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二
电影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高 颖[1]
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收入达到296.39亿元,比2013年增长36.15%,在经济新常态下,票房连续第四年保持在30%左右的增速。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注意,大量跨界资本涌入电影市场。2014年全球票房达到375亿美元,美国占27%的市场份额,中国占13%,比2012年提升5%。中国电影市场自2013年起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市场,对全球电影市场拉动作用明显。2014年是电影行业的变革之年,电影市场进入“网生代”,在互联网全面影响电影行业的背景下,电影投融资、制作、发行、放映等领域都实现了颠覆性的更新与升级,催生了许多新业态。
一、电影行业政策分析
在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家部委层面首次发文出台政策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电影行业政策形势继续利好。10月底,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等观点,为新形势下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艺工作指出了发展方向,为我国电影创作、电影产业发展定下了基调。
(一)七部委联合发布支持电影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
2014年5月31日,包括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内的七部委发布了《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政策涵盖领域之广、扶持力度之大,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尚属首次,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电影事业的重视。新政策具体包括九条规定:加强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加大电影精品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电影产业发展,对电影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中西部地区县级城市影院建设资金补贴政策,加强和完善电影发行放映的公共服务和监管体系建设,对电影产业实行金融支持政策,实行支持影院建设的差别化用地政策,并狠抓落实、加强管理。
新政策一是强调内容意识、精品意识,让真正好的作品在产业发展中“执牛耳”。在资金扶持方面,除了沿用原来的电影精品专项资金以外,还增加了1亿元资金用于扶持重点影片,此外还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里安排资金资助重点影片;二是城乡观众观影的条件方面,加强对县级城市影院的专项补贴,中西部主要由国家财政支持,东部地区地方财政也会根据国家财政相应标准实施配套;三是新政策涉及制片、发行、放映、“走出去”、网络建设等各方面,有利于整个产业链完善和发展。
同时,政策第一次将金融支持电影业发展和第一次将影院建设的差别化用地写入国家政策。这几年电影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关注并参与推动电影发展,此次将金融支持写入政策,标志着中国电影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而影院用地也一直是老大难问题,过去影院用地一直都是商业用地,未能得到更多优惠和扶持,新政策则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好的开端。[2]
(二)税收政策优惠
2014年11月27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关于继续实施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电影企业销售电影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自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免征增值税。此前2009年的优惠政策执行期限至2013年12月31日,《通知》对此进行延续。
近年来,包括此《通知》在内的一系列影视税收政策持续利好,给予影院投资者很大信心,万达院线、上影股份等以院线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掀起了上市高潮。
(三)推动国际合作
