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风雨统万城
拓跋焘听说赫连勃勃病死的消息,便将攻夏之事提上了议事日程。他召集大臣们商议,上次站出来反对拓跋嗣伐宋的崔浩这次成了“主战派”,倒是德高望重的老臣长孙嵩对此表示坚决反对,一直喋喋不休,搞得拓跋焘很生气,他把长孙嵩在职期间贪污腐化的事情当众抖了出来,并以此令武士将长孙嵩的头按在地下,羞辱一番,这才让其闭了嘴。
长孙嵩是什么人?北魏王朝的开国元勋,拓跋嗣在位时,位列“八公”之首。拓跋焘这样做,多少有些杀鸡给猴看的意思,为的是树立威信。
始光三年(426年)九月,拓跋焘动手了。
他下令司空奚斤率军南下攻打军事重镇蒲坂,另一员大将周几进攻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他自己率大军奔袭大夏的国都统万城。
统万城位于今天陕西靖边县境内,南靠无定河,北临毛乌素沙漠,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修建这座宏大城池,是赫连勃勃暴虐一生的集中反映。
义熙九年,志得意满的赫连勃勃决定修建一座雄伟的国都,他表示自己志在统一天下,统治万邦,因此将国都命名为“统万城”,他派自己的救命恩人叱干阿利作为总监工,征发十万胡人、汉人来筑城。
叱干阿利获得如此重任,除了他的忠诚外,更因他的工作态度,史载“阿利性尤工巧,然残忍刻暴”,就是说工作上要求精益求精,但手段却极为残忍。他曾经监造过武器,只要呈送给他看过的武器,做工的工匠一定会有人被杀掉,因为他的验收标准很是苛刻,弓箭射不进铠甲的,就杀掉做弓的工匠,反之如果射进去,做铠甲的则倒了霉,这样一来,杀掉了数千名工匠,但武器的性能却大为提升。
叱干阿利修筑统万城也照方抓药,他让人用蒸过的土修筑城墙,城墙完工一段,就以铁锥试验,如果锥子能插入一寸,就杀掉筑墙的工匠,并将其一并筑入墙中,想必杀掉了不少工匠,城墙也变成了“人墙”。
以这样极为残忍的方式修筑的统万城,想必工程质量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拓跋焘在到达统万城之前,首先要跨越一道天险——黄河。
当年他爷爷拓跋珪在追击后燕军队时,面对黄河曾经一筹莫展,关键时刻一股强大的冷空气到来,使得黄河迅速封冻,拓跋珪才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参合陂大捷”,几十年后,当拓跋焘率领大军到达渡口君子津时,又来了一股寒流,黄河水被冻得结结实实,拓跋焘得以顺利渡河,直奔统万城而来。
寒流好像和拓跋家沾亲带故,总是在关键时刻“显身手”,西伯利亚寒流似乎可以改名为“拓跋寒流”了。
始光三年冬至日,拓跋焘率大军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统万城下,而此时大夏皇帝赫连昌正在大宴群臣。
赫连昌听闻北魏来袭,感到很是错愕,虽然听说拓跋焘很厉害,但双方从未交过手,不知道拓跋焘到底有几把刷子,于是他将酒杯暂时放下,率军出城迎敌,准备破敌后回来继续喝,大有一股“温酒斩华雄”的豪迈劲儿。
遗憾的是,赫连昌把定位彻底搞反了,他不是那个英武的“关云长”,拓跋焘更不是那个倒霉的“华雄”,抱着必胜信心的赫连昌,刚出城和拓跋焘的北魏军接上火,就知道大事不好,赶紧拔腿开溜,退回城内。
赫连昌知道自己遇到了“苦主”,不过也无所谓,统万城足够坚固,只要不主动出击,躲在城里非常安全,想必拓跋焘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果不其然,拓跋焘统领的只是两万骑兵,面对固若金汤的统万城,实在找不到什么攻城良方,他对众将说,“统万城是强攻不下的,来年我与诸位一起再来攻城”,然后在统万城周边抢掠一番,带着战利品撤回平城。
东方不亮西方亮,拓跋焘对统万城一筹莫展时,奚斤、周几带领的北魏军却颇为顺利,突破潼关天险,进入关中地区。夏国蒲坂守将赫连乙斗派使者去统万城求援,正赶上拓跋焘率军围攻,使者远远看到北魏大军,以为统万城已经失陷,赶忙回来报告赫连乙斗,他一听吓得六神无主,弃城逃到长安,驻守长安的是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助兴,他听到统万城被攻克,万分惊恐,两人一合计保命要紧,于是放弃长安,一口气跑到了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魏军队就这样几乎没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长安城。
