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登跳研究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上篇 胡登跳先生论文

“A”的回荡 遐思无穷——《A的随想》创作谈

二胡独奏曲《A的随想》发表后,一些拉二胡的朋友反映强烈,说是“推陈出新、洋为中用的好作品”,“新技术、新水平、新面貌”,“是当前二胡乐曲中演奏较难的作品之一”,更有人说“你年纪大,思想却开放,一点也不保守”,有的还说是新派作品。一些不喜欢的朋友则说“缺少旋律”、“太洋”、“太难”。

我在这里先作一番老王卖瓜,让需要了解的朋友有个数,然后敬请评头论足。

1987年夏,应云南艺术学院的邀请,去那里讲授民乐作曲,并为他们排练丝弦五重奏参加“聂耳音乐周”演出。同时,浏览了一些名胜古迹,登上寒气袭人的高山,如临天上仙境。一群少女手提彩篮、脚踩云朵飘下山来寻找蘑菇;身着皂色长袍的长者,紫铜的脸膛镇定沉着;上下一身白色打扮的姑娘的笑声、歌声又是那样爽朗……红的、白的、老的、少的在云雾弥漫的山腰、林中忽隐忽现……。我正面对东方,似乎眺望到东海之滨——观世音东渡的地方。从西到东,连绵的神州大地多少神仙受人敬仰膜拜,多少英雄受人爱戴纪念。这不正是一曲《爱的随想》的绝好题材吗!

《爱的随想》试奏后,不少人询问标题的含义,使人颇费口舌,索性换个A字,作为无标题的标题,让大家去自由随想吧!

A,是爱的谐音;A是26个拼音字母的第1个;A是乐队定音的标准音。A音和A调常让人感到和热情、红色、温暖、亲切有某种不可言传的联系。这首二胡独奏曲又是从A音出发,至A音结束,用各种手段对A音加以引申、开展编织而成。写法是比较自由的,随心所欲,近乎幻想,所以取名《A的随想》比较适当。

民族器乐曲的标题,如《三五七》《中花六板》《凡字调》等都是从乐曲外表上某一特点出发命名的,与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很少有关。而《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枫桥夜泊》等直接点明题意,成为最简要的乐曲解说。又如《二泉映月》《夜深沉》《风入松》等标题具有鲜明的意境,但并不是乐曲内容的解释,演奏者容易产生错觉。二胡独奏曲《爱的随想》原意爱祖国、爱人民,有点题的性质,现在改成《A的随想》情况就不一样了。当然,乐谱的音符及各种表情符号术语已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要求,有经验的演奏家从谱中能够捕捉到作者的心灵深处。但是他们的表演,见仁见智,各有所别。这是二度创作,留给演奏家去发挥吧!至于欣赏,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致,有点像三度创作了。

仙山上的感受是下乡,是幻觉,无需多言,标以《A的随想》让人去想吧!

演奏技巧

上海音乐学院二胡副教授吴之珉老师约我写一首有相当难度的二胡独奏曲,以满足技巧日益提高的二胡学生。酝酿时,想只用A音写一首右手练习曲,以锻炼用弓的各种技术。后来感到凭一个A音写一首二胡曲局限性很大,要表现云南的感受实在太难,只能放弃这个想法。但现在的《A的随想》还是突出了在A音上的各种技巧,使乐曲既锻炼右手也锻炼左手,是一双手的练习曲。同时,更是一首富有深情的独奏曲。

序奏部分共30小节,是A音各种形态的初步展示。开始,A音同音重复慢起渐快引出一串六连音。第一音是外弦空弦音a1,第二音是用连弓圆滑地带出浮按弦长1/2处的八度自然泛音a2,凭借左手触弦及右手用弓方法的不同,要求发出音色相异的两个同音a2,下接空弦音及八度音之后左手再拨奏空弦音a1。这6个音组成一排,在尽可能快的速度(每分钟约120)上,要求节奏准确、音色变换清晰,像一串五彩缤纷的明珠落玉盘似地逐个展现,是有相当难度的。