2014年7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访问期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和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正式签署《中韩电影合拍协议》。这一协议的公布将推动中韩电影之间的合作,帮助双方取长补短。2015年初上映的电影《重返20岁》,开启了同一剧本、中韩套拍的新形式,获得了良好的口碑,票房突破3.4亿。
2014年9月25日,我国与西班牙签署《中西班政府合拍电影协议》。至此,我国已与西班牙、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韩国等十个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电影合拍协议,这意味着合拍电影可以不受引进配额制度的限制,就可直接在中国影院市场进行公映。
(四)规范电影市场
规范票务及影院管理。2014年1月1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加强电影市场管理规范电影票务系统使用的通知》,提出了严格完善票务软件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加强票务软件产品市场应用管理、严格规范影院经营行为、加强行业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等要求;2015年2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影院放映技术管理、提高电影放映质量的通知》,要求全国影院加强关于放映技术标准的学习,加强对放映员的管理,解决3D影片播放画面过暗、对焦不清等问题,提升影院放映质量和服务水平。
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2014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鼓励生产制作健康向上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要求强化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播出机构准入管理、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网络视听节目监管,以及退出机制。
规范网络影音市场,进一步打击网络盗版。2014年11月底,著名字幕组网站射手网、人人影视关停。整顿盗版市场,切断盗版海外影视作品的下载源,体现了政府加大对盗版内容网站的集中清理,将利于正规视频网站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做好版权工作,提高版权执法监管效能,健全版权社会服务体系,推进版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不断优化创新创造环境。
二、电影投融资状况分析
2014年电影投融资市场热闹非凡,在传统产业发展受限的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房地产、餐饮等各路资本大举涌入电影圈,而传统电影企业则纷纷效仿迪士尼,谋求全产业链发展,同时,电影资本全面出海,走向国际。
(一)资本市场火热非凡,跨界特征明显
第一,传统行业资本跨界进入影视行业,资本市场忽冷忽热。
浩瀚资金进入影视资本市场,并购案中近六成为跨界并购,其中不乏餐饮、木材、建筑、汽车等行业的上市公司。截至2014年12月23日,2014年国内公司共发生169起文化传媒行业并购,其中,影视行业共有61起,涉及金额超1600亿元。2013年,A股涉及影视行业的并购事件仅有7起。[3]
2014年跨界并购的盛况具有明显的冷热交替性。从全年趋势来看,1到9月是资本并购的激进期,进入10月后并购脚步明显放缓,年底又掀起一股新的并购高峰。影视并购能够帮助上市公司增加出镜率,在短期内抬升股价。但并购背后暗含阻力,部分并购案中途搁浅,包括熊猫烟花、湘鄂情、泰亚股份等企业的收购中途搁浅。尤其由于影视行业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大量并购易产生经济泡沫,且并购之后业绩存在两极分化。
第二,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进军电影业。
2014年,众多互联网企业进军影视业,搭载既有平台,谋求扩展内容、整合资源,延长产业链。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优酷土豆、奇虎360等互联网企业创立电影事业部或并购电影公司,开展众筹、电影拍摄、电影O2O等项目,全面进军电影业。互联网电影公司为电影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加速了行业洗牌,为电影业带来了颠覆、变革、机遇、挑战。
第三,传统影视企业寻求多元发展。
影视企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传统影视企业也在寻求向互联网发展新路径。传统影视龙头企业华谊兄弟宣布马云(阿里)、马化腾(腾讯)、马明哲(中国平安)组成的“三马”定增36亿元,还与腾讯搭建“星影联盟”粉丝互动平台,以2.66亿控股卖座网,布局电影O2O市场,充分显示出其对互联网影视的重视程度。
除此之外,2014年传统影视企业纷纷效仿迪士尼,在电影业务之外谋求多元发展,打造全产业链。2014年初华谊兄弟提出“去电影化”的路径,打造影视娱乐、实景娱乐和互联网娱乐三大业务板块,游戏业务成为2014新上榜的主营业务,冯小刚电影公社2014年6月7日正式对外开放,开业首日纳客过万。光线传媒也斥资手游、动画、实景娱乐领域,万达巨资打造的汉秀与万达电影乐园也于年底盛大开幕。
