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一部纪录新中国纺织工业在20世纪下半叶的辉煌历程,如实反映当代中国纺织工业面貌的大型历史文献。
20世纪下半叶,是中国纺织工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历尽艰辛,自强不息,终于发展成为世界“纺织大国”的半个世纪。虽说纺织工业在世界范围已成为传统工业,它的全盛时期已成为过去,但对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极具重要性。衣食住用行,衣食两字当先,这不是偶然的。一个粮食,一个衣被,如果不把人民群众这两项基本生活需要解决好,何来社会稳定!何来科教兴国!何来国富民强!当代中国政府,如果不能自力更生解决国内十多亿人民群众的衣被问题,而去依赖进口,从当代世界经济总格局来看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按近年全国城乡居民年消费总量120亿米织物匡算,即使30%的缺口靠进口来弥补,一年40亿米,也会给国家外汇收支平稳带来很大麻烦。
更何况,纺织品出口现在已是中国最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一年400多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收入的1/4左右,这在当代中国外汇收支的天平上确实是一块沉甸甸的砝码。
还要考虑到:已经发展到如此庞大规模的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它所容纳的数以千万计的劳动力数量,对保持中国城镇居民的适当就业水平,是何等重要的一个因素。连带而及,如果再考虑到唇齿相依的农业方面,从事植棉、植麻、养蚕、养羊业的人口,内外贸易方面从事纺织品、服装经营的企业及其庞大的员工数量,这个传统产业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
值得国人欣慰并可以自豪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下半叶,把这个头号民生问题解决得相当得好。
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容量大,而纺织工业比较有基础,建设纺织厂在现代条件下不是很困难,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因此,这个传统工业在20世纪下半叶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是很自然的。但在后面的一些年里,存在工业规模总量相对过剩的问题。从而,必须适当压缩设备规模,淘汰陈旧落后设备,并加速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中国纺织工业将以规模适度,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具备现代化工业各项基本特征的态势,跨进21世纪。
对中国纺织工业在20世纪下半叶的发展历程作一全方位的回顾,将从中得到鼓舞,得到丰富的历史经验,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也有助于国人和国际社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这部历史文献所涵盖的行业范围,是“大纺织”。它包括:
(1)纺织工业的本体——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丝绢纺织工业,针织工业,印染工业及一系列的最终产品行业。
(2)作为纺织工业的下游行业,随着现代社会“成衣工业化”进程,从手工缝纫作坊转化而来的服装工业。
(3)随着纺织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而逐步从棉、毛、麻、丝纺织加工行业分化出来,专门化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如轮胎帘子布、土工用非织造布等)和家用纺织品行业(地毯、窗帘布、毛巾、被单等)。
(4)作为纺织工业的上游行业,为纺织业提供纤维原料的化学纤维工业。
(5)为纺织染各行各业、服装业和化纤业提供机器设备和专用器材的纺织机械工业。
(6)为纺织工业服务的科研、教育、新闻、出版、信息事业。
(7)一些在企业集团(公司)范围内,与纺织生产一体化经营的内外贸企业和棉、毛、麻、丝原料初加工企业。
在我国,“大纺织”的概念,是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纺织工业不断拓展“新边疆”而逐渐形成的。这是纺织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欧美各国经济界,把这个产业界定以“纺织—服装业”来表述。我国的东邻日本,把这个产业群概括为“纤维产业”,似乎更为确切。
这部文献充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纺织工业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依靠广大纺织职工的共同努力,为解决全国人民穿衣问题,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的不朽功勋和宝贵经验。
这部文献有一个重要特点:它既是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记录、评价20世纪下半叶中国纺织工业发展过程的历史文献;又是一部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进行设计,作了许多有利于纺织系统企业界拓展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章节安排。
这部文献的编委会成员和作者队伍,多数人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纺织工业发展过程的直接参与者。并且相当一部分人士,是50年发展历程的全程参与者。由于曾经长期处在纺织工业宏观管理工作岗位,对中国纺织工业在这个历史阶段的诸多重要问题,其了解的深度、广度和记述的准确度,都是借助第二手材料难于达到的。这一点,将赋予这部文献以较高的权威性。
这一部250万宇的大型文献,并不是用来装点书架、资料室、图书馆的,更不应是聊以备查、听任尘封的史料。尤其是企业界和科教文机构,除了可以从中了解中国纺织业的过去和今天,了解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过程之外,还可以多方面发挥它的作用:
——通过这部历史文献了解中国纺织工业的历史经验(它的许多历史经验在中国经济界、工业界、企业界有普遍意义);
——在培养高层管理人才中,充分利用这部纺织业百科全书式的文献,来拓展经济工作知识;
——在干部、职工中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时,充分利用这部文献的翔实资料;
——许多在本书“榜上有名”的企事业单位,可以在商务活动、特别是国际商务活动中,利用这部文献说明本企业的地位、实力、商誉和社会美誉度;并在增进企业内部凝聚力方面,充分利用这部文献对本企业的客观评价。
《辉煌的二十世纪新中国大纪录·纺织卷(1949~1999)》编辑委员会
199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