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本纪
周朝是我国古代第三个王朝,由周武王姬发建立,统治中原约788年。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称春秋战国,那时周天子的地位已经名存实亡了。
周族的祖先
周族的始祖是后稷,姓姬,名弃。他的母亲姜嫄是帝喾的正妃,弃是帝喾的嫡长子。相传有一次弃的母亲姜嫄去野外散步,看到了一个巨人的脚印,非常好奇,便踩进去玩耍。谁知刚一踩进去,便觉得肚子里面有什么东西在动,好像怀了孕一样。怀胎十个月后,姜嫄便生下了一个男孩,姜嫄觉得这个孩子来历不明,非常不吉利,便将这个婴儿扔到小巷子里。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凡是路过这个小巷子的牛马都自觉地避开这个婴儿,不践踏他。姜嫄见了十分惊奇,便把这个婴儿抱起来,想扔到树林里,可是树林里有很多人,没扔成。她便又抱着婴儿来到河边,将婴儿扔到了结冰的河面上。谁知刚扔完,便有一只大鸟飞过来,用自己的翅膀遮住这个婴儿,不让他挨冻。姜嫄见到后,觉得这个婴儿受到了神的庇护,便将他抱了回去,悉心抚养。想起自己原本要将这个孩子扔掉,因此就给这个孩子取名叫弃。
弃从小就有很大的志向,喜欢玩的游戏也与众不同,他以种植麻、豆等庄稼为游戏,他种下去的麻、豆都长得特别好。长大后,他便爱上了耕种,他细心观察土地的情况和植物的生长,能够因地制宜,周围的百姓们都仿效他。
帝尧听说后,便任命弃为农师,天下的百姓都受到了他的恩惠,不再挨饿了。舜登基后对弃说:“弃,百姓们当初忍饥挨饿,全靠你教百姓们播种各种谷物。”于是,帝舜将邰地封给弃,称他为后稷(稷就是谷物的意思)。
姜嫄将婴儿扔到了结冰的河面上,谁知刚扔下,便有一只大鸟飞过来,用自己的翅膀遮住这个婴儿,不让他挨冻。
牧野之战
随后经历了几代,传到了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他继承了祖先的遗业,对百姓施行仁政,他尊长爱幼,礼贤下士,有时为了接待有才能的人,午饭都顾不上吃,因此很多贤德的人都纷纷前来投奔他。
当时统治天下的是商纣王,纣王整日和王公大臣们在酒池肉林里醉生梦死,过着糜烂纵欲的生活,对劝谏他的大臣施以炮烙之刑。这样,就再没有人敢劝阻纣王的残暴行为了。
姬昌因为名声大振,被残暴的纣王囚禁在羑里,后来经过闳夭等人的帮助,才得以被释放归国。
回到自己的地盘后,姬昌广施仁政,诸侯之间发生争执都请他来裁决。当时虞、芮两国的人发生了争执,便前往周请姬昌裁决。他们刚进入周的边界,看到种田的人都互让田界,周国的百姓都以谦让长者为美德。
虞、芮两国的人还没见到姬昌,就已经愧疚难当,便相互说道:“我们所争的,正是周国人所耻,我们还去干什么,去了也是自取羞辱罢了。”于是返回了,从此诸侯们听说后,都说:“姬昌是受了上天之命的君主。”
第二年,姬昌征服了犬戎。
又过了一年,他征服了密须,又过了一年,打败耆国。随后他又率军相继战胜了邘国和崇侯虎。
姬昌死后,姬发继位,吕望姜子牙为太师,周公旦为太傅,召公、毕公等一班大臣辅佐姬发,遵循姬昌的遗业,对内安抚百姓,对外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
姬发认为讨伐商朝的时机成熟,就出动了三百辆兵车,三千名勇猛的先锋,四万五千名士兵,又召集了其他各部落和小国的兵马,浩浩荡荡地向商进军。
此时,纣王早已经失去了民心,他手下的兵士也不愿意为他卖命。姬发所到之处,商军都望风归降,姬发一路没遇到什么抵抗,就进发到了牧野这个地方,距离商的首都已经非常近了。
直到这时,纣王才如梦初醒,眼见周国的大军就要攻到商都,这可如何是好?要调集全国的兵马已经来不及了,而护卫首都的军队很少,根本无法和姬发对抗。
正在着急的时候,一个臣僚对纣王说:“大王,我们都城里不是还有十几万奴隶吗,不如把他们武装起来,让他们去抵挡周国的军队。我们军队的数量就超过周军好几倍了,一定可以解燃眉之急。”
纣王一听,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般,赶忙照着大臣所说,匆忙地把商都城及周边的十几万奴隶集合起来,发给他们武器。让他们立刻开赴牧野,阻挡周军的进攻。
这十几万奴隶平日受尽了纣王和奴隶主贵族的剥削,每天要干很重的活,朝不保夕,很多人甚至被折磨得死去了。奴隶们从心里痛恨商纣王,他们恨不得商朝早点灭亡才好呢,又怎么会为纣王去卖命。
到了牧野,商朝的这支奴隶军看到周的军队军容严整,个个士气高昂。大家都私下议论:“我们怎么能抵抗这样的军队呢?听说周王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对百姓都特别好,不如大家去投奔他吧,这样我们就不用再担心被商朝压榨了!”
