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舟次樵舍下,去江西省城八十里

字谕纪泽儿:

余此次出门略载日记,即将日记封每次家信中。闻林文忠家书即系如此办法林文忠: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一字元抚,号竢村老人,清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十六年(1811)辛未科进士。授编修。道光间历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道光十八年(1838),在湖广厉行禁鸦片烟,并上折议禁烟事。次年,以钦差大臣赴广东,限期命外商缴烟,并在虎门公开销毁。授两广总督。旋因清廷与英夷议和,被革职,谪戍伊犁。二十五年(1845)冬内调,历署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二十九年(1849),因病辞官还乡。咸丰皇帝即位后,起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太平军,行至广东潮州病卒。谥文忠。有《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信及录》《云左山房诗文钞》等。

【译文】

写给纪泽儿:

我这次出门凡事都记录在日记里,就将日记封在每次的家信中一并寄回。听说林文忠公家书就是这样做的。

尔在省仅至丁、左两家丁、左两家:不详。,馀不轻出,足慰远怀。

【译文】

你在省城仅到丁、左两家,其馀绝不轻易出门,足以安慰远离家乡的老父亲。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史记》:又名《太史公书》。“二十四史”之首,西汉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汉书》:东汉班固所作。是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历史大事。韩文:指唐韩愈文。《近思录》:南宋朱熹与吕祖谦合编,辑录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理学大师的言论,共十四卷,六百二十二条,是研究宋代理学的入门书。,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周易折中》:又名《御纂周易折中》,清代康熙朝大学士李光地奉皇帝之命修撰而成。该书共二十二卷,博采历代大儒之说,考订翔实,持论平正。。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南宋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元、明、清三代,中国科举考试,必须在“四书”内出题,发挥题意规定以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为根据。《诗》:《诗经》,“五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书》:《尚书》,又称《书经》,“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易经》:“五经”之一,本为占卜之书,后经儒家学者整理,注入儒家义理。《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战国之际左丘明所著,详于记事。,《昭明文选》《昭明文选》:简称《文选》,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共六十卷,分为赋、诗、骚、诏、令、教、文、表、上书、弹事、笺、奏记、书、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类别。《文选》所选作家上起先秦,下至梁初,选录作品则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原则,未收入经、史、子书。,李、杜、韩、苏之诗李、杜、韩、苏:分指李白、杜甫、韩愈、苏轼。他们是唐宋诗的代表人物。,韩、欧、曾、王之文韩、欧、曾、王:分指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他们是唐宋古文的代表人物。,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密咏恬吟:指吟咏古诗文时,内心恬静,体察细密。乃清人习用语。。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与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看书”句:此句“与”字,刻本(传忠书局本)作“如”,手迹作“与”。“与”字义胜。子夏(前507—?),卜商,字子夏,春秋末卫国人(一说晋国温人)。孔子弟子。以文学见称。曾为鲁国莒父宰。孔子死后,讲学于西河,李克、吴起、田子方、段干木皆从受业,魏文侯曾师事之。相传作《诗序》。日知所亡(wú),与下文“无忘所能”,皆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所亡,就是所没有、所不会的意思。亡,无,没有。,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至于写字,真行篆隶,尔颇好之,切不可间断一日,既要求好,又要求快。余生平因作字迟钝,吃亏不少。尔须力求敏捷,每日能作楷书一万,则几矣。至于作诸文诸文:指各种文章。即后文之四书文、试帖诗、律赋、古今体诗、古文、骈体文。,亦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作四书文四书文:明清科举考试所用的一种文体,也称“制艺”“制义”“时艺”“时文”“八比文”“八股文”。其体源于宋元的经义,而成于明成化以后,至清光绪末年始废。文章就“四书”取题。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再后为“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其所论内容,都要根据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等书“代圣人立说”,不许作者自由发挥。,作试帖诗试帖诗:一种诗体,常用于科举考试。也叫“赋得体”,以题前常冠以“赋得”二字得名。起源于唐代,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排律,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题目范围与用韵,原均较宽,唐玄宗开元时始规定韵脚。,作律赋律赋:一种文体,指有格律的赋。讲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在平仄格律、押韵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流行于唐代,后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四:“四声分韵,始于沈约。至唐以来,乃以声律取士,则今之律赋是也。”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今赋试于所司,亦曰律赋。时必定限,作有程式,句常隔对,篇率八段,韵分于官,依韵为次,使肆者不得逞,而谨者亦可及。自唐迄清,几一千年。”,作古今体诗古今体诗:指古体诗和今体诗。唐人称律诗为今体诗(亦称“近体诗”)。律诗一般为四句或八句(亦有超过八句的,称“排律”),四句称“绝句”,八句称“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句式整齐,押韵和平仄节奏有严格要求(一般要求偶数句押韵,平仄须符合相间、相对、相粘原则)。与今体诗相对,在押韵和平仄格律上不做严格要求的,称“古体诗”。,作古文古文:原指先秦两汉以来用文言写的散体文,相对六朝骈体而言。后则相对科举应用文体而言。唐韩愈、宋欧阳修等皆曾大力提倡古文,反对骈俪的文体与文风。清代桐城派继承这一文风,标举义理、考据、词章。,作骈体文骈体文:文体名。与“古文”相对,指用骈体(别于散体)写成的文章。起源于汉魏。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易于讽诵。唐代以来,有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又称“四六文”。骈,本义为两马并拉一车,用在文体和修辞学上,则指骈偶,即对偶。,数者不可不一一讲求,一一试为之。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狂者进取:语本《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意谓志向远大的人具备进取精神。《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獧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晳、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絜之士而与之,是獧也,是又其次也。’”。过时不试为之,则后此弥不肯为矣。