(二)电影资本全方位出海
2014年,中国影视公司纷纷扩展视野,投资纯海外片,拓展海外市场。华谊兄弟参与投资的无任何中国元素的纯海外战争片《狂怒》于2014年11月在海外上映,先后拿下北美、香港市场票房冠军,全球票房高达1.2亿美元;4月,中影股份向传奇娱乐《第七子》和《魔兽》影片投资数千万美元,为中影首次投资好莱坞电影;万达集团与美国韦恩斯坦公司合作,全资投拍好莱坞电影Southpaw(暂译名《左撇子》)。海外投资行为被视为电影投资的必然趋势,当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资本自然会溢出。
另一方面,数家电影企业、投资机构与好莱坞顶级制作公司、导演合作,入股影视集团。2015年1月,湖南广电旗下的电广传媒与美国狮门影业达成合作协议,双方拟共同投资影片制作、发行,并进行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营运。这标志着电广传媒将与狮门影业分享全球的票房,成为国内首家跟好莱坞签下长期票房分成协议的公司。除此以外,乐视影业在洛杉矶和硅谷两地设立两大子公司,百度、SMG、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奥飞影业等企业纷纷与好莱坞、韩国等地的著名影视公司合作或投资,致力于合作开发全球大片,推动中美电影的深度合作。
(三)金融机构继续推进模式探索
1.私募股权投融资基金(PE/VC)融资。
据投中集团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本年度电影产业共有PE/VC直接投资事件10宗,单向事件平均投资规模上看,2014年351.79 US$M,较往年平均投资规模明显提高,表现出资本对投资电影产业的信心。
2014年,国产电影开始频繁出现基金公司的身影,如经纬创投投资《后会无期》、博纳诺亚影视基金投资《白发魔女传》、乐视星云影视文化基金投资《小时代3:刺金时代》、其石基金投资《黄金时代》等,电影产业高回报越来越受到影视资金的追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国内VC/PE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中,在设立初期定位于影视投资方面的基金有30余只,目标规模为400多亿元。[4]
2.商业银行进入电影市场。
近年来,我国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信贷服务进行支持,商业银行对电影企业的信贷服务力度日趋上升。商业银行对电影提供贷款支持已成常态。2014年,除了提供信贷服务,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影视行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与影视企业进行更深度合作。如民生银行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与太合传媒集团合作发行“太合电影投资基金”,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与华策影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浦发银行则更进一步推出“小浦娱乐”的信用卡积分众筹平台,全面支持影视娱乐业,宣布参与出品徐峥的新电影《港囧》,计划与电影、电视剧,甚至话剧、演唱会等合作互动,将逐步增加兑换、抽奖、竞拍、秒杀等功能,并且接入在线票务合作网站,积分“众筹”的同时还可进行积分购票等。
(四)电影众筹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2014年电影众筹作为一种新型电影融资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阿里巴巴“娱乐宝”已推出四期项目,包括《小时代3》《狼图腾》《爸爸的假期》等热门电影,短时间内被抢售一空;百度推出“百发有戏”,中国平安等平台紧随其后,发布了众多热门影片众筹项目。电影众筹平台与保险公司合作,使得普通网民参与电影投资,获得一定的收益,并享受剧组探班、明星见面会等“特权”,对于影片制作方而言,众筹除了是一种新型融资方法,更成为一个网络营销、数据收集平台。
三、电影制片状况分析
2014年国产故事片产量为618部,比2013年减少20部,其中有过半数影片进入院线发行。国产影片一直以来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在2012年达到峰值。2014年电影产量连续第二年下降,这表明了电影市场逐渐趋于理智,但电影产量过大问题仍然严峻,压产量、提质量仍是电影行业迫切的需求。
图1-2-1 2001—2014年内地故事片产量(部)
(数据来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
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实现收入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连续四年票房收入一直维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且2014年增速进一步加快。全年城市影院观众达到8.3亿人次,同比增长34.52%。[5]《智取威虎山》《归来》《亲爱的》等一批优秀影片受到广大观众欢迎。高速增长的电影票房收入使得我国电影市场这块“香饽饽”受到了广泛关注,可谓中国电影最好的时代。但与高票房对应的好口碑电影则数量较少,市场环境较为浮躁。