于是,就在姬发发动进攻的当天,在阵前,十几万奴隶集体倒戈,反过身来帮助周军攻击商朝的军队。剩下的那点商军又哪能是这么多人的对手呢?于是他们投降的投降,被杀的被杀,一个逃回去的都没有,全军覆没了。
周王的军队在奴隶们的带领下,一鼓作气打到了商的都城,把都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城中的纣王得知牧野奴隶倒戈、周军已经围城的消息,知道大势已去,就躲进了自己修造的鹿台中,在鹿台上铺上干草,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了。
商朝就这样灭亡了,周王姬发用一段时间平定了全国,建立了周朝。
牧野之战
周公辅成王
姬发平定天下后不久就去世了,接替他位置的是他的儿子姬诵。姬发临死前,把姬诵和自己的弟弟周公旦叫到病榻前,握着周公的手说:“我把儿子交给你了。你可一定要好好辅佐他啊!”周公含着眼泪答应了。
姬发病逝后,周公为其举办了隆重的葬礼。然后,他开始尽心地辅佐年幼的姬诵。周公想,要想让周朝继续繁荣强大,就一定要重视人才。所以,他很注意网罗有才能的人。
有一次,周公正在吃饭,刚刚把一块肉放到嘴里,恰好有客人来访,周公赶忙把肉吐了出来,去接待客人。一顿饭的工夫,来了三次客人,周公就吐了三次饭。在一旁的家人看了这些,忍不住说:“您不能吃完饭再去会见客人吗?”周公笑着摇摇头说:“不行啊,我何尝不想吃完饭再见他们呢,可国家大事那么多,王又年幼,这些人找我都是有重要紧急的事情,我又怎么能怠慢了人家呢?”
“我把儿子交给你了。你可一定要好好辅佐他啊!”
就这样,周公为了周朝的国事,废寝忘食,连饭都吃不好。可是,有一天,他手下的人忽然向周公报告说:“您知道吗,外面有关您的流言可多呢,说您要独掌大权,把您的侄子赶走,自己当天子。”
“谁说的啊?”周公听了很生气。
“就是您的三哥管叔和五弟蔡叔说的啊,就连姜太公这些老臣也半信半疑呢!”
周公尽管遭到了别人的诽谤,但并没有因此而耽误了国家大事。他一边继续尽心尽力地辅佐姬诵,一面亲自到那些老臣的封国去解释。他对姜太公、召公等人说:“先王临终前,曾经握着我的手嘱咐我,让我尽心辅佐王,我那时候是答应了的。现在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国家需要稳定,百姓需要过安居的生活,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而王又小,我哪敢有什么差错,唯恐耽误了国家大事啊!”
姜太公等人被周公的一片赤诚所感动,就不再去怀疑他了,很多人也都慢慢理解了周公的苦心,不再相信管叔、蔡叔的谣言。管叔和蔡叔见自己诽谤周公的阴谋没有得逞,就联合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率领殷人发动了叛乱。周公果断地平息了叛乱,周朝的天下更加巩固了。
后来周公去世了,他又把辅佐姬诵的重任交给了召公。姬诵在周公和召公的尽心辅佐下渐渐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好天子,他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使周朝进入了繁盛的时期。
智淹周昭王
周朝自成王姬诵后,又经历了康王姬钊的统治。康王在位四十年间,周朝的政治清明,统治也比较巩固,奴隶制经济发展到了高峰,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成康之治”的美谈。而到了康王的儿子昭王姬瑕时,周朝却开始衰落了。
姬瑕自小长在深宫,每天养尊处优,根本不知道外面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加上周围的大臣对他也是百般奉承,没人指出他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姬瑕就更加肆无忌惮地玩乐,根本不理朝政。他最喜欢的是养些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有了这些,什么国家大事他都可以不闻不问。
有一天,楚国来了一个使者,他告诉姬瑕说,楚国得到了一只很珍贵的白雉,要献给周王,可考虑到路途遥远,白雉又难以饲养,担心路上死掉,希望周王亲自到楚国看一看。姬瑕一听,心里特别高兴。他心想,这样既可以看到白雉,还可以到诸侯国摆摆周天子的架子,就爽快地答应了楚国国君的请求。
姬瑕南巡的消息传出,各地的地方官员都想方设法地讨好国君。这可害苦了沿途的老百姓。男人们被拉去给姬瑕驾车、挑担、运送粮草,女人们则被拉去做饭、洗衣。百姓辛辛苦苦养的鸡鸭也都被抢去供应姬瑕车队了。
