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育儿百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新生儿,萌萌的

[体格发育监测标准]

爱的寄语

成长记事本

宝宝趣事

[宝宝智能发育记录]

大动作发育

1.宝宝不能自己改变身体的姿势

2.俯卧时,头会转向一侧,骨盆会抬得高高的。下颌能短时间地离开床面

3.仰卧时,头会转向一侧,同一侧的上下肢伸直,另一侧的上下肢屈曲

4.拉着宝宝的手腕坐起,宝宝的头就会向前倾,如果握住宝宝双手,边逗引边轻拉起,宝宝的头就会向后仰

5.手托起宝宝的胸腹部,面向下悬空,宝宝的头和下肢会自然下垂

精细动作发育

1.宝宝的手经常握成小拳头,如果触碰宝宝的手掌,宝宝的手就会紧紧地握成小拳头

2.宝宝握成拳头的小手,其拇指放在其他手指的外面

视觉发育

1.半个月以后,宝宝对距离50厘米的光亮可以看到,眼球会追随转动

2.新生儿的视觉发育较弱,视物不清楚,但对光是有反应的,眼球的转动无目的

听力发育

1.醒着时,近旁10~15厘米处发出响声,可使四肢活动突然停止,好像在注意聆听

2.新生儿喜欢听妈妈的声音,不喜欢听过响的声音和噪声

语言能力发育

1.能自动发出各种细小的喉音

2.面部没有表情,还没有直接的注意能力

3.与宝宝说话时,宝宝会注视成人的面孔,停止啼哭,甚至能点头

4.当宝宝啼哭时,成人过来安慰,宝宝会停

作息时间安排

1.新生儿每天需睡18~20个小时。出生后,宝宝睡眠节律未养成,夜间尽量少打扰,喂奶间隔时间由2~3个小时逐渐延长至4~5个小时,尽量使宝宝晚上多睡白天少睡,尽快和成人生活节律同步

2.让宝宝上床的时间最好在晚上7~8点之间,这样就能保证宝宝睡眠时间

大小便训练

1.新生儿第一天的尿量一般为10~30毫升。出生后36小时之内排尿都属正常现象。随着哺乳、摄入水分的增加,宝宝的尿量逐渐增加,每天可达10次以上,每天总量可达100~300毫升,满月前后每天可达250~450毫升

2.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12小时会排胎便。胎便呈深绿色、黑绿色或黑色黏稠糊状,一般需要3~4天可排尽。喂配方奶的宝宝大便呈淡黄色,且多为成形便,常有便秘现象。而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为金黄色,呈糊状,每天1~4次,甚至更多

小测试(1~2个月)

智能开发效果测试

测试分析

1、2、4题测认知能力,应得30分;3、5题测精细动作,应得20分;6、7题测语言能力,应得20分;8题测社交能力,应得12分;9题测自理能力,应得8分;10、11、12题测大肌肉运动,应得20分。总分在110分以上为优秀,90~110分为正常,70分以下为暂时落后。哪一道题若在合格以下,可进行再次练习。若哪一道题在合格以上,可跨过本阶段的练习,先练习下一个阶段的试题,使优势更加明显。

[最佳喂养方案]

坚持母乳喂养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最理想的营养来源莫过于母乳了。因为母乳的营养价值高,且其所含的各种营养素的比例搭配适宜。母乳中还含有多种特殊的营养成分,如乳铁蛋白、牛磺酸、钙、磷等,母乳中所含的这些物质及比例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以及增强抵抗力等都有益。母乳近乎无菌,而且卫生、方便、经济,所以对宝宝来说,母乳是最好的食物,它的营养价值远远高于任何其他代乳品。

母乳无可替代

尽早开奶

宝宝出生后半小时,新妈妈就可以进行开奶了。

最初,乳汁的量非常少,但通过宝宝的吸吮会使新妈妈的乳头神经末梢得到刺激,通知大脑快速分泌催乳素,从而使乳汁大量泌出。如果不给宝宝尽快开奶,就会影响正常泌乳反射的建立,使乳汁分泌越来越少。同时,也不利于新妈妈子宫的恢复。

哺乳的次数、时间与哺乳量

1~3天的宝宝,按需哺乳,每次10~15分钟(要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则,根据个体差异而定)。

4~14天的宝宝,每2~3小时哺乳一次,每次15~20分钟,哺乳量为30~90毫升(要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则,根据个体差异而定)。

15~30天的宝宝,每隔3小时哺乳一次,每次15~20分钟。哺乳时间可安排在上午6时、9时、12时;下午3时、6时、9时及夜间12时、后半夜3时,每次哺乳量为70~100毫升。

母乳喂哺的正确姿势

摇篮式

在有扶手的椅子上坐直,将孩子抱在怀里,用前臂和手掌托着孩子的身体和头部。喂右侧时用左手托,喂左侧时用右手托。放在乳房下的手呈U形,不要弯腰,也不要探身,而是让孩子贴近你的乳房。这是早期喂奶的理想方式。

橄榄球式

让宝宝躺在你身体的一侧,用前臂支撑宝宝的背,让他的颈和头枕在你的手上。如果你刚刚结束剖宫产手术,那么这是一个很合适的姿势,因为这样对伤口的压力很小。

侧卧式

你可以在床上侧卧,让宝宝的脸朝向你,将宝宝的头枕在臂弯上,使他的嘴和你的乳头保持水平。用枕头支撑住宝宝后背。如果是在剖宫产术后,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姿势。