【译文】

说到读书的方法,看、读、写、作四样,每天缺一不可。

所谓看,就像你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便是。所谓读,比如“四书”《诗经》《尚书》《易经》《左传》这些经书,《昭明文选》,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的诗,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的古文,不高声朗诵的话,就无法体会它的气概雄伟;不细细而恬静地吟咏,就无法领会它的气韵深远。这就像富贵人家攒钱,看书好比在外做贸易,能赚三倍利润;读书好比在家守财,不轻易花费。这又像兵家打战,看书好比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读书好比深沟坚垒,得到一块地方,能够守住。看书与子夏说的“每天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相近,读书与“不忘记自己会的”相近,二者不可偏废。至于写字,楷书、行书、篆书、隶书,你都很喜欢,万万不能有一天中断,既要追求写得好,又要追求写得快。我这辈子因为写字慢,吃了不少亏。你要努力追求敏捷,每日能写楷书一万字,就差不多了。至于写各种文章,也应在二三十岁时打好基础;过了三十以后,就很难长进了。作四书文,作试帖诗,作律赋,作古今体诗,作古文,作骈体文,这几样,不能不一样一样地研究学习,一样一样地试着去写。年轻时候不能怕出丑,要有“狂者进取”的精神才好。过了时候,而不尝试去写,则今后更不愿写了。

至于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仲弓问仁”一章“仲弓问仁”一章:指《论语·颜渊》“仲弓问仁”章:“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言“敬”“恕”最为亲切。自此以外,如“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出自《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为“泰而不骄”;“正其衣冠,俨然人望而畏”,斯为“威而不猛”“君子无众寡”几句:引文出自《论语·尧曰》:“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是皆言“敬”之最好下手者。孔言“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欲立立人,欲达达人:语本《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孟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语本《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反,同“返”。,“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此句及下句“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皆出自《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是皆言“恕”之最好下手者。尔心境明白,于“恕”字或易著功,“敬”字则宜勉强行之。此立德之基,不可不谨。

【译文】

至于做人的大道理,圣贤所说的千言万语,大概不外乎“敬”和“恕”两个字。《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一章,讲“敬”和“恕”,最是切实的。此外,如《论语·卫灵公》篇“子张问行”章说的“站立的时候,就仿佛看见忠、信、敬、笃几个字站在自己面前一样,坐车的时候,就仿佛看见忠、信、敬、笃几个字倚在车厢前的横木上一样”;如《论语·尧曰》篇说的“君子不论对方人多人少,力量是小是大,从来不敢怠慢”,这就是“泰而不骄”;“衣冠端正,神情严肃,旁人远远看见就生出敬畏之心”,这就是“威而不猛”:这些都是圣人说到“敬”字最容易入手的地方。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说“做事而不成功,要回过头来自我反省”,“心里始终要存一个‘仁’字,心里始终要存一个‘礼’字”,“无时无刻都有忧患意识,就不会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这些都是圣人说到“敬”字最容易入手的地方。你心地明亮清白,在“恕”字方面,或许容易见功效,至于“敬”字方面,就需要勉力而行了。这是立身修德的根基,不能不谨慎。

科场在即科场:指科举考试。,亦宜保养身体。余在外平安,不多及。

【译文】

科场考试就在眼前,你要注意保养身体。我在外一切平安,不多说了。

再,此次日记,已封入澄侯叔函中寄至家矣澄侯:曾国藩之弟曾国潢(1820—1886),原名国英,字澄侯,族中排行第四。。余自十二至湖口,十九夜五更开船晋江西省晋:进。,廿一申刻即至章门申刻:下午三时至五时。章门:指江西南昌。因此地为古豫章郡,故称“章门”。。馀不多及。又示。

【译文】

另外,这次日记,已经封在给你澄侯叔的信中寄回家了。我从十二日至湖口,十九夜五更开船前往江西省城,二十一日申刻就到南昌了。别的不多说了。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