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节 百合
Baihe
LILII BULBUS
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 Baker又名山百合、野百合、岩百合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百合有细叶百合、卷丹、毛百合、麝香百合、山丹等,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食用百合主要有卷丹、山丹、天香百合、白花百合、龙牙百合等。百合主产于我国的安徽、贵州、江苏、甘肃和浙江等地。百合病害较多,主要有病毒病、灰霉病、根腐病、疫病、炭疽病等。
一、百合灰霉病
(一)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茎秆、花蕾、花和幼株,幼株受侵染导致生长点死亡。叶部受害,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周围呈红褐色,内部呈灰白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干燥时病斑变薄而脆,半透明,浅灰色,严重时病斑与病斑相连,致使叶片枯死。茎秆发病常出现椭圆形病斑,缢缩,易倒折。花蕾受害,初产生褐色小斑点,后引起花蕾腐烂,常多个花蕾黏连在一起腐烂,天气潮湿时,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后期病部还可见黑色小颗粒状菌核。少数情况下,鳞茎受害引起腐烂。
(二)病原
病原为椭圆葡萄孢菌Botrytis elliptica (Berk.) Cooke,其分生孢子梗直立,淡褐色至褐色,具3个至多个隔膜,顶端有3个至多个分枝,顶端簇生葡萄串状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或淡褐色,椭圆或卵圆形,少数球形,大小16~32μm×15~24μm,一端有尖突。
(三)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株和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天,菌丝体和菌核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到植株上形成初侵染。条件适宜可发生多次再侵染。冷凉、多湿的环境下,病菌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当温度16℃左右、湿度95%以上时,分生孢子萌发最快,可完成初侵染。当温度22℃时,湿度在90%以上,病害极易出现流行高峰。
(四)防治措施
(1)地块选择与处理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条件好的沙质黄壤缓坡地进行种植,忌连作。种植前,翻耕整地,每公顷施75~120kg石灰进行土壤消毒杀菌,作畦成厢后,厢面再用9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或浇泼,消毒杀菌。
(2)种球的无菌处理 选择色泽新鲜和须根发育良好的球茎栽培,鳞片有斑点、霉点和虫伤,底盘干腐、无须根的球茎不易留种。播种前,应对种球进行消毒处理,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15分钟,晾干后再种植。
(3)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落花和枯叶等病残组织,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田间病原菌的侵染来源。
(4)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施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4次。
二、百合根腐病
(一)症状
病原菌从肉质根或茎盘基部伤口侵入,造成盘基变褐腐烂。发病初期,植株生长缓慢,显著矮化,叶片短小;发病后期叶片自下而上黄化变紫、萎蔫干枯,最后整株叶片变成黄褐色,地上部分萎蔫枯死。病株几乎无基生根,根系呈水渍状,并有淡褐色斑点着生,严重时根系腐烂,茎生根较少。纵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重病植株茎基部缢缩,易折断。潮湿时病部有粉红色或白色霉层。
(二)病原
由半知菌亚门的一种或多种真菌侵染引起,有尖孢镰孢菌百合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lili、茄镰孢菌F. solani (Mart) Sacc.和串珠镰孢F.moniliforme Sheldon。报道较多的是百合尖镰孢和茄镰孢菌。
(1)百合尖镰孢 该菌气生菌丝绒状、粉白色、丰厚。产孢细胞短,单瓶梗,大小4.4~15.0μm×2.5~4.4μm。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大小5.0~12.6μm×2.5~3.6μm,大型分生孢子月芽形,稍弯,向两端比较均匀地逐渐变尖,基孢足跟明显,一般具1~6隔,多数3隔,大小23.0~56.6μm×3.0~5.0μm。厚垣孢子球形,单生、对生或串生,直径6.0~8.0μm。
(2)茄病镰孢 分生孢子散生或生于假头状孢子座、黏孢子团中,群集呈褐白色至土黄色或呈绿色至深褐色。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稍弯曲,两端较圆,多胞,具隔膜,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单生,球形或洋梨形。
(三)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鳞茎内或菌丝体、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春天的初侵染源。4月中旬开始发病,5月雨水多时发病数量急剧上升,5月中旬达到高峰。生长季节温度高、雨水多易发病。连作、地下害虫和根结线虫为害造成伤口多,发病重。
(四)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栽培前选择色泽新鲜和须根发育良好的球茎栽培;选择地势高、易排水的田块,采用高畦深沟的栽培模式,种植过程中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选择与水稻、花生等非百合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增施磷、钾肥,增加植株抗病力;播种前用15%氟菌唑乳油2000倍液浸泡种球15分钟。
(2)药剂拌土 播种时可在定植穴内施药土,每公斤细沙土中加入50%福美双100g和30%恶霉灵水剂10mL,混匀后撒施于垄沟中。
(3)药剂灌根 在育苗期以1:1:200的比例施用波尔多预防液;在发病初期用50%代森铵2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隔7~10天,重复灌溉2~3次。
三、百合疫病
(一)症状
病菌主要侵害茎、叶、花、鳞片和球根,以叶片发生较普遍。叶片染病后,初为水渍状小斑,扩展成灰绿色大斑,逐渐扩展至叶基部,潮湿时病斑变褐缢缩,植株上部枯死,常倒伏死亡,上有白色霉层;茎部染病,初生水渍状褐色腐烂,逐渐向上、下扩展,加重茎部腐烂,致植株倒折或枯死;花染病,呈软腐状;球根、鳞片染病,初生油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呈灰褐色软腐,潮湿时生白色霉状物。