教会新生儿吮吸母乳

宝宝第一次吮吸妈妈乳头时小嘴含接姿势要正确,如果第一次就错误吮吸,未来再要纠正的话则困难较大。

母子腹部相贴

开始哺乳时用乳头触碰宝宝的嘴唇,此时宝宝会把嘴张开。让乳头尽可能深地放入宝宝口内,使宝宝身体靠近自己,并且使其腹部面向并接触你的腹部。

含住乳晕部分

在宝宝的嘴唇和牙龈要包住乳晕(乳头周围的深色区域)。一定不要让宝宝只用嘴唇含住或吸吮乳头,这样可以避免妈妈的不舒适感。如果宝宝吃奶位置正确,嘴唇应该在外面,而不是内收到牙龈上。

不要堵住宝宝的鼻子

在可以看到宝宝的下颚在来回动,并且听到轻微的吞咽声。宝宝的鼻子会接触乳房,但是可以呼吸到足够的空气。

如果觉得疼痛,说明姿势错了,可将宝宝的嘴从乳头上移开,再试一次。将手指轻轻放在宝宝的嘴角让宝宝停止吮吸乳房。

妈妈积极预防乳腺炎

在哺乳期,妈妈很容易由于乳腺瘀积、输乳管堵塞等原因诱发乳腺炎。因此妈妈要保持良好的休息,而且也要排空乳汁。不能哺乳时,应用吸奶器将乳汁排空。

母乳不足时怎么办

如何判断母乳不足

与配方奶不同的是母乳的量是没法目测的,因此很多的妈妈常常担心宝宝吃不饱,怕宝宝营养跟不上会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

在出生后的第1个月里,如果宝宝每天体重增加30克,那么就说明乳汁足够宝宝所需了。

如果母乳不足,就只能用配方奶代替

如果母乳不足,可适当用配方奶加以补充。妈妈在给宝宝哺喂配方奶时,也要像喂母乳时那样将宝宝抱在怀里,边喂宝宝喝奶边温柔地跟他说话,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关爱。

防止宝宝吐奶的方法

坐在膝盖上:让宝宝坐在膝盖上,然后用一只手撑住宝宝头部和胸部,用另一只手轻轻地拍打后背。

把宝宝的脸部贴在妈妈的胸前:把宝宝的脸部贴在妈妈的胸前,然后轻轻地抚摸后背。由于妈妈的腹部挤压到宝宝的腹部,因此宝宝很容易就会打嗝排出气体。

将宝宝扛在肩膀上:抱住宝宝,然后扛在肩膀上,使宝宝的腹部贴到妈妈的肩膀上。由于宝宝的腹部受到肩膀的挤压,因此容易打嗝。

采取混合喂养

在混合喂养时,首先要让宝宝吃母乳,宝宝吃完母乳还哭闹,不要紧接着喂配方奶,应先抱起宝宝,轻拍后背,听到“嗝”的声音后放下,如果还是哭闹再喂配方奶。通常母乳在早上、中午的时候比较充沛,可以不用补充配方奶。配方奶仅在傍晚或夜间补充就可以了。

人工喂养

怎样冲泡配方奶

将沸腾的开水冷却至40℃,然后马上将开水注入奶瓶中,或用开水和事先晾好的凉白开兑至40℃的温水。水量按照奶粉罐上的说明,如一平匙奶粉兑30毫升水或60毫升水计算。

1.将热开水与凉白开混合,使之温度在40℃左右,然后按所需要的量注入奶瓶中。

2.按照配方奶的说明进行添加(一平匙奶粉兑30~60毫升的水,具体要求见奶粉罐)。

3.轻轻地摇晃加入奶粉的奶瓶,使奶粉充分溶解于水中。摇晃时易产生气泡,要多加注意。

4.用手腕的内侧感觉温度的高低,稍感温热即可。若过热可用流水冲凉。

注意冲泡温度

冲泡奶粉时千万不要在奶瓶中先放奶粉,再加热开水,最后加凉白开。因为如果水温在60℃以上,会破坏配方奶中的维生素C。

配方奶的哺乳方法

1.确认奶嘴没有堵塞注意查看奶嘴是否堵塞或者流出的速度过慢。如果将奶瓶倒置时呈现“啪嗒啪嗒”的滴奶声就是正确的。

2.抱着哺乳喂配方奶时最常用的姿势就是横抱。和喂母乳时一样,也要边注视着宝宝,边叫着宝宝的名字喝奶。

3.让宝宝含住奶嘴的根部喂母乳时,宝宝要含住妈妈的乳头才能很好地吮吸乳汁,同样,在喂配方奶时也要让宝宝含住整个奶嘴。

4.哺乳时倾斜奶瓶空气通过奶嘴进入到奶瓶中,会造成宝宝打嗝。在喝奶时应该让奶瓶倾斜一定角度,以防空气进入宝宝体内。

5.打嗝的处理即便是抱着的情况下,宝宝也会打嗝,这时可以轻轻地拍打宝宝的背部,这样就能防止打嗝吐奶。

6.让宝宝倚在肩膀上让宝宝倚在肩膀上,通过压迫其腹部,也可以让症状加以缓解。为了防止弄脏衣物,可在妈妈肩膀上放块手绢。

[新妈妈催乳食谱]

豆腐香菇炖猪蹄

● 材料

豆腐、丝瓜各200克,香菇50克,猪蹄2个,盐、生姜丝、葱段、味精各适量。

● 做法

1.将猪蹄去毛、洗净,用刀剁成小块;将丝瓜削去外皮,洗净后切成薄片;香菇先切去老蒂头,水浸软后洗净。

2.将猪蹄置于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至肉烂时放入香菇、豆腐及丝瓜,加入盐、生姜丝、葱段、味精。再煮几分钟后,即可离火。

