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结论来自观察与实践
任何一门科学,都应当遵从实证的精神,科学的结论一定要来自于观察与实践,也只有用这种方式得出的结论,才经得起推敲。那些不是来自于实践的结论,都不能称为科学。
2017年,科学家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这时候,一个曾经提起过引力波概念的“民间科学家”站出来说,他在很久之前就说过引力波是存在的,但是没有人相信他,并开始借机炒作。
社会上的一些人,听闻此消息后也纷纷附和:“人家早就提出了引力波的概念,当时没人相信还嘲讽人家,现在外国科学家也说引力波是存在的,你们就都信了,这根本就是对科学人才的漠视!”
其实,这就是缺乏崇实精神的表现。不是谁先站出来说“引力波是存在的”,谁就能够成为引力波的发现者;只有那些拿出真正的科学依据,去证明引力波确实存在的人,才是真正发现引力波的功臣。这才是最基本的科学逻辑,也是科学精神最直观的一个体现——唯有能够被证实的,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结论。
有人听信每天最少要喝若干杯水的理论,超量饮水,结果导致水中毒;有人听信信号基站有辐射,会危害身体健康的理论,吵着闹着要把小区里的信号基站拆除掉,结果搞得整个小区断了手机信号;有人在日本核电站爆炸之后,听说盐能防辐射,生怕盐买不到了,于是冲进超市把盐买到脱销……
这些都是不理智的行为。试问:有谁真正去了解喝水理论的实验过程了?有谁看到信号基站有辐射的权威实验报告了?又有谁证明盐能防辐射了?任何一个没有实验依据的理论,都不足以成为结论;而任何一个科学的结论,都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得出来的。
科学家们对于有性格的高黏度流体,向来都是如痴如醉的。1927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帕奈尔教授,发起了一个牵动全人类近一个世纪的、超长时间的实验——沥青滴漏实验。他先是花了三年时间,让一小杯沥青彻底凝固成固体,再把装着它的容器剪开,让它开始滴漏。
实验的大部分工作都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观察:看起来是固体的沥青,到底何时才能滴下第一滴呢?等待这第一滴沥青滴下来,花费了教授8年零11个月,令人遗憾的是,那个时代没有录像机,教授也没能亲眼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现在,这套试验装备依然被放在昆士兰大学。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把“观察沥青完整地滴下一滴”视为理想。1944年7月11日,都柏林圣三一大学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实验者用摄像机进行记录,直到2013年7月11日,足足等了69年,他们第一次拍到了沥青液滴的滴落。
沥青滴漏的实验,看起来真的是无聊至极了,但它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帕奈尔教授当初发起这个实验,就是希望他的学生们明白,那些看起来像是固体的物体,也有可能会流动。对于看热闹的群众来说,这个实验可能就是一个故事而已,可对于千千万万投身于科学研究的学者们而言,这却是上下求索的必经之路。
科学,不止于定性描述的层面,直观和感觉很难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唯有理性精神才能超越此岸达到彼岸。科学精神是发现规律、揭示本质的理性思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尊重事实进行符合逻辑的思维,是科学的重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