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从亮剑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眼皮子直跳

傍晚,屋里点上了油灯。

“那个白面秀才今天干什么了?”

李云龙盘腿坐在炕上,喝着小酒,眯眼问道。

“团长,王德胜不知道怎么被他说服了。听说他们从厕所猪圈那些地方刮了些泥土,带了些战士在连部院里支起了锅,熬制东西。”

张大彪其实也好奇,只是他去问王德胜碰了一鼻子灰。某人小心眼儿的让保密,王德胜怕惹得他又耍孩子气,撂挑子。

所以,张大彪也只能找吕文元和三连的其他干部旁敲侧击,从侧面打听一些消息。

李云龙眉头拧成了川字,显然有些不太满意。但仔细想想其实也没什么好关注的。

还真信了那白面秀才的邪,以为能鼓捣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可泥巴能做什么,烧制陶器?

打泥巴仗?

还是能当饭吃。

“得了,吃几天闲饭也没什么。王德胜有事儿干,也省得来烦老子。”

李云龙倒也看得开,不再关注此事。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大彪,我们的情报员回来了没有。这几天鬼子没动静,可老子总觉得心神不宁,眼皮直跳。

我琢磨着,小鬼子是不是在酝酿大的,来个突然袭击。”

张大彪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团长,我也是这么觉得。秋收的时候鬼子下乡来抢粮,被咱们伏击了几次,不敢出来了。

可小鬼子也不是吃亏的主,必定想着如何报复。之前的情报员也觉得有点不对,可没查出哪里不对。我们只能让内线的情报员想办法查明。”

小鬼子只相信小鬼子,八路军发展的内线,多是伪军或者伪政府当中的一些人,很难接触到核心机密。情报工作难做是存在客观困难的。

这是谁也没有办法的事情。

李云龙只能叮嘱张大彪,通知县政府尽快落实根据地老百姓挖洞藏粮的工作,做好反扫荡的准备。

“情报员回来,一有消息立刻告诉我。”李云龙肃然的再三叮嘱。

……

次日。

连部的院儿里一早上就变得热闹非凡,指导员早早的就起来把灶火点着了,火上架着着大铁锅熬硝。

熬这玩意儿可不是做饭,没有香味儿,反倒有一种异味儿。

不少战士起来后都在看热闹,有的还在小声嘀咕。

“都是那个白面秀才搞的事情,也不知道指导员怎么信了他的邪。”

“熬土难道能熬出金子来?我看是那个白面秀才施展邪法了,把指导员都给哄了。”

陈利对传播这种言论尤为上心,和这个战士耳语几句,又跟那个老兵嘀咕几声。

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可能就是觉得这白面秀才不像好人。

王德胜盯着大锅看了好一会儿,发现进展很慢。

当他抬头发现连里的战士们都围在外面看热闹,连操也不上,立刻不高兴了:“都很闲吗?不要训练了!”

战士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吱声。不常发火的指导员发起火来,比经常发火骂人的连长都让人觉得害怕。

屋里看热闹的吕文元走了出来:“集合,都到村口给我进行拼刺训练。”

如蒙大赦的战士们纷纷跑到院外,集合队列。

“老王,你忙着啊,额去操练他们。小伙子精力旺盛,就得给他们泄泄火。”

吕文元是话里有话啊。

也觉得他是受了蛊惑,瞎搞吗?

要不是答应了袁晨铭保密,王德胜肯定得跟他们说道说道。

不过,想必等他俩把东西做好了,绝对能让这些看热闹的大吃一惊。

到时候,可有的看了。

对了,袁晨铭哪去了,是还没起来吗?

“小袁,小袁,起来了没有?”

王德胜见到了正在伏案书写的袁晨铭,脚步连忙放轻了,生怕打搅到他。

清晨的阳光照射进来,照在他的脸颊上。

不得不说,袁晨铭是有一副好皮囊,身上有一股文人气。尤其是伏案书写时,别说女人,男人看了都觉得顺眼。

觉得看不顺眼的,那是嫉妒。

良久,终于写完了,袁晨铭站起身上来伸了个懒腰,惊讶的发现身边有人:“嗯,指导员,你什么时候来的?”

“我刚来,看你在写东西,没打扰你。熬干锅里的水估计得用一上午,那是个水磨功夫。我想别的材料是不是也应该准备一下?”

“指导员,咱俩想到一块去了。”

袁晨铭大有遇到了知己之感,他今天早上忙活的就是这件事儿。

配置火药还需要两项材料,制造成品也需要三个重要零件,要是一项一项的做过去,七天根本不够用。

如果能统筹同步开工,就不必担忧时间少的问题了。

听了袁晨铭的想法,王德胜也在考虑:“木炭好弄,无论是找老乡买,还是咱们自己烧,都可以。

硫磺,有点麻烦,寻找硫磺矿,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找到的。”

“没错,虽然硫磺比较好提炼,但没有原矿石也是无米之炊。不过,我记得硫磺也是一味中药,在药铺肯定能买到。追溯源头,兴许也能找到硫磺矿。”

王德胜听着还有点新奇,他还真没听说过硫磺都能入药。

事实上硫磺还真是一味药,内服有补火助阳通便的功效,外用有解毒杀虫疗疮的作用。

在香皂里加点硫磺可不就是硫磺香皂了嘛。

硫磺味儿挺大的,香皂的香气都会被掩盖,所以不会有香气,只叫硫磺皂。

王德胜叫了战士,把这两项任务安排下去。又叫了一个战士盯着锅,收集结晶的硝。

他们二人去完成更重要的任务——解决成品的配件问题。

赵家庄是个大庄子,有二百多户人家,七百多人。在这方圆十里都算大的。

村里有铁匠也有木匠,乡亲们平常的锅,菜刀,锄头之类的工具,和家里的桌子柜子之类的物件,都能在村里打造。

八路军来了之后,铁匠赵老三就更忙了。

重锻刺刀,修补大刀,忙得脚都找不了地。新雇的两个学徒也就是个打杂,帮不上什么大忙,铁匠铺全靠他一个人撑着。

知道八路军修补武器是为了杀鬼子,他也不准备收钱,只是有个要求,让拿着新武器的战士多杀两个小鬼子。

那他就做得值了。

但是,八路军有纪律,不准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更何况是这样的事情。

当时是王德胜跟赵老三接洽的,他也是费了不少嘴皮子,才让赵老三答应收个本钱。

忙活的赵老三听说王指导员来了,把炉子交给学徒,高兴地迎了出来。

“王指导员,你可好长时间没来额这儿了。”

“不是看你忙吗,平常也不想来打扰你。今天还真有点事需要麻烦你。”王德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