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屋的往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永兴围屋的形成

“爸爸,有件事我得跟您聊聊......”

刘殷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刘殷可是老大,下面还有刘勤、刘思、刘忠三个弟弟。

俗话说“长兄如父”,刘殷得挑起家里的大梁,何况爸妈年纪大了,实在没力气撑起这个大家庭了。

刘殷硬着头皮,一股脑儿把事儿说了出来,然后又加了句“爸爸,我真是不孝,不该有这样的念头。”

刘殷其实大可不必担心。

“算啦,我支持你!”刘殷话还没说完,父亲马上就答应了。

听说有那么好的风水宝地,父亲可是乐坏了,简直是找到了宝贝一样。那个封建社会可不是闹着玩的,只要听到哪儿有风水宝地就会被有钱有势的人抢着要。为抢风水宝地闹出的冤家仇人,甚至动刀动枪的事儿都不少见。

没想到父亲这么痛快就答应了,刘殷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差点儿跳了起来。

母亲坐在旁边没吭声,只是看了看儿子,用手擦了擦湿润的眼睛。家里的大事一般都是男人说了算,女人只能听着,不能插嘴,只能顺从,不能添乱。

第二天,刘殷回到了南坑工地。

“孙大哥,我爸妈同意在这儿投资盖房子了。”刘殷说。

“太好了!有了你爸妈的支持,咱们肯定能成功。”孙顺贵听了特别高兴。

“咱们得抓紧时间,趁着这次建真君庙的机会,赶紧开工建设。”孙顺贵说。

“您看着办吧,我是个外乡人,对这儿不熟,得麻烦大哥多操心。”刘殷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这可是个绝佳的机会,工匠、工人可以继续干活,烧砖瓦的炉子也不用停火。

但这事可不能全让孙顺贵说了算,虽然这是他家的事业,但各种事情都需要乡亲们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劳动力、建筑材料、资源整合等等,都需要理事会那些德高望重的前辈们帮忙。孙顺贵决定在这次真君庙理事会上提出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古时候建庙宇可是有规矩的,每逢初一、十五都得祭天神、地神,还得摆酒席请工匠、小工和各族的绅士们吃饭。这次聚餐可是有五十多人呢,理事会的主持人汇报了经费的收支情况,还简单介绍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理事会的主席实行十天轮值制,当班的主席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遇到特殊情况就开个理事会商量解决。

陈会长说完建庙宇的事情后,突然说起了刘、孙建围屋的事情:“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建筑大师刘殷要在我们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盖房子住下,和我们一起建设美丽的小山村。”

话音刚落,掌声四起,其实大家早就听说过了,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大家都知道凤凰落鸡窝,鸡窝里出凤凰是件好事。那时候的南坑村地广人稀,巴不得引进外人,尤其是有文化的、有手艺的、有志气的人。

刘殷站起来向着大家鞠了个躬,礼貌地回应道:“各位父老乡亲,谢谢你们接纳我!我会尽自己所能为大家服务,团结一心共同创建美好的家园。”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孙顺贵导演的一出好戏。他早就跟理事会的人商量过了,还征求了各姓、各族长辈们的意见。

第二天,罗远先生就在龟背岗上跑来跑去,比划测量,拿出了初步设计图。

刘殷看着设计图琢磨了一会儿,凭他的经验就估摸出了需要的材料。

“先把地基打好,再开始盖房子。”刘、孙两家决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分头去准备材料。

孙顺贵看着设计图有点懵,罗远先生只好给他详细解释。方形围屋坐北朝南,长218米,宽128米,占地42亩;围屋大门朝南,两边各建一间有枪炮眼的土炮房,顶上还有瞭望口;围屋里面可以建四排房子,三条街道,中间主街道宽6米,两边步行街宽1.5米;横向也规划了三条步行街方便通行;围屋四面用三合土垒墙,高5米厚0.8米;北面留一个逃生用的后门。房子都是一模一样的,滴水5.8米,出檐0.5米。硬木厚门上包了铁皮,门后面还用横杠固定住。

“顺贵哥,咱们得规划一下工程怎么做,按步骤来。”刘殷接着说:“今年先把门楼和围墙搞定。以后每年再慢慢建住宅,慢慢完善。”

孙顺贵说:“行!这两项工程能完成就很不错了。我家里穷,没多少钱,要是没有你们的支持,我可真不知道怎么办呢。”

这么大的工程,没有几年肯定搞不定。

罗远先生看到刘、孙两家这么大方,这么热心,就主动插手帮忙,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孙兄你现在的三栋房子都在规划地的东边,保留下来的话,既不会影响生活,也有利于工程建设。”罗远先生指着图纸说:“以纵向中间大道为界,东边是你家的,西边是刘家的,以后两家各自发展壮大。你们觉得怎么样?”

“罗兄说得对,我完全同意。”刘殷非常赞同。

孙顺贵也说:“你们俩总是替我着想,我真是感激不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罗远先生说:“大街两侧的房门都要朝大街开,高度、出檐滴水都要一样。孙兄你现在的房子跟图纸上的要求还有点差距,还得再加一层。当然可以慢慢改建,逐步完善。”

他们俩就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分了工,孙顺贵负责平整场地,刘殷负责买材料。

罗远先生说:“你们得给围屋起个名字啊。”刘殷想了想,说:“就叫’永兴围’吧。”

“好!永远兴旺发达。”孙顺贵高兴地说。罗远先生拿起毛笔在设计图正上方写下了“永兴围”三个字。

孙、刘两家要建围屋的事传遍了整个村子,大家都知道了,各种议论也随之而来。

有的夸他们有眼光,希望他们能成功,这样他们也能跟着沾光;

有的直接嘲笑孙顺贵不自量力,不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一个靠卖力气吃饭的农民,哪有本事搞这么大的工程?

孙顺贵听到这些闲话,感觉像是被泼了冷水,全身都凉透了,再也找不到以前的那种兴奋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