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鲁士大帝:争霸战争与波斯开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希罗多德与色诺芬

精彩看点

波斯君主——奇妙的人性——波斯君主——波斯君主制的起源——希腊的共和制——希罗多德与色诺芬——希腊人的教育——公共事务的讨论方式——文学活动——孜孜不倦的少年希罗多德——商业交往——军事远征——希罗多德的旅行计划——希罗多德访问埃及——利比亚和直布罗陀海峡——希罗多德的亚洲之行——希罗多德返回希腊——对希罗多德的质疑——“经过修饰”的希罗多德游历——希罗多德的可信度受到质疑——偏见的根源——萨莫斯——帕特莫斯——奥林匹克——希罗多德在奥林匹亚——受追捧的历史——希罗多德在雅典——希罗多德的文学名望——色诺芬出生——小居鲁士——居鲁士的雄心壮志——居鲁士谋杀哥哥的企图——居鲁士造反——希腊援军——阿塔塞克西集结军队——战斗——居鲁士之杀戮——希腊将军们的谋杀——希腊人之险境——色诺芬的建议——万人大撤退——色诺芬引退——色诺芬的著述——希罗多德的和色诺芬的可信度——故事的重要性——本书的目标

居鲁士大帝不仅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建立者,而且是有史以来最富有、最伟大的君主。受奇妙人性的影响,尽管人们普遍地、本能地厌恶被他人操纵、控制,但是许多世纪以来,还是有成千上万的人联合起来,一起去拥护某个大家族的代表人物实行独裁。在某种情况下,他会堂而皇之,绝对不负责任地凌驾于百姓之上。为了侍奉他、守护他,百姓甘为牛马,即使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即使要忍受无穷无尽的屈辱,也在所不惜。在那片伟大的土地上,受百姓拥护、得百姓膜拜的他便是独一无二的,可以随意地让百姓去做任何事情,哪怕是让他们去死,哪怕是让他们作恶。在盛行君主制的波斯帝国,这种情况就真实地存在着。

回顾历史,尽管年代久远,但是,从波斯的君主制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历史的波澜壮阔。约在公元前五百年,这股浪潮在亚洲、波斯湾和里海之间汹涌而出、滚滚向前,一直奔流了几个世纪。在阿斯提阿格斯及其继任者在位期间,君主制达到了顶峰,居鲁士便是第一位被这股浪潮推举到顶峰的君主。他勇敢、优雅地站立在了历史的潮头浪尖,在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即使到了现在,依然吸引着全世界无数的崇拜者。我们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创立了君主制,或者说是君主制成全了他,本书将对此展开全面的论述。

和东方波斯君主制并存的是西方希腊的共和制,共和制城邦规模不大,但效率很高,充满活力。希腊有一套易学易用的文字,而波斯则没有这样的文字,他们的文字需要专门的人,经过专门的研究才能理解。这种文字并不容易书写,书写速度也很慢,普通人也无法阅读。在波斯,掌握文字的是宗教的神父,他们用文字来记录神秘事件或者撰写宗教书籍——这些东西也是他们的国家档案馆中保存的唯一材料。与周边国家只有正式的政府记录不同,因为文字的简便性,希腊人可以用他们的文字记录下当时发生的各种大事,还可以生动细致地描述景色和人物,而且,普通人可以很容易地阅读它们。于是,希腊作家就成了历史学家,他们不仅记录了希腊的历史,也记录了周边国家的历史,让它们广为流传。因此,虽然希腊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因为灭亡而遗失了几乎所有的档案记录,但是因为希腊几代作家的辛苦劳作,希腊作家记录的许多历史得以保存并流传,使得两千多年来的人们能够继续阅读它们,了解历史。

图为一块残缺的浮雕,上面的人物为居鲁士大帝

有两位希腊历史学家记录了有关居鲁士的历史,他们是希罗多德和色诺芬,不过,这两位作家的记录不尽相同。我们究竟该相信谁的说法呢?读者们也只能见仁见智。因此,我们在此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权威的历史学家。虽然他们二人记录的某些历史相互冲突,但是,他们的记录依然为我们提供了追溯历史的线索。

希罗多德是一位哲学家和学者,色诺芬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前者游览了很多国家,一辈子都在追求知识、独自研究知识,后者则指挥军队,熟练巧妙、干劲十足地进行了军事远征,声名远扬。他们二人都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中,都取得了显赫的地位@@@在去世前,他们都已经取得了骄人的功绩,他们的历史著作也已广为人知。他们的精力同样充沛,魄力十足地走向了冒险而又不失浪漫的职业之路,只不过,希罗多德的路是旅行,色诺芬的路是战争。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图为希罗多德的半身雕像

