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种教法:高绩效培训师精进之道(HPTTT)
- 王志刚
- 3538字
- 2024-11-02 17:31:41
必要的拨乱反正
培训师就是讲师,也是演讲者,更可能是引导师
我经常听到大家混用“培训师”“讲师”“演讲者”“引导师”这几个词,似乎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区别。其实理解这几个词的定义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利于你在具体情景下觉察自己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定位,对于你期望目标的达成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这些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告知。这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即我把我知道的内容告诉你,但告知的方式非常多。在培训中,如何输入新知也是非常有技巧的。我们将在后续的章节中详细阐述。
(2)分享。这也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分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既包含诀窍、技巧等经验方法,也包括痛点、走过的弯路等心得体会,给听众以启发和反思。
(3)参与。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让在场的人员参与进来,一起研讨,一起活动,一起构建知识体系,而不只是单向输出。这种方式还有一个好处,即成人不和自己的数据打架,也就是说,如果学员自己表达了培训中的某些观点,而这些观点正好是培训内容的一部分,他们就会认同培训的内容,而且容易令人获得认同感和价值感。
(4)影响。这是学习的目的。因为学习并不意味着学习本身,而是要学以致用。这似乎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很多人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期望通过培训来影响他人,从而使他人发生改变。
小测试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与培训师的相关角色有什么关联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小游戏(见图1-2)。请大家将左框的内容与右框的内容连接起来,同一内容可以连一条,也可以连多条。
图1-2 培训师角色连线游戏
请将书倒过来看答案。
1.讲师
讲师的主要工作是告知和分享,往往是单向的传输。讲师与学员的互动相对较少。从教学方法来看,讲师更多地使用讲授法,当然也包括一些提问和反馈。偏知识类的课程主要使用这种方式,因为这类课程的学员特别多,互动很难。这时,讲师的角色就类似“演员”,更多地关注讲师自身,如何演绎得更吸引人、更好地表达内容和逻辑,使学员更受益。
2.演讲者
演讲者的主要工作与讲师类似,单向传输较多,所以国内往往把演讲者与讲师混为一谈,其实是需要区分的。从国外的经验看,美国会把培训圈和演讲圈区分开来,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使用不同的演示方法和技巧。这是比较科学的,因为受众的出发点有很多不同。
首先,时间要求不同。演讲者往往时间更短,甚至只有几分钟的时间;而讲师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演讲者。
其次,受众和场地不同。演讲的受众更为宽泛,可以是任何人,无论是上级、工作伙伴,还是家庭成员。演讲可以在任何场地进行,无论是大剧院、办公室,还是家庭场所。而讲师的受众小得多,授课的场地也有限。
最后,内容要求不同。演讲者的内容要求非常凝练,无论是有准备的演讲还是即兴演讲,其核心都是要表达观点。例如,马丁·路德·金发表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其核心内容是关于黑人民族平等的,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表达观点往往需要设计,需要更具说服力的逻辑、论证和结论。而讲师所表达内容的范围更广,只要能够达成课程目标,对学员受益的内容都可以选择和采纳。
3.培训师
培训师的主要工作不仅包括告知和分享,还包括参与,往往是双向的传输。培训师与学员的互动相对较多。从教学方法来看,培训师会使用多元授课方式,使学员更多地参与课程进行过程中。培训师教授的内容较多偏技能类,学员不仅要知道原理,还要会用。这类课程是成人培训中最主要的需求,所以,培训师对于学员的人数往往有限制,这与需要大量的互动反馈和练习有关。这时,培训师的角色就类似“导演”,最重要的是关注学员的参与,觉察他们的困惑,给予针对性的反馈,目的不只是教授内容,更是让学员学会应用。所以,培训师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过程。培训师最难的是觉察自己的身份,特别是什么时候需要“闭嘴”,让学员成为课堂舞台的中心。培训师还要影响学员,这才是学习的目的。因为学习并不意味着学习本身,而是要学以致用。
4.引导师
引导师的主要工作是参与和影响,而没有内容的输出。这个过程往往是双向的,所以引导师掌握更多的是参与的技术,其核心价值观是“中立”,让学员来创造内容。所以引导师最重要的作用是,使用参与技术让学员自身解决问题;引导师最重要的能力是,选择合适的引导技术,影响学员更好地解决真实问题。引导师的角色经常在工作坊相关培训中使用。
