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国家的危机与自我救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救赎的逻辑

救赎的逻辑包括大逻辑和小逻辑。

救赎的大逻辑包含四种分析。(见图1-9)

一是基础性分析。它从福利国家的概念入手,事实上是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周延性分析。通过基础性分析,我们可以对福利国家及其改革的基本状况有初步的认识。

图1-9 救赎的大逻辑

二是方法论分析。通过引入福利国家类型学,在事实上引入了研究福利国家的方法论。基于福利国家类型学的基础,本书归纳了福利国家危机救赎的传统路径,并进一步提出了“生产—分配”理论框架统领下的救赎新办法。

三是特殊性分析。针对福利国家危机的表现和原因,基于“生产—分配”的理论框架,本书提出了新的问题,包括公民社会权利兴起引起的福利扩张和民主制度之间的悖论,阶级冲突和二次分配加强之间的不协调,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基督教民主主义等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叠加冲突,以及全球化带来的趋同性和资本主义多样性带来的趋异性之间的逻辑冲突,等等。

四是结构性分析。本书主要从比较政治经济学视角,对福利国家的生产系统和分配系统中的政府和市场关系进行结构性分析。关于福利国家的生产系统,对其起源、发展进行回顾,并对生产系统内核中衍生出的有关政府和市场关系差异化的“资本主义多样性”和“雇主中心”论进行分析,同时对外部链接表现出的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调整、社会政策调适的影响,以及在此背景下政府的回应进行分析。换言之,从内核调整和外部链接来理解福利国家生产系统的天然市场化属性。先从它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两方面来全面理解分配系统,然后再从分配系统的内部变迁来理解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变化,以及政治对分配系统发展的重要影响,并由此理解福利国家分配系统去商品化属性所带来的政府角色的加强。

救赎的小逻辑特指结构性逻辑。笔者在规范论证的同时,通过借用和设立变量的方式,对福利国家生产系统的市场化和分配系统的去商品化进行定量或描述性统计以及经验性的检验。

检验分为对福利国家生产系统和分配系统进行检验两个部分。检验的指标、变量及其逻辑关系如图1-10所示。

具体而言,“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是福利国家生产系统演进的产物,体现了生产系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雇主中心”理论向我们展现了生产系统中的政府和企业关系以及后者如何通过初次分配来平衡劳资关系。因此,两者都是和福利国家生产系统相关的理论,都通过把企业这个变量嵌入政府和市场关系中研究的方法,试图从生产系统或初次分配维度来理解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系。同时,两个理论在论证福利国家生产系统市场化方面,具有递进性。“资本主义多样性”

图1-10 救赎的小逻辑

理论向我们展示了福利国家内部的差异性,而“雇主中心”论则挖掘了不同市场经济制度中劳动力类型对社会保障的激励程度差异,从而使我们能够通过劳动力技术类型的变化来测量市场经济制度的变迁,由此验证生产系统的市场化。这两个理论同全球化理论之间似无关联,但通过本书的分析,我们会知道“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和“雇主中心”理论展现了福利国家生产系统国内层面的政府和市场关系,而全球化理论则体现了福利国家生产系统国家间的政府和市场关系。因此,逻辑上说,两者属于同一层面的不同方面。类似地,在分配系统领域,“中间选民”理论和权力资源理论看似并无关联,在方法上,前者属于行为主义研究,而后者接近左翼的新马克思主义及其阶级论研究,但通过本书的分析,我们会知道两者都可以作为解释福利国家分配系统产生原因的自变量。因此,它们也具有同一层面但是不同方面的逻辑关系。