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广告实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5 第三方广告监测公司

简单来说,广告监测公司提供的是投放、效果数据的统计监测服务。广告主是流量的买方,媒体或投放渠道是流量的卖方,监测任务一般由第三方机构来担任。

国内市场代表性的第三方监测公司包括Admaster、秒针、TalkingData等,还有移动端市场的谷歌DoubleClick、国双科技、传漾、Sizmek等。此外,国内还有独立的第三方广告验证公司,其中以Adbug(荷格科技)为代表。

下面以Admaster、秒针和TalkingData为例,横向对比三家的服务差异。

2.5.1 监测服务能力对比

监测服务能力上,三家公司基于数据积累的不同(PC、移动、OTT等)及业务基因的区别(品牌、效果),提供的服务有所区别,详情见表2-1。

表2-1 监测服务能力对比

除了跨屏监测、OTV专属的剧监测和iGRP(互联网总收视率)外,上述其他监测服务对信息流广告也是有效的。

实际的信息流广告合作中,监测指标范围既要看广告主与监测公司的协议要求,也要看媒体支持的监测范围。一般来说,信息流广告最常用的监测服务是曝光、点击和转化监测。

我们看一下在信息流广告方面上述三家公司监测能力上的相同和不同点。

■ 相同点

曝光和点击监测,即统计曝光与点击数据差异,是监测公司提供的基础服务,三家公司都有。

三家公司均提供了转化监测、站内监测及反作弊监测。

■ 不同点

三家公司在转化监测和反作弊监测上的技术方案不同,从而指标数据也不一样。

其中,排重点击、区分激活自然量和激活推广量,为TD公司基于SDK方案独有的。

基于PC技术的引流归因和基于SDK技术的效果归因,三家都有,区别在于Admaster、秒针在PC端的积累大于TD,而在移动端效果数据上的积累则反之。

剧监测、KOL监测、舆情监测和跨屏监测,是Admaster和秒针基于品牌传播诉求首先支持的;TD在2018年开始服务品牌广告主后增补了相关服务能力。

因OTV投放的品牌需求,Admaster还推出了iGRP监测服务。

媒体入口覆盖上,偏品牌监测的第三方公司Admaster与秒针,会力求全渠道覆盖;而具有效果监测基因的TD则专注于移动端入口监测,如表2-2所示。

表2-2 媒体入口覆盖对比

2.5.2 监测指标差异

三家公司的监测指标都比较完备。其中,TD初期只做移动端监测,在2018年服务品牌业务后才逐渐提供Mix Reach(跨屏触达)、CPQL(有效线索成本)、CPUV(单人覆盖成本)三个指标;而Admaster、秒针未提供深度转化率的监测。具体三家公司的检测指标横向对比可参考表2-3。

表2-3 监测指标对比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公司经营范围的变化,上述监测服务范围及支持的指标体系可能会发生变化,读者应以公司实际披露出来的资料为准。

依然是以这三家监测公司为代表来说明其变化。2019年,Admaster和秒针已合并进入明略科技,并从业务范围上做了拆分——秒针业务依然是以监测和数据服务为主,Admaster的业务则转向社交洞察解决方案。而TD从监测和数据上,迅速向全场景覆盖发展,在效果和品牌服务监测领域持续推出不同的产品。

如上所述,监测公司在积累了数据之后,已陆续转型为监测加数据再加技术服务类公司。这里边除了上面具有代表性的三家外,还有一些借着从监测到数据服务赛道切换的机会快速崛起的玩家,比如Adbug、热云等。

严格来说,Adbug的业务起源不是数据监测,其主要的服务是为广告主提供独立的第三方广告验证,包括品牌安全、广告可见度、流量质量度等。Adbug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需要广告投放审计的广告主。不过从技术逻辑上,Adbug与监测公司是类似的,因而也可以获取广告投放后的数据。

2018年10月,Adbug推出了名为“广告查查”的互联网广告搜索引擎,其定位类似于广告行业的“天眼查”。“广告查查”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对广告透明度有需求的广告主——这也是近年来不可逆转的趋势。

“广告查查”同时也提供创意查询服务。不仅仅是Adbug,随着信息流广告对于创意需求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公司推出创意数据服务。其中,很大一部分公司的数据来源和技术积累都是来自于之前的广告监测或验证服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