图1-2-2 2002—2014年内地电影票房收入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
(一)国产电影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014年,全年院线发行上映电影共388部,其中国产电影为308部,占比80.4%,总票房为161.55亿,占比54.51%;进口电影80部,票房134.84亿。国产电影连续第二年高于进口电影票房比重,继续巩固了国产电影市场主体地位。
图1-2-3 2009—2013年国产片与进口片票房比例
(数据来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
全年放映电影有66部过亿,过亿影片数量占比首次突破20%,其中国产影片36部,占比55.9%。国庆黄金档上映的喜剧电影《心花路放》成为2014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斩获票房11.7亿元,成为历史上国产电影票房排行榜第三名。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4》票房19.79亿元位列榜首,成为中国市场上第一部票房超过3亿美元的影片。
表1-2-1 2014年度国产/进口票房TOP10
[数据来源:艺恩咨询(票房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
(二)国产电影类型更加多样
2015年国产电影的类型更加丰富,喜剧、青春、动作主题电影依旧受到观众欢迎,但从整体来看,古装电影热度有所降低,以轻松、娱乐、青春、爱情为主题的国产电影占据排行榜的前列。
除此之外,《归来》《白日焰火》等文艺片票房有所上升,纪录片、惊悚片首次出现在票房榜单前列。由热门综艺节目改编的电影《爸爸去哪儿》以纪录片形式上映,合家欢主题助其斩获6.96亿票房,综艺节目改拍电影的形式成为热门,2015年贺岁档又有《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2》两部综艺节目改拍电影,分别收获票房4.3亿、1.9亿;惊悚片《京城81号》在2014年暑期档上映,获得4.11亿票房,成为首部“亿级国产惊悚影片”,弥补了高票房惊悚类影片的空白。
国产动画电影市场渐热,呈现系列化模式。2014年贺岁档《熊出没之夺宝雄兵》收获票房2.47亿元,刷新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向“全年龄段”的观影定位努力。2015年初风靡网络动画剧改编的大电影《十万个冷笑话》搭载末班车上映,斩获过亿票房,成为贺岁档又一黑马。《喜羊羊与灰太狼》《赛尔号电影》《魁拔》等国产动画电影已经品牌化、系列化。
积蓄多年力量,国产科幻电影起步。近年来好莱坞科幻电影成为热潮,但国内还鲜有成功先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国内科幻电影已成大势所趋,2015年或将为中国科幻元年,预计将有《三体》《鬼吹灯》《盗墓笔记》等十余部科幻电影项目上马。
(三)中小成本、新晋导演集中发力,国产“大片”水土不服
2014年过亿的36部国产电影中,不少中小成本电影依靠话题、营销发力,超越了众多传统意义的“大片”。平均投资在四五千万元的电影《后会无期》《分手大师》《京城81号》《匆匆那年》等电影,票房达到4亿元至7亿元以上,投资回报率高于众多大片。在中国每年产出的几百部影片中,投资在400万元以下的小成本影片占到了六成多,在国内,中小成本电影一直在电影生产数量上占据着绝对主流的位置,在培养电影创作队伍、输送电影人才、探索电影创作、拓展市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小成本电影也是业内最活跃的,但比起国产大片,观众在电影院能观看到的小成本国产电影少之又少。[6]
2014年另一显著特征为粉丝电影热度猛增。2014年跨界新兴导演邓超、韩寒、陈思诚、郭敬明等集体亮相,自赵薇、徐峥之后向传统大师发起挑战,成绩不俗,未来更有伊能静、何炅、苏有朋、刘嘉玲等人跨界电影。据艺恩咨询统计,在国产电影票房排行榜中,上榜导演的平均年龄从2009年的50.4岁降至2014年的40.2岁[7]。这些转型而来的导演自身积累的大量粉丝为电影票房打下了基础。
反观由著名导演执导的国产“大片”,许鞍华导演的文艺大片《黄金时代》票房收入仅为5153万元,吴宇森导演的中国版“泰坦尼克号”《太平轮》,号称投资近3亿元,票房1.96亿元与预期相差甚远,2014年姜文新作《一步之遥》在上映前票房被预测为20亿元的天价,但实际口碑两极化严重,收获票房5.1亿元。当然,这并不代表第五代导演在票房上全军覆没,陈可辛《亲爱的》、徐克《智取威虎山》、顾长卫《微爱》等电影口碑与票房双高。但这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传统电影大片已经与当下的电影市场有所“脱轨”。
(四)合拍片数量继续增加
