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慢舞步 赤色的华尔兹 下
此时不到三岁,妈妈十分不忍,但是确实顾不过来,只好把我送进了附近的育红班,也就是现在的托育园,专门针对三岁前不满上幼儿园年龄的小孩子看护园。
这家伙把我困的,这不是妨碍孩子的创造思维和探索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么?不行,哪里有压迫,那里必定有反抗。两岁多一点的我就开始酝酿一场大计,“越狱”!经过我多天的观察,终于摸清“守卫”(注:也就是看管孩子的阿姨而已)的动向和时间点,深深地记在心中。这天,时机终于成熟,该是动手的时候了。当一个“守卫”按照时间习惯开始取玩具时,我翻过约五十公分的小围栏(注:对于一个只有两岁就能不借助任何工具,仅凭自身丈量家里房子高低的孩子来说,这算高度?)蹑手蹑脚但又不失速度的通过第一“守卫点”,到了门口趁着第二“守卫点”习惯性的取报纸的时间,成功“越狱”。
从没离开过家里这么远,陌生的街道,两岁的孩子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呢?此时我的测绘和地图分析能力被激发了,仔细观察地形,寻找周围与记忆吻合的标志、场景、街道等等,这些就是最好的标识导视系统。现在想想,如果那时情况放在现在,恐怕几个孩子也都丢个干净了。通过我坚强的意志力和思家之情,终于,找到了熟悉的标志点:街口的三角公园。这下还有什么问题?路子门儿清了,哼着小曲儿就能回家。可当我到了院子门口,远远就看到势头不对!坏了!“追捕者”(注:由于发现我不见了,育红班的阿姨们都疯了,出动好几个出来寻找)这么快就到了我的前面了。咦?妈妈怎么也在(注:紧急联络妈妈单位,班都不上赶回来的)?她也被“抓”了?可是看到亲人,那种高兴啥也顾不了了,大喊着“妈妈~妈妈~”挥着小手,颠儿颠儿就跑了过去。结果可想而知,屁股蛋儿又是几天不舒服(注:大了才知道,当时育红班距离我们家大概走路也就是几十分钟)。根据爸爸妈妈的记忆,类似“越狱”事件在育红班,那不到一年的生活中,一共发生了大概三次,为此管理制度和硬件设施都被改动了,最后我成功被育红班除了名。现在还记得我离开时,那些育红班阿姨恨恨的眼神儿。对一个孩子,你们至于么?拜这所赐,我提早了几个月进入了幼儿园,大门太高,再也出不去了。现在回想一下,真要感谢那个好人遍天下的年代,尤其是几次“脱逃”中帮助过我的几位无名的叔叔、阿姨。特别是一位特认真、负责,甚至怀疑我爸妈身份,再三盘问,警惕性超高的叔叔。谢谢这些好心人,没有你们哪来的现在的我?——来自少许记忆、爸爸妈妈的回忆和育红班阿姨们的集体描述
五岁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漫画,那时的四格漫画《倒霉大叔》和RB漫画《机器猫》等等,太有意思了!感谢“供货商”我的小叔。这是自华尔兹后又一次灵魂上的触动,我开始在草纸、牛皮纸或者地上、房子的外墙上临摹,一遍遍;翻看着,一遍遍。那时仿佛艺术的幼苗已经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了。
之后家里买了彩电,爸爸在屋顶平台,装上了一个大大的接收天线,我们家就变成的剧院,每天我和几位叔叔们就坐在前面看各种动画片。那时什么《变形金刚》《黑猫警长》《葫芦娃》《蓝精灵》等等,多么幸福美好!——来自于自己的记忆