赫连昌对赫连助兴的表现很失望,没过多久,他派自己另一个弟弟赫连定率两万兵马南下,意图重新夺回长安。拓跋焘有着狐狸般的嗅觉,他听闻赫连定带领一部分军队离开统万城,顿时觉得平灭夏国的良机来了。
拓跋焘充分吸取上次的经验教训,做好战前准备,他下令在阴山砍伐树木,制作大量攻城器械,同时派使者到刘宋,与南边这个王朝搞好关系,避免受到南北夹击。
始光四年(427年)夏天,拓跋焘又一次亲率大军,向统万城扑来,他很顺利从君子津渡过黄河,走到拔邻山(今内蒙古准格尔境内)时,拓跋焘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那便是丢掉所有辎重和器具,带着三万骑兵去攻打统万城。
在群臣看来,这显然是瞎胡闹,上次就是因为骑兵无法攻城而撤退,同样的错误不能一犯再犯,于是他们纷纷劝谏道:“统万城异常坚固,我军轻装前进,无法攻下城池,又得不到物资供应,会陷入两难境地,不如带着步兵和攻城器具一起进攻。”
拓跋焘不是愣头青,他这样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此他解释道:“我们长途跋涉而来,就是为与敌人决战。如果带着攻城器具,敌人怎么会出城交战?如果无法攻克统万城,将会真正陷入进退两难境地。敌人看到我军只有骑兵,必然会掉以轻心,如果我军故意示弱,引蛇出洞,敌人很可能上当,只要一出城,我军就有把握战胜之。之所以有如此信心,是因为我们的将士离家千里,背后有黄河天险切断我们的退路,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三万骑兵攻城自然不够,但用来与出城之敌决战,则绰绰有余。”
拓跋焘将所有希望寄托于赫连昌能出城决战。但谈何容易,赫连昌有了上次的教训,肯定不会轻易上当,不过在拓跋焘看来,能否上当取决于诱饵是否足够诱人。
拓跋焘来到统万城下前,把大部队隐藏在山谷中,故意只带少数骑兵到城下挑战,赫连昌并没有上当。一计不成再来一计,拓跋焘派人“叛逃”到统万城里,故意向赫连昌泄露“绝密”军事情报,那便是北魏军久攻不下,现在粮草殆尽,而且兵力确实不多,正是出城消灭拓跋焘的绝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本来“横下一条心,坚守统万城”的赫连昌得到这个情报,心里变得躁动起来,全歼拓跋焘的机会就在眼前,他实在不愿意就这样轻易放弃。
第二天,紧闭许久的城门终于打开,赫连昌带着三万骑兵出击了。
盼星星盼月亮,拓跋焘终于等来了这一刻,既然拉开序幕,那一切都要按照他导演的剧情进行,拓跋焘主动示弱,带着一些骑兵假装败退,赫连昌一看果然如“叛徒”所言,北魏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于是紧追不舍。
从出城那刻起,赫连昌的失败已命中注定,这时连老天也出来帮倒忙,就在拓跋焘准备反击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一时间飞沙走石,谁都看不到谁,有人劝拓跋焘不如暂时退却,等风止了再进攻,但拓跋焘听从崔浩的建议,利用风势对夏军展开总攻。
拓跋焘太喜欢拼杀的感觉,不顾一切冲入敌阵,没想到马失前蹄,他从马上摔下来,命悬一线,亏得他身边的护卫拼死保护,才幸免于难,不过拓跋焘并没有因此被吓破胆,反而越战越勇,他重新上马后,依然神勇无比,接连击杀了十几个夏国骑兵。
胜负就在这一刻决定了。
赫连昌眼看败局已定,只能仓皇逃离战场,又急又悔的他竟然连回城的路也搞错了,只好带着少数残兵逃亡到上邽(今甘肃天水)。
拓跋焘杀得实在兴起,带着少数骑兵竟然一口气杀进了统万城,他们刚刚进城,就发现城门被关闭,顿时断绝了拓跋焘与后续大部队的联系。
看上去夏国守军要上演“瓮中捉鳖”的好戏。
但拓跋焘毕竟是拓跋焘,面对危局并不慌张,他带着手下趁着混乱冲到大夏皇宫的后宫,找来几件女人的裙子,结成绳索,系在长矛上,利用滑轮定律,成功地溜下城墙,侥幸逃脱。
第二天天一亮,统万城里的军士百姓没有看到皇帝赫连昌,于是谣言开始满天飞,有人说他被杀了,有人说他被俘了,有人说他被俘后被杀了,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开来,没过几日,统万城的大门被人打开,北魏军队顺利进城,没来得及逃走的王公贵族、嫔妃公主都成了俘虏,拓跋焘还收获了无数金银财宝和牲畜。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拓跋焘用他的智慧和勇猛,为这次统万城之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