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三国鼎立:公元221—23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永安托孤——白帝城君臣话别

(一)刘备一生——百折不挠

蜀汉章武三年(223)二月,南征魏军北还之际,远在成都的诸葛亮也接到刘备手诏,急召其赶赴永安,有要事相商。

诸葛亮接到命令,不敢怠慢,几个月来,皇帝一直卧病在床,此时征召自己,诸葛亮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诸葛亮把手边的政务做了处理,便马不停蹄朝永安——皇帝驻跸之地赶来。

诸葛亮并不是唯一被刘备传召的人,早在几月前,另一位大臣就接到了去永安的通知,此人就是前犍为太守、如今的蜀汉帝国尚书令李严。

蜀汉章武二年(222)七月,刘备兵败退回永安后,便一直住在永安的白帝城。

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长江北岸高耸的山头上。白帝城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白帝城原名子阳城,西汉末年公孙述盘踞蜀地,曾于山上筑城,因城中有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命名此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

明嘉靖十一年(1532),改祀刘备、诸葛亮像,名“正义祠”,以后又添供关羽、张飞像,从此“白帝城内无白帝,白帝庙祭刘先帝”。

十月,时任犍为太守的李严就被提拔做了尚书令。章武三年(223)三月,诸葛亮到达永安白帝城,见到了皇帝。

此时刘备病势沉重,他自感时日无多,开始着手安排身后事。

一生都在戎马倥偬刀枪剑戟中拼搏的刘备,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难得地享受了片刻的闲暇,这时的他终于有时间回顾自己的一生。

这位有着可疑皇族血统、从底层起家的草根,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雨,与他的两位对手曹操、孙权相比,他的人生最为坎坷。曹操出身官宦之家富可敌国,虽说出身总被人家拿来说事,但其仕途还算顺利,年纪轻轻就身居显官。

比起曹操,刘备就惨多了,他的血统没有给他带来丝毫的实惠,仅有的一点好处也是名义上的,24岁靠征讨黄巾的战功才当上安喜县尉。虽然曹操像他这个岁数也才是洛阳北部尉,但人家那个是推举的,用不着上战场拼命。

但就是这么个芝麻大点儿的小官,也因为朝里没人,很快就被人排挤,还上演了鞭打督邮的插曲。

此后的刘备,一路跌跌撞撞,四处漂泊,因为实力弱小,又无家族背景,不得不寄人篱下,当年在中原逐鹿的群雄,公孙瓒、袁绍、曹操、陶谦、吕布,他都投靠过。

刘备一生坎坷不平,换成别人可能早就向命运投降就此沉沦,但刘备每次被打倒后,很快就又爬起来,接着干。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他的一生,那就是百折不挠。

当年那个靠卖草鞋起家的草根子弟,以顽强的毅力,在从军三十七年后,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九五之尊。他的一生就是一部草根的奋斗史,相当励志。

相比而言,孙权在三人中是最幸福的,他用不着四处征战,冒着被人砍死的风险打江山,曹操、刘备时常打败仗,特别是刘备,多少次死里逃生。而孙权不用这么辛苦,人家命好,接班便坐拥江东六郡,爹爹、哥哥已经给他挣出了一份可观的家业。

刘备没有父兄依靠,要在乱世里生存并开创一番基业,必须靠自己打拼。

刘备打败仗时,经常抛弃妻子,所以有人说他有高祖遗风,当年汉高祖刘邦被项羽追得到处乱跑,曾多次把儿子、女儿推下车,这不是他心狠,实在是迫于无奈。儿子丢了还可以生,要是老子被逮住,那一切就都结束了,最后的结局只能是父子一起死翘翘。

也正因如此,三人中,刘备的老婆最少,相应的,他的儿子的数量也是最少的,只有三个,比起曹操的二十五个,连零头都不够。

刘备的三个儿子,太子刘禅,字公嗣。刘永,字公寿,章武元年被封鲁王。刘理,字奉孝,章武元年封梁王。

三个儿子当时都在成都,诸葛亮从成都前往永安带上了鲁王刘永,因为太子刘禅需要留守不能随同前来。

(二)刘备托孤——精心安排的辅政大臣

蜀汉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病情加重,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在永安宫召见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儿子刘永也在场。

这是刘备、诸葛亮君臣的最后一面,就在这次临终托孤之际,刘备说出了那句著名的政治遗言:“君之才胜曹丕十倍,必能安邦定国,成就大事。如嗣子(指刘禅)可辅,请辅之,如其难堪大任,君可自立。”

诸葛亮闻言,立即跪地痛哭,泪流满面,说:“臣蒙陛下三顾之恩,自当竭尽心力,辅佐嗣君,至死方休。”

刘备随后再给后主刘禅的诏书中说:“今后汝与丞相共掌国事,对丞相侍之如父。”

刘备对诸葛亮、李严将国事做了交代。

蜀汉章武三年(223)四月二十四日,一代英雄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享年六十三岁,庙号昭烈皇帝。

刘备最后的托孤之语,语出惊人,引来后世众多猜测。其实,刘备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以后帝国的政务、家事,国家、儿子都交给你了,你看着办吧。刘备这辈子前半生一直在为生存而苦苦奋斗,经常丢儿子,至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更谈不上了。

知子莫如父,儿子刘禅是什么人,当爹的最清楚了。但刘备这话不好直说,刘备的意思是,如果这个儿子不成器,你就换一个,换皇帝这种事非同小可,所以刘备必须当众授予诸葛亮这项权力。

刘备此举还有一层深意,同为辅政大臣,李严就没有这个待遇,刘备意在暗示李严,你们虽同为辅政大臣,但也有主次之分,你只是次辅,不能越位。

之所以有这种安排是因为,两人的政治派别不同,心腹大臣庞统、法正相继去世,资历最深也最有资格的元老亲信就是诸葛亮。身为荆州集团首席代表,诸葛亮肩负着领导蜀汉帝国的重任。刘备最为信任的大臣主要来自荆州派系。