花生鸡脚

● 材料

鸡脚300克,花生米50克,黄酒、姜片、盐、味精、鸡油各适量。

● 做法

1.将鸡脚剪去爪尖,洗净;花生米放入温水中浸半小时,换水洗净。

2.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水,用武火煮沸,放入鸡脚、花生米、黄酒、姜片,锅加盖,煮2小时,加盐、味精调好口味,再用文火焖煮一会儿,淋上鸡油,即可食用。

里脊炒豌豆

● 材料

猪里脊肉200克,鲜嫩豌豆150克,酱油15克,植物油10克,盐2克。

● 做法

1.把豌豆剥好;里脊肉切成丁。

2.烧热油锅,把里脊肉丁、豌豆、酱油、盐一同放入,用大火快炒,炒熟即可。

虾米粥

● 材料

虾米30克,大米100克。

● 做法

1.虾米先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大米加水如常法煮粥。

2.半熟时加入虾米,到粥稠时即可。

[日常护理指南]

怎样给新生儿洗澡

1.用一只手放在宝宝的耳后,并托住颈部,另一只手将双腿撩起后托住屁股。

2.双手将宝宝托起后,妈妈再次检查一遍水温。

3.将纱布弄湿后清洗宝宝的脸部皮肤,这时先不要将宝宝的包被拿掉。

4.托住宝宝脖子,将宝宝放在洗澡架上,用纱布盖住肚脐,避免弄湿宝宝脐部造成感染。

5.妈妈用拇指将宝宝的手指轻轻分开,用香皂泡沫轻轻地清洗。注意腕部的清洗用力要轻。

6.再把湿纱布弄湿,揉搓出泡沫,然后用泡沫擦拭宝宝的大腿根部。

7.仔细地清洗宝宝的屁股和性器官,尤其褶皱部位,要特别认真清洗。

8.用手掌轻轻搓洗腹部,在脐部没有完全干之前,不要触碰。

9.用手掌搓洗宝宝的胸部,力量要轻。

10.把手放在宝宝头部的后方,支在两耳之后,缓慢将宝宝的重心转移到这只手上。

11.背部朝上,用空出的一只手擦沐浴液,不要忘记清洗仰面时未清洗到的宝宝头后。

12.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脖子,让宝宝仰起脖子,清洗宝宝的脖子。

13.将宝宝的颈部以下再浸没到水中,可以用手掌抚摸宝宝的身体,让宝宝能够放松下来。

如何抱新生儿

怎样抱新生儿他才舒服呢?很多妈妈不愿意把新生儿给爸爸抱着,怕他把新生儿弄得不舒服,其实很多人在喂养新生儿和逗新生儿玩的时候都没有掌握正确地抱新生儿的姿势。抱新生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托住新生儿的颈部和腰臀部。妈妈抱他的时候多走动。

抱新生儿的姿势要遵循新生儿肌肉的发育规律。否则,不但新生儿,大人都不舒服,甚至还会发生意外。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头大身子小,颈部肌肉发育不成熟,不足以支撑起头部的重量。如果竖着抱新生儿,他的脑袋就会摇摇晃晃;而且新生儿的臂膀很短小,无法扶在妈妈的肩上,无法取得平衡。

让宝宝听到你的心跳

当宝宝哭闹时,妈妈们分别抱起各自的宝宝,一组妈妈将宝宝抱在怀里,用手轻轻地拍他们;另一组妈妈将宝宝抱在怀里,只让宝宝倾听妈妈的心跳,结果发现后一组宝宝比前一组宝宝更易安静下来。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听惯了妈妈的心跳,出生后让他再听到这样熟悉的声音便产生一种亲切感,很容易适应这种情境,而使情绪平静下来。所以妈妈抱宝宝时,可以将宝宝的头部放在身体的左侧,并有意识地让宝宝的耳朵贴近父母的心跳处,让他能听到心跳的节律。

传统尿布VS纸尿裤

传统尿布应选用柔软、吸水性强、耐洗的棉织品,旧布更好,如旧棉布、床单、衣服都是很好的备选材料。也可用新棉布制作,经充分揉搓后再用,新生儿尿布的颜色以白、浅黄、浅粉为宜,忌用深色,尤其是蓝、青、紫色的。

尿布不宜太厚或过长,以免长时间夹在腿间造成下肢变形,也容易引起感染。尿布在宝宝出生前就要准备好,使用前要清洗消毒,在阳光下晒干。

顺利给宝宝穿衣的技巧

宝宝在小的时候,身体还很柔软,给宝宝穿衣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变成一种乐趣。

1.将贴身内衣及外套提前叠好放置,注意将袖子完全展开。

2.将衣袖伸开,妈妈的手从袖口进入,牵引出宝宝的胳膊;之后再穿另一侧。

3.领口的扣子不要系得太紧,将领子松散着,仅将内衣的布带系结实即可。

4.将裤腿展开,把宝宝的腿放入裤腿之中。

5.外衣的纽扣不可生硬地摁,要将衣服拎起离开宝宝身体后再摁上。

6.最后,托住宝宝的屁股,将内衣和外套伸展平整。

宝宝衣物的选择与清洁

衣物的选择

衣物的清洗

新衣洗了才能穿,洗涤婴幼儿衣物,不可与成人的衣服同洗,因为这样做会将成人衣物上的细菌传播到宝宝衣服上,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宝宝的皮肤问题,或感染其他疾病。