序奏就是为A音做的文章。其出音方式有:内弦弦长1/3处的自然泛音a2、内弦a1、外弦弦长1/2处的自然泛音a2、外弦空弦音a1、连顿弓a1、长弓a2、快弓a2、上下倚音交替的a2、各种和弦琶音装饰的a2、轻揉的A、重压的A、颤音的A、拨奏的A、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的A等等。再结合多变的节奏、音量,真使人眼花缭乱,如临多民族集居的闹市,翠湖公园兄弟民族姑娘和小伙子自发的游艺、歌舞……

当主题音调呈示并不断地展开之后出现的大篇幅(70个小节)A音的技巧发挥段落是全曲最热烈的高潮——A音的华彩。

开始,借民间戏曲激动时伴奏与唱腔常以紧打慢唱的处理手法,二胡平奏加回滑音的同音快速重复间以左手拨弦,节奏型由二拍一组、三拍一组、四拍一组渐趋紧凑,扬琴演奏主题音调呈在高音区。接着,二胡在扬琴模仿木鱼、碰铃平稳的伴奏下,做苏南吹打《蝴蝶双飞》式的复杂而快速的变化节奏,忽高忽低,又拉又拨,真似花团锦簇,使人紧张、兴奋。然后用无名指、中指、食指轮番演奏半音上行的三连音,引出强烈的锣鼓——用颤指加大上滑音的奏法装饰特强音a2……

在这段A音的华彩里运用的完全是我国民间的传统手法,但效果是出新了。我以为这样的推陈出新适合表现中华民族的现代人的思想感情。有人说这里缺乏旋律、缺乏传统,是现代派,只好由他便了。

新的写法,必然会给演奏上带来新的课程。在主题音调的呈示、发展方面也运用了以往二胡独奏曲中少见的节奏展开、大小调对置、人工泛音、大小二度平行的双音等多种旋律表现手法。这些都是有一定难度的。

云南有许多奇异的宝山、名川。单说那昆明东南“天下第一奇观”——“石林”的千姿百态,就激发了人们多少遐想!奔腾、跳跃、昂首、沉思,仙女、凡夫、勇士、圣贤,是可歌可泣的中华儿女,是雄伟秀丽的祖国山河!一个个生动的画面目不暇接,一个个优美的传说来不及沉思。这不是《A的随想》中调式色彩多变的生活依据吗?

一块普通的石头,是背篓少女的化身,也可看成牧童捡柴的塑像。面对那涟漪起伏的石海,各人自有其回味无穷的联想,无需统一。对《A的随想》不少处的调式性质,也可随君解释。

开始二胡奏散拍长音A,扬琴奏琶音音ADEA,可看成A商调,也可认为是A羽调、A徵调,或其他什么调。第5小节出现新音F,似乎转到A角调,或D羽调,接着又似进入A宫调、A羽调、A徵调……以A为轴心,频频转出A为主音的宫、商、角、徵、羽等调。尾声处调式调性变换异常,二胡的人工泛音与扬琴的对话似自言自语、答非所问,各自的遐想在空间回荡。最后回归A音,衬以扬琴四度双音mi la。这古琴式的终止和弦该是A角、A羽?该是A变宫和弦的第二转位?遐想永远没有终止。

调式的转换常是暧昧、模棱两可的。如当二胡演奏长篇A音,给人以A羽调感觉的同时,扬琴却多次出现#F、#G,似乎进入A宫调。调的转换有渐进的、突然的、并置的、重叠的……新异的调性色彩幻变使人走眼,发生跳格的遐想。

