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亦称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部常见病,多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尤以重体力劳动者为多见。椎间盘为椎体之间的连接部分,具有稳定脊柱、缓冲震荡等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不断遭受挤压、牵引和扭转等外力作用,使椎间盘发生退变,而失去其弹性,从而使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导致椎体不稳,此为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而外伤及风寒湿邪则是导致本病的外因。
祖国医学对本病有比较深刻和全面的描述。认为本病乃本虚而标实。感受风寒湿外邪者,其证多实,发病多急;由于肾经亏损所致者,其证多虚,发病多缓。
(一)按中医辨证分型
1.风湿痹阻型 症见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反复发作,阴雨天加重,痛处游走不定,恶风,得温则减,舌质淡红或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紧、弦缓。
2.寒湿痹阻型 症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型 症见腰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舌质红,苔白腻,脉濡数或滑数。
4.气滞血瘀型 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舌苔薄黄,脉沉涩。
5.肾阳虚弱型 症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凉,喜按喜揉,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自汗,口淡不渴,毛发脱落或早白,齿松或脱落,小便频数,男子阳痿,女子月经后延量少,舌质淡胖嫩,苔白滑,脉沉弦无力。
6.肝肾阴虚型 症见腰腿酸痛绵绵,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干,手足心热,小便黄赤,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二)按突出部位的不同分类
由于椎间盘各部退变程度不同和力学的因素,椎间盘组织可向后外侧和后方突出,根据其突出的部位不同可分为:
1.侧后型 此型发生在腰椎间盘的侧后方,突出的部分在椎管内形成椎间盘流,因靠近后纵韧带,故压迫下一节种神经根的内侧。如果形成的疝囊大,那么产生的症状就重,会造成蛛网膜的炎症反应,时间一长就易产生外侧后粘连。此种情况一般先出现下肢窜痛,而腰痛则不明显,并且腰椎侧弯畸形也不多见。
2.外侧后型 此型突出的部位是在腰椎间盘的外侧后方,也是椎间盘薄弱处,所以最为多见。突出的部分近于椎间孔或者在侧隐窝的位置,它占据椎间孔的一部分空间,相对造成椎间孔的狭窄,引起血循环障碍,血管痉挛或行出现软组织炎症反应、突出的部分间接挤压神根和神经根袖部,出现神经根的炎症反应,甚至能反射性地刺激脊神经的分支(如脊膜支),致使腰痛并伴有下肢窜痛等综合征。
3.中央型 椎间盘突出于椎管中央,此型的患者症状比较严重。突出的程度不同,其症状也不相同。轻度者,纤维环未完全破裂,髓核形成的疝囊把后纵韧带顶起后凸,压迫硬膜囊,致使椎管前后经变窄,造成了压迫马尾神经和硬膜囊与蛛网膜腔的粘连。严重者,行走闲难,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症状。如纤维环完全破裂者,它的髓核游离到椎管内,会发生纤维变性破死后释放出激肽物质,造成彻夜难眠、疼痛难忍的临床症状。此种情况常合并椎管狭窄。突出发生在下腰部者,硬膜囊会出现明显的压迫变形。
(三)根据髓核突出症的病理分类
1.后突出 向后突出的髓核可压迫马尾或神经根,产生相应临床症状,此型最多见。
2.椎体内突出 髓核向软骨板和椎体内突出,此型多发生在青年期。
3.前突出 不引起症状,无实际临床意义。
(四)根据突出的程度分型
1.隐藏型 为纤维环不全破裂,其外层尚保持完整,髓核在受压的情况下向破裂软弱部分突出,此时如椎间盘所受的压力大,纤维环破裂多,则髓核继续向外突出;如能适当休息,髓核完全可以还纳,破裂纤维环也可得到愈合、此型有时产生坐骨神经痛,但经体息后可好转。
2.突出型(移行型) 纤维环裂隙较大,外层尚保持完整,髓核突出较大,此型可转为破裂型,也可经手法复位而治愈。
3.破裂型(成熟型) 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可突入椎管内,临床症状较严重,多为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