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合拍协议的范围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合拍片涌入电影市场。2014年,内地和港台合拍电影票房与口碑均较为理想,其中与香港的合拍电影有39部,保持在合拍片的国家与地区中数量最多。《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票房超十亿,《澳门风云》超5亿,领跑2014年贺岁档。
此外,电影合拍协议使得中法、中韩电影纽带更加紧密。2015年《重返20岁》为韩国大卖喜剧《奇怪的她》的中国套拍版,采用同一剧本、不同摄制方,开启了中韩合拍电影新模式,票房3.6亿;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合拍影片《狼图腾》于2015年春节期间上映,票房已超3亿,口碑票房双飞。
政府继续加强合拍片审查,防止一些国内投资、具有中国元素的电影改头换面以“合拍片”身份进入内地市场。如2013年电影频道旗下电影网(m1905)协助派拉蒙拍摄电影《变形金刚4》。电影中有香港拍摄的画面,李冰冰在影片中担任一角,同时引入了大量的中国广告,但《变形金刚4》并非中美合拍影片,越来越多中国元素的出现体现出国外电影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四、电影院线、发行状况分析
2014年电影院线、影院投资市场热度不减,几大电影院线掀起上市热潮。电影发行市场注入跨界新鲜血液,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情景,同时互联网催生了弹幕电影、在线售票等多种新鲜的放映、发行业态。
(一)院线建设情况
图1-2-4 2002—2014年内地影院和银幕数量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与广电总局[8])
2014年,我国城市影院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新增影院1015家,新增银幕5397块,日均增长15块银幕。目前,我国银幕数总量达2.36万块,同比增长29.7%。2012年至2014年,电影院及银幕数的增量连续第三年萎缩,影院投资规模已经达到较为稳定的阶段。后期票房收入的增长主要在于提升上座率以及扩大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容量。另外,农村影院建设方面,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国农村已成立数字院线302条,其中有152条院线订购了1496部影片,较同期增加5866场,涨幅为2.74%[9],农村电影市场前景良好。
表1-2-2 2014年1—9月票房收入前10名电影院线公司(单位:万元)
图1-2-5 2014年全国院线前P10
(数据来源:艺恩咨询)
2014年,有10个院线年度票房超过亿元。国营院线中,中影股份凭借历史红利,继续占据电影院线的主导地位,旗下有三条院线进入全国1—9月院线票房前十位;民营院线中,万达院线继续领跑。万达院线2011年至2014年公司票房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3%,2014年票房市场份额为14%左右,市占率第一,观影人次增长率35%,经营优势突出。大地电影院线率先二、三线市场,2014年首次出现在票房前三位。
2014年包括万达院线、上影股份等以院线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掀起了上市高潮。2014年11月28日,万达院线通过证监会审核,2015年1月22日正式登陆A股成为“院线第一股”。除此以外,上影股份、中影集团公布招股书,争抢“国营院线第一股”。金逸影视传媒股份则因招股书存在失实情况而被取消审核资格。
(二)国产影片发行状况
作为国有最大规模的影视公司,中影股份依靠政策红利仍然保持行业龙头的地位,从制作、发行、营销到产业链最为健全、强大的资源实力使民营公司无法望其项背。2014年国内电影市场共有66部电影票房过亿,其中包括国产电影30部,其中中影集团参与发行的电影占过亿电影2/3,占过亿国产电影1/3,大部分进口电影由中影主导发行。
民营电影公司方面,光线传媒、博纳影业、万达影视、华谊兄弟、乐视影业五大民营电影公司依旧表现抢眼,其发行的影片为国产片市场贡献了58%的票房,依旧是国内影市的中流砥柱。其中,光线传媒以电影票房总收入31亿元名列榜首。
除此之外,电影市场一定程度上打破往年格局,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情景:互联网与电影产业加速融合,阿里影业、合一影业等互联网电影公司方兴未艾,跨界电影公司北京旅游投资的摩天轮影视公司以《心花路放》《同桌的你》两部高票房新鲜亮相,类型化电影公司福建恒业专注于中小成本的惊悚、爱情两大类型电影,《京城81号》《闺蜜》两部电影表现亮眼。除此以外,宁浩的坏猴子工作室、黄渤工作室等明星、导演工作室也有突出表现,成为电影投资和票房分成的新力量。
(三)华语片海外影响力较弱
2014年的34部分账片中,有8部影片实现同步引进。《变形金刚4》《极品飞车》《机械战警》《敢死队3》《超验骇客》五部影片实现了对内地电影票房对北美地区票房的超越,中国市场逐渐成为好莱坞在全球市场上的最大票仓。为了进一步扩展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电影引入中国定制元素,在中国拍摄、引入中国演员、添加中国内容、吸引中国广告商等。
