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从科幻中复活的机器人革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爆发在即:即将展开的创新革命

2008年,我在波士顿见到了尚在读书的Evelyn,那时候她的研究方向是模式识别,我让她简单地将她的研究内容描述给与我同行的文科生Lynn,她平淡地说,其实就是让机器能够分辨出你是你,我是我。我们听了并没有觉得多么高大上,因为那时候在国内好像大公司或者著名实验室的门禁系统已经用到了这种识别。然而今天,当无人驾驶、足球机器人等充斥在各大媒体的版面上时,我才体会到Evelyn当时的骄傲心情。那时候她一定早就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潜力和未来,只是在等时间,就像一位正在接受培训的艺人,正在等待时机出道成为超级巨星。

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可能想要制造出真正像人一样的机器人尚需时日,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已经令人目不暇接。2016年1月28日Nature以封面论文的形式介绍了Google研发的机器人AlphaGo,一下子把人工智能推向风口浪尖。不管你接不接受,不管你愿不愿意,人工智能已经以铺天盖地的架势汹涌袭来,爆发在即。就算我们从没听过那些专家们的讲座,单从我们每天接收到的新闻和消息,我们就知道,这次谁也挡不住了。

2017年6月,一个名为AI-MATHS的机器人考生参加了中国一年一度的高考。这个机器人是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重大科研成果。它不仅可以利用自己的独特笔迹对考试进行做答,还可以通过模式识别提取考生的笔迹,结合前后判断考生的逻辑,综合给分。这跟真是的老师阅卷就非常相似了,不仅题目答案对了能得分,逻辑对了也能得分,就算逻辑错了,也有步骤分。最终AI-MATHS用了十分钟答完了北京高考数学试卷,并得了100分。(满分150分)

如果说考试只需要逻辑,通过编程映射可以很简单地实现,那么文学创作,需要感性与才华的融合,恐怕不能用几行毫无美感可言的代码去代替吧。可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天才科学家们,竟然连文学创作这一人类引以为豪的高地也攻下了。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016年3月,日本科学家将他们研制出的机器人创作的四篇小说送给日本的一个创作比赛组委会,部分小说通过了初审。当然,这几篇小说并不是完全由机器人创作,在这次机器人小说创作的过程中,日本科学家首先将人物设定、故事大纲等内容输入给机器人,机器人经过分析和整合,创造出四篇小说。尽管小说在后来的比赛中并未获奖,然而通过初审已经很不容易,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类创作者都能通过该创作大赛的初审。虽然机器人只是按照故事大纲创作了简单的故事,还不具备天马行空的创造能力,但是这告诉我们,机器人已经可以初步模仿人类的思维了。

机器人最终可以代替作家吗?

Evelyn曾经有这样的论断:“就算我们成功地给机器赋予了思考能力,给机器赋予了感情,但是它们很难像我们一样去真实地感受外部世界的变化。”不过我恐怕得给她发个邮件让她收回这些话了。因为德国汉诺威大学正在进行一项机器人痛感的研究,该项研究旨在让机器人有痛感,更加贴切地模仿人类。目前神经科学对人类痛感机制的研究已经非常透彻,神经科学家认为人类的痛感来自神经递质向大脑中枢进行的信号的传输,而德国科学家将模仿人类的神经系统搭建人工神经网络。简单地说,就是在机器人的指尖上安装感应器,测试外界的压力、温度和湿度等变量,再传回机器人的控制中枢,并将这些参数与事先设定好的“痛楚表”进行对比,进而做出痛楚判断,并做出相应反应。实际上,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感受到痛楚并不是这一款机器人的目的,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这种痛感预判或者判断危险情况,从而保护周围的人类。

可是,不论怎么说破天,人工智能就是一台计算机和几行代码,它们能写能算,可能还有感觉,但是它们能像人类一样身体协调并进行竞技运动吗?我很想回答不能,但是现实是,机器人可以踢球。尽管机器人足球比赛现在还没有得到像人类足球比赛那样的关注,但不能否认的是,足球机器人正在逐渐获得进步。与上面描述的几种实现单一功能的机器人不同,足球机器人是一种需要综合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机器人。首先机器人应该能够定位足球的位置,并能够确认队友和对手,而且可以通过队友的位置选择将球传给队友或自行射门,这一切需要综合多种学科,比如智能控制、策略分析、通信系统、机械等。就目前的技术而言,研制单一可以踢球的机器人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想要研制出配合默契的机器人,还需要时间。如果一个机器人足球队像人类足球队这样,存在着退役和转会的问题,那么如何让新来的、其他公司开发的机器人融入足球队,与其他机器人配合,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机器人足球赛

蒋一鸣曾经批评过我,作为一个非常务实的学者,他认为,我关注的点有些跑偏了,其实人工智能并不应该着眼于那些看似高大上却在实际中用处不大的东西,机器人会下棋、会考试、会踢球,那是他们的事,但这并没有让我们的吐司面包烤得更香甜,我们应该着重关注机器人怎样为人类服务。

是的,我们确实应该多关注人工智能怎样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如果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制造能高考的机器人、能踢球的机器人,那么那些著名的实验室只能算是高级的玩具制造厂家。如果只是制造出这些花哨的东西而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提高的话,那么只能说是在浪费钱。

不过天才们怎么可能做浪费钱的勾当呢?其实人工智能早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很多年前,人们就有了对无人驾驶的向往,很多科幻电影和谍战片里也早就出现了无人驾驶汽车,那时候酷炫的无人汽车为我们提供了视听盛宴,然而现在,它们早已经闯入了我们的生活。无人驾驶汽车一般无须人为对汽车进行操纵,只需要依靠车内的智能操控仪就能实现驾驶。目前谷歌,INRIA、IBEO等世界人工智能巨头都在研制无人驾驶汽车,并已有产品在运营。无人驾驶系统非常复杂,要实现智能操作,必须要准确获取路况信息,然后对行驶路线和策略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对于突发情况要有迅速有效的应对方案,还要能够自行寻找泊车位。尽管听上去非常复杂,但是目前这些问题几乎都已经解决。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早已成功行驶了100万英里,这让我们看到了无人驾驶技术的未来。

无人驾驶概念车

然而我听过最逆天的人工智能应用还是在金融领域。据说高盛等金融巨头已经在悄无声息地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做金融。这些金融巨头时不时地玩个票也是让人受不了,用人工智能搞金融好处确实很多,不用发工资,不用担心内部交易,不用担心内鬼,还可以让他们超负荷工作,不用担心他们闹情绪。或许金融机构当前最需要的是懂金融的程序员,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会出现机器人理财师、机器人股票分析师、机器人保险精算师等,或许他们的收费会更低廉,他们的理财效果也会更好。

如果说上面两个例子都只能说明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那么我想,机器人医生就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了。很多年来,人类一直对精密的脑部手术没有把握,机器人医生的横空出世,让一些看上去非常精密的手术有了解决方案。长期以来,像大脑中枢、神经这些过于精密的器官,即使出了问题,人们也不敢轻易对其进行手术,因为这些器官的组成部分过于细小,实在超出人类的操作精度。对于这种手术,机器人医生毫无压力,机器人医生不仅能够进行这种精细的手术,还自带3D摄像功能,将手术过程一览无余地展示,以便专业医生对手术过程进行监督。

人工智能真的来了,在我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一边措手不及地调整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一边欢欣鼓舞地看着这场波及世界的变革不断酝酿。尽管60年来人工智能一直在山间小路蹒跚前行,但是现在舞台已经摆好,精彩的演出马上就要开始。

寒夜已尽,爆发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