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定规矩不管用
娜娜今年上小学四年级,父母最近特别头疼,娜娜还没到青春期,但是特别叛逆,很不好管教。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爸爸给娜娜买了一部手机,买手机的时候妈妈就和娜娜说好,要认真练钢琴,要写完作业以后才能玩手机。父母现在觉得娜娜越来越不好管教,根本就不听话,也不按商定的规则走,娜娜的妈妈非常担心孩子这样下去情况会越来越糟,于是前来咨询。
娜娜的父母非常有意识,没有等到问题很糟糕的时候才来咨询,这样做非常好。笔者先对娜娜父母做出了肯定之后,对他们的一些情况进行了了解。在父母眼中,娜娜以前一直都比较听话,最近很多同学都用手机,同时也为了和娜娜方便联系,父母也决定给娜娜买手机,在买之前就和她约法三章:上课的时候不许使用,在学校的时候手机只用来和父母联系,回到家后写完作业和练完琴之后才能玩手机。乍一听这样做也没什么不妥,那为什么娜娜这么不听话呢?
当父母在说的时候,娜娜在旁边就一脸不屑,头微微抬起来朝着窗户,根本没有看父母。当我问娜娜的想法时,娜娜的话让我了解到这一切都事出有因。
“他们说话从来都不算数,说好练半小时琴就让我玩,结果我练完了,还要让我再练15分钟。写作业也是,说好的写完作业就让我玩,结果好多时候还要让我继续预习,大部分时候我根本就没时间玩。”
父母补充说这种情况在家里确实还比较常见,目的是尽量让孩子可以多一点时间学习。我问到在家里还有哪些打破规则的情况,父母讲到有时候在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规则就不太好执行了,有时候爸爸也会允许孩子不写完作业就玩,父母之前完全没有意识到是制定和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出了问题。原来都是规矩惹的祸!
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都很常见,究竟让不让玩游戏?很多父母都会和孩子商量规则,但往往到后来规则都形同虚设,究竟是什么让规则不起作用了?
就像娜娜的父母,他们定的规则乍一看没什么问题,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要求,但这个规则太笼统,不利于规则的执行,如“回到家后只有在写完作业和练完琴之后才能玩手机”,这并没有限定具体的时间,在执行的时候双方的理解差异会很大,孩子觉得我一直可以玩下去,父母往往认为只能玩很短的时间。
另外,父母制定了规则,但是并不完全执行规则,会让孩子意识到不遵守规则也没关系,反正父母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在执行。
最后,父母首先打破规则,会起到坏的榜样作用,孩子也认为可以随意打破规则。父母在孩子眼里是权威,但如果作为权威的父母都不遵守规则了,孩子觉得我也可以这样做。如果要孩子遵守规矩,父母就要做好榜样,尊重已经制定的规则。
父母应该怎么做?
首先,在制定规则时要具体,不要笼统和模糊。比如,“吃完饭之后就可以玩”,或者“把作业做完之后才能玩”,这些规则看起来很具体,实际上却很笼统,往往父母和孩子的理解差异很大,一定要将规则具体化到好操作的程度。比如,“每周一、三、五写完作业后可以玩半小时,周末每天在练完琴后可以玩半小时,玩什么游戏得经过父母同意”,或者“平时不能玩游戏,周六和周日在写完作业后可以玩半小时”。
其次,要制定具体的惩罚和奖励措施。大人要严格执行规则,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一定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如果孩子玩的时间超过半小时了,那么第二天就不能玩了。惩罚以取消孩子喜欢的事物为主,比如,如果孩子破坏了规则,那么第二天不让玩游戏,或者一个星期不能使用手机等,这样对孩子伤害比较小,同时也能让孩子学会自觉管理自己、主动遵守规则,塑造孩子的好行为。尽量少使用体罚这类伤害比较大的惩罚措施,如关小黑屋、打孩子、不给孩子吃饭、恐吓等,这类惩罚措施对孩子伤害较大,严重的暴力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这类惩罚可能会让孩子遵守规则,但孩子遵守规则的动力是因为恐惧,而不是因为自己想这样做。同样,如果孩子在一定时间表现得好,也可以奖励孩子,例如,一个月都做得非常好,可以奖励孩子一件他喜欢的东西或者带他做一件他喜欢做的事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奖励和惩罚都要及时,这样执行起来更容易,也能更好地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
有的父母喜欢自己说了算,规则就是自己单方面制定,有时候这样的规则容易让孩子执行困难,或者产生抵触心理。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和孩子一起协商和讨论,什么时候用手机,用手机可以做什么。如果孩子说只要作业写完了我就可以用手机,父母可以表达自己的担心:“那我担心使用时间长了对眼睛不好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考虑到时间的问题,这样的表达就比“不行,写完作业就用手机,时间太长了”,或者就简单地说“不行,只能用半小时”要好。当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并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后,这样的规则会让孩子更自愿和自觉地执行。
同时,父母也要严格执行规则,很多家长都做过和娜娜父母一样的事情:当孩子做到一件事情后,父母没有兑现承诺,反而要求更多。我小时候写作业,妈妈答应我练完两遍字之后给我买冰棍,两遍练完后,妈妈还要让我练第三遍,耐住性子把第三遍练完了,妈妈又提了新的要求。这时候我只好发火了,最后妈妈给我买了冰棍,虽然我最后吃到了冰棍,但是内心却不满极了。规则不仅约束孩子,也同样约束父母,父母也要遵守规则,承诺的一定要兑现,如果不能兑现就不要承诺。如果父母失信于孩子,那么其制定的规则同样也就不起作用了。
还需要注意的是,制定的规则要合理,要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有的父母制定的规则过于严厉。我有一个亲戚,他的孩子5岁,每周只能玩5分钟游戏,还要表现好有了多少“积分”才能玩,结果一旦孩子的父母不在,和别人在一起时,这个孩子就盯着别人的手机,想要玩。上述规则显然太苛刻,制定的规则要能满足孩子正常合理的玩的需要。规则制定的合理性还体现在该规则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而不是完全不能达到的目标。比如,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自觉,但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时,自觉往往是很难做到的,需要大人的提醒。所以在使用手机时,有时候孩子忘记了,或者很专注时,父母可以做适当的提醒,而不是简单要求孩子要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