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放任的区别
孩子的“干劲”会随着“自发性”的发展而提高。要提高孩子的“自发性”,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自由”。然而在日本能够正确理解“自由”的人并不多,其表现便是将“给孩子自由”与“放任孩子”混淆的人并不在少数。著名的教育学家也指出,“二战”后的放任教育教坏了孩子。
我主张给孩子“自由”,但我认为放任孩子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给孩子“自由”能够提高孩子的“自发性”,但放任孩子,则会让孩子变得毫无规矩。所以“给孩子自由”和“放任孩子”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二者其实是相反的。
那么,二者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放任孩子”是指父母让孩子随着自己性子做事的教育态度,放弃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这也会造成孩子缺乏责任感,形成自我中心主义。
与此相对,“给孩子自由”是指密切关注孩子的一切活动,不随便插嘴、插手的教育态度,在此过程中,有必要对孩子的责任心是否得以养成进行观察。
关注孩子的活动时,不少父母常常怕这怕那,觉得孩子做错了、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显得不成熟,因此,下意识地插嘴插手,而且,这些父母认为自己所做的不过是对孩子的正常管教。
特别是有不少父母甚至认为插手是慈爱的表现,事实上,这会造成“过度保护”。这种“过度保护”问题在老人带孩子的过程中尤为突出,因此而造成的孩子“自发性”发展延滞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可以说这份“慈爱”反而害了孩子。
密切关注着孩子,不随便插嘴插手,我将这种教育方式称为“交付”。我提议:把一切都交付到孩子自己手中吧!
对此,很多父母回应:“这么说,只要做到放手就对了,是吧?”
“放手”其实与前文所说的“放任”无异,都是不可取的。而“交付”则是指让孩子肩负起“责任”。孩子做事虽然显得笨手笨脚,但他总是自己在做,虽然时常会遭遇失败,但孩子总在想办法克服困难。通过这种经验的积累,孩子的“自发性”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的“责任感”也会随之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