公元前484年,即本书的传主居鲁士大帝去世约五十年后,希罗多德出生,他的出生地是希腊城邦加里亚的哈利卡纳苏斯城。加里亚位于小亚细亚的西南部,靠近爱琴海岸。

当时,希腊的教育方式与周边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其他国家,贵族青年所要接受的是军事性训练,以及马术、体育和其他技能,他们的教育目的是让这些年轻人拥有男子汉气概,让他们既可以赢得公共运动会上的各种比赛,又可以上阵与敌人搏杀。而在希腊,他们的教育项目不仅包括这些,还会根据阶层,给予不同的青年良好的心智教育,这是希腊的教育传统。在希腊,年轻人会学习文字、阅读,会学习语言结构和语言哲学,会学习诗歌、演讲,会学习国家的历史。因此,整个希腊都弥漫着一股探索知识并乐在其中的气氛。

在希腊,最常见的景象便是:演讲家们站在演讲台上,为了向观众传播某种观点并说服他们,或者为了激发他们对某事的兴趣,而对着大批观众进行演讲,而那些观众中也乐在其中。

在一些公共庆典中,希腊人不仅会举办诸如摔跤、赛跑、游戏以及各种军事活动等项目,还会进行一些文学活动,而这也是大众娱乐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文学活动中,人们会观看到希腊悲剧,会听到诗歌朗诵——如颂歌和抒情诗演唱;他们还会听到人们对英雄的歌颂——歌颂他们在战争中取得的丰功伟绩;演讲家们也会向人们讲述他们周边国家的地理、历史等东西。

可以说,希腊人从孩提时代起便在接受这些活动的熏陶了,很小的时候,他们便跟着喝彩,学习着去欣赏这一切。当然了,因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以及想法,所以这些文学活动对每个人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这些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少年希罗多德,在他的心灵深处烙印下了深深的痕迹:年轻的他深受鼓舞,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成年之后,他开始雄心勃勃地探求新的事物,并在重大的集会上与他的同胞们交流他所发现的事情、所习得的知识;后来,他更是决心外出旅行,在周游世界之后,再回来向自己的同胞们讲述他的所见所闻。

一块残破的浮雕,描绘了古希腊人战斗的场景。出土于今土耳其西南部的哈利卡纳苏斯城遗址

那个时代,地中海沿岸的周边国家主要依靠海路交往——当然了,陆路交流也是存在的,而和平年间,交往的主力是来往于各国的商队。这些商队在地中海的海路上,依靠船只往来于各个国家之间,既带去其他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和人文风情等信息,又将这个国家的情况传播到其他国家。

战争的交流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如果是进行军事远征的话,远征军的指挥官和随行人员会记录下征途上的一些情况,也会简单描述一下途中所遇到的国家,不过,这种记录和描述的情况都比较简单,流传下来的内容也相对较少。如果有外敌入侵的话,被侵略的国家便会记录下侵略者的情况,而且这种记录更加真实、更加可靠。相对来说,相比于商人的记录,军事指挥官和军队随行人员的记录更加系统、更加规范。但是,即使这两种情况相互结合,传播来的信息仍然不充足,仍然无法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古希腊时期的船只,出自古代石棺上的石刻

因此,希罗多德便周游地中海沿岸以及亚洲腹地的诸多国家,考察其地理情况,调查探究其国的历史与制度、其民的行为与风俗习惯,记录下他们的娱乐活动。于是,他将发挥他的所学,在一个广阔的天地里去旅行、去探究。

希罗多德首先去了埃及。在此之前,因为当地政府的警惕和戒备,埃及处于一种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的状态。但是,在当时,因为一些最新的政治改革(以后我还要特别提到它),埃及已经打开了国门,允许外国人进入埃及,而希罗多德就是利用这个机会的第一人。

在埃及游历期间,希罗多德遍访埃及古迹,详细地了解了埃及的历史,考察了埃及的政治及社会状况,观察了他认为他的同胞们感兴趣的其他事情。与此同时,他还把自己的见闻付诸文字,写成了笔记。离开埃及后,他一路向西,沿着地中海的整个南海岸,经过了利比亚,一直来到了直布罗陀海峡。在此期间,他仔仔细细地记录了观察到的一切,不准备放过任何信息。