六岁时我开始上小学,那时是1988年。妈妈说她身边朋友或同事家的孩子都在学特长,问我有没有想学的。那还用说,绘画!没跑儿!除了自己喜欢,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爸爸。他儿时专门学过一段儿,很有天赋,学习也刻苦,可就是因为临摹年画上的古装人物,被老师说是四旧,当着面撕掉了。可想而知,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残忍的扼杀。最终被迫放弃。
我被妈妈领去青少年宫,开始学习绘画。可是想象总是美好的,事实却很残酷。当时选择绘画,就是想自己能把画临摹的像漫画书上一样,就这么简单。谁成想,学画这么麻烦,还要先学铅笔、尺子等工具的运用,再就认识能看到的物体形态,绘画手法点、线、面,不啦不啦…小孩子么,新鲜感一过,自然就觉得无趣了。上课开始玩笔、橡皮、尺子和文具盒等等,这时候正是创造力喷涌的时期,啥东西到手里不能成玩具呢?不像现在的孩子,“玩具”必须要有个玩具的样子才行,太没想象力了。
当然被外面的妈妈发现,最后只能乖乖且认真上这枯燥的课程了。从初级铅笔工具绘画,到蜡笔画、彩笔画、水彩画、水粉画、国画、毛笔字一直升级至最后的素描。说实在的,当时国画真的很吸引我,简单明快有意境,甚至绘画时我能感到此时自己的心情,绝不夸张。我还记得很清楚,课余时间,我曾偷偷找过老师,她一直很看好我的画,所以我也特别喜欢她。当时八岁左右,小小年纪就向老师提出了一个宏大愿望,那就是我想以后当个国画的画家。我记得很清楚,老师笑了笑对我说:纯艺术,除非你遇到知名的老师收你或者家里底子厚,否则,你未来可能就是个老师。你画的很好,可惜老师我级别有限,不能帮你起步…当时我不懂,只是记得老师眼中似有泪光,不知道为什么。八岁的孩子想不通,过去了也就慢慢淡忘了。之后没多久,老师把我推荐升级,走进了素描教室,从此再也没见过她。
就这样一直到我上了六年级,爸爸单位分了房子,我们一家三口决定搬离老宅,住进楼房。当时离开并没有太多不舍,毕竟对于孩子来说,探索新鲜环境的心情,远远胜过别离的哀伤。我根本想象不到,半年后内心寂寞、无助、无聊等等情绪如泉喷涌。可是没办法,老宅子那片就要被拆迁改造了,不离开也不行。这伴随着我记忆中老院子,直到今天也就剩下回忆和爸爸当年做的房子模型了。
初中前,可以说我过得幸福感满满的,就像火一样。虽然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玩具,但是天地、树木、花草都是玩具,甚至累了躺在大马路上都能休息,没有像现在这般汽车横行,拥堵不堪。翻墙、上房、钻洞、抠墙皮、地上拾螺丝钉、拿苍蝇拍扇马蜂、在旱厕里点炮仗等等,太好玩了;没有零食,但是嘬嘬喇叭花儿、嚼着嫩草根儿,也是惬意;至于零花钱,要来也没用,物资匮乏,父母也辛苦,别添乱了;作业,啥时候拿回家过,学校里就解决了;考试从没担心过,即使偶尔考坏了,爸妈也是轻声埋怨几句就过了;与同学之间各种打闹,受伤了、闹翻了,隔一夜啥都过去了,家长也从没露过面,干预过;还能画出我想要的漫画,院子里的地上和墙上;有叔叔们的陪伴和家族在一起的快乐,特别是过春节和老人大寿时。虽然看似苦涩和无奈,可这种自由玩乐的感觉、朋友间的关系和亲情,比起现在生活在高楼林立,要什么有什么,闹矛盾双方父母先掐起来,串亲戚还要想好怎么说“拜年话”的孩子们来说,是他们想象不到的。主要那时人没那么多复杂的压力、莫名的焦虑和安全感的缺失。
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无忧无虑,即使挨吵、挨揍,整个生活和心情也是快乐的。就好像躺在绿色的草海,舒适、恬静、安逸、欢快。现在回想起来,心中都是暖的,好像舞者身穿赤红色舞蹈衣,随着舒缓的音乐,翩翩跳起那慢舞步的华尔兹一样。
致敬!我这快乐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