在洗涤婴幼儿衣物时,一定要用婴幼儿衣物专用洗涤剂,不能用增白剂、消毒剂等来清洗宝宝的衣物。洗完衣物后,要放在阳光下曝晒,这样可有效地杀菌消毒,防止细菌残留。

如何给新生儿做抚触

选择抚触的时间

给宝宝做抚触的最好时间:宝宝的情绪稳定,两次哺乳之间,没有身体不适或哭闹时。在宝宝过饱、过饿、过疲劳的时候切忌抚触,否则宝宝不但不能享受,反而对此很反感。每个抚摸动作不能重复太多,因为小宝宝不能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所以应该先从5分钟开始,然后延长到15~20分钟。每日3次,刚开始做的时候,可以少一点儿时间、次数,以后逐步增加。

第一次给宝宝做抚触时,特别是做胸部抚触时,宝宝不一定会配合,甚至发生哭闹,因突然裸露身体而感到不安,坚持做几次以后,抚触就会成功。

抚触的内容

宝宝抚触的内容要按照年龄需要而定。长牙的宝宝,可以让他仰面躺下多帮他按摩小脸;到了要爬的时候,再让他趴下帮他练习爬;学习走路的阶段,除了给他做些腿部按摩外,小脚丫按摩也很重要。

除了让宝宝心情上得到放松外,更重要的是让新生儿身体放松。对宝宝进行更温柔的抚触。

抚触的具体步骤

头部

双手固定宝宝的头,两拇指腹由眉心部位向两侧推依次向上滑动,止于前额发际。

两手拇指由下颏中央分别向外上方滑动,止于耳前。

并用拇指在宝宝上唇画一个笑容。

臀部

新生儿臀部皮肤被尿、便污染后,容易出现臀部皮肤的感染,这会使小宝宝感到非常不适,因而,为宝宝做臀部抚触既是一种关爱,也是一种治疗,它将为宝宝带来欢乐和健康。

胸部

左手放在宝宝的胸廓右缘,左手示指、中指腹由右胸廓外下方经胸前向对侧锁骨中点滑动抚触。

足部

沿着宝宝的脚纹方向抚触宝宝的脚心,用拇指的指腹从脚跟交叉向脚趾方向推动。然后轻轻揉搓牵拉每个脚趾。

上肢

用右手握住宝宝右手,虎口向外,左手从近端向远端螺旋滑行达腕部。反方向动作,左手拉住宝宝左手,右手螺旋滑行到腕部。然后重复滑行,过程中阶段性用力,轻轻挤压肢体肌肉,然后从上到下滚搓。重复另一侧手臂。

腹部

腹部抚触可以刺激肠激素的分泌,让迷走神经活动更旺盛,有助于增加宝宝食量,促进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体重增长。

左手固定宝宝的右侧髋骨,右手示指、中指腹沿升降结肠做“∩”形顺时针抚触,避开新生儿脐部。右手抚在髋关节处,用左手沿升降结肠做“∩”形抚触。右手抚在髋关节处,用左手沿升降结肠做“∩”形抚触。

下肢

用右手拎住宝宝的右脚,左手从大腿根部向脚腕处螺旋滑行。

用左手拎住宝宝的左脚,右手从大腿根部向脚腕处螺旋滑行。

背部

妈妈要与宝宝保持交流

妈妈为宝宝做背部抚触时,宝宝取俯卧位,双脚紧贴着妈妈,这样不仅可以让宝宝感到舒适,而且有利于增加宝宝的运动量。

在抚触过程中,要注意手法稳、准,始终保持一只手与宝宝的肌肤接触,妈妈应不断地与宝宝说话,与宝宝保持身体的接触和情感的交流。

[家庭医生]

新生儿黄疸

出生后不久皮肤、眼白部变黄。

发病原因

血液中因血细胞破坏而引发的疾病。

宝宝在适应母体以外的环境时出现的一种暂时性黄疸,程度可能因人而异,但是大部分的宝宝都会有这种现象。

黄疸是血液中的红细胞遭到破坏时胆红素增加而引起的一种现象。由于子宫内外的红细胞种类不同,刚出生后的宝宝体内的红细胞不断被破坏,被新产生的红细胞所代替。胆红素一般被肝脏分解然后排出体外,刚出生的宝宝肝脏功能还未完全成素,因此还不能正常分解排泄胆红素,胆红素就会沾在皮肤、黏膜上形成黄疸。

症状表现

出生后2~3日皮肤开始变黄。

出生后2~3日皮肤、眼白部开始变黄,4~5日达到高峰,然后慢慢开始消失,一般情况下如果只出现黄疸,不用特别担心。

受到母乳影响,症状表现可能会拖的时间比较长

吃母乳的宝宝受到母乳中含有的雌性激素影响,黄疸症状表现会拖延时间比较长,这种症状表现被称为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症状表现为皮肤、粪便呈黄色,持续时间在1~2个月左右然后会自然恢复正常。

治疗护理

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都会自然痊愈,但是有的个别情况也需要多加注意。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现象,大部分都会自然痊愈。如果是母乳性黄疸,没有其他异常的症状表现的话也无需换乳治疗。

如果宝宝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症状表现并且现象严重,血液检查的总胆红素值偏高,眼白部的黄色逐渐严重,很可能是溶血性疾病或者血液类型不匹配,需要立即就医。