2014年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32.25%,但收入增长的背后,华语片出海情况堪忧,华语影片的海外影响力(尤指北美地区)已滑落至历史最低谷,华语电影人任重而道远。2014年北美市场中华语片全年收入尚不足500万美元,0.03%的占比聊胜于无,其中票房最高的《心花路放》也仅有78万美元的收成,与去年冠军《一代宗师》的659.5万美元相差甚远。
表1-2-3 2014年北美华语片票房前十
(数据来源:艺恩咨询)
(四)3D、IMAX影片市场进一步扩大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3D电影市场。2014年,全球共生产了29部3D商业电影,其中美国21部,中国13部。21部美国片中,有14部进口到了中国。另外还有《机械战警》《超验骇客》《超体》3部电影北美并无3D版,而是“特供”中国观众。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已上映的票房过亿的3D电影累计票房超120亿,占所有电影总票房的48%,这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的。[10]
除此以外,IMAX电影市场也正逐步扩大。目前中国已成为IMAX全球第二大市场,2014年12月12日,IMAX在中国的影院总数达到200家。截至2014年底,以IMAX格式呈现的华语电影总数将达到18部,其中多部电影都跻身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列。[11]
(五)放映新形式:弹幕电影
2014年,弹幕[12]电影成为一种互联网社交向电影院延伸的观影新模式,这项技术将吐槽与电影内容嫁接,开启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观影体验。7月31日,《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在杭州传奇奢华影城5号厅举行了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弹幕”电影放映。《小时代3》则将弹幕覆盖在电影银幕画面之上,和弹幕视频网站的弹幕效果如出一辙,被称为“首场真弹幕电影”。在此之后,《81号农场之疯狂的麦咭》《绣春刀》等电影片方,也积极迎合这一全新的观影体验方式。
弹幕电影在95后、00后人群中广受欢迎,迎合年轻人娱乐+社交的需求,体现了其追求即时互动、不吐不快的特征。弹幕电影为电影造势的同时,能够吸引观众进行二次观影,在即将下映前提升上座率,甚至能够为具有话题性的“烂片”吸引观众买票观影吐槽。但弹幕引入电影院成本较高,对于更多人而言弹幕一定程度上会扰乱观影,弹幕电影的题材也需要斟酌。
(六)互联网发行:在线选座与预售点映市场火热
在互联网与电影产业全面融合的背景下,电影O2O行业成为电影市场的新热点。2014年,电影线上购票成为观众购票的主要趋势,电影票房中在线售票的比例达到了40%,这一比例在2013年仅为25%。凭借低价、便捷的卖点,以美团猫眼电影、格瓦拉、微信、微博、淘宝电影票等平台为主,线上售票受到越来越多电影观众的青睐,同时也成为投资者的关注对象。2015年2月19日大年初一,猫眼电影单日票房突破1亿元,创造了单日电影O2O记录。线上售票推动了在线选座、影票预售、互联网发行市场。
线上售票包括团购与在线选座两种售票形式,在线选座能够提前锁定座位,成为大势所趋。据艺恩统计数据,2013年国内在线选座约占年票房总收入的5.5%。2014年在线选座市场规模占票房收入的10%,2015年将占到票房收入的15%以上,而开通在线选座功能的影院数量预计将在2015年达到国内总影院数量的60%以上。[13]
《心花路放》的预售成为引爆互联网发行市场的节点。美团猫眼电影作为唯一在线预售平台、联合出品方,提前两周预售电影票,电影上映前即创造了一亿元的预售票房,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一步之遥》在多平台进行影票预售,在上映前获得近3亿票房,再次刷新互联网预售纪录。自此,各大电影纷纷与线上售票平台合作开启预售,提前吹响电影的发行与营销号角。通过影票预售,线上售票平台分割了影院电影票务的市场,甚至担当联合出品方,开启了互联网发行时代。
五、电影行业面临的挑战
2014年,互联网企业全面进入电影产业,对电影的制作、投资、发行、营销、放映都产生了巨大的颠覆,加速了行业的洗牌,传统影视公司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表示“未来电影公司将为BAT打工”,未来十年,电影公司将会面临互联网公司强大的资本裹挟、并购、重组。
(一)好莱坞将进一步席卷而来,国产电影如何巩固地位
2012年,中美签订《中美电影谅解备忘录》,将进口电影份额从20部提升为34部,这份协议在2017年将到期,届时双方将会进行下一步的协商。不可避免的是,中国电影市场将进一步开放,进口电影配比将在34部的程度上再次上升。未来将面临好莱坞席卷式的冲击,面对航母级大片的进入,这是最大的一个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好莱坞电影对国产电影的冲击,国产电影务必力求精品化、品牌化、国际化,应大力培养电影专业人才,鼓励新晋导演,提升国际视野。同时,合拍协议预示着中国电影产业全面规范化,电影分级制度呼声更高。
(二)影视资本市场繁荣异常,谨防投资泡沫