在古代,人们认为直布罗陀海峡便是地球的最西端,于是,我们这位旅行者希罗多德到了直布罗陀海峡之后,就掉头往东了。之后,他游览了推罗,地中海东岸国家腓尼基的几个城市,然后继续往东走,来到了亚述和巴比伦。正是在那儿,他获得了与米底人和波斯人,以及与居鲁士相关的历史信息。在这些国家待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又通过陆路来到了亚洲的中心地带。当时,人们认为塞西亚是地球的最东端,希罗多德从那里继续前行,进入到了这个遥远国度里几乎人迹罕至的荒野。正如他所想的一般,这里远离爱琴海的文明之光,能激起同胞们的好奇心。之后,他转道北上,游历多瑙河北边的几个国家后,经由伊庇鲁斯和马其顿回到了埃及。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一次旅行相当于探索了全部未知的世界。

在认真仔细地研究了希罗多德的游记之后,现代的许多学者都怀疑他游记的真实性,不过,希罗多德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在希腊的大型公共集会上朗读他所写的东西,吸引同胞的注意,所以,他有充足的理由将它们写得更加有趣。在他的游记中,他记录了他在大自然中充满诗意的冒险,无论是短途旅行,还是长途跋涉,他都讲得有声有色。西塞罗在评价希罗多德的作品时称赞道:“希罗多德是第一位能够有声有色地叙述历史的作家。”人们往往以希罗多德所引用的大量材料来自于他的臆想而批评他,有些人更是说,在他公开宣称的那些他已经全面、彻底地探索过的国家中,他恐怕有一半以上都没有去过。但是,另外一些人则从他那些详细记录的细微之处,发现了一些他确实去过那些地方的真凭实据。总而言之,从希罗多德生活的时代开始,人们就一直在争论他记录的可信度这个问题,后来,这些人还专门成立了一些团体,不过,这些团体的观点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有人封希罗多德为“历史之父”;而有些人则说根据他的“功劳”,他更应该被称为“谎言之父”。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要么支持这一边,要么支持那一边;要么相信这边的观点,要么相信那边的观点。但是,也还是有些头脑冷静的人的,他们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一般人只是在看热闹,而他们则在综合两方的观点,从两方激烈的争论中发现真相。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尽管希罗多德在自己的记录中做了很多的润色,但是,他的记录大体上是真实不虚的——这也正如西塞罗所说的那样,希罗多德有声有色地记录了历史。而考虑到当时的写作环境,润色修饰其实是难以避免的。

虽然我们无法详细地了解希罗多德回到家乡之后的详细生活,但是我们知道,回到家乡后,他陷入了麻烦之中——他被卷入了政治纷争。之后,既可以说他逃亡了,也可以说他被流放了,总之,他来到了距加里亚不远的萨莫斯岛上。正是在隐居地,他完成了他的历史著作,这部作品共有九卷希罗多德的作品为《历史》,又名《希波战争史》,原本并没有分卷,不过后来亚力山大城的校注家们把它分成了具有明显主题的9卷,并且分别以希腊神话中的九位缪司(即分管各门艺术的女神)的名字作为各卷的标题。——译者注,分别以九位神的名字命名。帕特莫斯与这部伟大作品的诞生地萨莫斯岛相距不远,几百年后,帕特莫斯也迎来了一位放逐者——福音传教士约翰,而在那里,约翰用希罗多得使用的语言和文字撰写了《启示录》。

完成了前面几卷作品的撰写工作之后,希罗多德带着手稿去了奥林匹亚,当时,奥林匹亚正在举办第八十一届奥林匹克竞赛。奥林匹克竞赛每四年举行一次,在竞赛期间,奥林匹亚会举办场面宏大的竞技、表演、展览以及游行等活动,四面八方的人都会前来观看竞赛以及其他表演活动,还会亲身参与其中。奥林匹亚城位于希腊的西部,不过,现在那里并没有留下什么可以纪念的遗迹,只有占地面积几亩的杂乱废墟。

一幅雕版画,古希腊时期的奥林匹亚

在前往奥林匹亚之前,他的游历以及他个人的名声已经传播开来了,因此,当他到达奥林匹亚时,他便发现当地的人们希望他能够讲一讲自己的见闻。于是,他从自己的记录中选取了大量的精彩片段,并把它们朗读给听众们,然后迎来了大片的喝彩与掌声。当时,奥林匹亚聚集了希腊众多的政治家、将军、哲学家以及学者,所以希罗多德一下子便出名了。因为他的同胞们对他所讲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所以,在高兴之余,希罗多德决定努力完成他的历史作品。

不过,直到十二年后,他的写作计划才最终完成还有一种说法说希罗多德直到去世都没有真正完成《历史》的撰写工作。——译者注。然后,他去了雅典,当时,雅典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在那儿,他又出现在公众面前,朗读了他作品中的另一些精选片段,引来了比以前更多的赞叹和掌声。不过,在朗读前,希罗多德有选择地挑选了一些他认为最有可能激发希腊听众兴趣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为希腊人在对外战争中的英勇行为和表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希罗多德对历史的书写可能不太客观公正,他可能还会认为历史学家和别人有所不同。