刘备的政治安排,未来的蜀汉帝国里荆州派系仍将居于领导地位的政治集团,这是不容置疑的,作为荆州代表的诸葛亮必须拥有掌控局势的权力与威望。

但出于政治制衡以及政治平衡考虑,为安抚其他派系,其他政治派别也要有代表人物,李严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严,字正方,荆州南阳郡人,早于刘备入蜀,属东州集团,这个集团是合作对象,这派人物对刘备也比较支持,李严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这一派中同样享有较高的声望。而且,李严的忠诚干练也是经过考验的,早在刘备北上争夺汉中时,时任犍为太守的李严以一己之力扫平境内叛乱,关键时刻为刘备稳住了后方,才使得刘备能全神贯注投入前线作战,李严在平乱中再次展现了过人的才干能力。

刘备称帝,李严又带头称言福瑞,力挺刘备,表现了忠心、忠诚。能力强又可靠,自然要重点培养提拔。这就是刘备选择李严辅政的原因。

丞相诸葛亮与尚书令李严作为辅政大臣,总领朝政。不久,诸葛亮回成都主持朝政,李严为中都护,统领内外诸军事,镇守永安。

诸葛亮管民政,李严抓军事,一文一武的辅臣结构,乃是刘备政治智慧的最后体现,其间颇有深意。

易中天先生说刘备的辅臣安排有点儿像之前孙策的那个托孤班底,在孙策的那个班底里,长史张昭在内主管内政辅佐孙权,中护军周瑜主管军事在外领兵。

在刘备的班底里,诸葛亮的角色相当于张昭,李严就是蜀汉的周瑜,诸葛亮与李严两人也是一内一外,诸葛亮在成都辅佐后主,李严领兵在外镇守永安。

两者看似相同,实际却大有出入。因为在蜀汉帝国里,刘备之后,诸葛亮的地位不可撼动,这是张昭所不能比的。而李严也远远没起到周瑜的作用。

辅政大臣之间的关系向来是最为微妙的,和睦相处是很难的,而明争暗斗几乎是必然的。三国时代辅政大臣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普遍现象,后来魏明帝曹叡的托孤大臣曹爽与司马懿,东吴孙权的托孤大臣诸葛恪与孙峻就上演了流血政变,相对而言,蜀汉辅政大臣之间的斗争还是相对温和的。

至少在当时,两人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

为刘备发丧之后,诸葛亮护送刘备灵柩回成都,李严则留在永安,防御东吴。

(三)帝国危机之变乱肘腋

刘备东征兵败,对刚刚建立的蜀汉帝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之后,刘备不归成都,卧病在床,更引起了国内各派势力的不安惶恐,那些对帝国心怀不满的人,又活跃了起来。

最先起来造反的是汉嘉太守黄元,黄元性情粗暴,粗猛好杀,诸葛亮对此人一向十分反感,黄元对此也一清二楚。但黄元打仗勇猛,所以刘备还是很重用他,让他做了汉嘉太守。

刘备病重的消息传来,黄元怕了,他怕刘备死后受到惩罚,谁都知道,日后掌权的必是诸葛亮,而以诸葛亮以往对自己的态度,诸葛执政,注定没他黄元的好日子。

蜀汉章武三年(223)二月,就在诸葛亮起身赴永安行在不久后,黄元便反了。

黄元所在的汉嘉郡距成都很近。

汉嘉郡所在地原是羌人聚居区,汉安帝延光元年(122),设蜀郡属国,驻青衣县,负责管理归附羌人,汉顺帝阳嘉二年(133),改青衣为汉嘉,所谓“属国”是专门用来安置归降少数民族的行政区,为便于统治,归降部族仍可保留其原有风俗,汉朝设都尉管理日常事务。蜀郡属国都尉是太守级别。

蜀汉章武元年(221),刘备改蜀郡属国设汉嘉郡,下领四县:汉嘉县(今四川芦山),徙县,严道(今荥经),旄牛(今汉源)。

黄元叛乱后领兵直奔成都而来,此时成都守军不多,刘备、诸葛亮等一干人都不在,只有一个十七岁的皇太子刘禅。

黄元带兵很快攻下临邛城。

临邛是益州四大古城之一,是都城成都的西面门户,早在战国时,秦国就在这里修筑城池派兵驻守,这是一座历史古城,但却被黄元亲手毁掉了。黄元攻下古城后,下令焚毁这座城池。

临邛失守,在成都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因为谁都清楚,随着临邛的失守,成都的西大门敞开了。

危急时刻,益州治中从事杨洪挺身而出,在启奏太子刘禅后,迅速调兵遣将,镇压叛军。百官认为黄元会乘机包围成都,或窜入南中,不论黄元选择去哪儿,那都是一个大麻烦,都很惊慌。

杨洪却镇定地告诉大家:“黄元性情凶暴,对部下素来没有恩信,进攻成都,他做不到。至多不过沿江东下,去永安向陛下当面谢罪,如不成便顺流而下投奔东吴罢了。只要在南安峡口设伏,必可生擒黄元。”

不久,将军陈曶、郑绰在南安峡口果然等来了黄元,此时的黄元早已众叛亲离,他是被自己的亲兵捆成粽子送到军前的,一切都如杨洪所料。

这位杨洪此前已经出过场,就是这个杨洪,当年在诸葛亮为是否派援兵增援汉中犹豫不决时,帮诸葛亮下定决心,事后被提升为蜀郡太守,黄元之乱后,杨洪再次因为平叛有功被任命为蜀郡太守、赐爵关内侯,加忠节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