新生儿痤疮

受到性激素分泌的影响宝宝脸上起痤疮。

发病原因

皮脂分泌比较多的部位,有像痤疮一样的湿疹。

宝宝在出生1周左右脸部、额头、上下颚等皮脂分泌比较旺盛的部位出现的像痤疮一样的湿疹,一般被叫做新生儿痤疮。

出生不久的宝宝由于体内还留有从母体继承的性激素,受到性激素分泌的影响,皮肤总是油油的,多余的皮脂堵塞毛孔,就比较容易感染细菌发炎,发出一些像痤疮一样的疹子。

症状表现

湿疹会遍布脸部,呈红色并有脓状物。

湿疹以脸部、额头为中心开始发散,逐渐扩散到整个脸部。由于受到皮脂的堵塞,毛孔变黑。

新生儿痤疮没有一般湿疹特有的瘙痒感和痛感。湿疹呈红色并且里面有脓状物。

治疗护理

用肥皂清洗脸部,保持脸部清爽洁净。

护理的重点之一是要除去多余的皮脂,保持脸部的清洁。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妈妈可以用宝宝专用肥皂打出丰富的泡沫涂在宝宝脸上,仔细清洗,然后冲净。

很多宝宝不用治疗,在出生后1~2个月症状表现会逐渐变轻最后痊愈。但是如果家长发现宝宝的症状表现有越来越严重的发展趋势,还是要带宝宝前往医院检查。根据症状表现的不同,可以使用一些非类固醇类外用药或者加入抗生素的软膏。家长还要注意把宝宝的指甲剪短以防止瘙痒的时候宝宝自己抓破皮肤,或者给宝宝戴上手套。

如果这种情况还是持续,引起宝宝哭闹、情绪不振,应带宝宝前往医院就诊。

新生儿肺炎

出生后不久感染的肺炎。

发病原因

这是一种出生后不久感染的肺炎。

宝宝在出生后不久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或者是在产道内受到衣原体病毒感染以及被母乳、食物呛到都可能引发本病。

症状表现

呼吸困难,有发热、咳嗽的现象,没有精神。

治疗护理

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为主进行治疗。

如果感染的是细菌或者Chlamydia病毒,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被母乳或者食物呛到导致感染,可以向气管内插入一只管子将食物吸出。为预防二次感染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类药物。

宝宝脸色差、呼吸急促并且有呼呼的声音。出现发热、咳嗽、没有精神、食欲不振的情况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尿布疹

由于尿液等的刺激引发的炎症。

发病原因

粪便、尿液里等某种成分刺激皮肤而引起的炎症。

垫尿布的部位受到粪便、尿液等的刺激而发炎,起一粒一粒的疹子,呈红色并有溃烂现象。

症状表现

垫尿布的部位呈红色。

垫尿布的部位发炎而呈红色。炎症有时会遍布整个臀部,有时候会出现在肛门周围、腰部、大腿根部。

症状严重时会有皮肤剥脱的现象。

症状表现严重时可见到起水疱、皮肤剥脱并有刺痛感,宝宝在排尿、洗澡时都会因疼痛而哭泣。

治疗护理

如果溃烂严重、症状表现持续时间长应前往医院就诊。

如果溃烂严重、皮肤有剥落现象应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给患者开一些抑制炎症发展的非类固醇药物,如果症状表现严重可能会开类固醇类药剂。涂药时要保持皮肤清洁。

应保持宝宝臀部清洁、干燥。

如果宝宝患了尿布疹,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持宝宝臀部的清洁,勤换尿布,在宝宝每次排便、排尿后可以坐浴或者淋浴将臀部清洗干净,然后擦干。每次清洗后可以给宝宝涂抹凡士林,这样可以避免粪便、尿液直接接触刺激皮肤。

疱疹

出生时产道感染的疾病。

发病原因

宝宝所发的湿疹是由于感染了病毒。

宝宝全身遍布水疱、脓疱。如果宝宝患的是特应性皮炎,很可能是单纯感染了疱疹病毒。

症状表现

疱疹在很短时间内遍布全身。

身体、脸部、腕部、脚上出现有痛感和痒感的水疱、脓疱。

治疗护理

按照医生指导用药。

早期治疗是关键。皮肤科医生可能会给病人开抗病毒的口服药剂。在服用口服药剂时避免使用类固醇类外用药。

婴儿湿疹

湿疹,皮肤粗糙,有瘙痒感。

发病原因

出生后不久出现的湿疹。

出生后到1岁左右的宝宝患有的湿疹被称为宝宝湿疹。这种疾病的原因现在还不是十分清楚,特别是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汗疹等疾病在宝宝小的时候很难区分确诊,因此统称为宝宝湿疹。

皮肤表面分泌的皮脂有保护皮肤的作用,刚出生的宝宝受到从母体继承的性激素的影响,皮脂分泌过剩很容易形成湿疹。过了2~3个月随着皮脂分泌渐渐减少,又比较容易形成由于干燥引起的湿疹。很多宝宝都曾经患过宝宝湿疹。

症状表现

以脸部为中心出现红色湿疹。

在脸颊、口的四周、两颚、头部都有红色湿疹出现,有时湿疹会溃烂并伴有瘙痒感。在宝宝湿疹中,常常会有脓状物的小水疱出现。

治疗护理

每日用肥皂清洗一次。

如果做好皮肤清洁工作,差不多3~4周就可以痊愈。每日洗澡时用宝宝专用肥皂,特别要注意清洗额头、发根,这些部位皮脂腺比较发达,皮脂分泌较多,还要注意清洗容易沾到牛奶、口水的口部周围和脸颊。可以将肥皂泡沫涂在脸颊、额头,用手轻轻擦,然后用水反复冲洗,还可以用温水将纱布浸湿涂上肥皂擦拭、冲洗。

家长还要注意把宝宝的指甲剪短以防止瘙痒的时候宝宝自己抓破皮肤,或者给宝宝戴上手套。

如果这种情况还是持续,引起宝宝哭闹、情绪不振,应带宝宝前往医院就诊。

[宝宝智力加油站]