(二)病原
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的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和恶疫霉P.cactorum。恶疫霉气生菌丝白色,无隔,稍微分枝;孢子囊光滑,倒梨形、卵圆形或近球形,大小30~62μm×21~46μm,顶部有乳头状突起;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球形到卵圆形,光滑,平均直径19.3~38.7μm;卵孢子球形,黄色,平均直径14~34.8μm。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卵孢子或厚垣孢子萌发,侵染寄主形成初侵染,降雨多,空气、土壤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大量游动孢子囊,孢子囊萌发形成游动孢子,或孢子囊直接形成芽管,通过雨水飞溅引起再侵染,短期能造成病害大发生。天气潮湿,地块排水不良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
(四)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首先对土壤进行消毒,用移栽灵(20%恶霉·稻瘟灵)乳油2000倍液进行浇施。栽培前选择色泽新鲜和须根发育良好的球茎栽培。可用25%咪鲜胺乳油4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再种植。
(2)栽培防治 发现病株及时挖除,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田间病菌侵染来源;加强肥水管理,在种植过程中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化学防治 发病前,使用68.75%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喷施预防,发病初期使用52.5%恶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15天喷施1次,连续用药3~4次。
四、百合炭疽病
(一)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百合花和茎。叶片病斑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周围黄褐色,病健交界明显,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圈。花瓣被害产生淡红色近圆形病斑。茎部受害病斑长条形,后期病部产生大量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鳞茎受害,初期为淡红色不规则病斑,逐渐变为红褐色。
(二)病原
病原为百合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ilii Plakidas。该菌分生孢子盘单生,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直,顶端渐细。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新月形,中央有1~2个油球,大小17.94~19.24μm×3.4~4.0μm。附着胞近圆形,淡褐色,直径7.02~7.8μm。
(三)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内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引起初侵染。田间发病后,病组织上又形成分生孢子,形成再侵染。鳞茎在储藏过程中也可继续发病。鳞茎受潮、受冻、受伤易发病。
(四)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栽培前选择色泽新鲜和须根发育良好的球茎栽培,栽培前,使用50%苯来特1000倍液浸泡20分钟后再种植。
(2)栽培防治 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田间病菌侵染来源;避免连作,加强肥水管理,种植过程中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
(3)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以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喷雾防治。
五、百合病毒病
(一)症状
症状类型多样,常见的有:
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绿相间的斑驳花叶,有时出现坏死斑,严重时叶片卷曲、畸形,皱缩成舟形叶或形成线叶,花变形,甚至花蕾不开放。
坏死斑型:多在叶片上产生褪绿斑驳或出现坏死斑。
环斑型:多出现小型蚀纹形坏死斑,植物无主干,无花或发育不良。
丛簇型:染病植株呈丛簇状,叶片呈浅绿色或浅黄色,产生条斑或斑驳。幼叶向下卷曲,扭曲,全株矮化。
(二)病原
迄今为止国内外报道侵染百合的病毒有20余种,在我国危害重、发病广的病毒主要有3种: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LSV属香石竹潜隐病毒属Carlavirus,病毒颗粒呈略弯曲线状,大小635~650nm×15~18nm,只侵染百合科植物,单独侵染一般无明显症状,常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引起花叶、畸形、坏死斑等症状。CMV属于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病毒粒体为正二十面体的球形,直径20~30nm,引起百合花叶、斑驳、畸形症状。LMoV属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病毒粒体呈螺旋对称的弯曲线状,引起百合叶片出现斑驳条纹甚至坏死斑症状,后期花、叶片卷曲畸形。
(三)发病规律
百合病毒均可在带毒鳞茎、珠芽内越冬,翌年使用鳞茎、珠芽进行无性繁殖时发病。也可通过汁液摩擦、蚜虫传毒。田间蚜虫数量多,病害严重。
(四)防治措施
(1)栽培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种植,使用无病毒鳞茎进行无性繁殖,或使用脱毒苗种植;病害早期,拔出病株,防治病害蔓延;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加抗病能力;注意农机、器械消毒,避免通过机械损伤和人工操作传播。
(2)药剂防治 使用黄板诱杀蚜虫,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0%醚菊酯悬浮剂喷雾等灭杀蚜虫,以避免虫媒传毒;发病初期期施用抗毒增抗剂抑制病害发展,可选用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王蓉 丁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