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穆之列传
刘裕作为一个开国君主,手下文臣武将众多,可谓人才济济,但他最赏识的还是刘穆之。在刘裕领兵在外时,刘穆之总是留守建康,主管朝廷内外事务,让刘裕格外放心。刘穆之死后,刘裕惋惜地说:“刘穆之不死,可以帮助我治理天下。他一死,国家可怎么办?”
槟榔的故事
刘穆之,字道和,小名道民,祖辈几代居住京口(今江苏镇江)。他年轻时,家中贫困,生活放荡不羁,很少讲究礼节,特别喜好吃喝,嗜酒如命。
他常去妻兄家混饭吃,多次受到侮辱,也满不在乎。他的妻子江氏非常通情达理,怕他受侮辱,劝他不要去江家。有一次,江家有喜庆之事,江氏叮嘱刘穆之不要去,等江氏一走,他还是去了。在那里吃完饭,他向江氏兄弟索求槟榔,江氏兄弟嘲弄他说:“槟榔是消食的,你经常吃不上饭,要它有什么用呢?”
江氏不想让丈夫受冷遇,就剪下自己的长发,拿到市场上卖掉,以自己兄弟的名义,请刘穆之吃饭。
后来刘穆之发达了,当了丹阳太守,准备宴请江氏兄弟。妻子哭着向刘穆之致谢。刘穆之大度地说:“我和他们之间本来就不存在怨恨,你不要太在意这件事。”在宴席上,刘穆之和江氏兄弟推杯换盏,非常尽兴。酒足饭饱后,刘穆之命厨人用金盘子端出一大盘槟榔来,送给江氏兄弟。江氏兄弟非常羞愧。
▲ 刘穆之命厨人用金盘子端出一大盘槟榔来,送给江氏兄弟。江氏兄弟非常羞愧。
刘裕的得力助手
刘裕讨伐桓玄,进攻建康(今南京),请何无忌推荐一个人给自己做主簿。何无忌举荐刘穆之。刘裕说:“我认识他。”立即派人前去征召。刘穆之见到来使,只简单收拾一下行装,便来拜见刘裕。刘裕对刘穆之说:“我刚刚举兵,想要讨伐叛臣,急需一名军吏,谁能担当这个职务?”刘穆之回答说:“没有比我更合适的。”刘裕笑着说:“你能屈身任职,我的事业肯定能大功告成。”
刘穆之随同刘裕平定建康,刘裕在建康的各种安排,几乎都经刘穆之一手操办。刘裕每做一件事,都征求刘穆之的意见。刘穆之也竭尽全力,诚恳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并针对晋朝的弊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革除。令行禁止,不过几天时间,朝野风气大为改观。刘穆之也因功迁尚书祠部郎,领堂邑(江苏六合县北)太守。
扬州刺史王谧死后,以刘裕的功劳,应该入朝辅政。将军刘毅等人出于妒忌心理,不想让刘裕入朝,派尚书右丞皮沈征求刘裕的意见。皮沈先把事情告诉了刘穆之,刘穆之假装上厕所,密告刘裕说:“皮沈的话不可听。”刘裕见到皮沈,叫他先出去,让刘穆之进来。刘穆之对刘裕说:“你现在岂能谦让,只做一个守卫边远地区的将领?刘毅等人与你一样,都是从布衣起家,征讨桓玄,推举你做盟主,不过是一时之事,并没有定下主臣的名分,你们之间势均力敌,最终要相互残杀。扬州是天下的根本,不能送给别人,以前授给王谧,那是当时的需要,现在若让他人镇守扬州,自己肯定会受制于人。你功高名著,不能再犹豫不定,应立即入朝,与他们争个高低。你到了京城,他们肯定不敢越过你而把扬州大权授给别人。”刘裕一听,非常赞同。从此开始入朝辅政。
刘裕镇压卢循之乱,刘穆之经常给刘裕出谋划策。刘毅等人对此非常忌恨,经常在刘裕面前说刘穆之权力太大,刘裕不但不听,反而更信任刘穆之。刘穆之在外边的所见所闻,不论大事小事,全都告诉刘裕。刘裕一得到隐秘消息,便在众人面前说出来,借以显示自己无所不知。刘穆之喜欢与人结交,官府里常高朋满座,他把这些人作为耳目,探听各种信息,因而朝野中的事情,刘穆之没有不知道的,即使是亲朋好友的事,他也毫无隐匿地向刘裕报告。有人借此讥讽他,他说:“刘裕对我有知遇之恩,道义上我不能有所隐讳。”
▲ 刘裕派使者去征召刘穆之。
刘裕日常的一举一动,刘穆之都给予适当的调理规范。刘裕文化低,字写得很差,刘穆之对刘裕说:“写字虽然是小事,但关系到一个人的声誉。你书写的布告要传遍天下,希望还是能够注意一些。”刘裕既不愿下功夫练字,又无这方面的天分,因此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字也没有什么长进。刘穆之见此,又给刘裕出了一个主意,说:“你只要纵笔写出大字,一字方圆一尺也可以,字大就会有特点。气势就会不同凡响。”刘裕觉得很在理,从此便把字写得很大,一张纸不过六七个字。
