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指示精神而编写。早在2005年,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商学文化、商学素养、商务能力为宗旨,提出抛开以通过计算机等级为目的的应试性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开设更加实用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删除传统教学中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数据库应用”课程,开拓以实际提高学生真实计算机操作水平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此,学院进行了长达5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而此项改革是针对并影响全院近万名学生的学习培养计划,并对教材进行更新编写。在此项教学改革中,没有经验可借鉴,只有总体思路。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必备的基本工具,计算机技术分工也越来越细。对用户层面,计算机界面已经完全图形化,软件也更趋人性化,而系统底层的编程技术、硬件连接技术等,离普通的计算机使用者却越来越远。人们已经不用像当年使用386计算机时,必须学会编程。如今,计算机使用者可以在完全不懂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的情况下,用好某个专用软件,即可把计算机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为生产、生活创造价值。因此,作为一所商学院,我们的思路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好日常工作事务的能力,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综合运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生活质量,在这当中计算机只是个工具,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为了教计算机而教计算机的教学模式,转变成教会学生正确处理日常事务、商务,在处理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提高效率,提高事务处理的质量。
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我们先是将学院各专业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设的“Visual FoxPro数据库应用”课程从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删除,用简单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来代替,针对大量文科、经济、管理类专业,我们只教界面设计部分,不涉及数据库底层连接等,仅让学生了解一些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设计方法。但这项改变只进行了一年,在后面的认真评估和对学生反馈意见的研究后,我们进一步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从全院30多个专业教学计划中删除,取而代之的是“大学信息基础的高级应用”。我们把大学一年级各专业普设的“大学信息基础”课程进一步深化,原“大学信息基础”课程内容不变,只是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增设高级应用内容,替换“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时间有保障的情况下,深入介绍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与应用。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对教学效果反馈的研究,我们认为仅仅只是这样改变,依然没有完全实现我们的改革目标,首先完全适应我们改革思路的教材在市场上没有,而教学是由每个教师去具体实施的,大家对改革思路的理解不同,教学实践过程就自然会千差万别。许多教师都是计算机专业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走入教计算机专业技术本身的老路上去,这对一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当然没有问题,但对全院众多非计算机专业(如管理、经济、财会、人文等专业)的学生则行不通。这些专业的学生从他们今后的专业工作性质上讲,对计算机的技术本身无须深入了解,他们只要会使用计算机就足够了,就如看电视的人根本不需要了解电视工作原理一样。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决定编写一本能完全体现我们改革思路的教材《商务办公应用案例教程》,通过书中的案例提高商务活动、日常办公事务的处理效率,用好计算机,为学生今后进入职场更快地适应工作,做好铺垫,在这当中我们将教会学生如何草拟合同,怎样进行一个招投标项目,制作一个老板临时需要的财务表格,以及如何高效管理手头的众多人事档案材料等。
经过多年努力,这本教材终于面世,其中的内容多是在教学中已经实践过的。但在实际教学中碰到的困难也很多,因为作为一个专业教师,有时也有专业的局限性,例如相当多的专业教师自己也并不了解招投标的全过程,而要教学生哪怕是最简单的财务表格,教师也要补足相当多的财务知识,才能胜任。这些困难也体现在这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其编写的难度可见一斑。
在教材的编写风格上,我们将教材的严肃性和学生的阅读兴趣相结合,试图使所有案例场景的设计更加贴近学生所知的生活,为此引入了一些时下人们职场、生活对话中的语言甚至是网络语言,营造出一种职场中紧张又轻松的环境。让读者能融入案例所设定的人物角色,并理解人物角色的工作思路。
在教材的“知识点小结”及“知识链接”上,我们同样注意了专业知识的介绍,一些专业知识全部摘自成熟的专业理论书籍和相关行业的专著。在相当多的篇章中,我们也有较多的创新内容和提法,成一家之言。鉴于本书的案例涉及专业甚广,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能抛砖引玉。商务办公事务千变万化,工作环境、政策法规在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教材总会落后于实践。我们希望使用这本教材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去反映这些新的处理办法,并反馈给我们。
本书由汪钰斌任主编,徐颖慧任副主编,马朝圣主审,由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计算机教研室集体编撰和创作。马朝圣、汪钰斌主持制订了本书的整体架构和分工协作方案;袁黎晖撰写了案例1~案例5;唐霞撰写了案例6;涂静文撰写了案例7~案例10;汪钰斌撰写了案例11~案例17;刘双双撰写了案例18;黄小岭撰写了案例19;徐颖慧撰写了案例20~案例23;黄艺撰写了案例24~案例26。马朝圣对全书进行了统稿和协调。本书的编写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时间关系,书中难免有疏忽之处,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汪钰斌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