新生儿阿普加评分

新生儿在出生后需要接受人生中第一次测试评分,这被称为阿普加评分,是医生经过对新生儿总体情况的测定后,打出的分数。

这次测试包括对新生儿的肤色、心率、反射应激性、肌肉张力及呼吸力、对刺激的反应等项进行测试,以此来检查新生儿是否适应了生活环境从子宫到外部世界的转变。

这种评分是对新生儿从母体内到外环境中生活的适应程度进行判断,也为宝宝今后神经系统的发育提供了一定的预测性。但家长不用过分的关注这个分数,尤其是分数在8分以上的新生儿,不是只有满分的新生儿才是健康的。

新生儿的先天反射

健康新生儿都具有一些本能的反射活动,它帮助新生儿度过离开妈妈子宫的最初几个星期。比如你触摸他的眼睑,他就会闭上眼睛,如果你用大拇指和示指轻轻夹住他的鼻子,他就会用双手做出挣扎的动作。儿科医生会测试新生儿的反射反应,它可以总体反映新生儿的机体是否健全,神经系统是否正常。

觅食、吮吸和吞咽反射

爬行反射

当妈妈用乳头或奶嘴轻触新生儿的脸颊时,他就会自动把头转向被触的一侧,并张嘴寻找。这种动作就是觅食反射。

每个新生儿出生时都具有吮吸反射,这是最基本的反射行为,这种反射行为使新生儿能够进食。吸吮的同时,新生儿天生会吞咽,这也是一种反射。

握持反射

当宝宝趴着的时候,会很自然地做出爬行姿势,撅起屁股,膝盖蜷在小腹下。这是因为他的双腿就像在子宫里面一样仍然朝向他的躯体蜷曲。这种反射会在2个月的时候消失。

把手指放在新生儿的手心,轻压其手掌,他会紧紧抓住你的手指引起抓握反射。反射亢进则提示双侧大脑有疾病,新生儿期消失或减弱则提示该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呈抑制状态。正常情况下新生儿握持反射会在2~3个月后消失。

紧抱反射

行走反射

也被称为“惊吓”反射或莫罗氏反射。当宝宝突然听到巨大的声响,会有这种反射。紧抱反射消失的时间是在宝宝两个月的时候。

用双手托在新生儿腋下竖直抱起,使他的脚触及结实的平面,他会移动他的双腿做出走路或跨步动作。如果他的双腿轻触到硬物,他就会自动抬起一只脚做出向前跨步的运动。这种反射会在1个月内消失。

新生儿生理发育特点

呼吸特点

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每分钟40~45次。新生儿的呼吸不规律,这是正常的,不用担心。

睡眠特点

在新生儿期,除哺乳时间外几乎全处于睡眠状态,每天约需睡眠20小时以上。睡眠的时间和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这一时期他的发育良好与否。因此,做好新生儿睡眠护理工作也很重要。

整个新生儿期睡眠时间不一样。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相对要长一些,每天可以达到20小时以上;随着日龄增加,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

晚期新生儿睡眠时间有所减少,每天在16~18小时。

刚出生的新生儿自己无能力控制和调整睡眠的姿势,他们的睡眠姿势是由别人来决定的。新生儿初生的时候仍然保持着宫内的姿势,四肢仍屈曲,为使在产道咽进的羊水和黏液流出,出生后24小时内,可采取右侧卧位,在颈下垫块小手巾,并定时改换另一侧卧位,否则由于新生儿的头颅骨骨缝没有完全闭合,长期睡向一边,头颅可能变形。如果新生儿吮吸乳汁后经常吐奶,哺乳后,要取右侧卧位,以减少漾奶。

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颈部肌肉长得不结实,自己还不能抬头,所以此期最好不采用俯卧的睡姿,以免床铺捂堵或漾奶而导致新生儿窒息。

排便与泌尿特点

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12小时开始排胎便,胎便呈深、黑绿色或黑色黏稠糊状,这是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肠道分泌物而形成的胎便。3~4天胎便可排尽,哺乳之后,排便逐渐呈黄色。吃配方奶的宝宝每天排1~2次便,母乳喂养的宝宝排便次数稍多些,每天4~5次。

新生儿第一天的尿量为10~30毫升。在出生后36小时之内排尿都属正常。随着哺乳摄入水分,新生儿的尿量逐渐增加,每天可达10次以上,日总量可达100~300毫升,满月前后可达250~450毫升。

体温特点

新生儿不能妥善地调节体温,因为他们的体温中枢尚未成熟,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而易于散热,体温会很容易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针对新生儿,一定要定期测体温。每隔2~6小时测一次,做好记录(每日正常体温应波动在36℃~37℃),出生后常有一过渡性体温下降,经8~12小时渐趋正常。

新生儿一出生便要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可防止体温下降,尤以冬寒时更为重要。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新生儿保温可采用热水袋或用装热水的密封瓶,将其放在两被之间,以宝宝手足暖和为适宜,在换尿布时,注意先将尿布用暖水袋加温。无上述条件者,可将新生儿直接贴近成人身体保温。

新生儿特有的生理现象

体态特点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泛化的,缺乏定位性。妈妈会发现,当新生儿的身体某个部位受到刺激时,全身都会发出动作。清醒状态下,新生儿总是双拳紧握,四肢屈曲,显出警觉的样子;受到声响刺激,四肢会突然由屈变直,出现抖动。妈妈会认为新生儿受了惊吓,其实这是新生儿对刺激的泛化反应,不必紧张。

