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深圳自身的情况来看
深圳建设创意城市,实际上可以理解为“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过程。所谓“被动”,就是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深圳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土地空间等方面的紧约束,城市的传统经济动能逐步衰落或失效,需要新的理念和产业来支撑其进一步的发展。在这种倒逼的形势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智慧型产业,自然成为深圳谋求突围的首选。而所谓“主动”,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深圳一直以改革创新为己任,一直以“敢为天下先”的姿态立足于城市之林。这种彰显创新、创造、创意的移民文化和个性特色,与创意城市具有内在的吻合。特别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为我们建设创意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建设创意之城,是深圳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
建设创意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既有助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也有助于为城市居民提供宜居的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生活,还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从深圳的实践来看,建设创意城市应该要面对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必须解决创意能力的问题,主要策略是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对于蕴含和体现人类意志、智慧、思想和精神的文化,更需要创新。因为物质产品可以重复制造、批量生产,这是积累物质财富的主要手段;但是文化作为精神产品,重复就意味着停滞,精神财富的积累,需要的是不断创新。而城市的创新,说到底就是文化的创新。
(1)文化创新,首先是理念的创新。
深圳在文化改革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坚持解放思想、理念先行,相继提出了文化立市、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维护国家文化主权,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文化等一系列新的文化理念,以理念创新推动实践创新。这种理念的创新,构成城市发展的价值根基,一旦形成共识,就很容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驱动力,从而促使深圳保持着先锋城市的底色,影响整座城市的走向。
(2)文化创新,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
作为全国首批九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之一,深圳的文化改革走在全国的前面,一个管理科学、运营有序、投入多元、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化体制正在形成,深圳也先后两次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正是改革而形成的新体制带来了文化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使深圳在创造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当然,我们的改革任务远没有完成。
(3)文化创新,还需要发展模式上的创新。
近年来,深圳的文化产业之所以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成功探索出“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新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文化+科技”模式,充分发挥了深圳高科技城市的优势,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色和基本路径,极大提升了深圳文化的创造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2.必须解决创意经济的问题,主要策略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纵观当今有影响力的创意城市,无一不是坐落在创意经济最集中、最发达的地区,并都以其独具特色的创意经济而闻名世界。即使经济总量不大,但单位面积的产出都非常高,文化创意产业优势非常明显。发达的创意经济在创造丰厚利润的同时,又解决了城市劳动力就业、资源环境压力等难题,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在衡量城市创意经济的发展程度时,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量的要求,即创意产业的产值是否达到其所在城市产值的一定比重,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是质的要求,即创意产业是否成为城市的主导性产业,并引领和支配着其他产业的转型和提升。
深圳在建设创意城市的进程中,高度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早在2003年就提出并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726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7.6%,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创意经济的“质”与“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整体国际竞争力不够强;产业原创能力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等。前不久,深圳出台了《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政策,这是全国第一部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制定的规划,也是第一部规划与政策同步制定、同步实施的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内容丰富,力度也很大。从今年(2012年)开始,深圳每年将拿出5亿元专项资金,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新媒体及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目标是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14.5%,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如果这个目标可以实现,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质”与“量”就可以有新的跃进,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的创意经济强市。
3.必须解决创意平台的问题,主要策略是自觉融入国际创意主流。
创意城市是开放型的城市,是符合国际潮流、为世界所能接受、富有吸引力的城市,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创意城市的。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全球创意城市联盟”,在全球范围内力推创意城市的发展,成为国际上最权威最重要的创意城市合作组织。截至目前,这个联盟已经吸纳了超过二十座城市为成员,包括了文学创意之都、电影创意之都、音乐创意之都、设计创意之都、媒体艺术创意之都、民间艺术创意之都和烹饪美食创意之都等各类主题的创意城市,构成了一幅全球文化创意图谱,每年都有十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城市申请加入。
对深圳来讲,解决创意平台,就是巩固和提升“设计之都”的品牌。深圳在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第七个、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称号,实现了中国城市参与国际创意设计组织的突破。前不久,“全球创意城市联盟”成立了一个由五个城市代表组成的创意城市网络联盟委员会,深圳获得亚洲唯一席位,成为五个成员之一。但是,获得这些荣誉称号并不意味着创意城市建设已经大功告成,而仅仅表示被认可具有了建设创意城市的基础,并有资格在“创意城市网络”这一平台上展现城市自身的创意风采和创意成果,同时与其他网络成员进行交流和分享。深圳非常珍惜这个荣誉和平台,专门成立了“设计之都”推广办公室和创意文化中心,将每年的12月7日定为“深圳市创意设计日”,开展“创意十二月活动”,举办国际设计论坛,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深圳创意新锐奖”,等等,接下来,还将推动成立“设计之都推广联合会”、建立设计博物馆等。总的考虑就是,通过“设计之都”这个品牌,以此为支点撬动全社会的创意设计资源,发出我们的声音,展示我们的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4.必须解决创意环境的问题,主要策略是营造“以人为本”“人城相融”的良好氛围。
最早提出“创意城市”理念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坎农,他的核心观念就是“以人为本”地发展城市,人和城市之间是互相依存关系,人创造了城市,宜居的城市又吸引着人,形成良性互动关系。观察所有的国际创意城市,我们都会发现,创意城市十分需要一个宽容、宽松和公平、民主的城市氛围。只有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创意人才、企业和创意产业的交流、融合。在这样的环境需求中,人文环境和法治环境显得特别重要。
文化多样性直接影响城市的创意活力,而多元化的文化创意活动则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建设创意之都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强国的人文环境。深圳这几年有意识地举办“读书月”“创意十二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等品牌文化活动,以及各类大奖赛、会展、节庆、论坛、传统庆典等,就是要让市民和社会团体直接参与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和体验,这不仅能够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增加文化的多样性,而且可以激发民间个体创意活力,为城市积累文化资本。
在创意城市建设上,无论是政府主导模式、民间主导模式,还是政府与民间共同推动模式,创意城市的法律体系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必须有法律的“铁线”作保障,特别是要有严密完整和高效运转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城市创新的意识很强,但保护的观念仍比较薄弱;创意的成果很多,而保护的举措却比较少。这是制约我们走出国门与世界级城市对话、竞争的一个关键问题,如果不能切实加以改进,我们的创意根基就不牢固,创意活力也不长久。因此,必须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贯穿创意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做到创意与保护同等重视、同样力度、同步推进、同时见效。
建设创意之城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百年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和长期坚持。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除了上述提到的之外,还有创意政策、创意人才、创意空间、创意交流、创意考评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未来城市的发展有多种路径选择,但创意城市建设是总体趋势和主流之一。深圳这几年在建设创意城市上做了一些探索,但只是刚刚起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载2012年第1期《中国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