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2
改变世界的区块链技术需要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把时间维度向前延展来看,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随着我国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我们还要完成强起来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经济不断迈上台阶的过程中,社会信任成本逐渐高企,在很多场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越来越薄弱。早在1993年,美国著名杂志《纽约客》刊登了彼得·施泰纳(Peter Steiner)的一幅漫画,漫画上有一句话: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幅漫画清晰地表达出互联网的匿名性和自由性,在那里网民可以任意尽情阅读、发布消息,而这种价值观多年来被各国网民所信奉。互联网使得陌生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和沟通成为可能,人的资源边界无限扩展。
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互联网可能异化为色情、谣言、诽谤、欺诈、盗版等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的温床,导致本就在利益社会被摧残得寥寥无几的信任断崖式崩塌。以金融为例,P2P爆雷、非法集资、网络传销、诱导诈骗等乱象频频发生,原因就在于信任(信用)资本爆仓。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强监管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目标和措施。不过,政府监管只是重构信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面临着监管行为和监管科技滞后等瓶颈。因此,通过技术手段构筑基于信任、共识、共享、共促原则的新一代价值互联网尤其迫切,这也是互联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近年来,来自美国的舶来品——区块链的概念、技术和应用迅速成为舆论主角,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领域。2009年诞生的比特币今天已炒到了数万元人民币一枚。人们仅仅是架构了一个“去中心化、共识信任、分布式记账、时间戳不可篡改”的虚拟交易的规则和交易市场,结果创造了颠覆传统的互联网财富神话。
毫不夸张地说,区块链从技术变革入局,带来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区块链价值传输协议(BLOCK CHAIN)将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一样,成为互联网基础性底层架构。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和动力,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在获得相关金融服务,而适配的信用体系则是支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封建小农经济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约定俗成的道德伦理来构建信用体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能限于家庭、家族、宗亲、同乡等小圈子,信用的经济价值不大。在市场经济时代,则依靠市场机制、政府监管来构建信用体系,通过商品买卖和优胜劣汰较好地体现出了信用的价值。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每个人的信用都可以实现测度、计量、追溯、互联、共享等功能。在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识别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信用数据化、数据资本化的价值空间更是得到了完美释放。
当下,金融还是中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健康良性运转少不了银行、信托、基金、交易所等中心化机构,区块链技术可以用来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双方不能建立有效信用机制、业务难以做大做强等发展瓶颈,以及提升运作效率、降低资金往来成本等共赢发展问题。
有人认为区块链技术会重构新一代金融基础架构,货币、证券、基金、期货等各种金融资产都可以记录在分布式账本,按照区块链规则进行交易、增值和风控。区块链应用全景图如图0-2所示。
图0-2 区块链应用全景图
一些知名企业和机构陆续开始了区块链金融的技术开发应用和商业模式设计。例如,招商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直联清算、全球账户统一视图以及跨境资金归集三大场景;中国农业银行上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商供应链金融产品e链贷;京东数科(原京东金融)在数字票据、ABS云服务等场景应用开发区块链,以提升场景参与者的信任基础和风控水平;蚂蚁金服正在开发应用生产级联盟链,涉及支付、互助保险、邮箱存证、医疗、物流等领域。
工业革命以来历次技术重大革新,均带来生产力的极大提升,但指导全球经济的依然是近百年来西方主流经济管理思想,这些运营规则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显得力有不逮和缺乏动力。从区块链“去中心化、共识信任、分布式记账、时间戳不可篡改、自组织”等特点来看,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是理念、技术、模式、运营的全新变革,涉及计算机、互联网、软件工程、密码学、法律、公司治理、社会治理、经济、管理、金融等多学科多领域,势必引起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从这个角度来说,区块链为价值互联网时代提供了经济管理思想体系创新的新题材和新动力。
目前,区块链开发应用总体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对前瞻性、方向性基础理论创新的需求尤为迫切:
一是相较于第一代互联网时代,如今沉下心来搞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研究的还不多,一些从业者认为“比特币规则”放之四海而皆准,以偏概全,误导舆论,造成区块链产业化应用的概念化、空心化。
二是区块链治理体系尚未形成,政府扶持引导、监管上链、社群自治等政府、市场、社会利益相关者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规则机制,引发“技术作恶”的风险。
三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互联网本是市场化程度高、八仙过海的创新梦工厂,但除了加密数字货币初成气候外,其他领域区块链应用的广度深度不足,特别是服务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还远远不够。
照抄照搬西方经济金融学思想来解决中国问题业已被证明行不通,同样,照搬西方区块链金融应用运营模式也只会带来新的金融乱象,比如国内近年来一下子蹦出打着区块链名义的几千种数字货币、几千家数字货币交易所,让区块链沦为诈骗、传销、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的技术题材和技术背书。
从另一方面讲,原创思想是一个国家、企业、个人的最重要竞争力。“二战”前的德国是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的国家,当时,诺贝尔科学奖有超过70%被德国科学家获得。“二战”后,美国成为诺贝尔奖垄断国家,图灵奖也基本被美国人垄断。美国贝尔实验室100多年来取得的科技突破和重大创新成果超过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而创新不足、畏惧创新是很多中国企业的发展瓶颈,只能依靠廉价劳动力、环境污染、资源消耗来给发达国家打工。因此,在推进创新强国战略中,我们需要具有经济金融主流价值观和思想工具的中国创新与中国方案。
《区块链金融:技术变革重塑金融未来》是消费金融学派发起人、消费新时代与金融科技专家刘洋研究员继《消费金融论》《互联网消费金融》《实战理财:让你的财富滚起来》等10多部财经畅销书之后的又一力作,汇总了刘洋研究员及中国区块链与产业金融研究院、中国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数年来的研究、咨询和实践成果,也是近20年来刘洋研究员持续研究全球数字经济的结晶。
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使命和价值,在于对金融发展中各种扭曲进行纠偏,实现现代金融技术与制度的完美结合,实现开放、融合、共赢,改变传统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和产业分工模式。对于区块链金融,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当下一些数字货币、区块链空气项目乱象的根源在于创业者、发起人孤立片面地被数字财富吸引,忽视了解、学习、应用背后的经济金融规律,成为“短跑赛冠军、马拉松掉队”的昙花一现。尽管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商、互联网金融等机构有着创造客户场景和技术先发的优势,但传统金融机构等其他市场主体应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有关机构要致力于推动将技术逻辑、商业逻辑和业务逻辑相结合的区块链的应用创新,方能不忘初心,行稳致远。
从这个角度说,专题性、原创性、受众广泛的《区块链金融:技术变革重塑金融未来》可以成为从业者、拟从业者、投资者、消费者、研究者来认识、了解、学习、应用、创新区块链的基础性读物,也是兼顾技术应用和运营管理的综合性读物。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希望能有更多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科研院所、企业、智库、学者、从业者、投资者、消费者参与区块链金融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探索,为全球区块链研发应用和新经济发展提供思想动力。
教授,博导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中国区块链与产业金融研究院特聘经济学家
唐任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