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2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1.透明化

在传统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为获得拟投资企业有关经营状况的信息,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建立一个评估拟投资企业的部门,派出一个项目小组对拟投资企业进行考察,同时结合大量的真实数据和推测的政策导向,才能出具相关的可行性报告。这一过程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耗费相当高的成本。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任何企业或个人的信息都会与其他主体发生联系。移动互联技术又使得金融产品随时随地交易。交易双方借助互联网搜索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一家企业或个人的财力和信用情况,可以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当贷款对象发生违约时,互联网企业则可以通过公开违约情况和降低评级信息等方式,增加贷款对象的违约成本,从这一角度对贷款者形成制约。

2.去中介化

在原有的金融模式下,资金需求者或持有好的项目但无法取得银行的信赖与支持,或并没有好的项目却能满足银行的借款条件。作为资金供给方的传统银行业,在这样的情形下更倾向于将资金借贷给那些大型的、有国家作保的国有企业,或者处于经济繁荣时期的行业,比如房地产业,即使有的企业老旧、固化、收益率不高,即使有些行业可能存在“过热”的可能,但这样做可以保证银行拥有较低的不良贷款率。互联网金融机构则更多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对称性,使得中介机构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的角色出现,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将社会上闲散的、碎片化的资金收集起来,使传统观念里神秘的金融业务平民化。

3.移动化

说到互联网的移动化就不得不提到一件产品——iPhone。2007年,iPhone以“重新发明手机”的姿态横空出世,一面市就造成轰动性的影响,互联网的移动化趋势从此显现端倪。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58.5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超300%,达381.9%。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二维码支付市场的爆发,消费者从PC端向移动端的迁移速度加快,2017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90万亿元,增长率为68%。从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的结构分布来看,移动金融和移动消费呈现增长势头。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结构中,移动金融占比15.1%,个人应用占比68.1%,移动消费占比11.6%。

4.覆盖广与发展快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主要以互联网的发展为基础,同时依靠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覆盖。网络将自身的特点赋予到互联网金融上,可以对全球进行有效的覆盖,打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并且突破时间上的约束。金融与互联网结合,业务覆盖范围将会扩大,将会有更多的客户。

5.低成本与效率高

互联网金融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效率。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流程趋于规范化、标准化,所有的业务都在计算机或智能手机上进行,客户不需要去银行网点排队等候,降低了时间成本,除此之外,计算机在业务处理上效率更高,可以使客户体验得到改善,提升满意度。

6.管理弱与风险大

虽然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来进行客户的信用调查,但没有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进行对接,大量的数据信息不能够共享。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风险控制能力还不足,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此外,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时间还不长,缺乏必要的行业规范和法律监督,互联网金融面临着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