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活着
余华在《活着》的中文版自序写道“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一位作家,只有追求内心的本我、真我,他才能摆脱一切的困扰,达到现实与理想的结合,达到作品灵魂的饱满性。一位优秀的作家,他的小说是具有时代气息,具有灵魂的,能让读者在阅读时穿越到该境界当中去,身临其境,已是书中人。
最好的作品不是词藻多么华丽,而是内容的充分性、代表性和具有时代性。一部作品,没有代表性,盲目地跟随,显地千篇一律,没有代表性,创意性,这样的作品又有什么生命力呢?
一部作品,最起码的是作者渗透了多少自己的灵魂,时代的气息。文章是否是活的,小说是否是具有生命力的,取决于作者怎么去理顺文章或者小说的脉络,这就像是人体的血管,只有里面的血液流动了,人才会活了。作者对文章投进去的思想就是文章的灵魂,灵魂是决定是否有代表性,是否有生命力。
记得初中的时候,我写了一篇作文,因为没有用心去写,被老师批评了一下。
老师在评语上写着:缺乏真情实感,语言不通,生搬硬套,不够新颖。
那时候,我的作文并没有融入自己的感情,显得很机械化,没有自己的特色。
近些年来,网文非常受到大众的欢迎。于是就出现的一大堆网络小说,特别是修真类,很多网络作家开始进攻修真类小说,有一部分另辟渠道,以主人翁开挂人生为主笔进行展开小说等等。在这些小说中,有一些是以模仿为主,我曾经读过一些,当我读完了一些修真这一类小说之后,我发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一些作者为了蹭一下名气,有意模仿比较经典有名气的小说,那时候,我进行了对比,发现他们模仿到了形,却模仿不了意。结果模仿成了四不像,一部小说形似而缺少的意,缺少了灵魂,就这样被模仿成了四不像。
这里我并不是针对任何人,只是这样的现象是存在的,我只不过举个例子。一部作品就好像一个人,人具有独特性,那么作品也是具有独特性,那怕他们是四胞胎,他们形似而内在的灵魂却不一样,作品亦是如此。尽管,一位作家写不同的作品,他所灌输的思想和时代气息也是不尽相同的,因为作品还具有时间性,阶段性,这也是取决于作者。
千篇一律的模仿,作品没有了灵魂,那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生命力是及其短暂的。当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我们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要融入什么元素进去?怎么样才能让读者喜欢?怎么样才深受读者热爱?而不是为了博得眼球而写作,这样的思想注定你的写作之路不遥远。如果写出来的作品不伦不类,过于肤浅,没有太深刻的含义,没有追求内心,那么这样的作品又有何意义呢?
作品是否是活着的,我觉得最主要的一点是你的写作是为了谁而写?如果你的写作是为了读者而写,那么你就会在作品中渗入读者所喜欢的元素,你的内心世界就不能完全打开;如果你是为自己写,那么你就会追随本心,打开内心的世界,为自己开辟一片天地,而你带给读者的将是你内心独特的世界,而是你打造独一无二的内心空间。
在我开始萌生写作的想法时,我就在想,如果我写的文章没有读者会怎么办?自己又不是专业的,自己的知识面还是比较窄,写出来的东西可能比较生硬,读起了比较枯燥,吸引不了读者。有时候就想着自己也写写悬疑或者修真类的小说,但开始写的时候发现自己对文字的推敲还不够,这样是写不好的,就算写出来了,小说的灵魂却没有充分的流露出来,读者也品味不出来。
当我有这些顾虑的时候,我就反问我自己,既然自己写出来的作品不能受大众的喜爱,那么我为何不为自己写,就写一部类似日记的随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完完全全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也就不会太过于生搬硬套,最起码融入了自己的灵魂,所想所感,对于我来说,我写的东西是活着的,虽然活得普普通通,但起码也是有灵魂的。有灵魂的作品,只有细心地去品读,才能发现书海中的美与和谐。
心灵鸡汤太多,人就会活在了理想之中,走不出现实。所以说,小说灌输的心灵鸡汤不能太多。适当的才是好的,太过于饱满,就会溢出来了,就像挑一桶水,你不能把水打满了,不然水就会溅出来了。
人活着有活着的意义,小说活着,文章也是如此,也应该有它存在的意义。哗众取宠的东西只是一时受到人们的欢迎,待人们醒悟之后,就会唾之弃之。真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着,太过于虚无缥缈,就显得不真实,而本质上的真实就是追求内心的真我。活着活着,也许我们慢慢地就忘记了为什么而活着,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有的人说活着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还有的人说活着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可到头来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了,越活越糊涂,慢慢地就忘记自己为什么要活着,就是因为害怕死亡吗?人的宿命是难逃一死,可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是可以选择如何去精彩地活着。生生世世,春去秋来,花开花落,都是一个轮回,而我们也身处于其中。
活着,每一种东西都有生命的气息,有的是真真实实的生命,有的是被赋予了生命性质的东西,但不管是哪种东西,都有其活着的意义,正所谓存在即合理。存在的东西,必然有它存在的意义,要不然也就不会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万物有法则,遵循自然法则,我们才能更好地挖掘“活着”的价值和意义。书籍也有生命,当一位作家赋予了它生命的时候,它的价值就在其灵魂形成过程中,慢慢地体现出来。而我们生而为人,便不负为人之道,为人处世,讲究的是真实,只有真实才能真正地活着。
不管是什么,活着才是实现价值的前提,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价值。小说是否有生命力,取决于作者,只有了生命力,才能活着,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人只有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自己怎么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活着。碌碌无为,人生没有目标,好吃懒做,偷鸡摸狗,这样的人不能说是意义上的活着,因为他就像没有了灵魂一样。
生命不在长短,而在于是否有意义,人生短暂,我们要努力去活着每个人心中,心中有爱,到处是美好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