就这样,姬瑕走了很多天,这天来到了一条大河边。这河虽然不宽,但水流很急。姬瑕派人抓来几个渔夫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汉水。要到楚国的国都丹阳,就非得过这条河不可。姬瑕就下令,把附近的渔夫全部抓来,来往摆渡了两天才把南巡大军渡了过去。
与此同时,楚国的君主却宣布不再服从周天子的统治,他也称王了,与周王平起平坐。原来让姬瑕南巡是楚王的计策。他就是想骗姬瑕劳师动众来到遥远的楚地,然后趁机打败姬瑕,取代周的位置。姬瑕听说楚国反叛的消息,十分震惊,他就决定攻下楚国的都城,平定叛乱。于是周的军队就向楚国的都城发起了进攻,可是楚国早就有准备,打了几仗,姬瑕都没占到什么便宜,没办法,姬瑕只好拿老百姓出气,他纵容他的军队从老百姓那抢劫了大批财物,就准备班师回朝。
姬瑕和他的军队都葬身在奔腾的水流中。
到了汉水边,姬瑕的军队大吃一惊,原来河边一条船也没有。这下可坏了,没有船怎么过河啊。姬瑕赶忙派士兵到附近的村庄搜索,可搜了半天也没找到一条船。于是,姬瑕断定是那里的村民成心和军队过不去,把船都藏起来了。他便命令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为军队造船,要求三天内造出三十条船来,谁不服从命令就杀谁。
第三天的中午,三十位村民果然划着三十条小船来了。周军归心似箭,就争着跑上船去,还把抢的东西也拉上了船,船向河中央驶去。
哪知道,到了河中央的时候,船的下面竟然都漏了水。原来,村民恨透了姬瑕的军队,就有意地将船造成这样。这样一来,姬瑕和他的军队在河中央看着船漏水,没有办法,最终,这三十条船以及船上的姬瑕和他的军队都葬身在了奔腾的水流中。
这就是智淹昭王的故事。
道路以目
周王朝传到第十代国君周厉王姬胡的时候,就已经很衰落了,加上姬胡又是一个残暴的君主,喜欢挥霍国家的财富,使得周朝面临着崩溃的局面。
厉王为了继续过花天酒地的生活,就决定增加对百姓的赋税。可各种收税的名目已经很多了,如何巧立名目多收税呢?这可愁坏了厉王。这时候,一个叫荣夷公的大臣给厉王出了一个馊主意,让他对一些国家的重要物品采用“专利”收税。比如,如果有哪个人想到山上砍柴,就要收砍柴税,要下河捕鱼,就要收捕鱼税,反正所有的国有资源都要收税。这项措施一出台,百姓的负担大大加重了。大自然是人的衣食父母,谁能离开大自然而生存呢,可厉王这样做,百姓又怎么交得起这么多项目的赋税呢?于是,老百姓纷纷反对厉王的这项举措,不仅是百姓,连厉王周围的一些大臣也出于对国家的担忧而向厉王进谏,可厉王根本听不进去,他继续实行这项不得人心的措施。
于是,百姓的反对越来越激烈。厉王根本不理睬百姓的意见,可又害怕百姓联合起来反对他,他就派了很多密探,去监视百姓们的一举一动,看谁有不满意的言论和举动就把他抓起来。从此,人们只有把满腹的牢骚都咽在了肚子里,谁也不敢说出来。熟人在路上见了,也只是互相使个眼色。后来,人们把这种情形称为“道路以目”,用来形容严酷的政治环境下,人民的自由被极大地限制了。
国人暴动
厉王的种种措施激起了人民的反对,他还限制人民的自由,这就使得人民的反抗意识更加强烈。当反对的力量积蓄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而这种爆发就好像洪水决堤一样一发不可收。
终于有一天,都城里的小贵族、小商人、小手工业者联合了起来,冲向王宫。最初厉王还想用王师镇压,可是暴动的是被称为国人的自由民,而王师中的绝大部分的人也属于这个阶层,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愿意来镇压自己的兄弟。于是,大家都反对周王的命令。政令执行不了,厉王没有办法,眼看大势已去,只好偷偷地带着一批随从,溜出了王宫,临走把太子留下维持局面,自己跑到了城外。
愤怒的人群找不到厉王,就拿他的儿子来撒气,一定要杀了太子,以泄公愤。厉王临走前把太子托付给了忠心耿耿的老臣召伯虎,现在大家要杀了太子,这可难坏了召伯虎,他对周朝十分忠心,不能眼看着主上被别人拉出去打死,于是,他考虑再三,最终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把他交出去,这样太子才躲过了这场劫难。
国人暴动的第二天,周朝的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卫武公带军队进驻了周的国都和王宫。此时周王外逃,太子又年幼,而且是找了替身才活了下来,还不能暴露。于是,经过大家商量,决定国事暂时由召公、周公共同执掌,史称“周召共和”,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是我国确切历史纪年的第一年。