因为希罗多德主要讲述了雅典人以及他们祖先的英勇事迹,所以雅典人非常高兴。因为他记录了雅典的历史、事迹,所以他们认为他于雅典有恩,因此,他们不仅给他无尽的掌声,还给他一笔酬金。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希罗多德继续享受着他的作品带给他的崇高荣誉——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荣誉有增无减。

色诺芬是另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我们前面说过了,他是一名将军,因此,他的成名之路与作为历史名人的希罗多德有所不同。色诺芬出生于雅典,比希罗多德小大约三十岁,也就是说,当希罗多德进行历史写作的时候,色诺芬还是个孩子。大概在其二十二岁的时候,色诺芬参加了一次著名的军事远征。这支希腊远征军的统帅为克利尔库斯,他们远征的目的地是小亚细亚。不过,希腊远征军是被雇佣的,而雇佣他们的正是这次远征的实际组织者小居鲁士——他的名字与本书的传主居鲁士大帝同名,不过,他晚于居鲁士大帝约一百五十年,为了区分二人,人们一般称其为小居鲁士。

小居鲁士远征的最终目标是自己的哥哥——当时的波斯国王阿塔塞克西,他准备发动叛乱,推翻自己的哥哥,登上波斯的王位。不过,当时小居鲁士并没有把自己邪恶的目的告诉远征军,甚至没有向远征军的将领们透露,所以这支远征军的军官和士兵们根本不知道这次远征宄竟要做什么。

阿塔塞克西在位期间发行的金币,上面的人物为阿塔塞克西

当时,小居鲁士正值年轻力壮、血气方刚之时,按照安排,当他的父亲去世后,应该由他的哥哥、他父亲的长子阿塔塞克西来继任波斯王位,但是野心勃勃的小居鲁士不愿意屈居哥哥之下@@@他想取而代之。他的母亲是个狡猾且不讲原则的女人,因为小居鲁士是她最小也最宠的儿子,所以她也支持小居鲁士篡夺波斯王位。因为母亲的纵容,小居鲁士更加肆无忌惮了。据说,他曾企图在他哥哥的加冕礼上刺杀他,不过,因为有人发现了他的阴谋,所以刺杀计划失败了。不过,他的哥哥宽宏大量地饶恕了他,不仅没有以谋反罪惩罚他,还让他去管理小亚细亚。但是,为了以武力夺取王位,小居鲁士立刻开始组建军队,准备发动叛乱。为了进行必要的军事准备,他找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首先,他假装与邻国发生矛盾,然后,他又给身为国王的哥哥写了许多封信,在信中虚情假意地表示了他非常担心他哥哥的安危,并提出准备帮助哥哥解决外敌的要求。最终,国王被蒙蔽了,他既没有约束小居鲁士组建军队这件事,又没有对他的军队设防,他似乎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国家会如同之前的巴比伦一样被征服。

当时,在小居鲁士麾下服务的希腊远征军大约有一万三千人,色诺芬就是这支远征军中一位比较年轻的将军。据说,小居鲁士自己还拥有一万人马,尽管那个时代希腊人以他们的勇气、纪律、耐力、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而闻名,但是小居鲁士认为,他麾下的这支万人部队才是真正的精锐。部队渡过达达尼尔海峡,穿过土耳其,进入小亚细亚,来到了此地西南部著名的关口奇里乞亚。奇里乞亚是夹在群山和大海之间的一个峡谷,也是通往波斯地区及更远地方的唯一通道。希腊人一直在怀疑,他们的对手可能是波斯国王,行至那里后,他们的怀疑得到了证实。于是,他们拒绝前进。他们不愿前进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因叛国不忠而使良心受到谴责。在历史上的任何时代,士兵们都不会因为执行长官下达的命令而感到良心不安。希腊士兵很愿意完成这项或者任何一项任务,只是要他们叛乱谋反,他们觉得风险太大,所以他们要求得到更多的酬金。小居鲁士接受了他们的要求,在做了相应的安排后,部队继续前进。

阿塔塞克西集结了波斯的全部兵力——据说有一百多万人——去迎战,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突然出现在巴比伦平原上,就阵容而言是十分震撼的。当夜幕降临,一天的战斗结束后,阿塔塞克西征服了所有对抗他们的军队。而此时,后面的希腊人还在认为,小居鲁士战无不胜。直到第二天,波斯营地来的传令兵告诉他们,除了他们,小居鲁士的其他部队都被打败了,士兵们已经四散逃走,小居鲁士也授首了,而他们必须无条件投降。这时候,希腊人才醒悟过来。

