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两千余年来的中国文学史和学术史的演变与发展,已足以说明研究《离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尽管如此,但仍有必要、有责任简单说明本书选取九大专题来研究《离骚》文本的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选题意义
第一,通过《离骚》文本研究,可以推进屈原和楚辞其他作品研究。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楚辞》:“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而要想获得欣赏《楚辞》之能力,就必须首先对《离骚》有一番自己的见解。倘若不先读懂《离骚》而想读懂《楚辞》其他作品,那就如同舍舟而渡海,隔林而射猎,其结果可想而知。同时,从史料上看,有关屈原的文献记载实在屈指可数。在《离骚》中,屈原真实地记录了自我独特的生活经历,强烈地抒发了自我独特的人生感受,鲜明地表现了自我独特的人格精神。而要想真正做好《离骚》文本研究,就必然要深入研究屈原和楚辞其他作品。因此,《离骚》文本研究已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
第二,通过《离骚》文本研究,可以界定《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何其芳《屈原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它结束了一个旧的时代,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的确,《离骚》不仅是南北文化的集大成者,而且是后世文学的拓荒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在屈原之前,中国文学史上从未有过像《离骚》这样鸿篇巨制的诗歌。那么,《离骚》究竟取得哪些文学成就,为后人树立了怎样的书写范式和人格模式?这些文学成就的取得,又具体受到哪些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离骚》文本研究。而要想真正做好《离骚》文本研究,就必然要仔细考察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因此,《离骚》文本研究成为文人志士的毕生追求。
第三,通过《离骚》文本研究,可以推动《离骚》学术史研究。屈复《楚辞新集注》:“《楚词》惟《离骚经》最难解。”正由于此,《离骚》虽经两千余年的研究,但文本中至今仍有许多谜团无法得到诠释和破解。周建忠《楚辞考论》:“一代代的研究者都在反驳、纠正或补充前人的说法;而他们自己又受到后代或同时代人的反驳、纠正或补充,从而不断推进研究的深入,寻找‘近真的屈原’。”那么,两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在探讨《离骚》时都提出哪些观点,取得哪些突破,争论哪些问题,存在哪些缺陷?要想真正做好《离骚》文本研究,就必然要把握《离骚》学术史的进展,否则就不太可能解决旧疑,提出新见。因此,《离骚》文本研究,成为那些不畏困难、勇于攀登者的不悔选择。
(二)研究方法
第一,采用文献学研究法。本书以《离骚》为主体,从学术史的角度出发,网罗和参考历代学者有关《离骚》的各种论著,以爬梳《离骚》文本中的字句等诠释,并深入探究屈原的创作意旨。同时,结合有关楚文化的出土文献,来佐证、强化本书的论述依据。
第二,采用社会历史研究法。本书从时代背景、文化思潮、社会环境,以及文学自身的演变进程等方面来入手,来探究屈原创作《离骚》的背景因素和内在意涵。
第三,采用传记研究法。本书主要参考《史记》《汉书》,同时结合其他经史子集,试图透过屈原的家世、经历、人格、个性,来诠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现出的创作心理和人格特质。
第四,采用文艺学研究法。本书既注重运用传统文论,又适当吸收西方文论,来着重分析《离骚》的表现手法、章法结构、人物形象、审美特征、主题旨意等方面,从而对《离骚》文本进行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