这些角色没有好坏和高低之分,在一个培训课程中,有可能同时存在这些角色。关键是我们有觉察角色的能力,特别是在不同的情景下,自我觉察该以什么角色面对学员。因为每个角色背后,都跟学员的需求和认知相关,这决定了你在课堂上能否自如,能否让学员学有所成。
我曾经遇到过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是给150多名管培生讲“批评的沟通艺术”这门课程。我非常清楚这是一门偏技能的课程,需要所有学员参与进来,并进行一对一的反馈,以达到他们掌握相关技能的目的。而给我的时间只有半天,我不可能让150多名学员都练习到,并且一对一进行反馈和辅导。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如果不能参与,我的角色就不能是培训师,要转换成讲师,扮演“演员”的角色,主要讲授和分享知识,至于他们如何用,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了。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我的一个资深伙伴,她说:“做演员这个想法不好,毕竟这是个技能类课程。你这是以老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员为中心。”
我非常认同她的看法,我说:“150人,半天时间,需要都练习到,且要有反馈,我无法作为一名‘导演’(参与)。”
她笑了笑,说:“我相信你一定有办法。”
后来,我从讲授这门课程的兼职内训师团队里招募了15名内训师。为了在课堂上让大家的授课内容保持一致,我还编写了《培训师手册》,并针对性地做了一天课程辅导。课程当天,我把150名学员拆成15组,每名兼职内训师带10名学员,在小组内担任培训师,对自己的10名学员进行指导和反馈,而我的身份也变了,只管控课程流程,即承担引导师的角色,所有的课程练习和一对一反馈都由小组内的培训师完成。
这个课程结束后,内训师都很激动,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而学员也觉得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用到所学,课后的反馈特别好。
所以,我一直觉得培训师要具备觉察角色和自由互换的能力。这种能力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角色互换,而是一种选择,在合适的情景下选择合适的角色。例如,什么样的讲授方式更合适,什么样的培训方式更佳,什么时候选择特别中立的引导师角色。为了让你更直观地理解这些角色,可以参考图1-3,它是根据《从困境走向成功》一书整理而来的。
图1-3 不同角色的逻辑
培训和指导是一回事
我们也经常把“培训”和“指导”混为一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小练习
你打算训练你家的鹦鹉,让它每天见到客人都会说“你好”;当客人走时,它会说“欢迎下次光临或者再见”。你将:
□ 培训你家的鹦鹉 □ 指导你家的鹦鹉
你选择培训,还是指导?这就涉及大家对这两种方式的理解了,因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
我经常去一家全国性的连锁超市,无论是在哪个城市,我进去的时候,所有店员都会说相同的话:“欢迎光临,请问你需要点什么?”这是培训得好,还是指导得好呢?有一次我在买东西,正好他们的店长在给店员做指示,她说的那句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我后来给那个被指示的店员添了乱。
店长说:“我们是按照咖啡杯来计算咖啡营业额的,所以,咖啡杯不能装其他饮品。如果杯子有耗损,需要按流程登记。”然后她就离开了。
5分钟以后,我突然想喝热茶。因为上了半天的课,我感觉嗓子都干了,需要热饮。但是,我没有带杯子,我也听到了店长跟店员的对话,于是便跟店员说:“我可以买一个咖啡纸杯吗?因为我不想喝咖啡,我怕喝了更渴,我想用咖啡杯装茶。”
“先生,对不起,我们的咖啡杯都是有数的,不能单独卖。你要不点一杯咖啡吧?”她真诚地说道。
“我不想喝咖啡,但又想要杯子,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她很为难地看着我,两个眼珠子拼命打转。她似乎有了决断,于是跟我说:“先生,我经常看到你光顾我们的超市,我建议你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那里有一个买一赠一的券。你可以先买一件你正好要买的物品,我可以用我的权限,帮你再申请一份赠送的咖啡,至于后续咖啡杯如何处理,你自己决定。你看可以吗?”
我觉得她的办法挺好,我可以把咖啡送给培训助理(他自带了杯子),而且可以拿到一个比较大的纸杯,正好装热茶。我回复店员说:“太好啦。”然后,我又接着说:“你们培训得真到位,连这种情况都考虑到了。”
她回复说:“先生,我们培训课上没有讲过这方面的内容。我要按照店长的指示来,又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也是临时想到的。”
我说:“做事灵活,真的太棒啦!”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小练习的答案应是培训你家的鹦鹉,而不是指导你家的鹦鹉。你看出培训和指导有什么区别了吗?两者的区别如图1-4所示。
图1-4 培训和指导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