影视投资市场的实际情况并非看起来那样光鲜亮丽。2014年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A股市场发生的50起电影与娱乐行业并购案中,其中已完成24起,未完成26起;涉及交易总价值合计约224.57亿元,其中已完成134.92亿元,未完成89.65亿元[14]。业内人士表示,并购要价过高、财务问题频发、影视行业空间不足为影视公司上市接连受阻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并购之后真正有业绩表现的实属少数,大部分公司或暂时止步于资本收购层面,阿里影业、北京旅游的成功案例难以轻易复制。
2014年以来,被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吸引,大量的资本盲目激进,一窝蜂地涌入影视行业。但事实上,影视行业门槛较高,对于跨界企业难度更甚。且电影市场需求与容量有限,国内电影消费习惯还未培养成熟,大量资本涌入极易形成“虚假繁荣”的状况,催生大量的经济泡沫。
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影市场的发展,对于正在计划并购影视公司的企业来说,为了减少并购失败的概率,选择影视公司时要考虑双方业务的互补性,并购前做好足够的市场调研,谨慎投资行为;对于已进入影视行业、尚无品牌作品的公司而言,则需要加速整合资源,开拓更优质、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内容,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
(四)电影票房与口碑不一,电影市场缺乏优质内容
与持续的高票房相悖的是,2014年国产电影市场缺乏脍炙人口的优质电影。近年来,电影市场普遍浮躁,随着互联网与电影产业加速融合,网生代电影的产品性被大大强化。《心花路放》《小时代》《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等产品化、类型化的电影,为电影市场带来了百花齐放的景象,但也造成了电影内容上的缺失,内容普遍比较低俗,口碑与票房不成正比。而《一步之遥》等电影又欠缺社会根基,着重于导演的个人表达,无法表达大众的心理诉求。
电影是商业与内容的双重艺术,追求真善美是人之本性。因此商业电影更应对内容性与艺术性进行提升,首先在意识上不能自觉地与利欲熏心、低级趣味为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1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指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不论艺术片还是商业片,把握艺术与商业的双赢,是电影永恒的追求。
(五)依赖粉丝经济,效益与风险并重
2014年,《小时代》与《后会无期》等粉丝电影市场火热,其利用小说积累起的粉丝向电影院转化,尤其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增强了与粉丝的互动,使粉丝力量更加集中并形成扩散效应。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所言:“粉丝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是时代图像眼球关注、情感迎合心理和小时代的大众网络现象,互联网推高粉丝是因为传播迅捷构成粉丝呼应力。”[15]粉丝电影正是互联网思维的体现。
然而过度依赖偶像明星的符号化将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作为公众人物,艺人的行为举止都被无限放大,品行不端的当红偶像将会比品行优良的小众人物影响力更大,一旦出现差错甚至违法行为,不仅对电影影响极大,而且会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六、电影市场发展趋势及展望
(一)互联网对电影市场的颠覆
2014年,“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电影行业的未来发展,互联网为电影产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2014年,互联网使得电影全产业链产生了巨大变化,加速了行业洗牌,催生了众多新型商业模式和新业态。
网络文学、用户UGC内容、网络用户喜闻乐见的内容都成为“网生代电影”的内容来源,电影众筹为电影融资和营销带来了新途径,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在线售票、选座、预售票平台介入电影发行,而弹幕电影等新型放映模式则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观影体验。未来,互联网将更加深入地影响电影行业,电影企业将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二)电影类型发展趋势:高工业规格科技大片,生活情感类,粉丝话题类
博纳影视于冬预测,三大电影类型将在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第一,是高工业规格的特技电影。伴随着IMAX巨幕、中国巨幕、3D、4D、全景声等设备的不断进化,可以充分体现大银幕的视觉奇观,足以吸引观众进入影院。当中,绝大部分是好莱坞电影,也有极少的中国顶尖特技电影,例如将于2014年圣诞档公映的、博纳影业出品徐克执导的IMAX3D战争史诗巨制《智取威虎山》。第二,是生活情感电影。此类电影以内容题材取胜,多为中小成本投资,并有可能成为投资回报率很高的电影。此类电影容易引起观众共鸣,达到口耳相传的效果,例如《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等等。第三,是粉丝话题类电影。话题类电影在市场上很难预估,会出现爆冷或爆热的情况,观影目标人群定位清晰,档期明确,包括《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在内,都属于第三类电影产品。这两部电影,仅仅因为同档期上映PK,就已经制造了足够多的社会话题。[16]