传统民族器乐曲的创作,集中在旋法、演奏技法上做文章是非常多的。如果有人想用转调来“丰富”乐曲的表现的话,很可能弄巧成拙。少数同志认为《A的随想》虽有感人的旋律,但调式调性的变化如此频繁,就感到陌生,觉得过于洋化了。其实我国早在两千年之前就出现了十二半音齐全可以任意转调的乐曲——编钟。我本人1957年去安徽亳县采风时在一农民家里亲自校对过一个含十二个半音的笙。历史上各家各派关于调的理论占据了中国音乐史的很大篇幅。含有调式调性变化的乐曲更是不计其数。说明中国音乐传统是重视调这一主要表现手段的。如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的引子,就涉及了+C角、A羽、E角、D宫等许多调。“埋伏”一段更是有意识地把一个主题音调依次在A宫、D宫、E宫、A宫、E宫、D宫、A宫等不同的高度反复出现,使人联想到敌军从四面八方逐步逼近,非常形象。《A的随想》以A为中心,虚虚实实反复变化调式色彩,正是学习传统之一笔。

学习传统

当演奏者拿到一首新作时,常要求作者说明什么风格。如“《A的随想》是根据什么素材写成的?”更希望能明确地回答基于某民歌、某曲牌创作,从而可以作为涉及演奏手法、表演风格特色的依据。但是有些乐曲是没有突出地表现某地区风格的,《A的随想》就是如此。要回答《A的随想》是什么风格,实在难以三言两语说清楚。它与云南、江西、浙江、福建、安徽的民歌、戏曲、器乐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在节奏、音量、音色、结构、演奏技巧等处理上牵涉更广。主观意图是吸收一切有用素材,努力摆脱地区风格的局限,创造《A的随想》的独特风格。

主题音调mi、do、re、mi,在创作时首先受到云南撒尼族民歌的启迪而产生。这个音调像山那边远处飘来姑娘的歌声。mi轻出,如带以升高了的re作隐约的衬垫更好。do要略偏高,出音后渐弱并下滑至稍高的la,如出音太准,完全符合十二平均律,反而觉得呆板乏味,只有亲耳听过那种民歌的人才可能有较为美满的感觉。第4个音mi出音前加个“轻打音”稍作装饰,不宜过于明显。整段旋律(共7小节)富于华东民歌的风韵,而其音调走向都有云南少数民族歌曲的特征。

主题音调在二次陈述之后进入的展开,像是一场民间传统手法的竞技展览:紧打慢唱带回滑音的同音重复,北方吹打乐惯用的加花在不同音调上模进反复,京剧中锣鼓“冲头”式的紧张片段之后突然放长音,出现从安徽倒七戏拉魂腔那儿学来的七度大甩腔。扬琴模拟佛教音乐木鱼、碰铃的固定节奏型伴奏下的A音,陈述的绕口令来自苏南吹打的鼓段子《蝴蝶双飞》,半音上行的三连音又是借自刘天华先生的《空山鸟语》,京剧锣鼓《撕边一锣》……这一切南腔北调、杂乱无章的材料、手段,一个接着一个,组成新的整体,统一的风格。

古琴曲《广陵散》是一首历史悠久、篇幅浩大的经典作品。乐曲描写聂政刺韩王的情景,有一定的情节性,但本质仍是抒情的音乐。它以特定的主题音调为核心,贯穿发展,但不是一般的主题——展开——再现。而是作不断的变化,有时拉长了,有时紧绷了,有时激动了,有时像个过渡的音符……全曲就是顺着这个主题音调的变化而发展的,有着震天撼地的感染力。在《A的随想》中的主题音调,有意学习千年前的这个传统做法,全曲除了A音的展示外,就是mi、do、re、mi的这个主题的不断变化重复了,没有原样的主题再现。

整个创作过程就是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过程,也是洋为中用的过程。

后语

音乐是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段。任何作品,不论作者是做了认真思考,或者不愿考虑表现任何思想内容,然而音乐的本身总是忠实地反应了他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因为这是通过作者自己大脑的指挥,写出来的。

我的信条是要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创作民族器乐曲更要土——民族风格,新——现代精神,情——表现思想。

(原载《音乐爱好者》199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