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军对慈禧权力安全的威胁
八旗军是大清最早创立的军队,历史悠久、使命光荣,如今却也早已堕落不堪,战斗力直线下降。然而,八旗军也有一项朝廷其他军队永远无法比拟的优势——驻扎北京。
北京城内的军队统称为禁卫军,除了少量作为巡捕的绿营军,其余都是八旗,血统纯正、绝对忠诚,他们有一个专门的称号——禁旅八旗(而驻扎北京以外地方的八旗统称为驻防八旗)。禁旅八旗最主要的职责是保卫皇宫这个皇帝办公加居住场所的安全,以及颐和园等皇家娱乐场所的安全;然后是保卫内外城各道城门的安全并维护内外城的治安。为了了解禁旅八旗的主要分工和职责,我们有必要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北京这座城市的布局。
整个北京分为三大区域:宫城、皇城和京城。
宫城就是皇宫,也就是如今叫作“故宫”的地方,它又被称为紫禁城。皇上和他的后宫妃子们吃饭、睡觉、工作以及搞争风吃醋活动的地方非常之广大,又无比之庄严,处处有禁军把守,因此它是“禁城”。而“紫”指的是天上的紫微星(北极星),明亮的紫微星象征天帝的君临,因而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叫紫宫。作为天的儿子,皇上的禁城自然也是“紫宫”的一部分,于是它就叫“紫禁城”,正所谓“天上紫微宫,人间帝王城”。
皇宫有四个正门——南面的午门、北面的神武门,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华门和西华门。四周是高大的围墙,里面的人很难出来,外面的人更难进去,终年阴森恐怖。现在我们知道了,皇帝拥有这么一块几十万平方米的高档SOHO(家庭式办公室),并不值得我们羡慕,因为他根本不用去宗人府,自己就把自己给圈禁了。
围墙之外,又是一道更大一点儿的圈禁之地——皇城。这里是紫禁城的延伸,主要居民是内务府所属的包衣旗人,建筑大都是独门独院,楼间距很大,绿化很好,距离皇宫三分钟路程。皇城总共有四座门,城门之间又是高大的围墙,平时人们就是从这些门洞里进出的。
皇城围墙之外,才是跟普通老百姓有关的地方,它就是常说的“京城”。但即使是老百姓,也是有区别的。
京城分为两部分——内城和外城。皇城的围墙之外是内城,它是专门给满人和八旗子弟居住的,所以又叫满城或者鞑靼城(西方人称满人为鞑靼人)。内城的围墙之外,才是外城,这是汉人的居住区域,因此又称汉城。也就是说,如果那时也有手机,你在内城摇一摇,碰到的都是满人,你最好能说一口满语;你在外城摇一摇,碰到的则是汉人。所谓满汉有别,首先是住的差别。
内城的城墙上共有九座城门,比如北面的德胜门(专走兵车),南面的宣武门(专走囚车,拉出去就是菜市口),东面的朝阳门(正对着京杭大运河的终点通州,专走粮车),西面的西直门(正对着玉泉山,专走水车);而外城并不是环绕内城修建的,它只是建在内城以南的区域,北面为“尊”,所以北面是不能有的。内外城之间除了隔着一道围墙,还有一条护城河,而外城也是有城墙的,从最西边的广安门到最东边的东便门,总共有七座门。
好吧,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们要了解的并不是地理知识,而是北京的军事布局。从外城到皇宫,“北京城”总共有四座城墙,二十四座城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内九外七皇城四。这些城墙高大雄伟,最高处可达10米,顶部最厚竟然可达16米,并排走好几驾马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城墙修得如此高大坚固,自然不只是为了气派。
这是四道坚固异常的环形连体碉堡;因为高,所以很难爬上去;因为厚,所以很难炸开,事实上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炸药能够一举炸开北京的城墙。而每道城门的两侧还分布着箭楼,箭楼有好几层高,每一层都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射击孔,形成交叉火力俯射城门下的敌人,而在没有城门的地方,城墙上的城垛也能实现此功能。
硬件设施如此完美,大家自然要问:守卫它们的是什么人呢?