(三)2015年为电影大年,量与质并进
2014年是中国影片的小年,以两大A股电影上市公司为例,截至中期财务报告,光线传媒影视剧收入同比下降34%,华谊兄弟票房分账收入下降69%。展望2015年各大影视公司的电影计划以及进口片引进计划,让观众对于明年影视行业的快速突破充满信心。未来,国内影片精彩不断,内地电影票房将进一步扩大,电影类型将更加丰富,观影服务更加先进,在线购票将进一步成为主流。中外影片对决,质与量齐升,由于国内影片与进口片在排片上有一定的交错,因此有望达成“内外兼修”的场面。
[1] 高颖,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研究生。
[2] 璩静、高蕾:《“中国电影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解读支持电影发展八项经济政策》,新华网2014年7月28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7/28/c_1111835416.htm。
[3] 陈妍妍:《2014年文化产业持续高增长 影视业并购案6天一起》,《证券日报》2014年12月24日,http://www.ccstock.cn/gscy/qiyexinxi/2014-12-24/A1419358048233.html。
[4] 《中国电影投融资报告(下)》,《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影视中心》,2015年1月26日,http://www.cssmtv.com/news/html/607.html。
[5] 《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增长显著》,《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15年1月5日,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15/01/05/20150105174531720823.html。
[6] 王志琴:《中小成本电影需要关注》,《中国新时代》2014年第11期。
[7] 《2015年国产市场:IP成焦点“粉丝化”延展至幕后》,艺恩网,2015年2月10日,http://www.entgroup.cn/news/Exclusive/1023525.shtml。
[8] 2012年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没有公布全国影院的总数量,据可查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新增影院900座、2014年新增影院1015座;图中影院数目数据为艺恩咨询提供数据与新增影院数据相加所得,仅供参考,特此说明。
[9] 《2014年11月流动数字电影市场点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2014年12月15日,http://www.dmcc.gov.cn/publish/main/117/2014/20141215130201297450798/20141215130201297450798_.html。
[10] 《2014全球3D电影报告:只有中国观众爱被坑》,搜狐娱乐,2014年11月10日,http://yule.sohu.com/20141110/n405913193.shtml。
[11] 《IMAX宣布携手万达院线 第200家IMAX影院开业》,腾讯网,2014年12月12日,http://ent.qq.com/a/20141212/073285.htm。
[12] 弹幕,指在视频中大量评论从屏幕飘过,效果看上去像是飞行射击游戏里的炮弹的效果。这一视频模式源自日本弹幕视频分享网站niconico,后来在中国的AcFun、bilibili等网站也模仿使用。随着这一视频模式在网友群中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优酷、土豆、爱奇艺等主流视频网站也开始着手开发和运用此项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出现在网络视频的收看中。
[13] 《中国电影O2O市场观众的消费趋势分析:线上线下消费行为》,艺恩网,2014年9月6日,http://www.entgroup.cn/news/Exclusive/21892.shtml。
[14] 温济聪:《影视公司并购上市热“退烧”》,《经济日报》2014年11月10日。
[15] 《吐槽粉丝电影已过时?那现在流行什么?》,光影魔方,2014年12月5日,http://www.aiweibang.com/yuedu/4223070.html.
[16] 《于冬谈未来电影产业布局和现代观影模式》,艺恩网,2014年9月12日,http://www.entgroup.cn/news/markets/12218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