新生儿颈、肩、胸、背部肌肉尚不发达,不能支撑脊柱和头部,所以父母不能竖着抱新生儿,必须用手把新生儿的头、背、臀部几点固定好,否则会造成脊柱损伤。

溢乳

溢乳即漾奶,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就好像宝宝吃多了,有时顺着嘴角往外流奶,或有时一打嗝就吐奶,这些一般都属生理性的反应。这与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及其解剖特点有关。正常成人的胃都是斜立着的,并且贲门肌肉与幽门肌肉一样发达。而新生儿的胃容积小,胃呈水平位,幽门肌肉发达,关闭紧;贲门肌肉不发达,关闭松,这样,当新生儿吃得过饱或吞咽的空气较多时就容易发生溢乳,它对新生儿的成长并无影响。

只要每次哺乳后,竖抱起新生儿轻拍后背,即可把咽下的空气排出来,且睡觉时应尽量采取头稍高的右侧卧位,便会克服溢乳的发生。采取侧卧位还可预防乳汁误入呼吸道而引起的窒息。为了防止宝宝头型睡歪,应采取这次哺乳后右侧卧位,下次哺乳后左侧卧位,同时还可避免误吸乳汁到呼吸道的危险发生。若发生呛奶,应立即采取头俯侧身位,并轻拍背,将吸入的乳汁拍出。

皮肤红斑

新生儿出生头几天,可能出现皮肤红斑。红斑的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颜色鲜红,分布全身,以头面部和躯干为主。新生儿会有不适感,但一般几天后即可消失,很少有超过1周的情况。有的新生儿出现红斑时,还伴有脱皮的现象。一般情况,新生儿红斑对健康没有任何威胁,不用处理可自行消退。

先锋头

胎儿在分娩过程中随着阵阵宫缩,头部受到产道的挤压,使颅骨发生顺应性变形而被挤长。同时,头皮也由于挤压而发生先露部分头皮水肿,用手指压上去呈可凹陷性鼓包,临床称产瘤。一般宝宝出生后1~2天自然消退。对新生儿健康无影响,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鼻尖上的小丘疹

新生儿出生后,在鼻尖及两个鼻翼上可以见到针尖大小、密密麻麻的黄白色小结节,略高于皮肤表面,医学上称粟粒疹。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皮脂腺潴留所引起的。几乎每个新生儿都可见到,一般在出生后1周就会消退,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任何处理。

四肢屈曲

新生儿的四肢屈曲:细心的家长都会发现自己的宝宝从一出生到满月,总是四肢屈曲,有的家长害怕,宝宝日后会是罗圈腿,干脆将宝宝的四肢捆绑起来。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正常新生儿的姿势都是呈英文字母“W”和“M”状,即双上肢屈曲呈“W”状,双下肢屈曲呈“M”状,这是健康新生儿肌张力正常的表现。

随着月龄的增长,四肢逐渐伸展。而罗圈腿即“O”型腿,是由于佝偻病所致的骨骼变形引起的,与新生儿四肢屈曲毫无关系。

枕秃

新生儿枕秃,并不是新生儿缺钙的特有体征。枕头较硬、缺铁性贫血、其他营养不良性疾病,都可导致枕秃。

挣劲

打嗝

新手妈妈常常问医生,宝宝总是挣劲,尤其是快睡醒时,有时憋得满脸通红,是不是宝宝哪里不舒服呀?事实上宝宝并没有不舒服,相反,他很舒服。新生儿憋红脸,那是在伸懒腰,是活动筋骨的一种运动,妈妈不要大惊小怪。把宝宝紧紧抱住,不让宝宝挣劲,或带着宝宝到医院,都是没有必要的。

出汗

新生儿手心、脚心极易出汗,睡觉时头部也微微出汗。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周围环境温度较高时,宝宝会通过皮肤蒸发水分和出汗来散热。所以,妈妈要注意居室的温度和空气的流通,要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

新生儿吃得急或吃得不舒服时,就会持续地打嗝。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妈妈用中指弹击宝宝足底,令其啼哭数声,哭声停止后,打嗝也就停止了。如果没有停止,可以重复上述方法。

弹击足底抑制打嗝的办法,在操作中常常失败,原因往往是妈妈心疼孩子,不舍得用力,宝宝哭的程度和时间都不够。宝宝哭上几声,比宝宝持续打嗝要好受得多。新生儿的哭,有利于锻炼身体,想想看,如果助产士不拍打新生儿的足底,不刺激新生儿大声地哭,新生儿的肺脏就不可能完全张开,就不会有充分的气体交换,就可能出现湿肺的病变。所以说,当宝宝打嗝时,弹击宝宝足底,使小家伙放声大哭,不仅抑制了打嗝,还锻炼了身体,有百利而无一害,妈妈放心去做吧。

新生儿主要指标测量方法

体重

把手给宝宝脱去外衣、鞋、袜、帽子及尿布,待宝宝正好排完大小便后测量较准。冬季需注意室内温暖。

身长测量法

测量新生儿的身长,需要由两个人进行。让宝宝平卧在稍硬一点的床上,将头扶正,一人用手固定好宝宝的膝关节、髋关节和头部,另一人用皮尺测量,从宝宝头顶部的最高点,至足跟部的最高点。测量出的数值,即为宝宝身高。

头围测量法

让宝宝平卧,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宝宝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经枕骨粗隆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使软尺紧贴头皮,周长数值即宝宝头围。

前囟测量法

新生儿前囟呈菱形,测量时,要分别测出菱形两对边中点连线的长度。比如一边连线长为2.0厘米,另一边连线长为1.5厘米,那么宝宝的前囟数值就是2.0厘米×1.5厘米。

抬头训练

抬头运动是新生儿动作训练中首要的一课。及早对宝宝进行抬头训练,可以锻炼颈部、背部肌肉,有利于宝宝早一点将头抬起来,也可扩大宝宝的视野。训练宝宝的抬头能力,具体有以下方法:

