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心理学家指出,在说服的过程中,对一点的反复强化、暗示、刺激,会使对方以此为基础,加深对你的印象。
一个人反复接受几次相同的刺激,这种刺激就会在意识中留下某种“痕迹”。但如果仅仅是单纯地“反复”,那么就犹如“米糠中钉钉”,不过徒劳一场。所以,要把这种暗示效果用于那些有先入之见的人时,必须考虑到对方是否是根据个人的经历,使自己的先入之见得到“强化”的。
这一点在广告宣传中最常用到,现在在电视台或楼宇电视上投放的广告都是重复的,有时在一天当中,你能听到很多次。这些广告也许是你讨厌的,但它们却进入了你的潜意识里,一旦你真的想要购买这类商品,它们便会及时跳出来,成为你的参考。例如,如果你经常听到“带有足球标志的书店”“车站旁边的餐厅”,等等,那么久而久之,你会不知不觉地对它们产生一种亲切感。
当对方一直秉持某种观念时,通过突出与对方的先入之见相反的事物给他加深印象会更有效。有一个拥有歌唱家梦想的年轻人去拜访一位作曲家,作曲家将他拒之门外。于是这个年轻人就每天都来作曲家门前,如此坚持了几个月,最后作曲家终于接待了他。这看起来似乎与说服无关,但是可以说这符合“通过重复加深印象”的道理。年轻人通过将自己例外化,用行动告诉作曲家“我与其他志愿者不同”,由此打破了作曲家的先入之见。
这种通过重复来加深印象的说服之所以奏效,是因为它在给对方心理带来一种“暗示作用”的同时,还可以让对方建立一种对你有利的“新观念”。
美国语言学家说:同一个音节或文法结构的重复会给人带来强烈的感化力。例如,林肯最有名的语言是“来自人民的为人民的人民政府”。如果只是为了更简洁地表达意思,只说“人民的政府”就可以了,但是,林肯三次重复使用了“人民”这个词,所以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感化力。
这种“重复一点的效果”在电影镜头中也可以常常看到。例如,认为自己算不上美人的女性在被男友多次称赞“你的眼睛真美”之后,她便开始觉得自己很漂亮,进而更加倾心于这位男友。这种强化实际上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给对方植入并加深“新的观念”。
客观地讲,接收到相同的资讯,会让人形成一种它们确实很重要的错觉,因而潜意识地将它们在大脑中储存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对方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优秀的交际高手,都会不断地使用“反复性的暗示”。
“反复性的暗示”有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一是重复相同的语句;二是换汤不换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观念。已故美国大政治家柏修安说:“如果你自己还没有明了那个问题,你绝对无法令别人来明了那个问题。反之,你对那个问题越是认识清楚,你把那个问题传达到别人心里也越是容易。”第二句话,就是第一句话的重述。我们所讲的“反复性的暗示”也是一种重述性的“部分刺激”。当你说第二句话的时候,对方还没有功夫来细细地辨别一下你究竟是不是在重复,反而觉得这样一解释,就显得格外清楚了。
可见,要想让对方对你印象深刻,从而缓慢地说服对方,你就可以遵循这一原则:向他反复地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