禁旅八旗的三大主力:神机营、武胜新队和步军营。
“神机营”这个名字来自明朝永乐年间,当时大家都还在拿着长矛大刀砍杀,而神机营已经拥有火器了。到了大清,神机营是以骑射为传统的八旗军里第一支装备步枪的军队。神机营责任重大,它守卫的是皇宫以及旁边最重要的皇家娱乐场所“三海”(北海、中海、南海)的安全,总兵力一万人,统领神机营的是庆亲王奕劻(他同时还是总理衙门首席大臣)。
奕劻并不是端王集团的人。其实在慈禧临朝训政之后,端王看到了通过废立夺权的机会,奕劻也看到了,他也是有儿子的,不过奕劻的这些儿子有一个硬伤——辈分太大。
当年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去世以后,慈禧立同治的堂弟爱新觉罗·载湉为新的光绪皇帝,朝中有个叫吴可读的死脑筋的御史坚决反对,最后自杀“尸谏”,意思是太后你为了掌权立同治皇帝的平辈为新皇,这不仅大违祖制,而且这不意味着清帝一脉就在你儿子这里断绝了吗,这要置你死去的儿子于何地啊?慈禧当时不得不发布了一道懿旨,昭告天下:光绪之后的新皇帝,要追认同治为老爸,让同治的香火也传下去。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新皇帝只能是光绪的下一辈——“溥”字辈。而奕劻却是“奕”字辈,光绪的上一辈,那么奕劻的儿子就是光绪的平辈,便当不成新皇帝了,这孩子倒霉。
奕劻的祖宗中当过皇帝的是乾隆(他为乾隆之重孙),而端王祖宗中当过皇帝的是乾隆的孙子道光,所以奕劻是皇族中的“远支”了。
估计正是因为他是皇族远支,儿子又没有可能当新皇帝,慈禧对奕劻才比较放心。1894年,奕劻顺利晋升至最高级别的亲王爵位,比端郡王载漪还高出一级,而自从晋升为亲王之后,奕劻知道他这辈子的核心工作就是不犯大的原则性错误,保护好自己,捞银子享受了。
事实上奕劻最大的特点就是贪财,而端王集团的废立,他自然是不会掺和的,掺和对他有什么好处?当然,他也不会去得罪这些皇族近支里的“少壮派”,得罪他们对他能有什么好处?只要慈禧那里过得去,他就安心当他的“神仙王爷”。
在神机营的外围,就是端王载漪亲自率领的“武胜新队”。武胜新队除了协助神机营保卫皇宫,主要负责保卫王爷亲贵集中居住的皇城的安全。
再往外,负责守卫和保障内外城治安的就是步军统领衙门,简称步军营。这是一支军备和警备混合的部队,总兵力超过三万人。步军营的最高领导叫“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步军统领”,当然,它还有一个更著名的名字——九门提督。
所谓“九门步军”包括的实际上不只是把守内城九门的八旗军,也包括守卫外城七门的八旗军,这支军队平时武装守卫着城门,战时还可以作战。而“巡捕五营”的士兵就是绿营兵,其职能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警察。也就是说,著名的九门提督单看职能,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北京武警总队队长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头衔很多,身上的城门钥匙更多,九门提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负责把北京之外的人放进来或者挡出去,如果这些人是军队,那就麻烦了。所以说,九门提督向来是朝中各大政治集团和利益派别必争的职位,不过他们争也没有用,这个人选是必须由皇帝亲自挑选和任命的,任命之前还必须谈一次话,反复考察之后再来点儿情感投资。慈禧任命的九门提督,就是戊戌变法时帮着去捉拿康有为等人的崇礼(满族),崇礼对慈禧来说还是基本可靠的。
现在看来,端王集团在北京城内能够掌控的只有区区一个武胜新队了,并且还夹在另外两大主力之间,并不能影响整个禁旅八旗,也并不足以兴风作浪,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
因为我们刚才只说了这些禁旅八旗的领导,而没有说军队的主要力量——士兵。
在大清开国之时,八旗士兵骁勇善战,也对皇帝忠心耿耿,然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最大的变化就是腐败。早在30多年前(1868年),当时为了平定捻军之乱,慈禧一度想用神机营御敌,派大臣检阅部队的时候,一个士兵竟然从马上摔落下来,摔断了腿骨。他说:“我是打磨厂卖臭豆腐的,哪能骑马?”
这就是八旗军中最常见的腐败:吃空饷。八旗子弟们只在军中占着名额,碰上阅兵或者打仗时就拉人凑数。其他的绿营兵就不用说了,他们虽然是汉兵,但早已经是被驯化了的汉兵,名为保护百姓安宁的巡捕,实际上却常常借着巡捕之名祸害百姓,竟然比八旗子弟还八旗子弟。
也就是说,北京城内的军队已经不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寄生虫。为什么要由一群寄生虫来守卫北京呢?只是因为他们血统纯正。他们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没有凝聚力,而平常他们的工作也无非就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唯一令他们感到紧张的时刻就是戊戌变法的时候。
当时光绪帝极端厌恶这群贪腐的寄生虫,试图剥夺八旗的特权,令他们将来“自谋生计”。这个消息一放出,立马就在禁旅八旗中炸了锅,光绪还没有实行这项变革,他们就已经把光绪恨得牙痒痒。从这个时候起,一个个脑满肠肥的八旗子弟就和高官厚禄的端王集团大臣有了一个出奇一致的想法:好好的变什么法?变法还不得变天?为什么要去学那些洋人、用那些汉臣?为什么不能选一个对满人好的人当皇帝,让大爷继续享受?
一拍即合。在大家都摸不准大清国的走向,都在担心自己的既得利益是否要失去的时候,一支腐朽堕落的旧式军队与一个充满阴谋的旧式政治集团一拍即合了。虽然八旗军和亲贵集团的结合并不是此时才有的,而是由于历史传统形成的。自大清开国以来,八旗军就一直或多或少地被各式各样的亲贵集团所掌控,但从来没有像如今的端王集团这样有如此广泛的基础。对于禁旅八旗来说,他们有了新的指望对象;而对于端王集团来说,他们有了实现政治阴谋的打手。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用得上,但有文攻武卫,这对于搞阴谋的人来说就俩字——踏实。
慈禧不得不警觉。事实上洋务运动30多年来,由于重用汉臣和触动了八旗的利益,八旗军的不满是一直存在的,对慈禧统治的威胁可以说也是一直存在的。但之前的慈禧之所以一直觉得“不足一虑”,不是因为满汉矛盾还不像现在这样突出,而是因为慈禧手中有一支完全可以制衡八旗军的军队——淮军。淮军虽然腐败,但对付更加腐败的八旗是绰绰有余的。
而随着甲午一战,一切都已经万劫不复了,淮军被打残,慈禧手中失去了制衡的力量。从权力安全的角度来说,慈禧必须着手打造一支新的制衡八旗军的军队,而这第一步,就是继李鸿章之后,在军方安插和提拔一个“自己人”,去组建和统率这支军队。
这个人,就是慈禧在终结戊戌变法、开始临朝训政之前调进京的荣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