“共和”了十四年,在外流亡的厉王死了,太子也在老臣召伯虎那里长大成人。召伯虎见时机成熟,就在一次上朝的时候,告诉了大家真相。大家见太子还活着,就一致同意拥立太子为国君。太子即位是为周宣王。
烽火戏诸侯
宣王即位后,立志复兴周朝,洗刷父亲的耻辱,他励精图治,和召伯虎等老臣一起,中兴周朝。经过了几年的征战,恢复了诸侯朝贡,四夷臣服的局面,周宣王成了一个强大的君主。但是在公元前782年,宣王由于一次征战失败,忧郁而死。众大臣遵照宣王的遗嘱,立太子宫涅为天子,这就是西周的末代天子周幽王。
幽王是个好色昏庸的国君,他宠信一个漂亮的妃子褒姒,为了讨褒姒的欢心,他不惜废除了自己原来的王后和太子,而改立她为王后,立她的儿子为太子。褒姒不喜欢笑,整天阴着一副脸,有什么不高兴也不说,不发脾气,但也不理幽王。这下幽王可愁坏了,美人不笑,他的心情也不好,可怎么才能让褒姒笑呢?
幽王的一个近臣给他出了一个坏主意,叫作“烽火戏诸侯”。原来,古时候,只要一有敌情,周朝的守军就会在烽火台点起烽火,这样的烽火台遍布了各诸侯国,其他诸侯一见烽火,就会赶来救援周王。
幽王听到这个计策,十分高兴。就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时候,带着褒姒来到了中央的烽火台上,下令点燃烽火台上的烽火。一时狼烟四起,诸侯一见,忙带着军队赶来救援,可到了城下,却见不到一个敌人。看着下面诸侯忙乱的样子,褒姒扑哧一声笑了。
可是昏庸的幽王没有想到,他这样做虽然得到了褒姒的芳心,却也失去了在诸侯中独尊的地位。从那以后,诸侯们再也不相信周王的烽火了。
过了几年,有一次,临近的外族犬戎进攻周的国都。这下,幽王可慌了。他赶忙命人点燃了烽火台上的烽火。可是,旁边的诸侯看了,都以为是他在重演“烽火戏诸侯”的游戏,就都没有在意,也没有派兵营救。结果,周的都城被犬戎攻破,西周就这样灭亡了。
平王建东周
其实,犬戎进攻西周,是因为有人引导,这个人就是申侯。申侯是幽王废黜了的王后的父亲,他见自己的女儿和外孙被幽王废黜了,心里十分生气,就暗自想要报仇。
恰巧在这个时候,犬戎的首领有进攻西周的意图。申侯知道后,他赶忙派人到犬戎那里,说:“我家主公愿意帮助您攻打周王。”犬戎的首领一听,心里十分高兴,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答应了申侯的要求。
没几天,犬戎就准备好了军备,发兵攻打周的首都镐京,结果真的一战成功,幽王逃到了骊山脚下,被随从杀掉了,而褒姒也被犬戎带走。申侯见镐京被攻破,幽王也死了,觉得大仇已报,可以收手了,就暗地里又派人到四处联络各诸侯国,请他们派兵来镐京,赶走了犬戎。诸侯们见幽王已死,就只好和申侯商量,另外再拥立一位新的国君。申侯就拥立了他的外孙继承王位,这就是周平王。
烽火戏诸侯
犬戎首领知道上了申侯的当,十分愤恨,他发现周朝军队薄弱,就经常出兵骚扰周朝,并屡屡东侵,战火连绵。本来就很脆弱的周王朝哪还经得起这样的侵扰,再加上镐京经过了犬戎的洗劫,已经是破败不堪。平王决定将都城由镐京迁到东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面,历史上把平王东迁前的周叫作西周,而迁都后的周叫作东周。
平王迁都是周朝的重要转折点。从此,周王的力量大大削弱,再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各诸侯国了。各诸侯国见时机已到,就纷纷暗地扩展自己的实力,各国间为了争夺地盘和人口,连年发动战争。恰恰在这以后,传统的奴隶制度开始走向崩溃,新的封建制度蓬勃发展。在历史的舞台上,群雄逐鹿,百家争鸣,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更加缤纷的春秋时代。
读史学成语
因地制宜: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宜的措施。意为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
例句: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小朋友遇到困难时,不妨多多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灵活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如梦初醒: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例句:经历这次惨败的考试后,他如梦初醒,知道玩游戏对学习的害处极大,便在书皮上写下四个字:拒绝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