希腊人拒绝投降。他们立刻紧张地组织起来,在原地尽可能地构筑了防御工事,准备拼死抵抗。他们只有一万多人,但波斯人似乎觉得他们是一块硬骨头,因此,他们决定和这支希腊远征军进行谈判,给他们提一些条件之后,便让他们和平返回希腊。双方谈判了一天又一天,直接谈了两三周,在这段时间里,波斯人友好地表示要以慷慨的方式对待希腊人,因此,希腊人慢慢地放松了警惕。最后,在一次宴会上,波斯人策划的阴谋发动了-他们直接扣押了克利尔库斯和希腊的领军将领们,将他们变成了俘虏,还以叛逆的名义处死了这些人。当这一消息传到希腊军营地的时候,全军一片愕然,几乎陷入了混乱状态。他们被困敌国中心,离家两千多英里,附近的敌军人数是他们的百倍,而且他们还没有粮食供给,没有马匹,也没有钱财。他们必须跋山涉水,克服困难重重,才能最终回到自己的祖国。而且,如果他们向敌人投降的话,等待他们的将是令人绝望而痛苦的奴隶生活。

小居鲁士之死。一位英国画家绘于19世纪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色诺芬把营地里幸存下来的军官召集了起来:首先,他鼓励他们不要绝望;接着,他又提议挑选几个指挥官代替已经被波斯人杀害的统帅和将领;最后,他建议在组成了新的领导机构后,他们应该马上动身返回希腊。这些建议都被采纳了,他自己也被选为总指挥。在他的领导下,尽管百倍于他们的敌人不断地攻击他们,还牢牢地咬住他们的后军和两翼,费尽心机地想包围、俘虏他们,但是,他们仍然克服了回程途中的无数艰难险阻,经过两百一十五天的艰苦跋涉之后,终于回到了希腊。

色诺芬,雅典人,古希腊历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公元前401年,色诺芬参加希腊雇佣军助小居鲁士争夺波斯王位,未遂,次年经过艰苦卓绝的行军从巴比伦返回雅典。图为色诺芬所率领的古希腊雇佣军抵达黑海之滨的情景。赫尔曼沃格尔绘于19世纪

此事史称“万人大撤退”,一直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军事成就之一。也因为此事,色诺芬取得了双丰收:第一,因为他的军事才能,他获得了永不磨灭的军事声望;第二,后来他写了一本书即《长征记》。——译者注记录下了这次远征与撤退,而这本书给他带来了文学上持久的声誉。我们上面所讲的故事,就是色诺芬在书中的自述。

过了一段时间,色诺芬作为军事指挥官重返亚洲,而且在其他战役中大显身手,还拥有非常好的运气。最后,他在奥林匹亚附近修建了一栋富丽堂皇的别墅,并在那儿隐居,也是在那儿,他读到了希罗多德的著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希罗多德在这一领域的努力获得了成功,因此,受希罗多德成功的影响,色诺芬也进入这一领域。在后半生,他致力于各种历史传记的写作,并有不少作品流传了下来,这其中,最重要的为以下两部:第一部是记录他在小居鲁士麾下远征的《长征记》,第二部是记录了与居鲁士大帝相关的传奇或传说的《居鲁士劝学录》。我们对波斯君主制的所有认知,几乎都来源于这本著作,以及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

色诺芬的头部雕像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希罗多德和色诺芬记录了有关波斯君主的故事,至于这些故事的真实性与真实程度,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一千八百年来,世世代代的人们所读、所听的故事是什么,而不是考虑这个故事是不是真实的,这种观点很适用于历史,尤其是古代史。也就是说,相比于故事记录的事件本身,天才们所写的故事对人类的影响要更大一些,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而希罗多德和色诺芬笔下的居鲁士大帝便是其中一例。

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那些历史事件本身早已不那么重要,或者说没什么意义,记录事件并流传广泛的故事更重要。且不管这些故事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是公正的还是有所偏袒的,且不管它们记录的是千真万确的,还是经过了润色渲染的,既然它们能在每个时代,每个国家广泛流传,在每个人心灵和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每个文明国家的文学作品增色不少,那么,对每个博识的人来说,这些故事显然更加重要。总之,对我们来说,真正的居鲁士远不如希罗多德和色诺芬笔下的居鲁士重要,因此,本卷中作者打算要讲的是他们笔下的故事。我相信读者们会理解,本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精确讲述居鲁士真实的生活和所作所为,而是忠实地总结过去两千多年流传下来的有关居鲁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