亿头规模的养羊事业。一些主要纺织原料的年产量大体保持在:棉花400万~450万吨,黄红麻100万~130万吨,苎麻、亚麻30万~50万吨,蚕茧40万~50万吨,羊毛20万~25万吨。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一个重大的特点,是主要靠自己的人才建设起来。现在已有15所专门培养纺织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从中央到地方有127所科研单位。

中国纺织业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五千年,它的发展融汇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进步。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赋予它重要的使命。在世界东方这块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并没有因为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新兴产业雨后春笋般的崛起,而使历史悠久的中国纺织工业减色。相反,它面对21世纪的宏伟目标,正是要借助新兴科学技术成就,迎接新的繁荣时期。无需更深奥的论证,人类文明的发展将为它提供更多的机遇,中华民族的振兴将赋予它更重要的使命。

中国纺织工业,充满希望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