刘穆之平时不太喜欢举荐人,对别人的举荐,也从来不闻不问,顺其自然。他常对别人说:“我虽然不如别人善于举荐人才,但也不会把坏人举荐上去。”刘穆之和朱龄石都以能写尺牍闻名于世。一次,他们二人一起坐在刘裕面前,根据刘裕的询问,笔述自己的见解。从早晨到中午,刘穆之写出一百函,朱龄石写出八十函。刘穆之见解精辟,几乎全部内容都为刘裕所采纳,而朱龄石则相差很远。
留守后方
刘裕和刘毅的矛盾终于激化,公元412年刘裕西讨刘毅,命令诸葛长民镇守后方。刘裕怀疑诸葛长民有二心,决定让刘穆之留下,名为辅助,实际上是进行监视,并授予刘穆之建威将军,增派将佐,配备军队。
诸葛长民得知刘裕准备亲自率兵出征,确实有过借机发动政变的设想,可又犹豫不定。他知道刘裕最信任刘穆之,于是把刘穆之请到官府,让手下人全都出去,单独询问刘穆之。他说:“现在有很多传言,都说刘裕对我不太满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呢?”刘穆之为稳住诸葛长民,防止刘裕外出期间发生变故,回答说:“宋公刘裕率军远征,把老母和年幼的孩子委托给你,如果他对你不信任,怎能这样做呢?”诸葛长民听了这番话,心情才稍微安稳一些。刘穆之赶忙做好应急准备,刘裕回到建康,立即杀掉了诸葛长民。
▲ 刘穆之建议说:“你只要纵笔写出大字,一字方圆一尺也可以,字大就会有特点。气势就会不同凡响。”
以后刘裕几次率兵征讨,刘穆之都负责留守后方。朝中政务,无论大小,全由他一人决定。刘穆之的官职也随着不断升迁,做到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宰相。
性格豪放
刘穆之勤奋刻苦,才华超人。对内总理朝政,对外供给军旅,处理各种事务干净利索,从不拖沓延误,而且条理清楚,处置恰当。他特别喜欢议论谈笑,有时谈得兴起,整日不知疲倦。平常一有空闲,便读书写字,校定经籍史册。
他性格豪放,生活喜欢讲排场,每次吃饭必须用一丈见方的大饭桌,做十个人的饭,请十人作陪,从不自己单独吃,手下人都习以为常。他曾对刘裕说:“我出身贫苦,很多东西都没有吃过,成了你的下属之后,时时想约束自己,但都没有做到。早晚两餐,确实过于丰盛一些,除此之外,没有一点对不起你。”相比他的功劳,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缺点。
义熙十三年(417),刘穆之突然病逝。当时刘裕正在率军北征,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攻克长安,关中、河南等地也指日可下,可他听到刘穆之的死讯,极为震动,悲痛伤心,立即返回建康,唯恐朝中失去控制。
刘裕做上皇帝,朝政繁多,百废待兴,更使他经常想起刘穆之。一天,刘裕对大臣们说:“刘穆之不死,可以帮助我治理天下。他一死,国家可怎么办?”
光禄大夫范泰安慰他说:“现在皇上圣明,满朝文武大臣都是杰出的人才,刘穆之虽然功勋卓著,但他的死,也未必就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刘裕笑着说:“你听说过千里马吗?刘穆之就是千里马啊。”然后又说:“他一死,人们就会轻视我了。”短短一句话,足以看出刘穆之在刘裕心中的地位。
读史学成语
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出自《尚书》:“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例句:科学院拥有大量博士生、硕士生,真可谓人才济济。
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例句:小明的这番竞选演讲不同凡响,他刚讲完,同学中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