1.俯卧抬头

一般在宝宝出生10天左右就可以进行,时间最好选在两次喂奶之间,每天让宝宝俯卧一会儿,并用玩具逗引他抬头,注意床面要尽量硬一些,但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宝宝太累。

2.竖抱抬头

四肢训练

1.拉腕坐起

对宝宝进行拉腕坐起的练习,可以练习宝宝的颈肌、背肌力量,促进宝宝早日坐起。

具体训练方法:让宝宝仰卧,双手握住宝宝的手腕,轻轻地将宝宝拉起,宝宝的头一般是呈前倾和下垂的状态。当块满月时,每天可练习2~3次,有时宝宝的头可竖起片刻。这种运动可促进宝宝的坐卧能力。

在喂奶后,可竖抱宝宝,使他的头部靠在你的肩上,并轻轻地拍几下背部,促使宝宝打个嗝,以防止宝宝因刚吃饱而溢乳。不要扶住头部,让宝宝的头部自然立直片刻,每天4~5次,可以促进宝宝颈部肌力的发展,使头能早日抬起。

2.扭扭操

先让宝宝平躺,握住宝宝双脚。再将左脚抬起,交叠于右脚上。注意,此时宝宝的腰部应该微微扭转。最后让宝宝恢复平躺,再换右脚,重复各10次。

精细动作训练游戏

把有柄的玩具塞在婴儿的手中,让婴儿练习抓握;也可以用大人的手指触碰孩子的手掌,让宝宝紧紧握住,在宝宝手中停留片刻后放开。

每天还躺在婴儿床里的小宝宝,小拳头是紧紧地握在一起的,这个时候妈妈可以打开宝宝的小拳头,把指头放到宝宝手掌心中,让宝宝感知妈妈,然后宝宝会把拳头慢慢握紧,反复练习,宝宝就会逐渐把手掌打开。

通过这个游戏,增强宝宝和妈妈的互动。

听柔和的声音

刚出生的宝宝应该多听一些柔和的声音。爸爸妈妈可将大豆或小石头装入塑料瓶内封好,在距离宝宝耳边10厘米左右摇,一天进行几次,可让他注意声响。

爸爸妈妈也可以在宝宝的两侧亲切地呼唤他的乳名,宝宝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后会出现注意的神情。如此经常呼唤宝宝的名字,就会使他慢慢熟悉家人的声音。

眼跟红球180度

在对宝宝进行一段时间的视觉训练后,宝宝的眼睛可以跟随红球运转180度,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明确地注意大玩具。将醒目的玩具放在桌面上,然后把宝宝抱在桌边,轻轻地敲桌面,宝宝会立即明确地注意玩具。

2.跟随移动物体,视觉跟过中线。宝宝仰卧,将宝宝的头偏向一侧,然后拿拨浪鼓给他看,宝宝注意后,慢慢地把物体从一侧移到另一侧,宝宝的双眼能跟随拨浪鼓到中线。

3.视线跟随上下移动。仰卧的时候,将拨浪鼓从宝宝的头上部向胸上部移动时,宝宝的双眼能跟着拨浪鼓上下移动。

4.视线能环形跟随。宝宝仰卧时,把悬环拿到宝宝胸部上方,引起宝宝注意后,再拿着悬环围绕宝宝面部转圈圈,宝宝的目光有时能跟随环转动,但不是很随意。

5.在中线立即注意。当悬环或拨浪鼓到达宝宝胸上方中线时,宝宝能立即注意。操作时可将宝宝的头从侧位转过来。

宝宝抬起头吧

智能培养游戏

目的 可以锻炼宝宝的颈、背部肌肉,也可扩大宝宝的视野。

适合年龄 新生儿。

练习次数 每天4~5次,每次1~3分钟。

1.在空腹清醒的状态下,让宝宝匍匐在床上,四肢舒展,宝宝在移动过程中就会自然地将头抬起。

2.在移动过程中在宝宝头的两侧摇铃或摇拨浪鼓,训练其抬头及转头。在起初训练时,妈妈可以将手放在宝宝头的两侧加以保护。

早教老师的游戏点评

小不点,大脑袋,抬抬头,笑眯眯,抬起来啦又趴下,逗得妈妈笑哈哈。

宝宝的运动发育规律是由上而下的。表现在宝宝首先会吮奶,然后是眼功能的协调,最后是抬头、取物、站立、行走。随着宝宝不断的发育,宝宝身体各部分的活动才慢慢相互协调。宝宝各项活动的发育,并不是总以平均速度进行的。往往当宝宝学习一种新技能时,其他活动的发育将有暂时相对地停顿下来的可能。

妈妈的悄悄话

语言开发游戏

目的 爸爸妈妈要注意和宝宝多说话,以激发宝宝的语言能力。

适合年龄 新生儿。

练习次数 每天多次,无时间限制。

1.妈妈用柔和的语调对宝宝说:“宝宝看见妈妈了吗?”“宝宝,我是妈妈,妈妈喜欢宝宝”等。

2.喂奶时妈妈轻轻呼唤宝宝的小名,并跟宝宝说:“宝宝饿了,妈妈给你喂奶了,宝宝真乖”等,可以反复地说。

早教老师的游戏点评

对宝宝说悄悄话可随时进行,根据具体环境和场合选择具体的内容,当然内容要很简单,对于大人来说信息含量较少的话语,对于宝宝来说很陌生,很有吸引力,父母不妨用柔和亲切的声音、富于变化的语调经常与宝宝讲悄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