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任务1.1 修理前的技术准备

任务描述

任务描述机械设备修理前要制定技术准备文件,技术准备的及时性和正确性是保证修理质量、缩短修理时间和降低修理费用的重要因素。因此,熟悉技术文件内容和制定技术文件是每一位机械技术人员和职工必须掌握的技能。

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技术准备主要是为维修提供技术依据。其内容包括:准备现有的或需要编制的机械设备图册;确定维修工作类别和年度维修计划;整理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及其处理记录;检查维修前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明确机械设备维修内容和方案;提出维修后要保证的各项技术性能要求;提供必备的有关技术文件等。

知识准备

1.设备大修常用的技术文件

(1)大修技术任务书。

(2)修换件明细表及图样。

(3)电器元件及特殊材料表(正常库存以外的品种规格)。

(4)修理工艺及专用工、检、研具的图样及清单。

(5)质量标准。

2.修理前技术文件的使用

设备主修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修理类别,对修理前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后,编制上述文件,交给机修部门的计划人员或生产准备人员。机修部门的计划人员或生产准备人员应设法尽量保证在机械设备大修前将更换件(包括外购件)备齐,并按清单准备好所需的工、检、研具。

1)修理工作的类别

修理类别是按修理工作量大小、修理内容和要求对修理工作进行划分的。修理类别分为大修、项修(中修)和小修等。

(1)设备大修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类计划修理。设备大修需对设备进行全部拆卸,修理基准件,更换或修复磨损件;全部刮研和磨削导轨面;修理、调整设备的电气系统;修复设备的附件以及翻新外观等,从而全面消除修前存在的缺陷,恢复设备的规定精度和性能。

(2)项目修理(简称“项修”)是对设备精度、性能缺陷进行针对性的局部修理。现在项修代替了中修。项修时,一般要进行局部拆卸、检查、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必要时对基础件进行局部修理和修正坐标,从而恢复所修部分的性能和精度。项修的工作量视实际情况而定。

(3)设备的小修是维修工作量最小的一类计划修理。小修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日常点检发现的问题,拆卸有关的零部件进行检查、调整、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以恢复设备的正常功能。

2)修理前技术状况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1)技术参数调查。查阅故障修理、定期检查、定期测试及事故等记录;向机械设备动力部人员、操作工人及维修工人等有关人员了解日常运行和维修情况。

(2)停机检查主要内容。检查全部或主要几何精度;测量性能参数情况;各转动机械运动的平衡性,有无异常振动和噪声;气压、液压及润滑系统的情况和有无泄漏;离合器、制动器、安全保护装置及操作件是否灵活可靠;电气系统的失效和老化状况;部分拆卸、测量基础件和关键件的磨损量,确定需要更换和修复的零件,必要时测绘和核对修换件的图样。

任务实施

修理前技术准备的实施

1.概述

设备主修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年度机械设备修理计划或修理准备工作计划负责修理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对实行状态监测维修的设备,可分析故障修理记录,定期维护(包括检查)、技术状态诊断记录确定修理内容和编制修理技术文件;对实行定期维修的设备,一般应先调查修理前机器设备的技术状态,然后分析确定修理内容和编制修理技术文件。对大型、高精度关键设备的大修理方案,必要时应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做可行性分析。

2.CAK3665数控车床进给轴Z轴修理前技术准备

数控车床属于实行状态监测维修的设备,通过对其运行状态异常的分析判断,确定其为纵向Z轴进给部分的故障,需要对Z轴做拆卸诊断、修理,为此首先查阅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准备Z轴的装配示意图,通过研读装配示意图,制定装配工艺流程,准备维修用的工、夹、量具和备件等物资。

CAK3665数控车床Z进给轴的装配图如图1-1所示,Z轴装配工艺流程卡见表1-1。

图1-1 Z轴装配示意图

1—联轴器;2—滚针轴承;3—深沟轴承;4—锁紧螺母;5—轴承端盖;6—深沟轴承;

7—轴承座;8—溜板箱;9—滚珠丝杠;10—压盖;11—轴承内套;12—轴承外套;

13—端盖;14—电动机座;15—伺服电动机

表1-1 Z轴装配工艺流程卡

续表

知识拓展

机械零件测绘时应注意的事项

测绘人员在测绘工作开始前,应熟悉有关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说明书,初步了解机械设备的结构及性能,并向设备操作工人了解设备存在的故障情况。测绘使用的测绘工具须有合格证,在使用前应加以检查,以免影响测量准确度,从而减少测量工作的差错。

测绘零件时应注意下列各项:

(1)绘图时先绘制传动系统图及装配图的草图,再测绘零件图。绘制装配图时应根据零件实际安装位置及方向进行测绘。

对于复杂的部件,不便绘制整个装配图时,可分成几个小部件进行绘制。装配图及零件图的图形位置应尽可能与其安装位置一致。重要的装配尺寸应在拆卸部件前测量,为以后的装配工作留作依据。

(2)测量零件尺寸时,要正确选择基准面。基准面确定后,所有要测量的尺寸均以此为基准进行测量,尽量避免尺寸单位的换算,以减小误差。

对于零件长度的尺寸测量,要考虑装配关系,尽量避免分段测量。分段测量的尺寸只能作为核对尺寸的参考。

(3)对于磨损零件,应对其磨损原因加以分析,以便在修理时加以改进,磨损零件测量位置的选择要特别注意,尽可能地选择在未磨损或磨损较少的部位。如果整个配合表面已磨损,就在草图上加以说明。

(4)测绘零件的某一尺寸时,必须同时测量配合零件的相应尺寸,尤其是在只更换一个零件时更应如此。这样做既可以校对测量尺寸是否正确,减少差错,又可以为决定修理尺寸提供依据。

(5)正确操作测量工具和仪表,准确读值。站姿、手姿、视线等多个因素都将影响读值。

(6)测量工具用完后,要擦拭干净,使工具及仪表处于洁净状态。要及时放回工具盒内,切忌和其他零件混合放置。

(7)防止压砸和摔掉测试仪表,否则仪表易出现测试和读值方面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